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爷贵性-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服外披了件粗布的衣衫方才下车。

    编辑部的门口与之前有甚大的不同。

    门口的两边都立了长长的木板,写着“留言板”三字。板子上面贴满了许多写满字的纸。旁边有一张小案,放着一盒印泥。

    朱雀大街比东市略要宽阔,这“留言板”前面站满了人,络绎不断有人走出或进来,几乎把路也塞住了。

    刘沆费了好大劲才挤到板子前面,来到写着“城北智叟”的那一栏,细细数着,共二十三张“帖子”。

    不错,不错!

    再细看,大多数的“帖子”都是赞同“城北智叟”所言,又或是夸他文笔出彩、有学识的。

    于是,笑得喜逐颜开。

    不经意地,往旁边的“汴河愚公”那栏看去,心里顿时凉了几分。

    “汴河愚公”那里的“帖子”骤眼间看来,比“城北智叟”要多起码一倍,数一下,竟有五十一帖。

    刘沆急忙细看“帖子”内容,心中便又宽慰了许多——这当中有近一半都是反驳“汴河愚公”的。

    忽而,后面的一个书生轻推了一下他,问道:“老伯,倘若您不点赞的话,能否换我上前?”

    “点赞?”

    “哦,这是编辑部新推出的物事,”书生举起自己的大拇指,上面印了红红的印泥,他耐心解释道:“老伯您看到哪篇帖子觉得合心意的,便往上面印一个拇指,以示支持。”

    刘沆恍然大悟,难怪帖子的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印子。

    再细看一番,笑得更开心了——点赞“城北智叟”的帖子的,也比“汴河愚公”的要多。

    于是,心满意足地走出人群,准备离开。

    “刘阁老?”

    忽听见有人在后头唤他,转头一看,竟又是文彦博。

    刘沆笑道:“本座来看看热闹。”

    文彦博正要回话寒暄,柴珏的侍卫邵忠小跑过来,对他道:“文大人,您终于来了!殿下和安国侯正等着您开编辑会议。”

    说罢,又递过一份小刊,道:“这是新一期的样刊,已按照您的吩咐,把‘城北智叟’的文章放到第十一页,请您先过目,殿下说等下要再议。”

    文彦博翻了翻样稿,道:“好,好得很!”

    利用副编辑负责排版的权力,把“城北智叟”的文章放后面,是文彦博对付他的最后办法。

    虽然乐琳质疑过,这样做是否滥用编辑的权力,但是在文彦博的“据理力争”之下,也只好作罢。

    刘沆闻言,大惊道:“第十一页?”

    这小刊拢共就二十来页,放到第十一页!?

    赶忙对文彦博问道:“为何宽夫你能够决定文章放于何页?”

    文彦博笑了笑,说:“此小刊是三殿下与安国侯所创。三殿下是主编辑,负责审阅稿件;下官暂任副编辑,裁决文章在小刊中的前后位置。”

    竟有此事!

    刘沆既惊讶,又不忿:“为何“城北智叟”放于这般后?”

    “这……”文彦博面有难色:“这当中,是有许多因由的。”

    “本座十分喜爱‘城北智叟’的文章,”刘沆表明立场,嘴角微微一翘,道:“既然宽夫说事出有因,那本座便去旁听这编辑会议,好听你详谈。”

    “阁老,”文彦博汗颜,道:“这是编辑部的内部会议啊!”

    刘沆恍若未闻,大步往室内走去。

    ……

第二十四章 好友告白() 
“有点凉呢。”乐琳搓了搓手,看着窗外不曾停暂过的雨,嘟哝道。

    柴珏漫不经心接口:“嗯,快要立冬了。”

    乐琳问:“文大人怎的又迟迟未到?”

    “你莫要五十步笑一百步了,”把手中的稿子整理好,柴珏打趣道:“整个编辑部最守时的只有本殿。”

    乐琳自觉愧疚,拱手道:“见谅,见谅。”

    柴珏正要趁机数落乐琳几句,门口传来文彦博的声音。

    ——“刘阁老!”只见文彦博便喊,便追着前面的人,急得满头是汗:“此处闲人免进啊!”

    前面的刘沆转过头来,佯怒道:“文大人,你的意思是,本座是闲人?”

    文彦博闻言一惊,忙道:“下官并非此意,只是,这……”

    乐琳好奇地打量刘沆,他比文彦博要年长,大约五十来岁。与文彦博方方的国字脸不同,此人是略尖的长脸型,看上去要更瘦削些。

    她悄悄问柴珏道:“他是?”

    “参知政事刘沆。”柴珏压低声音道。

    参知政事?那不就是副宰相!

    乐琳心中一惊,只觉来者不善,推了推柴珏,问:“你怎么不担心?”

    柴珏淡然:“倘若他对《汴京小刊》有微词,早对父皇说了,又怎会独自前来?”

    说罢,便站了起来,对刘沆拱手说:“刘阁老。”

    刘沆回礼:“臣刘沆,参见三殿下。”

    柴珏笑问:“无事不登三宝殿,阁老有何指教?”

    刘沆也不打算与他客气:“老夫向来对《汴京小刊》爱不释手,得知殿下是主编辑,适逢今日贵刊编辑会议,便想来观摩一番。”

    说罢,回头挑衅地看了文彦博一眼,又对柴珏道:“三殿下该不会拒绝老夫吧?”

    “求之不得,”柴珏朗然笑道:“难得阁老不吝赐教,鄙刊荣幸之至。”

    便吩咐虞茂才加座位,又为刘沆引荐道:“这是鄙刊的刊长,安国侯乐琅。”

    乐琳对刘沆一拜,道:“晚辈拜见阁老。”

    刘沆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文彦博见事已至此,已无回旋的余地了,只好叹息。

    待众人坐下,柴珏命虞茂才给各人分发样刊,道:“第六刊编辑会议,如今开始,各位请畅所欲言。”

    乐琳细细翻看样刊,不觉有何特别,抿了口茶,便打算发呆到散会。

    文彦博看了看众人,似乎大家也没有什么异议,他打算先发制人,开口道:“第六刊的大小事项,上次初稿会议已讨论得七七八八,若无他事,不如散会?”

    乐琳闻言心中一喜,正要附和。

    ——“慢!”

    刘沆摆了摆手,望着柴珏道:“老夫有一事不解。”

    柴珏道:“但说无妨。”

    “‘城北智叟’的文章一向不俗,何以第六期竟放于第十一页?”

    柴珏看了文彦博一眼,狡黠地笑了笑,一副“我把球踢会给你咯”的表情,道:“此事乃文少保提议,不如由文少保为阁老解释?”

    文彦博不由得倒吸一口气,强自镇定解释说:“额,这是因为,嗯,因为‘城北智叟’的读者向来比较固定,纵使放于后面也不会影响,可以把前面的位置留给新发掘的作者。”

    刘沆反驳:“‘汴河愚公’的读者亦是固定得很,为何放于第三页?依宽夫所言,何不把‘汴河愚公’放于后面?”

    “这,此事……”文彦博无言以对。

    综合文彦博的表现,刘沆心中又一个十分大胆的猜想,而且愈发觉得自己猜对了。

    “宽夫,你与‘汴河愚公’有何干系?”

    文彦博连忙道:“下官办事一向秉公,断不会有失偏颇!”

    刘沆慢慢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又盯着文彦博好一会儿,盯得他心虚不已,方才道:“老夫觉得,‘汴河愚公’文笔犀利,和宽夫颇有相似之处。”

    文彦博怔住,顿时不懂得反应。

    柴珏不忍文彦博尴尬,为他解围道:“阁老明察秋毫,‘汴河愚公’正是少保的笔名,不过,他专栏的读者向来喜之甚喜,厌之甚厌,极富争议,放于第三页也不为过。”

    刘沆并不接口,食指无意识地敲着桌子,沉思片刻,才道:“殿下,老夫也相信宽夫不是有意为之,只不过,此事瓜田李下,万一传了出去,恐怕影响贵刊声誉。”

    又看着文彦博,似笑非笑道:“宽夫啊,你何不辞了副主编一职,安安心心做你的‘汴河愚公’?”

    老狐狸!

    文彦博心中骂了一万句,但还是强颜道:“下官其实也只是暂代而已,无奈副主编一职,寻觅良久也未有合适人选。”

    “哦?”刘沆耸了耸斑白的眉毛,道:“老夫有一十分适合的人选。”

    柴珏道:“愿闻其详。”

    “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说罢,刘沆笑而不语。

    文彦博惊讶道:“你?!”

    老狐狸,老狐狸!

    他在心中又骂了一百句。

    难得看到文彦博吃瘪,刘沆心中似是乐开了花,再火上添油道:“论资历,论文采,论博学,老夫有何不可?”

    眼看二人势成水火,柴珏长长叹了口气,轻声往乐琳耳边问道:“你前些天不是说,这刊长之职厌烦得很,你不想做了?”

    “你想让刘阁老做刊长?”刊长负责经营盈亏,乐琳不认为刘沆是合适的人选。

    柴珏拍了拍她肩膀,胸有成竹道:“交给我。”

    转身对二人道:“阁老,少保,本殿有一安排,二位不妨一听。”

    文彦博想到自己与柴珏一向相熟,他自然不会亏待自己的,便道:“但凭三殿下吩咐。”

    刘沆不语,算是默许了。

    柴珏道:“文少保妙笔生花,对编辑部亦是熟悉,本殿认为,副主编一职少保十分称职,无需请辞。”

    刘沆抬了抬眉,不耐道:“三殿下此言差矣……”

    “阁老稍安,”柴珏打断道:“您方才所言一事亦十分在理,瓜田李下,难免惹人误会,故而,望阁老能担任本刊主编辑一职,负责审核监督之职。”

    刘沆闻言大喜,道:“承蒙三殿下抬爱,老夫定当全力以赴,确保《汴京小刊》采稿排版公允。”

    说着,又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文彦博。

    刘沆资历都比文彦博要老,官职也比他高,而且所言亦在情在理,文彦博无从反对。

    老狐狸,老狐狸,老狐狸!

    他只得在心里再多骂一百次。

    柴珏继续道:“乐琅府中产业颇多,又有课业需兼顾,常道不堪重负,故而辞去刊长一职,又本殿接替,负责《汴京小刊》的盈利收支。”

    刘沆忙应道:“三殿下英明!”

    文彦博也只得道:“谨遵殿下安排。”

    ……

    会议完毕,文彦博与刘沆相继走出编辑部。

    “宽夫,”刘沆叫住文彦博,乐呵呵地道:“今后,多多指教了。”

    文彦博内心,仿似吃了一万个还没蒸熟的羊肉馒头,但表面还得保持平静:“还望阁老多多指教才是。”

    “哈哈哈哈!”看到文彦博憋得快要吐血的样子,刘沆大笑,张扬而去。

    快到马车之处,看见许德水正要下来伺候,刘沆连忙摇头,示意他回到车厢里。

    待上了马车,刘沆对许德水道:“明日开始,换马顺木来随伺。”

    许德水惶恐:“可是小的哪里做得不好?”

    刘沆摇头,道:“你是为‘城北智叟’送信之人,本座是《汴京小刊》的主编辑,断不能让旁人得知我们有联系。”

    ……

    马车中,柴珏心情不俗。

    但同坐的乐琳却是闷闷不乐。

    “你怎么了?”

    柴珏问。

    乐琳也不知从何说起,半晌,方道:“刚刚的你,与平日不同。”

    “哦?”

    乐琳感概:“你与刘阁老谈相谈甚欢、笑风生的样子,安排时的果敢决断、不怒而威,都不似平日的你。”

    她第一次发现,柴珏也有这样的面具。

    与在她面前、在文彦博面前的那个柴珏不同,在刘沆面前时的柴珏,更似她想象中的皇子。

    “我在想,日后,倘若你做了太子,做了官家,大概也用这般面孔对我?”

    一直以来,她知道只要找到那对龙凤白玉佩,自己便可以回到未来。所以,对在这里的一切,都漫不经心。对待所有人,也都以真我呈现。

    她自觉与柴珏趣味相投,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感觉到柴珏对她也是从未有掩饰的。

    于是,只要一想到,也许有天,眼前好友也会对自己带上厚厚的伪装面具,心中便闷得很。

    只有变幻是永恒的。

    曾经相爱的父母,后来变得怒目以对。曾经开心玩乐的异父母兄弟姊妹,忽而就各散东西。

    她与柴珏惺惺相惜,也会有淡如水的一天。

    一种难与命运抗衡的无力感,汹涌到心头。

    “他们不会选我做太子的,所以你无需担心有此一天。”

    柴珏知道“他”的担忧,心中一暖,劝慰道。

    话刚说毕,马车已到了安国侯府,乐琳还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恍惚间下了马车。

    “乐琅!”

    柴珏叫住乐琳。

    她回头,看到柴珏殷然地望住她。

    他道:“我与旁人的‘相谈甚欢’,都不过是应酬敷衍。”

    乐琳觉得,柴珏琥珀色的眸子流光溢彩,似夜空的星那般亮。

    “我与你,才是谈笑风生。”

    说罢,柴珏觉得自己的脸,似火烧一般热,掀落门帘子,落荒而逃似地吩咐马车离开。

    只留下乐琳呆呆地回味他刚刚所说的话。

第二十五章 绝世妙计() 
秋日清晨,自屋檐下仰望晴空,惟见几缕云彩飘动。澄澈的空气充盈、流溢在编辑部的庭院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乐琳感慨:“不赞一词的好天气啊,三殿下。”

    柴珏似醒未醒,抱怨道:“我言秋风送爽正好眠,你因何事约我这般早来此?”

    乐琳问:“殿下可曾看过小刊的总账?”

    “看过,”提起总账,柴珏霎时清醒了许多,嘟囔道:“本殿真正是自找苦吃。”

    《汴京小刊》到目前的第六刊,一直都是亏损的状态。

    每刊的售价是每本五文钱,但纸张、印刷的成本就要接近四文钱了,再算上付给投稿者的稿酬、调查时付出的钱银,拢共亏损接近一百贯。

    “难怪你不愿担这刊长之职。”柴珏长叹了口气,道:“《汴京小刊》于百姓有益,本殿会想方设法坚持。”

    乐琳莞尔,胸有成竹说:“我有一绝世妙计,可转亏为盈。”

    柴珏半信半疑:“你想削减稿酬?”

    “哈!”乐琳拍了拍他肩膀:“你就这般小瞧我?”

    说罢,便把自己的想法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与柴珏细说。

    “这!这法子……妙!妙极!”柴珏听完,先是惊讶,而后赞赏。

    细想了一会,他又犹豫了:“刘阁老和文少保定不肯答应。”

    乐琳笑得狡黠:“所以今日我并未有叫上他们。”

    柴珏大惊:“先斩后奏?!”

    “嗯。”

    “他们事后才知道,定必更气恼!”柴珏怨道。

    乐琳未有正面答,反而问道:“殿下担的是什么职位?”

    “刊长。”

    “刘阁老与文少保呢?”

    “编辑。”

    “那不就是咯,”乐琳捡起一块石子,抛入池中,悠悠地道:“他们是编辑,负责保证小刊的内容充实、中立,有看头;你是刊长,责任是维持小刊的经营;我是东家,要保证我府中的产业是赚钱的。”

    柴珏不语。

    乐琳也不管柴珏是否听得懂,径自说道:“每个人所追求的应该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