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子秋摆了摆手,说道:“周超,这些客套话就不用说了。朕打算在义兴设立官窑,专门烧制紫砂器具。朕便任命你兼任义兴窑监,一年之内,烧制出三千套紫砂茶具。”
周超吃了一惊,连声问道:“陛下,要这许多茶具做甚?”
刘子秋笑道:“凡七品以上官员,朕要赐他们人手一套。”
要在南方发展茶叶生产,就必须让百姓养成饮茶的习惯。事实上,多饮绿茶,对身体也是有极大好处的,只不过人们暂时还不太习惯罢了。在很多年以后,这种饮茶方式终于传往全国各地,进而发展成一种茶文化,并且最终远渡重洋,风靡世界。刘子秋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过程提前而已。要让百姓养成这个习惯,必然要先从朝廷官吏、世家大族开始。有了皇帝亲自赐下的这些茶具和茶叶,推广就会容易得多。
推广饮茶文化,并不只是让南方的百姓多一条致富的道路,对于更好地控制北方和西域的游牧民族也有重大的意义。如果没有刘子秋的穿越,几百年之后,也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叫做茶马贸易。因为游牧民族长期食用牛羊肉,而茶叶中含有的大量维生素,正好可以平衡他们的饮食。当然,一些上好的茶叶是不可能卖给游牧民族,真正卖给他们的是一种叫茶砖的东西,其实也就是将加工茶叶的下脚料和老叶子压在一起。即便如此,这些茶砖对游牧民族仍然相当重要。朝廷为了控制游牧民族,甚至会把这些茶砖当成某种战略物资。
刘子秋并不会把茶砖当成战略物资,他对那些游牧民族的控制是一种相对温和和友好的控制,采取的是一种互补和互利的交往模式。汉人需要马匹、皮毛,游牧民族需要盐铁,以后还会需要茶叶。通过各取所需的贸易,可以把双方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然,要让彼此相安无事,最重要的不是靠这些物资的羁绊,而是要拥有真正的实力。当你的实力不够的时候,这些物资只能令对方眼红,引来残暴的强盗。当你的实力足够强大时,对方才会按照你制定的规矩办事。刘子秋之所以现在就敢于放开和北方各游牧部落之间的贸易交往,就是因为在他的背后,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
虞世南学识渊博,很容易便理解了刘子秋的目的,也很佩服刘子秋能有这样的眼光。但是他也明白,要将茶叶在全国推广开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最快也得花上三五年的时间。而他跟随刘子秋南下,还有他重要的使命,于是便拱手劝道:“陛下,如今紫砂已经找到,谢娘也已经还俗,何不早日返京,免致百官挂念。”
刘子秋却摇了摇头,说道:“无妨,还有几处地方朕可走一走。这样吧,先折而向西,咱们到豫章去看看。”
……
豫章郡在这个年代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但刘子秋却知道,那里有个新平县,就是后世的景德镇。在历史上,瓷器也算是江南出产的又一重要商品,刘子秋自然要在这方面动动脑筋。要想发展经济,还是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刘子秋并不能改变太多,他所能做的也只是把一些在历史上原本就会出现的东西和技术提前而已。
不过,等到了豫章以后,却令刘子秋有些意外。在新平县已经有了几家瓷窑,当然,这时候出产的瓷器无论在质量、器形还是绘画方面,都跟后世无法相提并论。即便如此,刘子秋也已经很满意了。他并没有太多地干涉这些瓷窑,只是给他们提了一些建议。毕竟刘子秋自己并不是这方面的行家,而瓷器又和紫砂不同,还要涉及胎、釉等许多方面,只能靠这些窑工自己摸索、改进。
看到刘子秋只是参观了几家窑场,并没有进一步的要求,虞世南松了口气,再次劝道:“陛下,现在可以启程回京了吧。”
刘子秋却摇了摇头:“回京?干嘛这么着急。”
虞世南不安地说道:“难道陛下还想前往岭南?”
刘子秋若有所思地说道:“岭南朕确实想去看一看啊。传说那里的瘴气很厉害,但也有一种果子很好吃,你们听说过没有?”
虞世南拱手道:“不知道陛下说的是什么果子?”
刘子秋朝南边看了看,道:“有诗为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虞世南最好诗文,不觉沉吟道:“原来陛下说的是荔枝,老臣也在一个典籍上看到过,只是陛下这首诗却不曾听说过,莫非是陛下新作?”
刘子秋干咳了两声,说道:“这首诗也是朕偶尔听来,早就记不全了。”
这也是他的大实话,如果让他把整首诗背出来,他还真做不到。
拓跋千玉却非常兴奋:“阿哥,你吃过荔枝?真的这么好吃?我们什么时候去岭南?”
高秀儿等人也忽闪着眼睛看向刘子秋,显然对荔枝这种美食非常感兴趣。
“算了,还是不去了。”刘子秋忽然摆了摆手,说道,“我怕去了以后,你们吃荔枝上了瘾,会给我惹来天下人的骂名。”
谢沐雨不解道:“几颗荔枝而已,何至于惹来骂名。”
刘子秋哈哈大笑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我就怕到时候为了讨好你们,动用八百里加急运送荔枝,岂不是令百姓失望。”
高秀儿等人齐声嗔怪道:“讨厌,在夫君眼中,妾身等就如此不堪吗?”
虞世南却暗自思量道,皇上果然好文采,出口成章。可惜,皇上不把心思放在诗文上,否则定会留下许多千古名句。
……
不过,令虞世南高兴的是,离开豫章以后,刘子秋并没有继续南下,而是折向西北的襄阳方向。襄阳被朱粲占领的时候几乎被毁为一座空城,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虽然当地官府的报告中也提到这里已经恢复了生机,但刘子秋却相信眼见为实,他要亲自来看看。
现场的情况虽然不如官府在报告中所描述得那样美好,但也算积攒了不少人气。毕竟当初空城的状况是刘子秋亲眼所见,能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他也算比较满意了,所以并没有对当地官府的夸大之辞进行处罚。实际上,对于军队以及地方官府中的许多违规行为的处理,刘子秋的手段一直比较温和,因为他知道,人的思想不发生转变,单纯依靠镇压效果并不会太理想,甚至会激起强烈的反弹,凡事还是要循序渐进。
第31章 十万火急
。5du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要逐步地改变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律法、观念,而不是一蹴而就地强加给人们。多少年来,各种特权思想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许多人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甚至受到这些做法伤害的人也没有觉得不妥。而在所有特权当中,刘子秋第一个要削弱的就是皇权。
自古以来,皇权都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几乎集整个国家的军政大权于皇帝一身。正因为这种权力太大,而且几乎不受任何约束,才引来无数人的垂涎,朝廷才会更迭不休。就如杨广,为了登上皇位,面对自己的同胞兄弟,都能够使出极其残忍的手段。现在刘子秋也做了皇帝,自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的后人身上。而受到削弱的皇权,惦记的人也就会少很多,所以这才是刘子秋第一个要做的事情。
这一次他离京巡视天下,看上去和削弱皇权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实不然,这正是他循序渐进的手段。此次出巡,刘子秋并没有特别的目的性,但却给自己设了一个期限,也就是半年左右。这半年中,国家大事都交由魏征为首的内阁来决断,他几乎不再过问。只要在这半年中,国家各项事务都运转正常,那就说明,即使没有皇帝,也不会影响国家的发展。那时候,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削弱皇权了。当然,为了避免出现意外事件,刘子秋仍然把兵权牢牢握在手里。不过,总有一天,他要连兵权也一起交出去。
虞世南当然不知道刘子秋的想法,他只顾着催促刘子秋早日返回洛阳。最后,刘子秋实在被他催逼不过,只得下令道:“过江!”
过了汉水,离着洛阳就又近了一步,虞世南这才有些心安。但是,刘子秋这一路依旧慢吞吞的,经过南阳、淯阳、襄城三郡,足足走了两个多月。这时候,虞世南终于看到了曙光,拱手说道:“启奏陛下,过了伊阙关便是洛阳了。微臣请旨,前往京中报与诸位大人知道。”
刘子秋却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又转身对谢沐雨问道:“雨儿,你看了那许多日子的佛经,必有所悟。数年前,我在少林寺遇见过禅宗的道信大师,那串佛珠便是他所赠。今日既来到此处,你我何不同登山一游,看看能否再逢故人。”
当年在少林寺,刘子秋曾经和道信交过手。道信施展的精神力量让刘子秋吃了点小亏,不过他的武功却高于道信,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道信也是因为没有把握镇压刘子秋,最终才主动收手。如今一晃已经过去了四年,刘子秋也悄悄练习精神力量。虽然不得其发,但他本是穿越而来,精神力量较常人来得强大些,再加上这么多年坚持不懈地锻炼,竟也让他摸出些门道。这次路过少林寺,刘子秋不由起了雄心,想要和道信再较量一番。
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亲,谢沐雨已经是妇唱夫随,对刘子秋的话自是言听计从。高秀儿知道当年刘子秋和花云、尉迟恭一起来到少林寺的往事,也要跟着同去。拓跋千玉和穆朵丽原本就信奉佛教,自然不甘落后。于是大队人马索性离了襄城,直奔少室山。
……
在杨坚当政的时候,朝廷就对少林寺有过多次封赏。虽说只是一处寺庙,却拥有良田千顷。后来天下动乱不止,就连洛阳都受到了波及。为了保护寺产,少林寺组织了僧兵。当年刘子秋在寺外遇见的昙宗大师,如今已经成了僧兵的头儿。
不过,今天在寺外迎接刘子秋的并非昙宗大师,也不是寺里的知客僧,而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和尚。
刘子秋见那个小和尚有些面熟,皱眉道:“朕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到了这里,刘子秋已经不再隐瞒身份,就连龙旗都亮了出来,自己也换了一身崭新的龙袍。
小和尚双手合什,唱了声佛号,道:“陛下贵人多忘事,小僧弘忍。”
刘子秋仔细一看,果然是当年那个小和尚,不由笑道:“原来是弘忍大师,不知令师何在?”
一个小和尚而已,居然被当今天子称为大师,显得十分怪异。只有刘子秋知道,这个小和尚就是将来的禅宗五祖,自然当得大师二字。令人称奇的是,弘忍对于这个大师的称呼居然也是泰然受之,稽首道:“家师知道陛下将至,今日必回,先令小僧在此恭迎。”
高秀儿不相信有这么神奇,脱口道:“故弄玄虚!”
刘子秋却摆了摆手,说道:“道信大师确非常人。”
话音未了,便听一人朗声道:“陛下果有识人之明!贫僧来迟,还望陛下恕罪!”
刘子秋转头一看,正是道信,暗道,这家伙倒会借自己的话吹捧自己。不过,看这道信的容貌,竟然与四年前全无二致,也不禁令刘子秋心中感叹,当下颔首道:“数年不见,大师驻颜有术,朕佩服、佩服。”
道信听出刘子秋话语中调侃的味道,却浑如未觉,打了个稽首,道:“陛下,诸位女施主,请移步寺内。”
刘子秋想起当年弘忍和昙宗不许花云进入少林寺的情景,不觉一愣,说道:“朕记得寺中有规矩,女子不得入内。”
道信笑对道:“此一时,彼一时。”
刘子秋问道:“何解?”
道信合什道:“佛祖也要食人间香火,贫僧又岂敢阻拦诸位娘娘。”
刘子秋想不到连道信这样的大师也变得势利起来,未免对他好一通鄙视。
却听道信又说道:“陛下现在有举国气运加身,贫僧已经远非陛下敌手,陛下想要的比试,还是免了吧。”
想要找道信再比试一番的心思只有刘子秋自己知道,也一直没有流露出来,却被他道破。刘子秋不禁暗暗咋舌,这家伙果然有些门道,今天倒要好好问问他,自己还能不能再回到后世。
众人在弘忍的带领下穿过寺庙,又来到那处芧庐。四年过去了,这茅庐竟似没有一毫变化,也不知道这师徒二人是怎么做到的。正在刘子秋暗自惊讶的时候,道信朝着高秀儿合什施了一礼,说道:“娘娘生性仁厚,母仪天下,实乃万民之性,还望他日逢变,莫扰本心。”
高秀儿点了点头,却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她性子本就善良,想想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举动,便没有多问。
谢沐雨却按捺不住,施礼道:“大师,不知小女子可有佛缘?”
道信笑道:“何为有缘,陛下早已有解。女施主何须多问。”
谢沐雨想起当日在天音庵中刘子秋对她说过的话,这才彻底恍然。但是想起天音庵,未免要想起那天晚上的经历。虽然刘子秋从来没有提起过,但谢沐雨总是担心王薄的话会对刘子秋有所影响。其实她早就想再对刘子秋解释一番,可是一直不敢。这时候见到道信大师颇有神通,忍不住又问道:“大师,小女子有一件事想告诉陛下,又心存顾虑,还请大师释疑。”
道信摇头道:“陛下胸襟宽广,便是不说,又有何妨。”
刘子秋见这道信大师都快化成了算命先生,不觉好笑,说道:“大师何不替朕的这两位爱妃也看一看。”
道信居然点了点头,真的看了拓跋千玉一眼,说道:“他日若有变故,休怪陛下。”又对穆朵丽说道:“娘娘箭术通灵,他日神弓护国,不让须眉。至于娘娘所求之事,命是有时终须有,随遇而安即可。”
拓跋千玉听了道信的话,神色忽然一黯,只是她原本就信佛,也不敢多问,只是有些闷闷不乐。那穆朵丽心中所求只是想替刘子秋生个孩子,被道信说破心思,却也不知道有还是没有。她和拓跋千玉一样,本信佛之人,同样不敢多问。
刘子秋听他总是提起变故,心中未免不悦,沉声道:“大师既知过去未来,何不明言,朕也可趋吉避凶,护佑天下万民。”
道信叹息一声:“天机不可泄露。”
对于这种神神叼叼的事情,刘子秋原本就介于信和不信之间,忍不住便想证实一下,又问道:“那大师可知朕何日方能归去?”
“既来之,则安之,陛下何言归去?”道信号称可以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但四年前,他就未能看透刘子秋的来历,如今四年过去,他的道行虽然又深了许多,但还是看不清刘子秋的过去。不过,刘子秋的未来他倒是能够看出一些大概,只是碍于天机,却不敢明言。
不过,当道信看到站在高秀儿身边的刘思要时,却是吃了一惊,因为他看不清这个孩子的未来。好半天,道信方才说道:“他日变故乍起,小皇子或许会有一番造化。陛下的归路,或许便要着落在小皇子身上。贫僧道法有缺,亦不敢妄言。望陛下勿罪!”
周围的人听不懂道信的话,但刘子秋作为当事人,却有些明白。他转头看了儿子一眼,忍不住叹了口气:“听天由命吧。”
这时,昙宗大师忽然走了过来,合什道:“陛下,寺外有人来报,辽西十万火急!”
第32章 死生之地
。5du
听到“辽西”两个字,刘子秋的神情便是一敛。历史上,正是因为杨广三征高丽,造成百姓伤亡无数,从而导致了大隋王朝这个巨大的帝国彻底覆灭。听到辽西十万火急,刘子秋坐不住了,当即起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