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爷贵性-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待柴珏回话,柴琛理了理衣袖,缓缓起身道:“夜已深,为兄不打扰你歇息了。”

    言毕,转身往门外走去。

    只剩下若有所思的柴珏,无法动弹的站在原地,迷惑着、不解着。

    ……

    寅时的汴京城东,黑色笼罩了一切事物。

    却只得一处地方烛光长照。

    那便是翰林学士欧阳修的书房。

    灯火的光影。

    炭火缭绕的轻烟。

    还有,笔在宣纸上划过的声音。

    王安石颀长的身子坐得笔直,全神贯注在文书之中,奋笔疾书。

    他旁边的文彦博写完最后一页,忍不住打了个呵欠,搁下毛笔,伸了个大懒腰,问道:“我这边,‘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大纲初步拟定好了,你们呢?”

    坐在文彦博对面的司马光刚好写完一句,停了停笔,道:“修筑堤坝、道路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细则亦拟好了,只欠详实的数目。”

    王安石则是一边写,一边答道:“各大小官吏的俸禄预算,尚欠福建路与广南东路。另外,明年春闱取士新增的俸禄预算并未计入。”

    “好!”

    文彦博抚掌赞曰:“相当好!比预期中的进度要快一些!”

    他又往不远处的刘沆和欧阳修看了看,却见刘沆一手执笔,一手托腮皱眉,而欧阳修更是放下了笔,双手托腮,闷闷不言。

    “阁老,永叔!”

    文彦博大声唤道。

    他们二人才猛然惊醒。刘沆不解问:“怎么了?”

    “奏章准备好了么?”

    “早就写好了。”刘沆点头道。

    “那你苦恼什么?”文彦博问他。

    刘沆叹了一口气,托腮的手习惯性的挠了挠眼角,略有忧心地说道:“此事……此事并无先例,老夫总觉得不太稳妥。”

    文彦博不以为然,反问道:“阁老以为,此预算之法于社稷有益还是有害?”

    “自然是有益的,是大有裨益。”刘沆毫不犹豫答道。

    “那么,有无先例又有何相干?我等受朝廷俸禄,自当尽力于有益社稷的事情,只要于天地无愧,于百姓无愧,于良心无愧,阁老何需忧心?”

    文彦博的话,让刘沆顿觉释然,不禁莞尔打趣道:“我发觉,宽夫的作风愈发似一个人。”

    “谁?”文彦博好奇问道。

    刘沆摇头不答。

    但司马光与王安石都猜到是谁,不约而同笑了。

    文彦博问他们:“你们知道他说的是何人?”

    王安石点头,便继续埋首写‘预算’。

    司马光嘴角微扬,道:“说出来的话,文大人定会置气的。”

    “乐琅?”文彦博不笨,一下子猜到了。

    众人的笑而不语便是默认。

    “失心疯!”

    文彦博恼道。

    他不屑地撇了撇嘴,忽而醒起欧阳修还在发呆,忙问道:“永叔,你的预算大纲写完了吗?”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太学蒙学() 
“啊,那个……”

    欧阳修陡然回神:“总纲已经写好了。”

    “既是如此,永叔何故茫然若失?”

    文彦博皱眉问道。他暗忖:怎的这二位今晚总是走神……难不成是分得的功夫太少了?

    欧阳修张了张口,几番踌躇,欲言又止。

    司马光劝他道:“欧阳大人,此乃我们五人一同草拟的预算大纲,即便有后患,也当是风雨同舟,若你觉得有纰漏的话,何妨直言?”

    “纰漏倒是没有发现,”

    欧阳修心头一热,捏紧拳头,认真道:“不过,既然增铸的钱银尚有盈余之数,我想……是不是可以将一部分的钱银用作教育英才?”

    “晚辈附议!”

    司马光随即响应道:“这笔钱银足有十五万贯,可作太学的扩建之用。”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至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学生名额甚少,且只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

    欧阳修略略颔首。

    王安石插话道:“欧阳大人,既是作育英才,晚辈另有一建议。”

    司马光闻言,眼角一紧,定定地瞪着王安石看。

    二人先前对于兴建员工宿舍与否的争论,欧阳修并不知情。他只知道王安石也是个才识过人的,大约有可靠的想法,于是笑道:“介甫但说无妨。”

    “多谢欧阳大人。”

    王安石谢过欧阳修,便也毫不避让看向司马光,同样的目光凌厉。

    “太学的学子们都是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以朝廷的俸禄论,其家境皆不俗。这笔钱银,对太学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

    “唔……”欧阳修沉吟片刻,点头道:“介甫所言有理,依你所言,如何才是雪中送炭?”

    “晚辈建议,这笔钱银该用于兴建尽量多的蒙学馆,免费教授黎民百姓识字认字。”

    话一落音,便招来司马光的怒斥:“荒唐,升斗市民,识字何用?”

    王安石半步不让地反驳:“升斗市民如何就识字无用了?”

    “那你倒是说说看,耕田的王二牛识字何用?卖菜的刘大壮识字何用?八宝茶楼的伙计识字何用?简直浪费!钱银当是用于太学,编写撰修史书经典,以供后世学子研习!”

    “耕田的农民难道就没有想传之后世的耕作窍秘?卖菜的商贩若能识字,他未必不能学记账,未必不能有更好的作为!至于八宝茶楼的伙计,他要是识字,记菜单难道不是更事半功倍?如何会是浪费?”

    王安石毫不客气地逐条反驳道。

    他又对欧阳修拱手,说道:“欧阳大人,若是百姓都若能识字学文,大宋定能有无限的可能。再说,识字的人多了,可供朝廷选拨的人才岂非更多?司马大人所说的编写撰修史书经典之事,也会更容易一些。”

    司马光也对欧阳修拱手道:“大人,此言差矣!钱银用于太学,乃精益求精;编撰史书经典,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也!望诸位明鉴!”

    欧阳修左看看,也右看看。

    他觉得王安石所言在情,但司马光所言也在理。

    一时之间,实在难以取舍,只好犹豫苦恼地看向刘沆。不曾想,刘沆与他是一般的神色。

    反倒是文彦博果断吩咐道:“此事容后再议!”

    “文大人?”

    “文大人!”

    王安石与司马光二人异口同声唤道。

    文彦博一边整理着书案,一边不耐烦道:“凡事总该有个先后缓急,乐琅说的那个什么来着……?”

    他想了一下,拍了拍脑门,道:“重要和紧急!”

    又指着手中的草稿说:“这个年度预算是重要又紧急的,要先做!你们所说的,钱要用到太学也好,蒙学也罢,这些虽然重要,却不紧急——即便永叔赞同你们哪个都好,放到朝堂上,还是要再三讨论的,日后再议也无妨。”

    这样利落果断的文彦博,连刘沆也不常见到,一时看得呆愣住了。

    文彦博还道:“如今,我们有更重要和紧急的事情。”

    更重要和紧急的事情?

    众人面面相觑。

    文彦博看了看窗外的天色,略有激动地说道:“阁老、永叔,明日辰时一到,我们便到姚府一趟。”

    “姚府?”欧阳修莫名不解。

    文彦博重重一点头:“对,去找姚宏逸!”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商业计划() 
“姚宏逸?”

    欧阳修不解问道:“寻他作甚?”

    文彦博点头,凛然道:“只有预算计划的话,还远远不够。”

    “哦?”

    “奏折递了上去之后,莫说不确定官家是否赞同,即便他赞同了,丞相、三省六部、文武百官各有各的打算,今日兵部出一个预算计划,明日吏部出再出一个不同的,你怎保证官家会选择我们的?”

    大伙儿神色一黯,都觉得文彦博所言在理。

    刘沆问他:“你可是有什么办法?”

    “当然。”文彦博胸有成竹说道:“首先,我们要锁定目标受众,并且精准地找到目标受众的痛点。”

    欧阳修、司马光与王安石都听得稀里糊涂。

    什么叫“目标受众”?为什么要找“痛点”?他们又不是郎中大夫。

    只有刘沆觉得文彦博这番话似曾相识。然而,经过一整晚的思考与写作,耗费了他太多的精力,一时间怎的也想不起来,到底他是在哪里听到过。

    文彦博耐心解释道:“受众,即是接受者也。能够决定我们计划通过与否的人,是官家。故而我们的目标受众便是官家。”

    “那‘痛点’是……?”王安石问道。

    “以往的钱银用度方式对官家造成困境的地方。”

    文彦博顿了顿,补充道:“这是最最关键之处——因为,‘痛点’会产生‘需求’。对于朝廷以往的钱银用度的方式,倘若官家不认为有任何不妥之处,他也就没有改变的‘需求’。那么,他是断断不会赞同我们所言的。

    “再退一步说,即便他认为有不妥之处,但万一与我们所猜测的不同,我们认为不妥的地方,他却觉得并无不可的话,此乃‘需求’与我们预想的不一样,此计划亦不太可能获准。”

    众人纷纷点头。

    司马光循着这个思路,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官家的‘痛点’是钱乏——以往增铸使用无度而产生的钱乏。”

    文彦博赞许地点头道:“这是其一。”

    “那其二、其三是什么?”

    “这正是我们要去拜会姚宏逸的原因之一。”

    欧阳修恍然地称赞道:“宽夫心思慎密,了解官家的‘痛点’之后,再递奏折进谏此建议,定必事半功倍。”

    “不,不……”文彦博却轻轻摇头:“未到这一步。”

    欧阳修在座椅上挪了下身子,向前倾身,表情好奇又狐疑:“还欠什么?”

    文彦博无意识地笑了笑,他没有回答欧阳修的问题,而是另起话头:“诸位,请先暂且把这个预算计划当作一样商品。”

    “商品?”

    “嗯,我们今晚所写的一切,建议实施预算计划的奏折也好,预算计划本身也罢,都是一件商品。我们如今要做的,便是把这件商品卖给官家。”

    文彦博脑中的思绪,在讲述之际愈发清晰,他双手不由自主地做着各样的手势,兴致勃勃道:“光知道官家有什么需求,也远远不能保证官家会买我们的商品。”

    其余的四人渐渐听得入迷了。

    刘沆问他:“那要怎样才能做到?”

    “要把官家的‘需求’与我们的商品联系起来,我们必须要让官家相信,这个商品能解决他的困境。这一点,是我们要去找姚宏逸的第二个原因——之前大宋的钱银用度一塌糊涂到何种地步,没有人能比户部尚书更清楚!”

    司马光长舒了一口气,赞叹道:“这么一来,成事可望了。”

    “不,不不!”文彦博依旧摇头否定:“还未够,还是未够。”

    “还未够?”

    大伙儿都讶然不已。如此详细慎密的思虑,竟然还未够?

    文彦博解释道:“我们能做出来的商品,难道别个就做不出?如果我没有料错,一旦官家批准实施预算计划,三省六部都会纷纷编写不同版本的预算,以务求将增铸的钱银尽量多地用到自己那处去。”

    王安石接口道:“花多眼乱,官家并不一定会选择我们的。这便是文大人让我们把预算的细项和金额留空的原因,对吗?”

    “正是,”文彦博笑着点头:“而这亦是拜会姚宏逸的第三个原因——他清楚六部往年的用度开支。若能知晓对手会做出怎样的商品,我们针对其弱点适时改进,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好!好!”欧阳修一边叫好,一边抚掌说:“万事俱备,可谋大计矣!”

    “不,”文彦博再次摇头:“虽则万事俱备,但还欠东风。”

    欧阳修“何为东风?”

    文彦博答:“姚宏逸。”

    “姚宏逸?”

    “对!我们的预算计划要做到最好,怎少得对朝廷账目最了解的户部尚书?有了他,我们六人便是‘黄金团队’,官家不选我们还能选谁?”

    “‘黄金团队’……”刘沆反复喃喃着这四个字,皱着眉头苦思。

    王安石也问道:“什么是‘黄金团队’?”

    “‘黄金团队’是指……”

    文彦博正要解释,忽然间,听得刘沆大吼一声:“马裘酒!”

    众人愕然无语,不解他何故说起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

    欧阳修就坐在他旁边,拍了拍刘沆的肩膀,打趣说:“冲之兄,你想喝酒庆功,也要待得事成之后呀!”

    刘沆罔若未闻,他双眼大亮,猛地站了起来,大力拍着书案,道:“我还道你说的这些,什么‘目标受众’,什么‘需求’、‘黄金团队’,怎的这般似曾相识……”

    他伸出右手,指点着文彦博,大声笑道:“宽夫,你呀你,狡猾,狡猾!”

    文彦博微微一怔,脸上略略红了一些,他故意别过头,不看刘沆,嘴硬道:“阁老是太累了么?怎的语无伦次……”

    “哈哈哈哈,”刘沆大笑不已,朗声道:“诸位,他说的这些,其实都是跟乐琅学的。”

    “乐琅?”

    众人大惊!

    司马光首先不信:“阁老莫要开玩笑。”

    “老夫并非说笑,他方才说的这些,都是抄袭自乐琅先前对外游说别人替他卖马裘酒的时候,制作的什么‘商业计划书’。”

    “什么抄袭!”文彦博反驳道:“是借鉴,借鉴!”

    “借鉴?”

    众人更惊,难道这是真的源自“乐琅”的构想?

    ……

第二百三十章 朽木可雕() 
淡青色的天空,尚余几颗残星。

    窗外朦朦胧胧的,仿似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卯时。

    黎明前夕。

    炉子里的炭火都燃尽了。

    ——“阁老,此‘代理销售’以及‘特许经营’的方法……真真是奇哉也,妙哉也!”

    欧阳修听完刘沆的描述,不禁拍案叫绝。

    刘沆轻抚斑白的长须,颔首说:“乐琅的那份‘商业计划’,若非奇哉妙也至极,宽夫又怎会‘借鉴’?”

    他特意在“借鉴”二字落重音,顽皮地看了文彦博一眼。

    文彦博自知理亏,低下头,手忙脚乱地假装整理文稿,沉默不答。

    欧阳修又笑叹道:“才十二三岁的人儿,他是如何想出这些的?”

    “他确实有不少天马行空的想法。”司马光不偏不倚,淡然道。

    “并非是他天马行空,而是我等在一潭死水的朝堂呆得太久了。”

    欧阳修忽想起那天在牡丹馆前听到的,刘沆与柴珏的对话,不禁为“乐琅”抱不平,又心怀期许对刘沆说:“如此奇才,若不能为朝廷效力,岂不是明珠暗投?”

    刘沆一边端起茶杯,啜了一口茶,默然不语。

    他先前为了拉拢司马光来编辑部,在其面前编造了不少“乐琅”的“顽劣事迹”。此时公然赞同欧阳修的话,不就自打嘴巴了?

    王安石插话附和道:“晚辈赞成欧阳大人所言,安国侯目光犀利,有颇多奇思妙想。最难能可贵,是他的不拘一格、务实去华。若能为朝廷所用,于百姓社稷皆是极好的事情。”

    “乐琅其实本质并非愚钝,甚至算得上聪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