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戏骨-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豪赌简直比俄罗斯大转盘还要刺激。除非是走投无路,大部分演员也不愿意轻易尝试。否则像“生活大爆炸”里佩妮那样,出演了一部糟糕透顶的限制级电影,那就是一辈子都抹不掉的污点了。
可是,蓝礼看到这一排白色粉笔字,肾上腺素却开始源源不断地爆发出来,那压抑不住的亢奋在肺部里汩汩作响,仿佛达到沸点的开水,大个大个的水泡开始浮出水面,随时都可能会炸裂开来。微微收缩的瞳孔缓缓绽放了开来,眼底深处的光芒越来越明亮。
蓝礼知道,他一直苦苦寻觅的项目终于再次出现了!不是因为这部作品可以像“雷神”那样万众瞩目,不是因为这部作品可以像“太平洋战争”那样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合作,也不是因为这部作品可以在年末的颁奖典礼上横扫千军,而是因为这部作品可以实现他的梦想,他的演员梦想!
那行白色粉笔字赫然写着:“活埋”。
071 独立电影()
自1994年“低俗小说”横空出世之后,独立电影就真正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电影产业里不容忽视的一股重要势力。
在大型制片厂套路化越来越严重、缺乏创新进取精神的当下,独立电影的锐意进取和大胆扎实,逐渐成为了推动电影不断前进的背后力量,从“美国美人”到“断背山”再到“老无所依”,独立电影受到的瞩目正在持续升温,几乎每一年都可以发现一批质量出众的独立作品,引发学院和评论界的赞叹,比如说,去年的”拆弹部队“。
“活埋”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独立电影。
电影的故事十分简单,讲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建筑承包商,在伊拉克工作过程中遭遇了袭击,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身处在一口棺材里,惨遭活埋,他到底应该如何逃出生天呢?
电影最大胆的部分就在于,整部作品都在一口棺材里完成拍摄,全然没有涉及任何其他画面,从棺材开始,以棺材结束,棺材之外的世界以及人物关系完全依靠台词来勾勒完成,将所有的重量都压在了演员身上。
这不仅对剧本台词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超高要求——在精简的空间里填满信息,棺材内外同步发生的事情如何展现,进入棺材前后的故事又如何表现,危急状况之下如何还原人物关系的本来背景,这都是难题;而且还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难以置信的考验,在极度困境的情况下,慌乱、恐惧和绝望之中,求生是唯一的本/能,可是演员又必须展现出整个情绪的起伏变化,将观众的思绪带入封闭式的密闭空间里,避免长时间单一的场景所导致的枯燥乏味,也避免有限的镜头调度所导致的无聊重复。
事实上,以独角戏来讲述故事的作品并不少,但真正像“活埋”这样通篇都只有男主角一个人出镜的,却凤毛麟角。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难度之大简直难以想象。
类似的题材“127小时”同样也是独角戏,但表现手法就有些投机取巧了,这部由丹尼…鲍尔(Danny…Boyle)执导的作品将视线聚焦在险死还生的阿伦…罗斯顿(Aron…Ralston)身上。阿伦在徒步旅行过程中,因为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失足掉落,结果被巨石压住了手臂而无法动弹,孤独地被困在了原地五天,足足一百二十七个小时,最终阿伦切断了自己的手臂,成功地逃出生天。
不过,丹尼在电影篇幅里增加了前因后果,不仅讲述了阿伦出发前的准备,徒步过程中巧遇小伙伴的享乐,而且还讲述了最终实现自我救赎之后的救援和希望,并且以闪回的方式回顾了阿伦的生活羁绊。
可以说,这的确是一场独角戏,却是一场有许多人参与的独角戏。
相较而言,像“活埋”这样通篇所有场景都发生在一个棺材之内的,实验性更强,独立气息更重,难度更大,这恰恰也是电影最难能可贵的部分。
在拍摄“127小时”时,丹尼可谓是功成名就的导演,不仅拍摄出了“猜火车”这样名垂青史的独立电影,而且还凭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小金人,可即使如此,丹尼依旧不敢轻易尝试通篇只有一个场景的方式,因为任何人都知道,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太过枯燥、太过单调、太过无聊,一不小心就会被观众和影评人骂得狗血淋头。
“活埋”却做到了。
电影的导演和编剧都是粉嫩的新人,导演罗德里格…科特斯(Rodrigo…Cortes)在此之前主要活跃在短片领域,巧妙的构思赢得了不少好评,但短片和长片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就好像短跑选手不见得能够在长跑中发挥出色一样,“活埋”仅仅是他的第二部长片。
编剧克里斯…斯帕林(Chris…Sparling)更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新人,“活埋”才是他的正式剧本处女作而已。
这两位没有太多经验的新人,却在有限的空间里,拍摄出了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作品!电影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让人们跟随着剧情的推进,对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真正地感受到人类情绪的错杂和起伏:痛苦、惊恐、慌乱、平静、自我否认、暴力、恐惧、希望、悲伤、痛苦、愤怒、疲劳、自嘲……以及最后的绝望。这一切都使得观影过程成为一种煎熬,也成为一种享受。
相较而言,“127小时”全方位地展现出了一个角色的立体性,歌颂的是生死极限之下人类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不仅励志,而且展现出了阿伦的家庭羁绊和动力,这无疑进一步挖掘了电影的内核深度;“活埋”则集中展现出了死亡边缘的挣扎和痛苦,强调的是封闭空间之下被放大到极致的情绪细节,惊悚和恐惧贯穿始终,这对于实验电影来说无疑是一大突破,但在思想的纵深方面就略逊一筹了。
可以这样理解,“127小时”是为颁奖季拍摄的作品,而“活埋”则是导演为了探索全新领域拍摄的作品。曾几何时,丹尼…鲍尔在“猜火车”之中展现出了犀利和凌厉,却已经逐渐消失殆尽,从独立走向了主流;而“活埋”则真正展现了独立电影的锐利和大胆。
从后来两部电影在年末颁奖典礼收到的待遇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了,“活埋”几乎惨遭无视,没有赢得任何提名,更不要说得奖了;“127小时”却备受赞誉,更是一举在奥斯卡上收获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等多项提名。
当然,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也是来自于“活埋”的男主角瑞安…雷诺兹(Ryan…Reynolds)。
这位加拿大帅哥演员更多时候还是因为他俊朗的外貌而广为人们所知,“假结婚”、“绿灯侠”、“死侍”等作品让他在好莱坞占据了一席之地,由于外貌太过抢眼,以至于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忽略他在表演上付出的努力,甚至许多人都认为他就是面瘫。
其实,瑞安在演员生涯前期时却是凭借着自己的表演赢得了不少口碑,“九度空间”、“血色孤语”等作品里都可以看到他的精彩演出,有些卖萌、有些恶搞、有些性/感,但同时却又不缺乏隐藏在眼神里的疯狂和脆弱,那种包裹在外衣之下的敏感往往能够打动人心。也许他不是一个顶级的演员,但遇到合适的角色,他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活埋”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瑞安在“活埋”之中,真实地展现出了人类在绝境之下所滋生出来的错乱、挣扎和痛苦,复杂而脆弱的情绪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神,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同身受。必须承认,瑞安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任务,成为了“活埋”拼图上最重要的一块。
但瑞安的工作却远远不能称得上是惊艳,如果把他的表演放在“127小时”里,那么也许足够了,因为”127小时“塞入了大量的闪回和片段进行辅助,以剧情资料来填补人物的形象,观众对于角色的立体感会有更加直接的体验;可是“活埋”之中却没有这些部分,这就导致了瑞安的表演情绪足够到位,却缺少了延伸的部分。
可以这样理解,瑞安展现出了一部惊悚电影所需要的情绪,却没有完成一部剧情电影所需要的故事。比如说,电影里他给妻子打电话时,两个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给同事打电话时,对方的态度在暗示着他平时的为人有问题;他向政/府官方求助时,前后态度没有太多的变化,心理的起伏不够明确;最后危急时刻,他的临终遗言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内容?
“127小时”通过回忆来完成这些拼图;“活埋”里则需要瑞安的表演来完成,当他没有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时,这也影响了电影整体质量的升华。
其实在蓝礼看来,“活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密闭空间的惊悚电影,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一个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危机,男主角与妻子之间的矛盾,男主角选择前往伊拉克工作的契机,男主角在发生意外之前自己为面临的中年危机,这些细节都在影响着他后来的求救,尤其是在绝望环境之下所折射的反应。
另外一个则是对资本主义官僚主义的谴责,一方面是男主角就职公司的虚伪奸诈和推诿责任,比起人命来说,他们更加在乎的是自己不需要支付更多的赔偿;一方面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不断推诿和碌碌无为,“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公民生命”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实际行动却让人寒心,利益至上的核心思想影射的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实目的。
这部电影的内涵远远比想象中要更加具有挖掘性和可看性。不过,与“127小时”相比,“活埋”的导演和编剧都缺乏经验,只能把所有重担都压到演员身上,一旦瑞安的表演没有能够足够的高度和深度,作品的整体质量也就只能随之下滑。
其实,这也是独立电影的典型特征之一,实验性质特别强劲的情况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但这对于蓝礼来说,无疑是完美的契合,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表演机会:一次真正全身心投入表演的机会,一次真正挑战自我极限的机会,一次真正试探自己天赋底线的机会,一次真正酣畅淋漓诠释演技的机会!
072 落魄导演()
刚刚下过一场雨的阿姆斯特丹大街充斥着一股潮湿的味道,沉甸甸的热浪让空气变得粘稠起来,浮躁而骚动的不安让人总是想要做点什么,却又提不起精神来;街道两侧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带着古朴的味道,青苔、铁锈和红砖,氤氲的湿气在砖墙之间萦绕,仿佛穿越了大西洋,从纽约的曼哈顿走进了伦敦的骑士街。
靠近一百零三大道十字路口的你好纽约青年旅社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旅行者们因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计划,纷纷停留在了一楼大厅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群年轻人们围坐在角落的沙发里高谈阔论,嬉笑声不绝于耳;几个文艺小青年坐在靠窗的长桌前,分享着他们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籍;咖啡机前有三个人正在严肃地讨论如何修复这台机器,重新烹煮出香醇的咖啡……
罗德里格…科斯特瘫坐在红色的懒人沙发里,手里拿着一本“社会性/动物”,可是将近十分钟了也没有翻页,显然正在走神。
这一次,他专程前来美国,就是为“活埋”寻找合适的演员,他和编剧克里斯…斯帕林都清楚地知道,一位出色的演员对于“活埋”这个项目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他的第一目标是瑞安…雷诺兹,看过瑞安在“九度空间”那部作品里一人分饰三角的演出之后,对于瑞安那自然而不失深度的演出大为赞赏,如果瑞安可以出演“活埋”,他相信他们可以制作出一部出色的作品。
可与此同时,他也知道,瑞安现在可以算是好莱坞的二线演员,去年的“金刚狼”和“假结婚”两部作品着实为瑞安赢得了不少人气,事业处于快速上升期,想要邀请到瑞安来出演一部无名小公司投资、无名导演和编剧制作的独立电影,这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一方面他郑重其事地撰写了一篇邀请声明,通过演员工会的渠道发给了瑞安的经纪人,然后等待回音;另一方面则在演员工会发布了寻找演员的公告,希望可以寻觅到其他合适的演员。
转眼两周时间就过去了,他却依旧没有任何收获。瑞安方面依旧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前来试镜的演员倒是不少,前后也有十三位之多了,但表现却差强人意,距离内心的预期有着不小的距离,有些试镜甚至尴尬得让人不忍心看下去。
虽然罗德里格也知道,“活埋”本来就不是一个多么有吸引力的项目,但如此结果还是让人难免沮丧。
纽约是一个高消费的城市,即使居住在青年旅社里,但两周时间依旧消耗了他的大部分预算,按照这样的节奏继续下去,他只能到新泽西去等待了,作为一个没有太多资历也没有太多履历的导演,他的选择着实不多。可是,新泽西的地理位置太不方便了,每次进城就要超过九十分钟,而且资源方面也落后了不止一点半点。
如此下去,“活埋”的开机日期只怕是遥遥无期了。
“嘿,伙计,为什么如此愁眉苦脸的模样?”一个嬉笑的声音传了过来,打乱了罗德里格的思绪,抬起头来,然后就看到了一个满头脏辫的黑人,穿着色彩斑斓的短袖T恤,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走过来和罗德里格击了击拳,“怎么,电影项目的进展不太顺利?”
罗德里格耸了耸肩,露出了一抹苦笑,“好莱坞可比想象中要困难多了。”他在这里停留了两周,项目进展不大,但却认识了不少朋友,眼前之人叫做查尔斯,是意大利人,正在进行自己的环球世界计划,目前正在纽约停留。
“你应该去尝试一下百老汇。”查尔斯用夸张的表情说道,那生动的表情让罗德里格不由莞尔,“放轻松,放轻松。生活很艰难,但谁也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是上坡还是下坡,所以不要以为现在就是世界末日。”
那欢快而自在的话语搭配形象生动的手势,罗德里格骨子里西班牙人的热情和奔放也被释放了出来,他模仿着查理…卓别林(Charlie…Chaplin)最经典的企鹅姿势,高高耸起肩膀、手肘顶着腰部摊开了双手,歪着脑袋,捏着嗓子扬声说道,“我们必须学会放手。”
两个人同时都哈哈大笑起来,此时身后的柜台处传来了一个呼喊声,“罗德里格?罗德里格?这里又有一个试镜者来了。”这话语让罗德里格和查尔斯两个人双双抬头看了过去,一眼就看到了那个面带微笑的男人。
他穿着白色打底T恤,外面搭配一件深蓝色的格纹衬衫,下半身是黑色的牛仔裤踩着一双姜黄色的高帮靴子,衬衫的袖子粗糙地卷到了手腕处,金褐色的微卷短发随意而不羁地耷拉着,嘴角轻轻往左侧上扬起来,勾勒出一个桀骜不驯的弧度,那种原/始而粗粝的荷尔蒙气息似乎在儒雅绅士的皮囊之下横冲直撞,随时都可能冲破束缚,暗暗的躁动让炎热的空气越发紧绷起来。
仅仅只是一个照面,罗德里格甚至没有来得及细细打量对方的五官和面容,那种独特的气质就扑面而来,让他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码头风云”里马龙…白兰度的痞气,却又更多了一分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Clift)在“郎心如铁”里的儒雅。
他就是保罗…康罗伊(Paul…Conroy),“活埋”的男主角。
活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