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零军嫂白富美-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妈妈擦了几把脸,说:“你说过的话,你自己要记得。”她小狗似的直点头:“记得记得。”
“还得做到!”妈妈又说。
“一定做到,下学期,我绝对要考到班级中上。”她神情严肃的跟妈妈保证。
“你也洗洗脸吧,反正以后就靠你自己自觉了。”妈妈去捡锅铲,拿水瓢冲洗,说:“你先回房间吧,等会下来吃你最喜欢的土豆烧排骨。”
齐湘“嗯”了一声,转身爬着木梯子上二楼。
妈妈这人,刀子嘴豆腐心,虽然骂起人来,嘴巴没个把门的,但是生活方面,又非常的照顾她。
狠起来,那是真对她狠;好起来,也是真对她好。
她真担心自己以后被整个人格分裂出来。
初中以后,妈妈已经不打她了,但是今天这反应,实在是让她始料未及。
“原来,妈妈对我是有期望的!”
齐湘心里又有些欢喜,妈妈从来都没说呢,原来她心里,是觉得我能有出息的。
她的心里,突然感觉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对自己的未来,竟然也有了一丝期待。
这天中午,爸爸下班回来后,妈妈也没跟他提齐湘的成绩。他们说些单位、生活里的闲话,突然又提起,钟策暑假要过来看他们的事儿。
齐湘心又惊了一下,还以为那封信被爸妈发现了,后来一听,才知道,原来是钟叔叔写信来,说了这个事儿。
他们啧啧感叹着钟家老大的优秀,商量着钟策来了怎么招待这孩子。
齐湘扒拉着饭,一声不吭,对钟策的到来,却异常期待。
火车加客车,足足三天三夜,钟策终于踏上了云山镇的土地。
下了客车,他跟旁边的人打听了一下镇供销社的方向,就拎着两个大大的旅行包,往镇中心走去。
跟他沿路看到的c省乡镇差不多,云山镇狭窄的街道两边,大多数是砖木混合或者全木制的小青瓦平房,还有少数二层的水泥小楼房。
这时候,华国乡镇居民,人们以修水泥楼房为荣,却不知道,再过十多年,这种朴实古韵的c省民居,才是旅游开发的热点。
他边走边打量着街边的景物,街上也有不少人在打量他。
这边的人,普遍身高不高,他1米83的身高,简直是鹤立鸡群。
他问过爸爸,齐叔叔也就1米65的样子,邓妈妈大概也就1米54的样子。不知道现在齐湘有多高呢?
云山镇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随着山势修建,他去供销社的路,就是一直往上。
等快到街道的最高点时,他一眼就看见一条巷子口的路边上,有一个姑娘踮着脚,伸着脖子在使劲的往这个方向张望。
看到他时,那姑娘直愣愣的盯着他,嘴巴圆张着,好一会,才红了脸,咬着嘴巴低了头。
他停住脚步,微笑。
这满心的欢喜呀,如果化作水,能水漫云山镇。
真好,看见你了,齐湘。
幸好,这辈子,我还来得及。
他浑身充满了劲儿,提着两个包包,大步流星地往齐湘走去。
齐湘这时候,已经抬起了头,好像内心挣扎完了似的,她红着一张粉扑扑的脸,小跑着向他而来。
很快,两人在街上碰面,齐湘露出一个大大的笑,甜甜的喊道:“钟策哥哥,你来啦!”
“嗯,你在那儿等了多久了。”他温柔的问道。
这一刻,8年的时光仿佛给压缩了似的,两人之间那种熟悉感还跟小时候一样。
“没多久啦。钟策哥哥,你一定累坏了吧,我查过地图,从你们那里到我们这儿,要走好远呢。而且又是火车、又是汽车,肯定饭都没好好吃,一定很饿吧。”
“还好啊,看到你我就一点都不饿了。”他笑眯眯的。
齐湘的耳朵尖子也红起来了,她伸出手,要抢他的一个包,说:“我帮你提。”
“很重的,我自己来。”齐湘才到他的下巴,他目测了一下,觉得她1米6没跑了。这小身子骨,怕没提过什么重物吧。
“我能行的,我力气大呢,你忘了我们小时候,一年级就开始给学校抬井水了吗?”
说着,她已经抢过了钟策的一个提包,这一拎呀,整个身子都下沉了一下。她吐吐舌头,说了句:“是好沉呀,你不会是带了一提包的特产。”
他正想说“还是我来吧”,齐湘已经使了一股子蛮力,将那个提包拎着,往前带路了。
他觉着好笑,也没去跟她争,就跟在她身后,看着她憋得红红的小耳朵,心里甜滋滋的。
第9章 少年钟策(02)()
他们小时候的部队所在地是个山区,部队里的小孩大部分都是在附近的一个村小借读。
他们入学那会,全国小学还是五年制教育。
那时候的村小并没有自来水,老师要吃的水,都是去附近大队部的井里挑。
那是80年吧,大冷的冬天,1年级的齐湘就轮到了挑水的活。
她独自赶早到了学校,去食堂拿了一个洋铁皮大桶和扁担,跟一起轮挑的同学来到离学校一里多路的村大队的。
早上雾气弥漫,整个村子都笼罩在白茫茫的大雾之中,她们转了几圈才找到水井边。
青石板筑起的井沿有半米来高,她顺着井沿探头一看,那漆黑幽深的井口就像巨兽的怪口,吓得她脖子一缩,不敢再看。
同来的女生是当地村民的小孩,挑惯了井水的。
看见齐湘胆小的样子,觉得好笑,她们称这些部队借读的小孩为:部队伢,用土话喊出来就是:波碟压。然后这些波碟压就喊他们:地瓜崽。
两边的小孩总是有一些界限的。
小女孩很高兴自己会的比她多,很热心的指点她。
她把井边的打水木桶放下去,然后手扯着井绳抖啊抖的,木桶倾斜着,大半桶水就涌了进来。
她和小伙伴一起使力,一下一下换着手,将那木桶扯了上来,倒在大洋铁皮桶里,还不到1/3呢。
齐湘跟那个女生学了一阵子,终于会扯井水了。
两人把大桶装满后,套上扁担,小小的身子一人一头使劲吃奶的力气,才能把那大洋铁皮桶抬离地。
两人哼哧哼哧的走一会、停一会,大冷的天硬是出了一身汗,才把只剩下大半桶的水给抬回学校。
钟策一开始并没有在村小读,而是去了比较远、教学条件好些的镇中心小学读书,直到齐湘三年级的时候,他才转到村小。
这一来呀,成绩优秀、综合能力强的他立刻被学校老师委以重任,当上了三道杠的大队长。
每天齐湘他们乖乖的排队做操,搞这样活动那样运动时,钟策都是老师身边的得力助手。
管操行、管纪律、管小红花、管流动红旗啥的,真是威风凛凛,帅到天际。直把小平民齐湘羡慕得不行了。
而心里那种与有荣焉的感觉,她长大了之后才明白。
两个人心里都甜得化了糖,一前一后的穿过一条20多米长的窄巷子,来到了一个有院子的小楼前。
院门大开着,齐宁坐在小木凳上,手里拿着个甜水梨,啃得嘎吱嘎吱的,旁边是一大丛开满大白花的栀子花。
看到钟策齐湘二人出现,她立刻热情的招呼:“呀,钟策弟弟来了呀,快进快进,等会就开午饭了,有你小时候忘不了的齐家妈妈的味道哦!”
齐宁为人爽朗外向,善于交际,这几句话一说,一点生疏感都没有。
钟策赶忙微笑道:“齐宁姐姐好!”
“妈!妈!钟老大来了!”齐宁姐姐已经率先向屋内奔去。
“哟,小策来了呀,是不是长高了啊?”邓秀闻言,赶紧从厨房里奔出来,双手还在围裙上擦着水。
钟策保持着不变而得体的微笑,礼貌而不失热情的喊道:“邓妈妈好。”
从小两家人处得亲,虽然没有真正的换孩子带,但是两家孩子都呼叫对方的妈妈为x妈妈,当时还是家属区的一大奇事呢。
一看钟策长得这么高,邓秀吓了一跳,这孩子,完全高她这个老人家一个头还有多了,怎么这么会长。
“小策你多高啊,不得有一米八吧?”邓秀问道。
“我一米八三。”钟策回道。
“这孩子,真肯长啊。”
邓秀感叹道,然后吩咐两个闺女:“老二,快去给你钟哥哥打盆洗脸水。齐宁,去给小策倒水喝。小策,快把包放这里。”她指着院门里面的客厅道。
齐湘拎着包,放到客厅的条凳上,飞跑着去打洗脸水。
妈妈就在供销社上班,听到老钟家的老大要来,早买了一套新的洗漱用品。
盆子和毛巾都用开水烫过,毛巾也在7月天的大太阳下晒得干酥酥的,还散发着阳光的香味呢。
齐湘从水缸里舀了一瓢今天上午才扯上来的沁凉井水,想想妈妈的话,又用开水瓶倒了点热水进去。
伸出一根手指,试了试温度,把毛巾放到脸盆里,她端着盆子就往客厅飞奔。
钟策看着齐湘端着盆水,还跑得跟风车一样,深怕她一不留神摔一跤,赶紧站起来去接盆子。
齐湘侧了身没给他接,而是把脸盆放在又宽又墩实的条凳上,笑道:“钟策哥哥你洗脸。”
钟策洗了脸,感觉清爽多了,开始拉开提包的拉链,往外一样样拿东西。
“邓妈妈,这些是我父母叫我带的土特产。”
很快,客厅的茶几上就堆满了钟策拿出来的各色土特产。
“哎呀,你这孩子,这么大老远的来看我们,还带那么多东西,见外了不是。”
邓秀嘴巴上这样说着,心里打定主意,到时候也得装一大包叫这小子拎回去。长那么大的个子,还怕提不动么。
齐湘哪里能料到妈妈还会这么腹黑,看着那些包装精美的特产,她觉着哈喇子都要流下来了。
没办法呢,谁叫她从小就是个好吃嘴呢?
这可是家养的习惯啊。齐家四人,除了爸爸,谁不爱吃呀?
“你们先陪着小策聊,我去弄菜。”邓秀急匆匆的往厨房去,她今天准备大展身手弄上一桌,要把水烧干就闹笑话了。
“钟弟弟,来,喝水。”齐宁端了白底蓝花瓷杯,这里可是她新学会泡的菊花枸杞冰糖水,得意洋洋的没少跟齐湘炫耀过。
钟策正好口也干了,端过来就咕嘟咕嘟地喝了大半杯。
“好喝吧?”齐宁得意,“我还有柠檬水、胖大海水、冬瓜水,以后每天给你换这花样喝。”这是她去县城玩时,跟新交的朋友学的,最喜欢卖弄了。
“好呀,那可谢谢齐宁姐姐了。”
齐湘跑去厨房,把那一盘子甜水梨端了出来,拿着水果刀削了一个,递给钟策:“钟策哥哥你吃。”
钟策接过齐湘削的梨儿,一口口的啃着,心里甜滋滋的。
他小时候也不知在齐家蹭过多少吃喝,现在终于又体会到了这种一家亲的感觉,这几天的舟车劳顿也值了。
等齐安贤下班回家,一大桌子丰盛的午饭早就弄好了。
相比齐家热情的母女三人,齐爸爸显得要矜持些,带着长辈的亲切关怀问候了钟策几句,一家子就在客厅摆开的大圆桌边吃起了接风宴。
桌子上杯盘碗盏、琳琅满目,有钟策小时候吃过的熟悉的菜肴,也有他没见过的本地特色菜肴。大家一个劲的劝他吃这吃那,邓妈妈还夹了好多菜堆到他的碗里,直堆成了一个小山。
饭桌上,欢声笑语,大家摆谈着以前在部队的趣事,说着两家分开后各自的生活,齐爸爸还关心的问起钟策在省会重点高中学习的情况。
钟策侃侃而谈,齐爸爸越听越惊讶。
他觉得,钟策这孩子,跟他们镇上那些一天只知道混日子,唯一巴望着就是父母能托关系安排个工作的废材一比,差距简直太大了。
这孩子活得很明白、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目标。他有着明确的人生方向、知道努力奋斗,而这一切都要靠自己。
而且这个孩子知识层面丰富、知识结构也很全面,眼界宽、见识独到,连他这个活了半辈子的老人家,都深感自己的各方面见识,已经远远的落后于这个还没满18岁的少年了。
等吃完饭,齐家母女开始收拾残羹剩盏时,齐安贤尚觉得意犹未尽,拉着钟策,还要继续跟他摆谈。
从饭桌子上下来,钟策放得更开了,在齐安贤好奇的追问下,他对国内时局、经济发展、民生问题,未来方向、国际趋势,从多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对于齐爸爸疑惑难解的地方,他也给出了看似不可能,却最能合理发展的方向。
就比如说到邓秀现在上班的供销社,从建国以后,就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羡慕的一个单位。
年轻时代的邓秀,就异常羡慕那些在供销社上班的营业员。
觉着他们一不下田、二不犁地、三不砍柴、四不养猪,没有风吹日晒雨淋,卖着那些紧俏金贵的商品物质,个个傲气得上了天,还能拿那么多工资。
年轻时的邓秀,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份在供销社卖商品的工作。
转业后,回到地方小镇上,邓秀如愿以偿的进了年轻时梦寐以求的供销社,而且做的是更为轻松的出纳工作。
不但不用站班,还能抽空子跑回家做个饭啥的。加之内部人员,买那些紧俏商品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度高兴得睡着都要笑。
可是钟策这小子说什么呢?他说供销社这种单位体制,在国家对外开放、经济开始起步、以后必将腾飞的大方向下,会生存得愈发艰难。
最后在越来越繁荣的私营经济冲击下,绝大多数是关门倒闭。
第10章 少年钟策(03)()
齐安贤越听越心惊,他转业回到地方后,几经周折,终于被安排了一个到税务所当副所长的工作。
作为一个40多岁的军转干部,在一个全新的岗位面前,他以极大的毅力和决心去学习和求教,迅速的适应了这个新岗位。
作为地方基层税务干部,他老家这个小镇虽没有什么厂矿企业,但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如野草蔓延,吹遍了这个小镇。
每逢赶集日,镇上的街道两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子,从街头能连到街尾。当街的人家,都把当街那间屋打通,做了商铺。
这几年,眼见着商业越来越繁华,商品种类越来越多,还有好多脑子灵活,不怕吃苦的商贩,跑到沿海进来各种各样款式新、价格便宜、功能多的商品,拉回来没多久就能卖断货。
不仅本地人,许多外地人也来到这个偏僻的小镇,做着他们独特的营生,街上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新奇的、没见过的店铺。
而且他们态度好,嘴巴甜,招呼客人热情周到,有问题的当场还可以退换。所以,现在供销社的日子,已经不好过了。
即便后来重新装修了卖场,进了一些相对新颖的产品,可是就那些营业员高高在上的态度和臭脾气,生意已经越来越难做了。
所以现在邓秀的日子能这么悠闲,时不时溜个班回来做做家务。
生意不好怕啥呢,有国家啊,他们可是端着人人羡慕的铁饭碗,难道国家还不给发工资、不管他们啦?
钟策说道,在大城市里,那些外企和合资资本的商业大鳄,已经盯上了华国这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蛋糕。
他就读的省会城市,已经出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