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爷贵性-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中书门下省的走狗。

    文彦博带着敌意盯地盯着他。

    然而,文彦博讨厌司马光,司马光又何尝不讨厌文彦博?

    在司马光眼中,文彦博年近知天命,本应通达世事,可是他却偏偏一身驴脾气。此人和礼部的葛敏才,是最最胡搅蛮缠的二人,平素以谏官直臣自居,实质只懂得纸上谈兵,一味攻讦中书省。挑刺他们是真真在行,但倘若叫他想些什么法子,必定是天马行空,实施的时候却一塌糊涂的。

    他不回避文彦博的敌视,反而亦用如出一辙的眼神回看他。

    不过是个华而不实的刺儿头罢了。

    司马光在心里腹诽着眼前人,试探问道:“难道,文大人亦有在编辑部任职?”

    “正是,”刘沆接过话头,为他介绍道:“宽夫是《汴京小刊》副主编。”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宽夫的另一身份,是‘汴河愚公’。”

    “原来‘汴河愚公’是文大人,幸会了。”

    他口中说着“幸会”,但脸上并无半分荣幸之色。

    司马光暗自这样想道,难怪“汴河愚公”的文章读来也是一股子夸夸其谈、浮躁而不实际的味道。

    文彦博没搭理他,而是带着质问的语气,对刘沆问道:“他为何去编辑部?”

    刘沆沉吟片刻,语焉不详道:“此事,说来话长……”

    “刘阁老邀我担任新闻部的编辑。”司马光替刘沆答了文彦博的问题。

    “新闻部的编辑?”文彦博难以置信:“你并没有和我商议过此事!”

    刘沆长长地叹了口气,佯装颓然地说道:“商议不商议,此刻都已经毫无意义了。乐琅已经擅自决定,让王安石担任正编辑。”

    他又对司马光露出一个歉意的苦笑,落寞地说道:“君实刚从编辑部过来,想必是知道此事的了。”

    司马光看到刘沆无奈的表情,猜想此事兴许另有隐情。于是,他对刘沆的怒意减轻了许多,又因为自己误解了他,不禁添了些内疚。

    刘沆看他脸上的怒气已然缓和,放胆说道:“其实,我从三殿下那处得知此事之际,亦是既惊又怒……”

    此话不虚。

    ……

    三日前。

    拂云殿的庭院里,寒风摧树木,凄凄岁暮风。

    不远处的阁台上,反而是炭火融融,暖熏得让人迷迷欲睡。

    只是偶尔有几丝寒风吹入,叫人清醒过来。

    “三殿下风寒初愈,莫要吹风的好。”刘沆劝说道。

    柴珏望着庭院里的白雪皑皑,只觉得赏心悦目,丝毫不感到寒冷。

    他之前都不曾发现雪景是这般好看,真是浪费了。

    柴珏赏着雪景,吃了个叉烧包。

    是的,如今御膳局也有做叉烧包了。

    回过神来,他才悠悠道:“乐琅聘了王安石做新闻部的正编辑。”

    “王安石……”

    刘沆想了好一阵子,才省忆起来:“是‘甫介’?”

    “正是,”柴珏颔首道:“他知道你另有心仪的人选,怕你责怪,不敢与你直说,故而拜托我传个话。”

    刘沆皱着眉,思索的却是另一桩事情:“可是,之前宽夫夸赞王安石的文章,乐琅不是对此人略有微词的么?”

    ——文大人,‘甫介’此人虽有才华,但观其文,度其人,想必是个刚直执拗之人,所谓刚极易折,可能不太好相处。”

    刘沆还记得,那日“乐琅”是这样说的。

    他岂是不认为“乐琅”能看出“甫介”的文章所带来的影响,但“他”的表现实在让自己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对此事印象深刻。

    柴珏喝完一口茶,才笑道:“阁老明察秋毫,他确实是觉得王安石的想法太过冒进。”

    “那为何……?”

    为何还要聘他为新闻部正编辑?

    刘沆是怎么也想不通。

    “因为二皇兄想举荐王安石入仕。”

    “啊?”刘沆一时都反应不过来。

    柴珏凝视着庭院,看着鹅毛状的雪飘扬而下,漫不经心道:“太子少保。”

    刘沆的面色,一刹间变了灰色:“太子少保?”

    “嗯。”

    “他何德何……”

    他想说“他何德何能”,然而,转念一想,王安石此人文采斐然,学识渊博,太子少保一职胜任有余。

    柴珏继续说:“本来二皇兄都要向父皇请奏的了,被乐琅硬生生拦了下来。”

    刘沆恍然大悟地问:“他是为了阻止王安石入仕,才聘他来做新闻部编辑的?”

    “大概吧。”柴珏不置可否。

    “此人倘若入仕,恐怕后患无穷。”刘沆顿觉得心事缠绕,忧恐交集。

    柴珏为他添满茶杯,举到他眼前,笑道:“既然阁老亦不想他入仕,那便让他留在新闻部做编辑可好?”

    刘沆点头,但心情依旧无法放松下来,他又问:“何以王安石连太子少保都不做,反而答应乐琅做个小小的新闻部编辑?”

    柴珏从怀中掏出两份文书模样的东西,递了给刘沆。

    “《聘请书》,还有……《股权转让书》?”

    刘沆满腹狐疑,连忙翻开细看。

    半晌,只听得他喃喃道:“月俸一百五十贯?”

    “嗯,太子少保的十倍月俸。”

    刘沆啧啧道:“庞相也不过是三百贯月俸。”

    “还有半成利份呢。”

    “半成利份?”

    ……

第一百三十七章 顾全大局() 
“半成利份?”

    刘沆赶忙翻开《股权转让书》……

    ——“兹有甲方《汴京小刊》所有人乐琅,其在《汴京小刊》所享有之全部权利,共分一百份,是为全部股权。现同意将其百分之五的股权无偿永久转让于乙方王安石。”

    ——“乙方同意受让。”

    ——“乙方享有该股权项下所有的附带权益及权利,且上述股权投资享受相应的受益权、表决权以及选举管理的权利。日后若有变卖、更改,甲方亦应以市价向乙方赎回其股权。股权既转让,悉随受赠人处置,可变卖、可转让。”

    ——“本转让书一式三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另有一份由尚诚行留存作证。”

    读着这前所未见的契约,刘沆思潮起伏。

    良久,他神色肃穆地对柴珏说道:“老夫欠他一个人情。”

    “嗯?”

    “老夫欠乐琅一个人情。”

    柴珏问道:“阁老何处此言?”

    刘沆坦白道:“王安石……其文章甚古,其文风简洁峻切,学杜而得其瘦硬,又擅于说理、修辞,此人之才古今不常有。”

    柴珏点头赞同,王安石若非有大才,“乐琅”又岂会花费血本去招徕?

    然而,刘沆还接着道:“观其文,知其人。他的文章观点激进,败以无通识。此人十之八九亦是个偏执、自负之人。倘若入仕,以他的才华,要得到官家赏识并非难事。但老夫恐怕他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卒之**嗣虐,流毒四海,祸国乱极矣。”

    柴珏惊叹道:“乐琅亦是这般对本殿说的,莫非是英雄所见略同?”

    刘沆负手叹息道:“故而,为着这百姓社稷,老夫才说欠他一个人情。”

    柴珏笑道:“本殿倒觉得,他阻止王安石入仕,许是还有些私心。”

    “哦?”

    刘沆好奇地问道。

    柴珏笑而不答。

    他心想,“乐琅”费九牛二虎之力阻止王安石入仕,更多的,是想给二皇兄添堵吧?柴珏不禁径自笑了起来。他能想象,“乐琅”看到二皇兄与“他”最珍视的“姊姊”外出同游,且在王安石家中详谈,“他”该有多生气。

    大概,会气得脸都变绿了吧?

    说起来,柴珏倒是一直都想不通,何以“乐琅”要对他们二人百般阻挠?

    才貌双全,丰采高雅又温文尔雅的二皇兄,为何总是入不到“他”的法眼?

    “乐琳”是容貌不俗,但以乐家目前的处境,“她”能嫁给二皇兄已经是高攀了,“他”这样胡闹,难道不怕坏了“他姊姊”的大好姻缘?

    碰着机会,他定要好生劝劝“乐琅”。

    “三殿下?”

    刘沆还在等着他的下文:“他有什么私心?”

    柴珏随便扯了个理由答道:“王安石虽然偏执,但办事务实又大胆,或许能让《汴京小刊》更上一层楼。”

    “唔……”刘沆不置可否。

    “只是,阁老莫要大意了。”

    “嗯?”

    “王安石答应任职新闻部编辑,并不完全是为钱财。”

    刘沆出乎意料地竟然毫不意外:“他不是贪财之人,《汴京小刊》恐怕亦是他扬名之径。”

    柴珏点头道:“所以,务必要把司马光也留在编辑部里,方可制衡。”

    ……

    十二月廿二戌时的宣德门外,刘沆对司马光露出一个歉意的苦笑,落寞地说道:“君实刚从编辑部过来,想必是知道此事的了。”

    他看到司马光脸上的怒气已然缓和,又放胆说道:“其实,我从三殿下那处得知此事之际,亦是既惊又怒……”

    刘沆顿了顿,把之前在心里演练了几遍的话,七情上脸地说了出来:“君实,老夫让你委屈了啊!”

    “阁老言重了,”司马光看到他这般自责,心里更加愧疚:“此事与阁老何干?君实又有何委屈的呢?这编辑一职,得之是幸,失之亦不过是……”

    “不,不!”

    刘沆打断他,径自道:“君实你先听我说,那日,老夫听三殿下说了此事,便立马到八宝茶楼去,找了那黄毛小子理论……”

    黄毛小子,说的定是那安国侯“乐琅”了。

    司马光推测想道,看到刘沆说起此事激动难耐,满脸怒气,亦不敢细问。

    “唉,可是,”刘沆拍了拍司马光的肩膀继续说道:

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欠人情() 
刘沆又问:“那么,《六旬老汉命丧虎口》《妙龄少女惨被县官先奸后杀》可有更改?”

    “有这种新闻?”

    这次,司马光与文彦博异口同声问道。

    刘沆还是不理文彦博,只是不解地问司马光:“你不是已经在编辑部看过新闻稿了吗?王安石他删掉这两篇了?”

    司马光怨叹一声,愤然道:“晚生只读了那菜市物价的文章,觉得不妥,便于他当堂理论了起来,弄得不欢而散,其余的新闻,晚生并没有见过。”

    “单单这菜市物价一篇,你们就不欢而散,若是你把那两篇也读一读,岂不是要大打出手?”刘沆皱眉道。

    文彦博忍不住问:“《六旬老汉命丧虎口》《妙龄少女惨被县官先奸后杀》这两篇写的是什么?”

    刘沆终于回他的话了:“《六旬老汉命丧虎口》说的是京郊一名老汉,大儿子被遣往军中服役徭,在不久前朔州的战事里为国捐躯了。老汉的二儿子本就是个残障的人,他把朝堂付予的抚恤金都花了在二儿子的亲事上。谁知天有不测之风云,二儿子因急病于本月初旬病逝了,儿媳妇携了全部家当与姘头潜逃。”

    “然后呢?”文彦博追问道。

    “老汉年事已高,无法下田耕作。碰巧近日有京郊的乡绅为了治病,重赏求虎骨。老汉家附近的山林里有猛虎,他从前上山砍柴的时候,曾经见到过虎穴。他心想虎穴里指不定有幼虎,遇着猛虎自己定是死无全尸的,但若是趁虎母外出觅食,悄悄去把幼虎掳走,也能到乡绅那处换些钱来。”

    司马光不知不觉,居然听得津津有味。一时间,他不由得反思地想,这一波三折的故事,比平日读到的社论、新闻确实要吸引些。

    他接口问道:“可是母虎在他不为意之际回来了?”

    刘沆摇头道:“非也,非也。按照附近一名猎户所说,这头母虎奸诈狡猾得很,常常以幼虎为饵,引诱猎户、村民来偷掳,它便佯装外出,守于虎穴不远处,待有人进入,它便一个反杀,把人困于虎穴里,撕咬殆尽。”

    “竟有这样的事情!”文彦博与司马光再次不约而同地惊叹。

    “那猎户上山之时,远远地发现母虎在撕咬着类似人形的物事,便连忙下山带了一众村民上山来驱赶,这才救回老汉的尸体。”

    文彦博问道:“此事升腾跌宕、曲折离奇,‘甫介’文笔不俗,此新闻定必是十分吸引读者,有何不妥之处?”

    刘沆答他道:“坏就坏在,他非要把此事和朝廷赋税、徭役之事扯上干系,说是可证猛如虎。”

    文彦博沉思了一下,他不认同刘沆对此事的看法,说道:“这几年朝廷的赋税、徭役倒真是重了一些,怎么你还不许别人说了?”

    刘沆道:“赋税、徭役加重,只因辽国、西夏狼子野心,为了与两国对峙抗衡,官家此举,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王安石不应牵强附会,煽风点火。”

    文彦博反驳道:“为着和辽国、西夏抗衡,就要让老百姓受委屈,这是什么道理?朝廷难道不应先以百姓为重么?即便是要向两国委屈求和,亦要先保全黎民生计啊!”

    “两三月前,西夏叛将突袭大宋边境一事,‘汴河愚公’貌似是大力主战的吧?字字铿锵,言犹在耳……”司马光忍不住插话,讽刺奚落道:“才不过两个月,文大人怎么就改旗易帜了?”

    文彦博听了这话,脸上红了又青了,如同彩布一样,他跺了跺脚,耍赖道:“我不管,反正赋税过重这事,我认为刊登出来并无不妥!《国语》尔等亦是熟读过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难道你们不懂得么?有人为百姓发声,抒发百姓的怨气,总归是好的,难不成要如周厉王那般,弄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地步才好?”

    刘沆面对文彦博这连珠发炮的一连串质问,不辩解也不回应,只不动声色地给了司马光一个眼色。

    司马光心中一惊,只道是不好了。

    《汴京小刊》编辑部本就有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王安石、一个是非不分的纨绔东家,再加上眼前这个盲目行事的副主编文彦博,即便刘沆是主编辑也不一定压得住,方才他说的什么来着?

    ——“老夫气不过,便对他说,这编辑部里有王安石,便没有老夫,让他二选其一。”

    ——“次日,我带上辞呈去到编辑部,想着把最后一刊审完便再也不回的了。”

    司马光回想刘沆的话,冷汗直冒。

    连刘沆都不在的话,编辑部群魔乱舞,势必让这班人弄得乌烟瘴气!

    《汴京小刊》迟早要沦为一本只懂得夸大其词、故弄玄虚的低俗刊物。

    幸而,刘沆接着说道:“本来老夫已决意要辞去主编辑一职,可看到王安石拟定的新闻纲要,顿感到这主编辑一职责任重大,实在辞不得。”

    司马光松了口气,连忙道:“阁老所言甚是。”

    “然而……”刘沆苦笑道:“老夫公务繁忙,就像这几天,为着朝堂的事情,我都缺席了编辑部的编审会议。”

    司马光知道刘沆要说的是什么,他不接话,心里默默地衡量着。

    刘沆劝道:“君实,编辑部不能让王安石一人独大啊……”

    “阁老放心,”文彦博笑着插话道:“有我这个副主编坐镇,必定运作如常。”

    刘沆和司马光几近是同时白了文彦博一眼——有你坐镇,指不定会更乱一些呢!

    刘沆对司马光接着道:“君实,这新闻部副编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