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子秋笑道:“老先生此言差矣!老先生纵有三头六臂,一天十二个时辰不休息,又能治得了几个病人?朕已经在洛阳设立了太医院,传授医学之道,尚且缺一个主事之人,还望老先生相助!”
第71章 实习岗位
。5。
孙思邈捋了捋颔下那几缕长须,笑道:“老夫散漫惯了,这个主事之人就免了吧。不过,老夫对这个太医院也是颇感兴趣,倒是不介意收几个弟子。这样吧,老夫便在太医院呆上一年,陛下可还满意?”
说实施话,刘子秋恨不得孙思邈在太医院呆上一年,对这个结果显然不太满意。但是他一转头便看到高秀儿嗔怪的眼神,不由笑了起来,说道:“老先生愿意在太医院相助一年,朕求之不得。这一年内,老先生但有所需,朕无不应允!”
孙思邈却指了指刘思根说道:“陛下,这孩子颇具灵性,老夫想让他跟在身边一年,不知道陛下可肯应允?”
刘思根眨巴着一双黑亮的眼睛,有些莫名其妙地看着孙思邈。他是皇长子的身份,地位尊贵无比,皇宫内外,谁不对他恭恭敬敬。这个白胡子老爷爷一来就抓住他的手腕乱摸一通,现在好像又要收他做弟子,这让他很不高兴。
刘子秋忽然想起孙思邈跟袁天罡是朋友,又想起道信说过的话,不由问道:“老先生,你莫非看出此子有什么奇异?”
孙思邈哈哈笑道:“老夫又不会相面,如何看得出来他有什么奇异?老夫擅长针灸,所用之针有金银两种。这些年来,老夫也指导过一些人,却只能使用银针,却不能使用金针,若是待老夫百年之后,金针之术难免失传于世。刚才老夫替他把脉,衣袖里的金针却不停地跳动,这种情况从未有过,所以老夫打算试一试,看看他能不能传老夫的衣钵,学会金针之术。”
高秀儿吃惊道:“爷爷莫非要传根儿金针度厄之术?多少医道高手都不能学会,他一个五岁的小娃娃,又如何学得会?”
她的医术都是孙思邈所传,也听孙思邈说过他有金针和银针各一套的事情,但却知道金针之术不仅是孙思邈的不传之秘,更不是寻常人可以学习的。所谓针灸,往往又称为金针度厄。但真正的金针度厄之术,却必须使用一种紫金制成的长针。此针只有长短两支,即使是短针,也长达一丈。更为关键的是,这种金针不像银针坚硬,而是十分柔软,几乎跟羊毛相似,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将这样的金针刺入人体。
孙思邈叹了口气:“老夫年迈,不知道还能撑过几时。这套真正的金针度厄之术,或者普天之下只有老夫一人会的。如果不能流传于世,老夫有何面目再见历位祖师?根儿能不能学会姑且不论,但老夫总觉得他和这金针有缘,纵使暂时学不会,能够略通此法也是好的。”
刘子秋这段时间潜心传授刘思根武艺,希望他将来像自己一样成为叱咤风云的勇士,并不希望他成为一个把脉问诊的郎中,因此皱着眉头说道:“老先生如果有意将此法传下去,朕可以命人将金针度厄之术刊印成册,传布天下。我泱泱大汉,千万子民,难道就没有人能够学会吗?”
孙思邈却摇了摇头:“金针度厄的施针之法与银针并无本质差异,只是使用金针讲究一个悟字!若无悟性,即使能够催动金针也是无济于事。所以,老夫的金针度厄之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使刊印成册,也是无益。”
是让金针度厄之法失传于世,还是让儿子跟着孙思邈受一年的苦,刘子秋一时难以做出决断。
倒是高秀儿态度转变很快,拉了刘子秋的手说道:“夫君,你不是说过,当皇帝是件很累人的事吗?咱们的孩儿也不一定非要当什么皇帝,让他学一件手艺也是个不错的主意,何不就让跟着爷爷。学得会学不会,也就一年时间嘛。”
刘子秋沉吟半晌,这才说道:“也罢,就让根儿随老先生学习一年。不过,这一年中,根儿的功夫可不能落下。”
对于做出这个决定,刘子秋也有自己的考虑。他已经有了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只要他愿意,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当然,他是皇帝,他的孩子可以由国家抚养。但是,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子又生子,繁衍生息,不知道会有多少个后代。如果这些人都要由国家来抚养,将成为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事实上,在原来的历史上,千年之后的大明王朝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明太祖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就成为一群不劳而获,大量吸食民脂民膏的毒瘤,明朝的灭亡,也不能说没有他们的责任。
刘子秋一直在考虑削弱皇权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说,皇位总会一代代继承下去,而登上皇位的人自然会由国家负担。没有继承皇位的皇子们,刘子秋也必须考虑他们的未来。给他们封王,让他们像寄生虫一样依附在国家身上,并不是什么好办法。而孙思邈要传授刘思根金针之术,却打开了刘子秋的思路。儿孙自有儿孙福,秦始皇希望子孙可以享千秋万代之福,结果二世而亡。明亡之后,朱元璋的子孙下场也不是特别美妙。自己的子孙能否平安幸福地生活下去,还是要看他们自己。刘子秋能做的,也只是为他们学习、择业,提供一些便利而已。
……
从此,可怜的刘思根没有选择的余地,就被送进了刚刚成立的太医院,跟在孙思邈学习医道。因为金针度厄之术只是一种特殊的针灸治疗手段,必须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这对年幼的刘思根来说,几乎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幸好小家伙足够聪明,孙思邈教过的东西他都能牢牢记住。或许因为从小泡过多种药浴的缘故,刘思根对药材有种特别的兴趣,各种药材送到他手上,闻一闻便能分清楚是什么。但是中医博大精深,望闻问切,任何一项都必须集多年的经验方才能有所小成。一年下来,刘思根也只能算是到一点皮毛而已。
更痛苦的是,在这一年中,刘子秋依然会逼着他每天早晚练武。而且刘子秋对细节抓得很死,不许他的动作有一丝一毫的走样。即便刘思根的身体比同龄的孩子结实了许多倍,每天练完功依然是精疲力竭。
好在除了医术和功夫之外,只有虞世南会抓住他练习书法,其他人倒不是太过严厉。箭术、骑术、琴技、茶道等的练习基本上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
其实,这种教育方式有点类似于后世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给孩子报了无数个兴趣班、辅导班,让孩子没有一点空闲和娱乐的时间。刘子秋自己当年也吃过这方面的苦,不过幸好他的父亲并没有坚持多久,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子,转而便让他专注练武了。但对于刘思根,刘子秋却寄于了厚望,又有得天独厚的培养条件,渐渐地也限入了这种误区。
不过,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刘思根坚持了下来,居然没有叫过一声苦。而且只要有空闲,他也不肯把箭术和骑术落下。作为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着实令人惊叹。基于刘思根的表现,如果不是担心给他带来不必要的伤害,魏征等人几乎又要重提立太子的往事。
……
整整一年多,大汉王朝便在平静中走到了中兴六年,也就是公元六百一十五年,距离杨广之死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年,而刘子秋来到这个世界也整整八年了。这一年多,大汉王朝发展十分迅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百姓安居乐业,朝廷政治清明,呈现出一种步入盛世的势头。
而通过第一届科举考试的三百六十名考生也在太学院学习了两年,对于国家的各项律法、制度也已经颇为了解,接下来的两年,他们除了继续在太学院学习之外,还会被派往各个衙门从事实际操作,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实习。当初的排名已经成为过去,考生们在实习中的表现将决定他们今后的前程。所以,实习的这两年尤为关键,也不由得那些考生不加以重视。
实习的去向有两种,一种是朝廷各部衙门,另一种是地方官府。两种不同的实习去向,也就意味着他们将来会在两种不同的机构担任官职。对于这个年代的大多数人来说,自然是希望能够留在各部衙门。毕竟各部衙门都设在洛阳,而洛阳是国家的首都,各种资源都不是地方可以比拟的。而留在洛阳的这些实习岗位中,有两个岗位最为引人注目,这两个岗位是内阁随员,将跟随内阁诸位大学士后面学习治理国家之法。也就是说,能够到这两个岗位实习的考生,将来就有很大希望进入朝廷的中枢。因此,没有人不想得到这两个实习岗位,竞争异常激烈。
这种情况以前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魏征等人不敢自专,前来请示刘子秋,说道:“陛下,臣以为,内阁随员接触到许多朝廷机密,当慎之又慎,不可只看平时表现,还要看他跟朝廷的亲疏远近。臣举荐谢氏兄弟,还望陛下恩准!”
第72章 印证
。5。
刘子秋却摇头说道:“保密固然重要,但却不能依赖亲疏远近,就算是最亲近的人,也有泄密的可能。保守朝廷机密,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制度的监督。让这些考生到不同的岗位实习,也是为朝廷选拔出合适的人才。而内阁作为朝廷的中枢之地,只有最优秀的人才方可进入。”
魏征沉默半晌,说道:“根据太学院两年来的记载,最优秀的考生非长孙无忌莫属。”
刘子秋不经意地摆了摆手,说道:“那就让长孙无忌担任内阁随员!”
魏征又说道:“排在第二位的考生叫潘志,出身贫寒。”
刘子秋点了点头,说道:“英雄何出处,那就让潘志也担任内阁随员吧。”
……
中兴六年四月夏,陈棱派往西南的舰队返回了设在岭南的水军基地。这支舰队经过了被称为天竺的印度,一直抵达了遥远的非洲大陆,历时两年,才重新返回中原。当然,他们此行收获也极其丰厚。利用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从天竺换取了大批金银珠宝。在非洲,他们也曾经深入内陆,只是所遇到的不过一些土著部落。有些土著部落对他们还算友好,招待了他们,另一些土著部落则和他们爆发了冲突。
那些土著部落手持长矛,腰间裹着树叶,使用着简易的毒箭,脸上涂着五颜六色的迷彩,看上去十分吓人,真正打起来,却不堪一击。冲突的结果,这些土著部落自然遭遇了灭顶之灾。不过,他们从这些土著部落除了获取了一些食物以后,就只有一些奴隶,其他几乎一无所获。也正因为如此,陈棱的舰队在非洲没有什么收获以后,便打道回府了。
当然,最大的收获还是他们绘制的海图和航海日志。水师原本在海上航行是没有航海日志的,这都是刘子秋带来的理念。但以当时的条件,航海日志中主要记载的还是各地的气候情况。无论是海图还是航海日志,都极为重要。有了这些东西,下一次再走这条航线就方便多了,可以清楚地避开各处暗礁,从而节省大量时间,也就可以让舰队走得更远。
而这两年内,刘子秋也没有闲着,亲手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当然,这幅地图很简易,只是大致标出了五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勉强算是给这个年代的人开个眼界罢了。过去,刘子秋一直没有把这幅简易世界地图拿出来,因为众文武不会相信世界是这个样子。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所处的这片土地是世界的中心,所以称之为中原。而在他们眼里,大海是没有边际的,不可能在大海的另一边还有一片广阔的大陆。最重要的是,所有人依然坚信世界是天圆地方,没有人会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蓝色星球上。陈棱从非洲归来,给了刘子秋解释自己的“理论”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在大兴殿,刘子秋接见了从远方归来的陈棱一行。
陈棱躬身行礼,眼含热泪,大声说道:“启奏陛下。臣奉旨南行,按照陛下所指的路线,果然抵达了天竺。这是臣自天竺所购得的物产。”
早有随从献上几盘珠宝,有鸽蛋大小的各种宝石,还有各种金银器皿。大汉是个金银短缺的国家,普通百姓家中大量使用的都是各种陶器和瓷器,金银器皿只在贵族中才会使用。而刘子秋崇尚节俭,皇宫之中也大量换用了陶器和瓷器,杨广遗留下来的许多金银器皿则被刘子秋公开拍卖,用来换取大量财富,投入到最需要花钱的行当中去。而陈棱开具的单据上表明,此行两年,他们获得的金银器具竟然可以满足全国一年之需。这还是舰队的规模不够大,只有二十条船的情况下,如果多派几支舰队前往贸易,所获应当更加丰厚。
看着那些价值连城的珠宝和金银器具,殿上众文武都不由怦然心动,张亮更是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拱手说道:“想不到天竺如此富裕,陛下何不兴义兵,将其纳入我大汉的版图!”
刘子秋眉头微微一皱,喝斥道:“我大汉乃礼仪之邦,素来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策略,又岂能行此强盗之举!”
陈棱躬身道:“陛下所言甚是。其实天竺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分成许多大大小小的王国。这些王国风俗迥异,臣在其中也见过许多奇闻。比如,有一个王国,和尚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国王,女孩子出嫁之前,必须先送到庙里让和尚睡三天,就连王后也不能例外。”
众臣一片哗然,齐声议论:“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种寡廉鲜耻的地方。”
来自后世的刘子秋却是听说过这种事情,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诸位看来不可思议的东西,在别人眼中却是再正常不过,也没有什么好惊讶的。朕只想知道,这些王国对我大汉的舰队可还友好?”
陈棱拱手道:“回陛下,大部分王国都能跟我大汉舰队平等相处,有些国王还会盛情款待臣等。但也不乏一些贪得无厌之辈,意图劫掠我大汉舰队所载运的财物。不过,这些王国的军队实在不值一提,舰队中随便一支十人队,就可以杀得他们千余人落荒而逃。臣正是遵循了陛下所说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对方不强取豪夺,臣便与他们公平交易。若是敢对臣不怀好意,臣必定还以颜色。这些珠宝和金银器具,有一些就是臣从他们的王宫中抢来的!”
“敢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抢他一些珠宝,给他一点教训,也没什么大不了。”刘子秋挥了挥手,说道,“只是你的舰队历时两年,缺少补给,再与这些国家和部落交战,难免会有伤亡。这一路上,损失也不小吧。”
陈棱脸色沉痛起来,垂首道:“不敢有瞒陛下,臣出海时共有二十条船,两万多名水手、士卒,如今回到中原的,只剩十条船,万余人!”
当初得知陈棱归来,大家都沉浸在喜悦和兴奋当中,就连刘子秋都没有过问舰队的损失,如今听说折损过半,都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陈棱继续说道:“真正在战斗中伤亡的将士不过千人左右,许多将士都死于疾病和风浪。损失的十条船,有七条毁于风浪,另有三条触了礁石。”
这样的情况原本也在刘子秋的预料之中,毕竟现在的航海技术仍然相当落后,只能顺着海岸线航行,自然容易触礁。事实上,即使到了后世,有了各种先进的科技,海难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大海蕴含着无穷的财富,但也潜伏着无尽的危险。
刘子秋不由点了点头,问道:“陈棱,如果朕再让你下一次西洋,你可敢出行?”
陈棱拱手说道:“臣这次远航,已经记下了合适的路线,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