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臣-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锸ㄗ哟罂冢策灰沉诵N獬礁纱喟鸦ǚ恳逯柿赖搅艘槐撸热徊煌猓敲淳兔馓赴伞�

吴辰能如此有恃无恐并非是没有底牌的,瓜分朝鲜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得有人先以讨伐的名义出兵,日本人没这资本,只要他们一动,汉城的庆军将立即作出反应,花房义质害怕的是一旦日军先动弹起来,仁川却来个坐山观虎斗,一旦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北洋水师说不定立即作出反应,源源不断的将兵力投入到朝鲜来,日本人可不认为现在是决战的时候,所以这一条明显行不通。

唯一的办法就是仁川方面先动起来,吴辰再怎么说也是吴长庆的儿子,庆军至少可以暂时保持中立,而日本人只需要向南部进兵即可。不管怎么说,现在战争的主动权完全落入了吴辰手中,吴辰不怕花房义质不就范。

闵成照见吴辰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只恨不得拂袖而去,在他看来,闵妃哄骗了他背后捅了他一刀子是错,可是后来才知道,原来上次义州郡的响马一直都是吴辰上演的一场好戏,从响马袭城,到打起大院君的旗号,最后再勒索义州郡出兵‘进剿’,朝鲜国完全被这姓吴的忽悠了,还有那开丰郡守不明不白的给吴辰杀死,又推荐那个判官接任,如今连带那判官也反了,闵氏一族是两面三刀,可这姓吴的难道又是什么好鸟?若不是这次俄国人攻城,恐怕这姓吴的做的事还浮不出水面,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谁都不比谁要好。

他勉强压住火气,挤出一些笑容道:“吴老弟……闵妃有诏令,要任用老弟为平安道观察使,非但兼任仁川,还可主管平安道一道的军政,闵妃娘娘是素来看重老弟的,老弟将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

整个朝鲜共分为八道,分别为京畿道、庆尚道、全罗道、忠清道、黄海道、平安道、江原道、咸镜道,每道的长官为观察使,平安道位于朝鲜的西北部,管辖着义州郡,北部与鸭绿江接壤,东部又面临渤海,在那时候的朝鲜看来不过是一片穷乡僻壤之地,一直到了后来由于大量铁矿、煤矿的掘才逐渐意识到了其重要性,这一次闵妃将八分之一的土地还搭上一个仁川送给吴辰,也算是下了本钱了。

闵成照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吴辰的表情变化,吴辰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喜悦,反而是一脸的不屑于顾,很显然,姓吴的明显志不在此。

第一百零八章:谈判

“吴老弟,您的意思呢?”闵成照颇有些忐忑不安的问,割出一个平安道给吴辰已是闵妃的极限,虽说在朝鲜人眼里平安道不过是西北边境地带的荒芜之地,而且近来由于辽东粮荒,许多股大大小小的马贼窜入境内,每年的粮产也不高,几乎等于朝鲜国的流放之地,可好歹那也是朝廷八分之一块土地啊,朝鲜原本就国土狭小,分出这么一块去,恐怕定会遭受许多人的反对,闵妃能咬牙把平安道割让给吴辰,确实是冒了一定政治风险的。

吴辰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淡淡的问:“闵妃娘娘倒还真看得起我吴某人啊。”

“那是。”闵成照陪笑道:“闵妃娘娘一直视吴老弟为心腹,自然是极为借重的,前些日子大家闹了些误会,闵妃娘娘寝食不安,生怕吴老弟离心呢,吴老弟是个大度之人,想必不会为此介怀。”

吴辰腾的从座椅上站了起来,怒道:“不会介怀?闵大人说的轻巧,你可知道老子有六百多个兄弟为此战死,这些人跟着老子出生入死,如今竟落到这个下场,你闵大人还跟老子谈大度?”

闵成照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吴辰竟会如此激动,一时语塞。

吴辰冷笑道:“你暂且先在这里住下吧,这些事我还要考虑,是战是和,到时候再说。”说完留下呆若木鸡的闵成照拂袖而去。

出了偏厅,吴辰出一阵冷笑,径直取道去了后堂,在那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客人正在等着自己。

…………

花房义质坐在郡守府的后堂,脸上颇有些不耐,勉强使自己平静下来,闵成照的到来令他有些不安,他想不到朝鲜人在得知吴辰勾结响马,公布了讨伐檄文之后居然还厚着脸皮过来求和招安,而这个时间点正好是在花房义质与吴辰唇枪舌剑谈判如何瓜分朝鲜的时候。

花房义质的原则是与吴辰每人瓜分朝鲜四道的土地,甚至京畿道都可以给吴辰,条件是江原道必须归属于日本,而吴辰则咬定了只给日本人三道的土地,自己独占北方三道,另外还要求将南方的京畿道以及江原道一并划入囊中,这种分歧自然是极难调和的,双方各自的心理都明白,仁川与日本的仇恨不共戴天,尤其是对于日本人,早晚有一天双方都将在朝鲜兵戎相见,这一次因为英国人的斡旋而坐在了一起谈判,不过是为了将来的战争做好准备罢了,占得土地越多,对于将来越有好处。

只是闵成照的到来让花房义质生出了不详的预感,朝鲜人来是为了什么?是来向吴辰求和的?筹码是什么呢?吴辰会不会心动?一旦吴辰与朝鲜人又穿上了一条裤子,对于日方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一旦吴辰回心转意,不再与朝鲜为敌,把这朝鲜搅乱,日军只能继续龟缩在汉城,稍有动弹,立即便会引来庆军、仁川军、朝鲜官兵甚至是俄国人合力绞杀,只有让吴辰这个愣头青先站出来闹个天翻地覆才对日本有好处。

一阵脚步声传来,花房义质回过神,立即打起精神,来的正是吴辰,花房义质一脸堆笑的站起来:“辰君,在下久侯多时了。”

吴辰换上一副淡笑,连忙告罪,二人分别坐下,花房义质道:“方才辰君是在和闵成照会话吗?”

吴辰故意先是装作一副惊异的模样,随后脸色缓和下来,否认道:“吴某与朝鲜不共戴天,如何会与自己的仇敌会话,花房阁下似乎多心了。”

花房义质仔细的观察着吴辰的表情,立即断定方才吴辰与闵成照一定有过会话,心里还暗暗得意,这个吴辰连伪装都不会,只需看他的脸色,便知道此人在敷衍自己。花房义质神色凝重的道:“那么我们来详谈上一次的方案吧,辰君真的不愿意放弃江原道?”

吴辰一脸肃然的回应道:“朝鲜南部气候湿润,土地肥沃,贵国占了三道的土地,仍还望着江原道,岂不是得陇望蜀?”

花房义质反驳道:“按道理,辰君得到了朝鲜北方各道,再加上京畿道难道你还不满足吗?”

吴辰态度坚决的摇摇头:“花房阁下强词夺理,若只是这样的态度,那么我们就不必谈了,这一次是吴某人出力,日军只需要开赴南部横扫那些乌合之众便可,能的道三道肥沃的土地,还有什么可说的?”

花房义质只好心平气和下来,徐徐道:“那么我们暂时先不提这个,辰君打算什么时候出兵汉城?”

吴辰心里似明镜似的,慵懒的道:“恐怕还要些时候,仁川军如今训练不足,英国人承诺援助的军械还未运至,仓促之间岂能轻易出兵?”

“要些时候是什么时候?”花房义质步步紧逼。

吴辰淡然道:“或者一月,或者一年,就算是三年、四年恐怕也不稀奇,汉人有句古话不知花房阁下听说过没有,磨刀才能不误砍柴功啊。”

花房义质冷哼一声,听吴辰的态度明显就在拖延时间,他哪里能够等三年四年,忍不住道:“辰君应该明白,现在正是一举灭朝鲜国的最好时机,俄国人新败,暂时不能顾及朝鲜,一旦等他们回过神来,难道辰君想要与俄军作战吗?”

吴辰闪烁其词:“花房阁下太性急了吧,怎么说着说着又到了俄国人身上?若是花房阁下等不及,大可以让汉城的日军先动手,你们原本就驻扎在汉城,要拿下汉城岂不方便?”

花房义质一时语塞,日军就在汉城,拿下汉城自然方便,可是汉城里除了四五万朝鲜兵,还有数千名庆军在呢,日军若要动武,风险太大,说不定会引来北洋水师的全力增援,这倒还是其次的,就说仁川军,说不定背后捅自己一刀也不一定,日军在朝鲜原本就没有任何朋友,不管是朝鲜人、庆军,还是仁川军,一个个都恨不得将他们置于死地,这种冤大头他可不愿意做。

第一百零九章:先解决住宅问题

“辰君!”花房义质怒气冲冲的拍案而起,高声斥道:“你一再拖延是为了什么?按照约翰森阁下的建议,仁川必须在一月之内出兵!”

吴辰挪揄道:“怎么?花房阁下生气了?嘿嘿,约翰森提的是建议,并非是命令,就算是命令,也轮不到他来支使老子。”他冷笑着站了起来:“实不相瞒吧,方才闵成照确实找过吴某,知道闵成照说的是什么吗?”

花房义质立即警觉起来,态度也平和下来:“请辰君指教。”

吴辰撇嘴笑道:“闵成照传闵妃的话,要将平安道割让给吴某人,条件就是共弃前嫌,化敌为友。”

花房义质不由得一惊,忍不住问:“辰君答应了吗?”

吴辰一脸心动的模样:“这个价码吴某实在没有理由拒绝,暂时让他继续在仁川待着,过几日再给他答复吧。”

花房义质冷笑道:“辰君莫忘了向英国人的承诺。”

吴辰龇牙冷笑道:“怎么?吴某人做事还需要花房阁下来提醒?”

花房义质一时被噎的说不出话来,此时他也是急火攻心,一旦吴辰又和朝鲜人纠缠在一起,日本就错过了这次绝佳的机会,说什么他也不能让吴辰答应,他深吸了口气,沉声道:“辰君,一边是朝鲜国的半壁江山,一边是区区一道之地,希望辰君能够想清楚,不要因小失大。”

吴辰笑道:“这半壁江山还得吴某人亲自去取,要吴某的士兵去流血流汗,若是运气不好,说不定落到个兵败生死的下场。区区一道之地却只需吴某点个头,便唾手可得。两相比较,恐怕还是后者更好一些。”

吴辰心里早打定了攻入汉城的决定,之所以作出一副考虑闵成照建议的样子,无非是拿它来做底牌罢了,逼迫日本人在瓜分朝鲜的问题上作出让步,此时花房义质显然真的急了:“这就是辰君的意思?”

吴辰道:“也没什么意思,只是想和花房阁下谈一谈江原道的事,若是花房阁下愿意打消江原道的主意,吴某可以立即着手攻打汉城的准备。”

花房义质沉默了片刻,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吴辰轻而易举的得到平安道,而日本一点好处都捞不着,另一条是催促吴辰出兵,一举拿下汉城,日本占领南部三道,其余五道全部归属吴辰。根据花房义质的估计,日本国内要想做好大规模的战争准备,至少需要二至三年的时间,再加上英国人现在与吴辰的关系,也既是说,一旦吴辰占领了朝鲜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将来在三至五年之内必然会生一场大战,他默默的闭上眼睛,终于还是决定先暂时忍让:“一切就按辰君提出来的方案执行吧。”

………………

吴辰与花房义质一谈妥,立即去会见闵成照,告诉他自己已经答应了招安,愿意接任平安道节度使,闵成照得了吴辰的肯,喜笑颜开的回汉城去了不提。

吴辰可不是什么好鸟,要让他去弄什么仁义信用是绝不可能的,之所以假装答应闵成照的招安,便是让朝鲜人松懈下来,等到自己做好了准备,届时再把伪装的面具撕开。

至此之后,仁川城中仁川军官团、义州新军团共计五千人开始了更加苛刻的训练,吴辰亲自入营督导,这里面最辛苦的就算是军官了,只要是个带长的军官,白日里要跟士兵共同训练之外,到了傍晚吃过了晚饭,还必须到东城的仁川6军士官学校进行学习。

仁川6军士官学校是半个月前新建的6军军事学校,里面的教官既有英国人送来的一批优秀教官,还有一批俄军高级俘虏,吴辰有时偶尔也会去旁听,虽然这学校只是草创,现在的学员不过三百来人,但是吴辰却是花了一番足够的心血扑在上面。

这一日,吴辰早早起来,正打算去军营巡视,张伯匆匆的赶过来道:“吴大人,张某有事要禀告。”

吴辰笑吟吟的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到屋子里去说吧。”

张伯近来负责监督新城的建造,这些日子以来每日都上工地去,晒得脸色黝黑,欠身坐下道:“新城已经建好了一批楼房,只是该让谁先入住却是个问题,我与二弟三弟一起商量过,却理不出头绪来。”

吴辰一直都是甩手掌柜,想不到工地的建设竟如此神,短短两三个月时间便将楼起来了,话说汉人在建筑方面一直独树一帜,吴辰不由得笑了笑:“竟这样快,质量能不能保证?若是将来出了问题,可是不妙。”

张伯自信满满的道:“建筑的用料都是张某亲自查验过的,每一道工序我都特意请人盯着,问题应当不大,只是现在有近二十余万汉人没有住处,每个月从广州运来的汉人亦有数千之多,这么多人现在都是风餐露宿,听说有一批屋子建好了,都来找张某说情,吴大人,张某实在是架不住这些人啊。”

吴辰微微点了点头:“现在共建好了多少户的住宅?”

张伯道:“四万劳工同时兴建,现在建好的有七十多栋,若不是钢材、水泥、石砖产量不足,应该还能更快一些。至少可以容纳三千户人家一万余人入住。”

吴辰点点头:“材料的事先不要急,最近听人汇报过,又有几座水泥和砖石厂兴建,还有排水、排污的系统也要加紧一些,还有那法国设计师设计的绿化方案,亦要加紧赶工,但是我要的不止是度,质量更重要。”

吴辰继续道:“既然只能先暂住三千户一万人,那么就将这些名额先给官兵的家眷吧,弟兄们是要去前线卖命的,不先给他们解决住宅,谁愿意出生入死。”

张伯点了点头:“有了吴大人的话那么一切就好说多了,明日我便公布出去,让官兵的家眷去分批收房,吴大人,我这就去了。”

第一百一十章:死太监

北京城,恭亲王府。

恭亲王奕䜣望着手中的折子,脸色阴郁的可怕,这份折子是前几天呈送入京的,先是进了紫禁城,后来慈禧召恭亲王觐见,脸色不愉的将折子送到他的手上,让他回府好好的‘思过’。

奕䜣狠狠的将折子摔在地上,背着手在屋子里团团踱步,边上的几官员不敢说话,只坐在椅上默默无语。

奕䜣终于抬眸道:“吴辰这厮实在可恨,如今老佛爷听了李莲英的一面之词,反倒是怪本王无事生非,哎,当着诸多大臣的面,颜面都丢尽了。”

其中一个瘦高的官员站起来,这人是户部侍郎文祥,此人在咸丰年间便投效了奕䜣,是奕䜣手底下的一号智囊人物:“王爷,这一次老佛爷难,恐怕主因并非是吴辰吧。”

其他几个官员俱都点头,事实上,就算是没有李莲英,吴辰的这份折子送上去,慈禧也要借机敲打这个恭亲王的,这是摆明了的事,当年咸丰去世,奕&;#18211;成为实力派人物。随后他协助慈禧太后,动动了辛酉政变,处治了咸丰临终前立的八个顾命大臣,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由于奕欣在辛酉政变中的出色表现,他被授予议政王大臣,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此外他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到了他这个地步,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了。

只是慈禧利用奕&;#18211;打击了政敌,也给予了奕&;#18211;巨大权力。但随着奕&;#18211;地位高升和声名鹊起,奕&;#18211;又引起了慈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