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爷贵性-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刺客知道你在竹林里,为何不进来寻你?”

    柴琛惊讶:“他们知道有机关?”

    “嗯,”乐琅点头:“只有赵家的人知道这里有机关。”

    细思之下,柴琛更加不解:“那他们后来为何又跟随而来?”

    乐琅答道:“为了保护你。”

    “保护我?!“

    “保护你不被机关杀死——赵忨并非要杀你,而要致残你。”

    “致残?!”

    乐琅的语气依旧是淡淡的,仿似在说一个不相干的人:“废你一手,或一腿。”

    柴琛皱眉,满脸都是不解疑惑。

    乐琅径自说道:“依你外公的性格,倘若你残废了,他必定对你弃之如敝履。”

    “届时,赵忨再来离间我与外公,我走投无路,必定对他死心塌地。”

    “嗯,”乐琅见他已经相同其中关节,表情略有了些温度,仿佛觉得‘孺子可教也’:“加之你以为是高、韩所为,对赵忨来说,被仇恨蒙蔽的你会是最好使的刀。”

    竟有如此狠毒之人。

    半日前,柴琛还是志得意满的。

    他从小便才思敏捷,纵是在众皇子之间,亦是出类拔萃的。故而自视甚高,总觉得储君之位,舍我其谁?

    但今日一役,他方知道自己是如此稚幼。

    要坐那个位置,并不是如自己所想那般轻易。

    柴琛像掉进了没底儿的深潭,绝望的情绪像狂潮一般涌上心头,霎时间浑身冰冷。

    自己竟是比柴璋还要无依无靠。

    王家的势力,比那春日融雪之时的湖面薄冰还要不可靠。

    更遑论笑里藏刀、阴险毒辣的赵忨。

    他不是天之骄子,他不过别人刀俎下的鱼肉。

    他更似一只鹿,看似是庞然大物,但凶猛的野兽要伤他、要吃他,自己只有逃跑。

    一时,万念俱灰。

    忽闻得乐琅冷笑道:“回头是岸,为时不晚。”

    “回头是岸?”柴琛皱眉。

    “这般的事,以后还会接踵而来,在局势尚未胶着之前放弃,还来得及的……”

    “不!”柴琛打断他,一把扯住乐琅的手腕,抓得那样狠,连关节都发白了。

    他炯然道:“我岂能把这天下,拱手让给如此阴险歹毒之人!”

    乐琅叹气道:“这条路再走下去,只会更艰苦辛酸,你的敌人会为难你,你的朋友会出卖你,甚至于连至亲都会伤害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柴琛并未被吓到,反而笑着背起了《孟子》中的这一句。

    乐琅动容,接口背道:“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柴琛问:“你可要助我?”

    乐琅道:“我无权无势,有何助力可言?”

    柴琛冁然而笑,朗声道:“朕得乐慕仁,胜契丹得兵马百万。”

    这是《列相传*乐山篇》里面,柴荣对乐山说的话。

    用在此时,更觉意味深长。

    乐琅摇头莞尔。

    ……

第四十一章 各退一步() 
又是一个午后,暖暖的阳光懒洋洋地照射这。

    几个官员三三两两地走在一起,闲聊攀谈。

    时值深秋,路旁的榉树叶子都黄了,地上零零散散地又许多落叶。

    ——“刘阁老。”

    一个官员朗声喊道,他称呼的“刘阁老”正是刘沆。

    刘沆心里本来就颇有些着急,偏生早朝之时,几个官员啰里啰嗦地禀奏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几近未时才能退朝。

    只见他黑板着脸,点了点头,算是与对方打过招呼,便步履匆匆地往前方走去。

    今日是《汴京小刊》第七刊的发行日。

    这一刊里,有个笔名叫“甫介”的人投了份社论,洋洋洒洒数百字,讲的是“发富民之藏,以济贫民”,有理有据,文采斐然。

    文彦博赞誉有加,称其有悲天悯人之心,胸怀家国,其志可嘉。

    然而,刘沆向来推崇“天助自助者”,又觉得这个叫“甫介”的人,观点太过偏颇。

    “此文不可刊,‘发富民之藏,以济贫民‘,这岂不是惩勤奖懒?”

    那日,刘沆这般与文彦博说道。

    文彦博十分坚持:“《汴京小刊》向来中立,此文既非毁谤朝廷,亦无不合世情之处,为何不能刊?刘阁老觉得不合您心意的话,大可撰文相斥。”

    刘沆担忧的是,“甫介”此人的文笔极佳,这篇文章更是深入人心,定会煽动百姓,以长远计,后果可大可小。

    文彦博为官多年,依旧书生气得很,虽一心为民,却不一定能看到当中利害。

    想着,他摇头叹息,文彦博的话他无从反驳,为今之计,也只有自己另外撰文一篇,逐条反驳“甫介”的观点。

    余光瞥过一旁的“乐琅”,看见“他”仔细读着“甫介”的稿子,眉头深锁。

    刘沆心中一喜,以为“乐琅”与自己所见略同,便问道:“安国侯有何看法?”

    不料对方却道:“文大人所言甚是,小刊当以中立为先。”

    可是,“他”寻思了片刻,又对文彦博道:“文大人,‘甫介’此人虽有才华,但观其文,度其人,想必是个刚直执拗之人,所谓刚极易折,可能不太好相处。”

    “我又不与他相处。”文彦博脱口回道。

    “乐琅”愣了一愣,笑道:“是在下想得太多了。”

    ……

    那日“乐琅”的神色有异,刘沆历历在目。

    他不认为这个黄毛小子能看出此事的后患,但“他”的表现又实在古怪,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眼前更重要的事情,是百姓对“甫介”的文章有何看法。

    于是,这年过半百的阁老,竟小跑了起来,快步奔向宣德门外。

    马顺木已在这里等候多时,伺候刘沆上了马车。从宣德门到编辑部,约莫也要小半个时辰,马顺木想得周到,递过来一本刚买的《汴京小刊》,想着让刘沆消遣之用。

    刘沆接过一看,大吃一惊。

    这小刊比他们定稿之时厚了差不多一倍,足足有四、五十页。

    难道文彦博私自加了文章进去?!

    刘沆既惊又怒,气着翻开小刊细看。

    ……

    未时二刻,甫一进了编辑部,刘沆便想寻人来大骂一场。

    想不曾想,刊长房里传来文彦博的吵闹声。

    ——“你把这乱七八糟、铜臭不堪的甚么‘广告’放于小刊中,要置天下读书人于何地?”

    他连忙推门而入,看见文彦博争得面红耳赤,对面的柴珏反倒是悠然淡定。

    刘沆平日与文彦博意见相左,但此刻却是站他这边。

    他把手中的小刊往柴珏面前一扔,声援文彦博道:“殿下,你可有解释?”

    这一期的《汴京小刊》看得他怒火中烧。

    一本四十六页的小刊,为商户摇旗呐喊的所谓“广告”,竟有二十四页,比正文都还要多。

    这些甚么“广告”,用词浮夸,十足的招摇撞骗,自己的文章和它们放在一起,简直斯文扫地。

    柴珏示意他们稍安勿躁,又拍了拍手。虞茂才随即抬了一托盘的银两进来。

    “这是两位这一刊作为主、副编辑的酬劳。”

    柴珏笑道。

    “你不以为过也罢了,”文彦博痛心疾首:“还想收买我们!”

    他用力拍了拍桌子,怒道:“殿下你是何时开始,竟变得这般的坏!”

    柴珏摇头,叹息道:“实不相瞒,《汴京小刊》一直入不敷出,倘若不打广告,这第七刊便是最后一刊了。”

    文彦博不以为然:“最后一刊又何妨!”

    其实,他如何能舍得小刊停刊?

    他的文章学问,是依这小刊来发扬;他的济世情怀,也是全靠这小刊来排遣。

    但嘴上却寸步不让:“有前六刊,足以名留青史,好过如今遗臭万年!”

    那边厢,刘沆听闻柴珏这样说,心里也是浓浓的不舍与忐忑。

    他比文彦博务实,想了小一会儿,便想通其中关节。

    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打“广告”,总比停刊要好。

    只好作最后的努力,他问柴珏:“不能提价吗?五文钱一本,提价到十文钱,能否平衡收支?”

    柴珏摇了摇头,道:“杯水车薪,而且,提高十文钱,读者便少了。”

    他拿出账本给二人细看。

    “一千六百一十贯钱?”

    刘沆虽不是爱财之人,但看到账本上的这个数目,也是惊得瞪目结舌。

    “正是!”柴珏趁机劝道:“打广告的话,不但平衡收支,还有降价的盈余,有朝一日,一文钱、两文钱一本,甚至免费也不是无可能的。这样,小刊能被更多的人读到,比提价要好得多了。”

    刘沆在柴珏面前的椅子坐了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敲着书案。

    沉思片刻,他道:“打广告可以,但本座有一个要求。”

    “阁老请说。”

    “广告在小刊的位置,须由编辑来决定。”

    柴珏歉意道:“广告的位置不同,由价格决定。”

    说罢,他翻到第一页,是辛家裕景丰商号的广告,道:“这个首页的位置,便价值千两。倘若由阁老来决定,定必会放在所有文章的后面,那谁还会投这个价钱?”

    “三殿下!”文彦博气急败坏道:“我们都已经让步了!你……你莫要欺人太甚了!”

    刘沆抬手,示意文彦博稍安,又翻到小刊里“树人先生”的栏目道:“这个‘三国故事’的连载,本座很喜欢。”

    “阁老喜欢便好。”

    刘沆脸色一沉,道:“但是这刊出来的,和我们定稿时的不同。”

    他指着几处地方,问:“何以每隔几行,就变着法儿出现荷香居的菜式?三国那时有丝鸡面、蟹肉馒头、金花饼这些么?”

    柴珏有些心虚:“这是安国侯向荷香居的东家阙承平提议的,说这个叫做’软广告‘,为着这个,阙承平后来又多付了八十贯钱。”

    “混账!”文彦博火冒三丈。

    刘沆又翻到前面的荷香居广告,问:“说起荷香居……”

    “城北智叟”和“汴河愚公”社论后面的广告,用的正是那日拍卖的稿子,不过改了荷香居的名号。

    “‘原则面前,寸步不让,针锋相对’,这一句本座倒是蛮赞赏的,不过,‘美食当前,分甘同味,无分你我’又是怎的一回事?”

    文彦博也说:“就是!谁要与他‘分甘同味,无分你我’!”

    柴珏笑而不敢言。

    刘沆道:“广告的位置本座可以不管,但这广告的内容和‘软广告’,必须经编辑过目。”

    “成交!”

    柴珏答得十分干脆。

    ……

第四十二章 说书听书() 
自云来阁二楼的小板窗往外望,只见夕阳西斜,天空似是火烧一般。

    刘沆默然地倾杯慢饮。

    一旁的文彦博夹了一块珍宝鸭,嚼了几口,只觉得索然无味,不由得抱怨道:“这云来阁怎的连烧卖也没有?”

    刘沆睨了他一眼,回道:“你要吃叉烧也好,烧卖也罢,大可到八宝茶楼去,又没有人央着你跟来。”

    “不去不去!”

    年已不惑的文彦博,此刻竟像个任性小孩一般,撇嘴道:“那劳什子的‘广告’,必定是乐琅的主意,就他最诡计多端了,八宝茶楼的烧卖再好吃,我也不去!”

    刘沆不曾想这平日常常黑着脸的老冤家,竟也有这般稚气的一面,不禁无奈摇头。

    正在二人闲谈吃喝之际,忽而……

    ——“啪!”

    不远处有块方桌,桌上放着惊堂木和一只大碗,一把茶壶,以及一杯热茶。

    方桌坐着的是说书人,只见他手持摺扇,面前的惊堂木一拍,话匣未开,身边已围满了听众。

    有客人问道:“说书的,今天读的啥?”

    那说书人笑了笑,回道:“新一刊的《汴京小刊》有个不俗的故事,不才给诸位说说可好?”

    那客人又问:“是哪个写的?甚么故事?”

    “乃是‘树人先生’所写,名曰《三国故事》,说的是那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的英雄故事。”

    “好!”喊好的,是旁边一个中年汉子。看他虽则衣冠楚楚,却不减豪迈气概,只听他道:“先生快说,我苗明杰素来最爱英雄好汉的故事了!”

    说书人又一拍惊堂木,笑道:“那,不才便开说了!”

    说罢,翻开小刊,又问:“诸位,这开篇还有首启文的小词,名曰《临江仙》,可要读一读?”

    众人自是说要的。

    那说书人便诵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好!好词!”

    说书人还未读完,一个青靓白净的书生便拍手叫好道:“好一句‘是非成败转头空’!慷慨悲壮,意味无穷。”

    他旁边是一名肤色略黑一些的高壮书生,也附和道:“‘树人先生’此词,既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试问,那奔腾而去又岂是滚滚长江之?更是世事的沧桑无情。”

    白面书生猛点头道:“正是!‘树人先生’其人,想必是怀惊世之才略而不遇,才有如此黯然慨叹!”

    一旁的文彦博闻言,更是怒从心起,“呸”了两下,大声道:“他就是个满身铜臭、见财忘义的人!这甚么《临江仙》,定是不知道从哪里抄来的!”

    众人回头看他,有人疑惑,有人好奇,但更多的是怒目而对。

    高壮书生一个箭步向前,问道:“‘树人先生’妙笔生花、金章玉句,人所皆知,敢问阁下何出此言?”

    那名唤苗明杰的中年汉子一拍身旁的桌子,怒道:“小兄弟你别要理他,他必定是嫉妒‘树人先生’胸罗锦绣,才口出狂言。”

    又狠狠瞪了文彦博一眼:“这种狭隘小人,苗某见得多了!”

    文彦博气得灰白的胡子一颤一颤的,横眉怒视苗明杰,站起来道:“老夫今日就要揭穿那奸吝小人的真面目……”

    那“目”字都还没说完,刘沆便把他按了下来,对众人歉意道:“我这好友不胜酒力,酩酊若梦,诸位请见谅。”

    众人这才作罢。

    文彦博埋怨地喃喃道:“你说谁醉了?为何不让我说下去?”

    刘沆摇头叹息:“宽夫,众怒难犯啊……”

    那边厢,说书人又道:“这词还未读完呢,”于是又接着朗声读道:“白发渔樵江渚上,惯

    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好!”苗明杰首先叫好:“够豪迈!”

    他掏出一贯钱,往说书人身前的大碗投去,朗声道:“说书的,这故事我追定了,大爷我提前打赏给你!”

    说书人忙连声称谢,又书接上文再说。

    有了一贯钱打赏,他心满意足,便又说得更用心一些。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似那荷香居新推出之牡丹酥油饼,本是圆圆一块,香口酥脆,切开几块来吃,一块、一块,又一块,滋味无穷!吃进肚子里,又是完完整整的一块。此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

    文彦博听着,青筋都现出来了,吹胡子瞪眼对刘沆道:“你听听,你仔细听听,这都甚么狗屁!好好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