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祯当场眉就凝在一起,不悦地问:“卿欲立谁?”

换一般人也许就吓傻了,包拯有什么资格立皇太子,不过包拯说话很有技巧,道:“臣乃是为宗庙万世计,陛下问臣欲立谁,是疑臣也。况且臣近仅七十,膝下无子,非是邀后福也。”

就算扶立有功,与俺们包家也没有关系。

赵祯转怒为喜,不错,是这个理儿,别人说心怀叵测,只有包拯说话才有这个资格,忠臣,道:“徐当议之。”

以后再说吧。

又成了以后,包拯也识相,既然皇上不想立,也就不说,学范镇干嘛,纯是自己与自己过意不去。

不过因此他反而更得赵祯赏识。

到了第三年,京城富民刘保衡开酒场,欠官府酒曲钱一百余万,也就是一千多缗钱,对于老百姓来说,也算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三司衙役催得急,刘保衡钱周转不过来,将刘家的祖宅便卖。正好张方平想换一栋房屋,下人看了刘家的宅子觉得十分满意,便将此宅买了下来。卖的人不知道买的人是谁,买的人也不知道内幕。

张方平搬了进去,但这事儿太奇巧了,三司逼债,三司使买房子,有人议论,刘保衡姑姑产生怀疑,不能状告张方平,于是上讼刘保衡非是刘家子孙,败坏刘家产业。

这时候开封府尹是谁,欧阳修。

派人下去查了查,不是刘保衡资金周转不灵,乃是胡乱花掉了,房子卖掉后迅速将欠的酒曲钱偿还,刘姑状告属实,可这个房屋又牵连到张方平身上。将官司往上递,到了包拯手中,写得不清不楚,包拯以为张方平只花了一千多缗钱就将此宅买下。能入张方平法眼的宅子还能差么?换后世这些宅子价值都要动亿人民币来计算的,就算宋朝房价合理,也最少得五千缗往上去了。

欧阳修奏折写得不大清楚,包拯一看也不是大案子,很容易就审出来的,不会错,便产生误会,弹劾方平乘势贱买所监临富民邸舍,不可处大位。

张方平真的很冤,他家也不差钱,何必勒索一个小老百姓,况且若大的宅子用一千缗钱就将它买下来,刘保衡会同意么。但关健他买这个宅子就不当,有苦难言,贬知应天府。

郑朗听到后,叹了一口气,道:“欧阳修也成人精了,居然会使借刀杀人之策。”

他将朝堂上发生的这些事一一剥开,冲击最大的还是大小苏。

以端明殿学士宋祁为三司使。

不是包拯开头的,先是吴及弹劾小宋在定州不治,不但不治,又纵家人用公使钱数千缗钱放高利贷,在益州奢侈过度。包拯因为王逵的事对小宋同样十分看不惯,跟着弹劾其兄大宋为执政,又在益州多游宴,为官不正,不可任三司。

大宋没有办法,回家后将弟弟狠评了一顿,叫你节制节制,为何不听,以至有今天之祸。出小宋,命包拯代之。

实际也是有意笑话包拯的,我弟弟不能做三司使,让你来做好么?

老包真的跳下去。

他在家中守孝时间太长了,起步晚,又自认为自己做得清廉,大公无私,因此珍惜每一次升迁机会,平生从不言贬官。

欧阳修出马了,他为开封府尹,天天让人拿他与包拯相比,心中痛恨,又不能说,机会难得啊,正好朝廷又用陈旭代他为开封府尹,自己迁为翰林学士,有了发言权,于是弹劾包拯天资峭直,然而少学问。

人家也是进士出身的,出身并不比欧阳修差,乍就少了学问,况且要多大学问才能做三司使?又尝指陈前三司使张方平过失,方平由此罢去,以宋祁代之。又闻拯弹祁过失,祁亦因此罢,而拯遂代其任。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谓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嫌疑者也。

前面说得也还很正常,后面那句整冠纳履,当避嫌疑者也,意味就深长了。整一个帽子,穿一个鞋子,还要避嫌疑,你身为御史中丞,居然都不避嫌疑,还要不要脸?

这比泼口骂娘还要狠。

包拯逼得躲在家中避任命,过了很久,才接受了三司使任命。做得不大好,还是舍不得官啊。

后来又渐渐想起来自己被欧阳修利用,才倒的张方平。

有恨难发,只能与妻子说,于是在包拯死后,欧阳修要替包拯写碑文,包夫人断然拒绝。俺请不起你,欧阳大先生。

四月,后宫董氏女生赵祯第九女。受大臣刺激,赵祯自前年起开始了疯狂造人计划,后宫复幸者有十人,谓之十阁,有周氏,董氏,张贵妃的妹妹等女。

仅有郑朗含蓄地说要注意房事节制,保重身体。

没有了,谁也不敢反对赵祯造人。

但不能说赵祯造人没有用,他育有三子十三女,仅活着的只有赵念奴,还有第十女,第十一女,第十二女,若没有此次造人计划,赵祯的后代仅剩下赵念奴一根独苗了。

九女也随后夭折。

但出生时赵祯大喜,亲御崇政殿,录系囚,杂犯死罪以下递降一等,徒以下释之。

说明俺还能养小孩子,不是废物。

因功从潭州迁回为知制诰刘敞进谏,疏决在京系囚,虽恩出一时,可外面人皆议论,云是生皇女故。不是皇太子,乃是一个女儿,不合令典。又听说多作金银、犀象、玉石、琥珀、玳瑁、檀香等钱及铸金银为花果,赐予臣下,自宰相、台谏,皆受此赐。无益之费,仅生女更是无名之赏,望陛下不行姑息之恩,出浮沉之费。

赵祯只是嘿然。

随后又有好消息传出来,五月周氏生皇第十女。周董以生皇女进秩,诸阁寻求迁改。赵祯让中书出敕诏,三个首相没有一人同意。范师道又上书弹劾后宫处置不当。

闹什么闹,有本事给皇上生一个带把的。

但这一切争执迅速平静。

因为郑朗再度回来。

这个回来不是两府人事变动,乃是黄河。他一回来,意味着那个庞大的计划可能就会提上议程。

一旦实施下去,这才是一块最大的蛋糕。自郑朗归京之时,许多人就在心中在琢磨着,怎样瓜分这块蛋糕。郑朗一天天地临近京城,各人心中的小算盘一天天地打得更响。

PS:包拯实际此时有子,乃是花甲之年与小妾生的,为什么当着皇上的面不承认,乃是千古谜团。忽然想到以前的自己,还与老包家一个女孩谈过恋爱呢,汗颜汗颜再说南方开发的重要,明朝是大肆开发南方。但同样的开发,明朝能与宋朝相比?若如此,都不会气得将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图纸烧掉。还有清朝,清朝将南方开发出来,已经是很晚。不可忽视晚清的经济,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只有执政者不折腾,以中国人的勤奋,很容易使国家富裕起来,晚清经济与政府无关,如果表功那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有一点可以证明其经济,仅是实际赔款,清朝就拿出近九亿两银子,购买力相当于宋仁宗时大约五亿缗钱。更不要说银子流失再度给国家经济造成何等的创伤。还有一个马关条约就赔给日本两亿两银子。对于这个国家更不想多说,和平是珍贵,但软弱了,必被挨打,必被瓜分。说多了,以史为鉴,俺没这个资格,仅是对比论证若是两湖两广全部开发,会给宋朝带来什么变化。

第七百五十章 治国或平天下

临到京城时,郑朗接到一封信,让全家一起发呆。

范纯祐与范纯仁写来的,委婉地代自己四弟向郑家求亲。

郑苹出嫁到种家,应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种家比郑家地位稍低,可也低得不多,若悬差太大,男方会产生抬不起头的感觉,未必是好事。就低那么一点儿,反而成了一个微妙的格局。

自从郑苹到了种家后,种家上下将郑苹当成掌上明珠。种谊的小日子过得有些悲催,有时候小两口发生一些小口角,不但其母倒帮郑苹,七个哥哥还要如狼似虎的斥责。

倒是郑朗与崔娴很讲道理,每一次皆痛斥自己女儿。两家家长做到这地步,再加上也能算是世交,夫妻之间再大的矛盾也不会有矛盾了。今年传来郑苹有孕的喜讯。当时看起来郑家选择有些错误,可通过小两口相处的情况,选择却是很正确。

但郑朗还有一女,郑航。

嫡出所生,可郑朗小妾是别人家的小妾?况且郑朗有几个孩子?

看到郑家一嫁女,种谊那个官升得才叫快。

依然还是一颗明亮的珍珠,虽稍稍比郑苹逊色一点。

一家养女百家求,很正常,两年来陆续有人求郑航,不过多方考虑,皆不是合适人选,让郑家回拒。

范纯祐知庆州写的求亲信,郑朗看也未看,也打算回拒。比史上的好,范仲淹死后,果然范纯祐又开始守孝不出,郑朗再三写信劝说,又通过范仲淹的后妻如夫人劝说,这才好说歹说将范纯祐劝出山,这一过不是三年,而是将近四年。赵祯唏嘘,正好庆州空缺,范纯祐随其父曾在庆州呆过很长时间,能文能武,让他又知了庆州。

崔娴却又将信拾起来翻看。

郑朗说道:“不妥,范家生活朴素,航儿过去后会委屈,岁数也不相符。”

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抱老虎?郑航整比范纯粹大了五岁。

江杏儿忽然低声说道:“官人,若范家求,倒也不是不可。”

郑朗反对,崔娴犹豫不决,江杏儿却首肯了。这个心态好明白,崔家世代官宦人家,崔娴看得要淡一点,到了丈夫手中,将官做到了巅峰。只要不太差,对此倒不是很在意。江杏儿出身毕竟卑微了,正好那边母亲同样是妓子出身,不会产生嫌弃。

崔娴也认为郑航大了,不过很在意范家的影响力。现在朝堂得势的是什么大臣,大多数是以前范仲淹的粉丝,范仲淹另外两个儿子是自己丈夫的学生,再加上这门亲事,会使许多大臣倒戈。

但这个年龄问题确实成了一道鸿沟,不是男方大五岁,而是女方大五岁,因此崔娴也不大好说。

一家三个当事人,三种意见,信于是摆在哪里,没有回复。

京城就要到了,坐在船上,苏轼道:“郑公,我与弟弟想回家看一看。”

两人皆是新婚莞尔不久后就离开京城的,眉山到京城太遥远,从陆地要翻山越岭,从水路侧要兜一个大圈子,顺着岷江而下,到达长江,再从大运河进入京城,不但远,岷江与长江上游河流湍急,还有三峡之险。来回很不方便,因此老苏带儿子来到京城后,于是呆了下来,没有回去,直到科举结束,老苏南下荆湖南路,大小苏则随郑朗到处飘。

但两年让大小苏长了不少见识,也学到一些做人做官的道理,至少心态会比史上更好。至于以后苏东坡会不会写出前后《赤壁赋》或者赤壁怀古这二赋一词,颇让郑朗怀疑了。可是若进入仕途,起步点远远胜过史上。

郑朗道:“子瞻,苏辙,你们不要担心,我已托人在京城替你们买了一栋宅子,也派人前往眉山将你们家人接向京城。”

“啊?”大小苏万分惊讶。

“可能我会请求朝廷治理黄河,若有机会,我让朝廷给予你们一些官职,留在我身边,协助我。”

“遵郑公命。”苏东坡长揖于地。

到了京城,天色已暮,郑朗没有顾得上吃晚饭,立即去了特务营,找到王勇。谈了一会,才返回来。第二天他去中书叙职,刚到中书,就被赵祯请到崇政殿。

非是在都堂,放在崇政殿,喻意分明。

殿里坐着许多大臣,有两府大佬,还有两制言臣,以及三司使与其他相关的重要官员。

郑朗大步上前,向赵祯施礼,赵祯说道:“平身吧,郑卿,又是两年了。”

眼神里隐隐有着一份喜悦,一份惆怅,以及一份叹息。

其实许多大臣心中也产生怀疑,无论用什么理由,皇上对郑朗太薄,但看样子,皇上对郑朗并不反感啊,难道真的是为治理黄河,才刻意如此处置的?

“坐吧。”赵祯又说道。

太监搬来一个椅子,直接搁在富弼上首,这一搁诸大臣眼神再次一滞。

郑朗大咧咧地坐下来,自己不做首相,可论资历与政绩,在座的人那一个能胜过自己。当然,他心中也有一点儿惆怅,若没有赵念奴的事,现在他做首相,比吕夷简资历都要深。

发生了后悔也没有用,向着富弼、庞籍与韩琦拱手道:“彦国,醇之,稚圭,今天我能回京城,将我的那个治理黄河之策摆上议程,还要感到三位啊。若没有三位的兢兢业业,主持国政,那只能是一场梦幻。”

庞籍只是一笑,国家略略变好,自己可是用了心的,而且顶着言臣狂风暴雨般的弹劾处理国政,何其不易,郑朗虽过夸一点,自己倒也承受得起。

韩琦傲然地平视远方,郑朗推功到自己三人身上,正常,他一个大臣要那么功劳做什么?

富弼则是愧然道:“行知,这么说让我有些无地自容。”

但郑朗这句话让君臣心思一振,郑朗这个治理黄河计划得用多少钱帛啊,敢提,说明国库有钱,并不是敛民敛来的钱,而是良性经营带来的钱帛,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接下来各人心中动起无数心思。

若治,肯定是郑朗领手,这个职位任谁都不敢抢,这么大工程,谁敢挑?但若如同郑朗那种治法,最少好几年时间,从三门开始,上到宋辽交界处,下到淮河,还有一条新运河,得用多少民夫,得用多少官吏。看重的就是后面这条,自己未必会去,可自己有亲信哪,有手下哪,有门客哪,谁去谁就是抢功的。特别是几路分段的主要领导人,一旦治河结束,有这个大功绩,升迁起来会象坐火箭一般。

好大好大的一块点心,点心虽好,贪婪的人也会多,如何才能让自己也咬上一口或者一大口?

郑朗又说道:“陛下,但臣昨天又听到一条消息,心中产生疑惑。”

“何?”

“治国与平天下谁重要?”

“郑卿,说明白一点。”

“臣这两年多围着黄河在转,看了许多地方,臣在心中做过推算,又考虑着国家经济,若依臣之策,不敛于民的情况下,想治河最少得四年时间,有四年时间缓冲,国家经济不会吃紧,百姓负担也不会过重。”

“有理。”赵祯说道。

还有一种方法治河,无论工程多大,学杨广那样强行征百姓为民夫,不顾百姓死活,朝廷只要花少许钱,郑朗那个治河之策就可以实现,但在北宋前期,谁敢这样做?不要学杨广,连派几个船队去大洋彼岸寻找种籽,郑朗都不敢提,学杨广那是找死的。

对内治,郑朗一直不排斥北宋,排斥的是对外的过份软弱。

郑朗又道:“可眼下似乎又有一个机会,能让我朝有八成希望平灭西夏。臣昨晚反思了半夜,就不知道治河与平灭西夏那一样更重要,可国家的经济仅能支撑一样。”

“平灭西夏?”

郑朗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奏折递给赵祯。

赵祯看后还是不大明白,并且犹豫,迟疑好一会儿才将它传递下去,大家看后,同样一脸的古怪。

富弼茫然道:“行知,它代表着什么?”

奏折上说了一件事,一件艳事。谅祚今年十二岁,他早成亲了,没藏讹庞借用李守贵之手杀死妹妹,就将女儿许配给他做了皇后。

去年毛惟昌与高怀正将外界消息源源不断地带到皇宫,包括宋朝刻意派斥候散布的消息。

谅祚不敢带着兵马直接替父报仇,替母报仇,心中只好怀恨在心。没藏讹庞听闻后十分不安,找借口将毛高二人杀死。谅祚更加怀恨在心,于是做了一件疯狂的事。

没藏讹庞的女儿他碰都不碰,却找到没藏讹庞的儿媳妇,一个西夏汉人女子,姓梁。没藏讹庞的儿子起初没有在意,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做什么?他想得大错特错,李谅祚还真做了什么,并且嘿咻得让妻子感到十分满意,每次过后,妻子春情荡漾,满脸红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