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变身古典女神-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两百多小节的再现部之后。
第一乐章终于进入了尾声。
整个音乐的情绪在短瞬之间安宁了下来。
音符在主和弦上徘徊,仿佛飘荡在宁静海湾里的小船。
小船被解开了捆绑在码头的绳索,随着宁静的海风自由自在的在海面上飘荡。
可还没等它享受这份宁静的感觉时。
狂风暴雨便来袭了!
交错袭来的小提琴和钢琴,以极快的速度奏响最后的十六个小节。
最后的十六个小节,也是让人窒息的十六个小节!
在平静之中,突然爆发出来的强烈感情,将暴风雨前的宁静表现的极为透彻。
几乎在分毫之间,便结束了演奏,让观众们有一种强烈的窒息感,像被遏住了咽喉一般!
第二百零八章 贝多芬《克莱采》(中)()
第二乐章一整个乐章都是采用变奏曲式进行写作的。
整体呈F大调,2/4拍子。
共计有一个主题和四个变奏。
说到这里肯定有很多人会好奇了。
这首《克莱采》不是奏鸣曲吗?为什么第二乐章要用变奏曲来写?
那这首曲子到底是奏鸣曲还是变奏曲?
要解释这个还是要从奏鸣曲的结构来说起。
巴赫确立了近代独奏奏鸣曲(古典奏鸣曲)的结构形式,包括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三部曲式;第三乐章慢板、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快板回旋曲或回旋奏鸣曲。
后来经过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发展,在贝多芬的手里进入了成熟期。
贝多芬被人称为交响乐之王,并不单单是因为他在交响乐上的成就。
实际上从这首集大成的《克莱采》中就能初见端倪。
贝多芬将奏鸣曲的在发展规模上更加接近交响曲结构。
同样也说明了奏鸣曲曲式本身只要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的即可,后续的几个乐章并不会影响它的整体曲式。
就像奏鸣曲写着F大调,但其中变调用过几十回,命名时依然会用到主题调性一样的道理。
这点在二十世纪初奏鸣曲的新名字中得到了极好的诠释。
“奏鸣套曲”,人们是这么叫它的。
整个第二乐章的主题部分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旋律优美且富有歌唱性,宛如天使的歌唱。
共分为三段。
皆有两种乐器交替演奏。
手段,是钢琴四部和声织体走出,反复循环的重复乐段后,小提琴进入。
就像是随手递过餐盘一样轻松写意。
沈武寰和李芸熙在这段时间里的练习得到了收获。
整体和声虽然简洁,但主属交替的演奏方式却充满了新意,让人无法知晓这一刻到底是谁获得了场上的掌控权。
中段由首部材料发展而成。
变调为C大调,织体虽然没边,但旋律之中加入了娇俏的装饰音,让人流连忘返。
简单却不简约的旋律在小提琴的音色和钢琴的织体和弦之中进入了再现段。
顾名思义,再现段正是首段的原样再现。
保持着首段漂亮的交替变化,整个乐章进入了第一变奏。
第一变奏。
节奏轻快无比,却与主题歌唱性的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果说主题部分只是开朗,那么这里则是狂喜!
旋律进行了大量的加花变奏。
整个情绪仿佛失去了控制一样,突然爆发出来。
在这一边走之中,两人的演奏再次
钢琴伴奏织体均为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的和弦分解。
而小提琴则以三连音形式进行装饰加花。
营造出了一种狂野的气氛。
第二变奏。
调性无变化。
节奏分解更加细致,主题在第一变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小提琴声部以三十二分音符的跳弓和连续中弓组成,与《无穷动》类似。
再这一刻,人们再次领略到了,沈武寰小提琴的力量。
这次的观感可非是在操场上那么简单了。
人们在最好的场所,最近的距离感受到了沈武寰精致的控制力,和对音乐那超越常理的感知力!
三十二分音符是种什么样的概念。
假设,一拍是一秒钟。
一个全音符有四拍也就是四秒钟。
那么一个三十二分音符就是八分之一秒。
八分之一秒对于人类来说到底有多长?
你能感觉的清楚吗?
很少有人能感觉的这么清楚。
但沈武寰却感觉的到,她每一个三十二分音符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抢拍出现。
这就是她厉害的地方。
大脑和耳朵的高度统一,造就了一个神一般的演奏者。
她并不会以作曲家的身份为傲,她至始至终都是一名演奏者。
演奏者就应该对售出去的票负责,每次的演出,人们看到的都将是最强的自己。
这就足够了!
李芸熙的钢琴伴奏在这片刻彻底成为了陪衬。
虽然在旋律上并不是刻意这样设计的,但沈武寰实在太出色了。
无论是什么样的曲子,无论是和谁在一起演奏,她永远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李芸熙可不会和沈武寰因为这样的事情生气。
沈武寰越强,给她展现出来的视野就越宽广。
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成功的基础。
可这远远没有在巨人的身边和巨人共同成长来的快速!
李芸熙为沈武寰的一切骄傲!
接下来的第三变奏却完全不同。
这是一段对主题旋律作出了明显变化。
整个变奏的乐段从钢琴的变调开始,变化为f小调,接着钢琴进入,随后转为c小调,最后回归到f小调上,期间,钢琴和小提琴加入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半音经过音。
整段变奏完全可以看做是一首小型的奏鸣曲。
曲子宁静安详,时而又有着娇俏的经过音袭来。
这里沈武寰并没有延续之前的疯狂,转而由李芸熙接管了主旋律。
钢琴在这段演奏中的变化可以说丰富的喜人。
这更加的解释了观众们心中的疑惑。
李芸熙身为一位独奏家,为什么要为沈武寰做伴奏?
因为这首曲子两件乐器根本不分主次。
随着第四变奏的来临,调性从f小调上转回F大调。
三十二分音符的和旋分解成为了主要的伴奏。
整体旋律在前几次变奏的基础上变的更加细致。
音乐的感觉却延续了第三变奏的舒缓。
从中断开始钢琴和小提琴便舒缓的交相呼应起来,仿佛情人之间倾诉心肠般的给人一种静怡之感。
在这样的气氛之中,整个乐章缓缓步入了尾声。
尾声由钢琴俏丽的颤音起头,舒缓的g小调,逐渐过渡到F大调上。
似是将前面的各个变奏做出一个总结!
在这样优雅的旋律下,所有人都醉心于旋律之中。
在这尾声之中,漂亮的合奏渐渐的回归向主题。
主题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再次得到了彰显。
加农炮的神力,再次得到了开放性的展示!
施坦威的音色也绝不会逊色多少。
清脆的声响在这一刻,完美的重叠在一起。
这一乐章音符数极少,几乎只有第一乐章的一半左右。
可给观众们带来的感觉却一点不比先前的差!
甚至,更加震撼!
而接下来,沈武寰甚至没有停顿,马上开始了第三乐章的演奏。
这。。。
她都不需要调整情绪的吗?
第二百零九章 贝多芬《克莱采》()
她当然不需要调整情绪。
因为第二乐章并没有消耗掉她过多的激情。
整个第三乐章主体由活泼的塔兰泰拉舞曲节奏构成。
整体展现出辉煌与华丽的效果,让人情不自禁的沉醉于其中。
曲子从变奏曲式转回奏鸣曲式,A大调,6/8拍。
整体共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及尾声。
呈现部,以A大调的强音和弦作为引子,加农炮灿烂的音色奏响轻松欢快的主题。
同样,钢琴的声音也轻松欢快的跳跃着。
连续不断起伏的小提琴中弓,和钢琴跳跃的音符相辅相成,绘成了一副美妙的画卷。
紧接着进入在进入呈示部的连接部时,整个乐曲的感情开始进行收拢,并最终又回归到A大调上。
连接部是在主题上发展开来的。
依然是活泼换了的跳跃。
沈武寰和李芸熙时而分散,时而聚合的演奏让人仿佛在欣赏一场华美的华尔兹!
副部在甜美如歌的主题和主部爽朗的性格之中,交相奏响。
通过简短的连接,呈示部结束在了E大调上。
接着到来的就是展开部。
顾名思义,在主题和连接部的材料上面进行展开。
这样的结构是为了让调性得到发展。
也对整个乐曲的开拓性有一种爆发性的开拓。
主题如歌般的旋律在这一展开部被刻画的更加深刻。
在这一部之中,小提琴作为主要演奏,钢琴则衍生为伴奏。
但并非李芸熙只是作为伴奏即可。
在展开部的最后,钢琴声部结尾的旋律演奏,轻灵欢快,滑稽喜人,让人的内心充斥着喜悦的情绪。
而整个展开部,经过C…a…e…F…A五个大小调性,最终保持在A大调上。
这就是奏鸣曲。
这就是sonata(索纳塔,奏鸣曲)。
紧接着进入的就是再现部。
这一部完全重现了呈示部,并没有增加额外的任何调性变化。
但两人似乎早已经商量好了对策。
再现部虽然会让人感觉相当耳熟,但沈武寰和李芸熙毕竟是演奏家,她们可以赋予谱面完全不同的意义。
在这一遍的重复之中,沈武寰显然开始胡作非为了。
她将节奏打乱,力度变化也快速且紊乱。
但就是这种紊乱之中流露出来的秩序给李芸熙流露出了一个信号。
“我相信你。”
沈武寰就是这样看着李芸熙的。
而李芸熙则用自己钢琴声作出回应。
从音段和强拍开始,李芸熙的钢琴开始变得更加自由。
沈武寰在引导她找到自己的感觉。
这是一名演奏者不切身体会就无法发现的秘密。
交替演奏之中,李芸熙开始了上四度的模仿。
只不过这回和呈示部完全不同。
是小提琴模仿钢琴,而不再是钢琴模仿小提琴。
音符的次序发生了变化,整体的感觉也发生了变化。
“哼,不错嘛。”
沈武寰继续加快节奏,欢快如歌般吟唱的旋律配上钢琴高音琴键的清脆声响,两者仿佛在演奏一段全新的旋律。
在这段完全不一样的重现部之中,整个乐章进入了尾声。
尾声可以说是整首曲子画龙点睛的地方。
这一处尾声,有强烈的贝多芬的记号!
贝多芬的音乐经常会出现强烈的情绪转变。
由温柔到激烈。
根本不给人反应的时间。
这也是他为什么能作出《命运交响曲》的原因,因为贝多芬的情绪如同深海般不可捉摸!
《克莱采》的尾声也是如此。
一段温柔舒缓的旋律过后,整个乐曲的情绪从温柔到急速,发生了极其戏剧性的转变。
两个人激烈的演奏奏响了最后一段升华的乐章。
最后在极其灿烂的主题重复之中,整首曲子宣告结束。
整首《克莱采》的织体变化、调性变化,丰富的让常人无法想象。
无论是小提琴声部还是钢琴声部的旋律都让人沉醉。
同时这首曲子也是世界上最多小提琴大师争相挑战的曲目。
和其它曲目不同,挑战它并非是因为它的难度。
而是其音乐赋予的情感和表现力上的多样性。
整首曲子完全就是一张白纸,演奏者可以全凭自己的理解任意挥洒。
两人的演奏更加偏向欢快一些的情绪。
可如果换一对来演奏,完全可以把这首曲子变成一首异常悲壮的曲目。
演奏者的情绪和音乐可以完美的重合在一起。
这才是《克莱采》真正受到举世瞩目的原因!
演奏者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完全赋予在乐曲之中,奏响一出完全有着自己烙印的乐曲。
演奏者们其实无论目的是艺术还是金钱,他们在舞台上其实都很单纯。
将自身融入音乐之中去。
这就是他们真正需要做到的。
沈武寰和李芸熙在今天就做到了这一点。
一曲结束,却并没有沈武寰之前想象之中的狂热。
沈武寰奇怪的看向观众席:“怎么回事,大家怎么没反应啊?难道是我刚才搞砸了?”
“不知道诶。。。”李芸熙站在她身旁,也有些不知所措。
“现在怎么办?”
“先鞠躬再说吧!”
正当两人站在舞台上九十度鞠躬时。
雷鸣般的掌声炸裂开来。
随之而来的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brava!”
“完美的演奏!完美的乐曲!”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这首曲子实在太美了!”
一句brava其实就是对于她们两人最好的赞美,更别说还有无数的人呐喊般的赞叹,实在是让人受宠若惊!
“呼。”沈武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我还以为出岔子了。”
“我看是大家太过震惊于这首曲子才会出现短瞬间的迟疑吧,谁让你把最后一段搞的这么激烈,人家估计还以为又有一个大高潮呢。”
“哈哈,这个真的不怪我。”
“不怪你怪谁啊?真的让人头疼孩子。”
李芸熙和沈武寰在台上就这么悄咪咪的开启了私聊模式。
如同潮水一般的掌声还在继续,沈武寰和李芸熙却手拉着,走向后台。
她们今天的演奏到此为止。
而从今天起,这首名叫《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曲子,必将震撼整个业界!
沈武寰即将带来一个新的风暴!
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两百一十章 灌唱片()
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这首曲子可能除了讨人喜欢之外并没有什么足以让人惊颤的地方。
甚至在他们的眼里,《克莱采》还不如《无穷动》显得令人震撼。
经典的古典音乐有一个通病,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熏陶之下,普通人很难静下心来细心欣赏。
《克莱采》三乐章的演奏,最起码也要半个小时。
超过半个小时的纯音乐,无论演奏再如何震撼人心,对此没兴趣的人恐怕也无法集中精神完全沉溺其中。
甚至很多自诩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人,恐怕都没有认真听过完整版的《克莱采》三乐章。
这就是现状。
观众反应可谓是泾渭分明。
真正喜欢古典音乐的人就像是这场音乐会的观众那样,会为了沈武寰和李芸熙极富感染力的演奏,而喝彩。
但不喜欢的恐怕没办法一下子接受这种“经典”的古典音乐,因为他们无法从这首曲子之中获得感动。
这就是在普通人眼中《克莱采》的评价。
可一旦将整个讨论场地切换到专业领域,一切就不一样了!
“神啊!你看到这丰富的织体之后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