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伐清-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下放心,下官亲自去一趟,定让工厂更有起色。”蔡明想了想。决定亲自去办这件事情。
    “身为工部侍郎,倒不必事必躬亲。”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不过,这次你亲自去也好,把规章制度确定清晰,出现的问题尽量解决。嗯,眼见为实。光看书面报告,有时候也会被蒙蔽。”
    “殿下,您是不是听到了什么?”蔡明心中一紧,以为出了什么大问题。自己还蒙在鼓中。
    “那倒没有。”朱永兴摆了摆手,笑道:“不必如此紧张,兵工厂发展得这么快,吾还是很满意的。只是,要做到尽善尽美,显然还是不够的。”
    蔡明松了口气,又汇报了镜子作坊的工作。因为招募了外国玻璃工匠,材料的来源解决后,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规格也不是之前收集的破烂能比拟的。但有关玻璃和镜子的研发工作,却是另起炉灶,对外国工匠保密。
    尽管朱永兴不知道往玻璃中加入多少氧化铅,是加的粉末,还是用铅棒搅拌,但有这个思路,只要反复试验,便能够摸索制造出更优质的光学玻璃。
    “多少摸索到了些经验,虽然还不够理想,但下官相信,很快便能拿出令殿下满意的产品。”蔡明对此还是比较自信的,也算是向朱永兴提前报了个喜讯。
    “引进,学习,超越。咱们必须禀持这个发展思路,才能少走弯路。”朱永兴对此表示欣慰,并且不忘继续训诫一番,“一个字,快。现在可不是慢慢摸索研究的时候,要尽快地使别人的科学技术为我所用。要能放下身段,向别人学习不可耻,妄自尊大才是愚不可及。”
    “殿下训诫,下官铭记于心。”
    蔡明态度恭谨,一个秀才,被朱永兴一路简拔,已经是一部主官,成为围绕在朱永兴身边的核心人物,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士为知己者死,为报朱永兴的知遇之恩,他是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永兴心中也很高兴,一是看到了发展的成就,二是小政府已经初具规模。终于有了自己的班底,又将钱粮抓到手中,变相地控制了军队。随着被灌输了新思想、视自己为君师的军官越来越多,他对军队的掌控力也越来越强。
    虽然有些小不痛快,但那些官员还掀不起大风浪。耍嘴皮子,嘿嘿,靠实力说话才硬气。
    试验完燧发枪,听完蔡明的汇报,朱永兴又去了军校,讲了一堂课,主要是关于此次反攻作战的得失,以及目前的最新形势。然后与在此学习的军官们共进午餐,用亲和的态度表示出了重视之意。
    午后,朱永兴返回玉皇阁,见没有什么公事,便信步而出,拐回到府宅,直接进了内室,想小憩一会儿。
    挥退了侍女,朱永兴轻手轻脚地回到榻前。撩开蚊帐,看着午睡中的梦珠。长而幽黑的睫毛、娇翘的鼻梁,红润而丰满的双唇,弯弯的黛眉,颈项至高耸的胸部那片未被锦褥盖住的白腻如同羊脂的肌肤,随着轻柔的呼吸,一起一伏。
    咽了口唾沫。朱永兴慢慢躺在梦珠身侧,也没敢动手动脚,只是贴近了梦珠的脸蛋,闻着那淡淡的馨香,只觉得心宁神情,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这一觉睡得香甜。朱永兴醒来的时候,正对上一双柔情的明眸。
    “嗯,什么时辰了?”朱永兴眨了眨眼睛,笑着伸手把梦珠搂过来。
    梦珠咯咯一笑,把湿润的嘴唇在朱永兴脸上一啄,把脑袋埋进了朱永兴的怀里,“管他什么时辰。左右无事,便陪妾身多躺会儿吧!”
    朱永兴笑得开心,把温玉暖香搂在怀里,轻轻摩挲着。
    大则为国,小则为家。现在朱永兴和梦珠便是一个家,只有相依相偎时,才能放宽心绪,不去想那些纷繁复杂的事情。全心地享受着那一份恬静和幸福。
    *
    楚雄。
    晋王李定国手扶城墙,望着源源开出北门的明军,神色复杂。
    朱永兴的谕令已下,镇朔伯吴三省、副总兵吴应举、禆将高明宇率五千人马先向建昌开进,待庆阳王刘震赶至楚雄后,再率后军三千赶去会合。将随刘震入川的有新任命的四川巡抚陈洪范,以及一众将要治理地方的文官。而在十三家军中的黎维祚则被擢升为四川总督。
    这是一个维持平衡的文官分派,提高黎维祚的官职,使他更有影响力,也就能使十三家更加出力。毕竟大西军与大顺军的隔阂不会因为朱永兴的存在而烟消云散。而十三家远隔,在物资和财力上难以接济,便更须其他方面的照顾,才不致生出被歧视的感觉。
    尽管朱永兴写了书信,解释了如此调兵的目的,但对不让李定国入川却没有更好的说法。总不能说担心他再犯老毛病,或者说他不受蜀王系旧将的喜欢吧?也正因为理由不是很令人信服,晋王李定国产生疑虑和不满,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先期入蜀的昌国公高文贵算是赵王白文选的部将,此番进川的则有李定国的部将吴应举和高明宇,这又是朱永兴的无奈之举。总不能尽数抽调某一部的兵力,让白文选或李定国成为光杆司令吧!
    李定国收回目光,怅然长叹,“前议尽罢,却令刘震暂为入蜀之主帅。岷殿下果疑吾乎?”
    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高应雷是昆明人,大西军经营滇省时,应试中举,从在李定中。自金维新去职后,他渐渐成为了李定国的心腹文官。听到李定国如此说,高应雷沉思片刻后,温言劝慰道:“王爷威名远播,岷殿下倚为臂膀,留滇以敌吴贼,倒也无可厚非。”
    “吴贼已无战心,岷殿下想必亦能猜出。”李定国轻轻摇头,说道:“有赵王坐镇楚雄,已足以御敌,否则怎能此时抽兵入川?”
    高应雷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其实他倒能多少猜出朱永兴的本意,也觉得派刘震先行入川的效果更好,但却不能明言。
    “王爷可写书信与岷殿下,陈说厉害,请命入川,想必岷殿下会重新斟酌考虑吧?”高应雷沉默半晌,提出了一个并不怎么符合李定国心意的建议。
    李定国想了想,摇头道:“有些事情在书信中是说不明白的,来来往往,又要耗费多少时日?”苦笑了一下,李定国继续说道:“殿下如此调派,一来可能有疑吾之意;二来呢,也是吾之前所为甚是乖谬,殿下有所担心,为早定川计,不得已而为之。”
    门户之见甚深,滇兵、秦兵一分,便致军士离心;出于猜忌把前线大将调回昆明,刘文秀因此郁郁病死,他的部将对李定国心生不满;清军未大集时,观望逡巡达半年之久,才秉钺而出,事机已失;放弃昆明后,指挥失措,未能有组织的撤退,致兵败如山倒;听信谗言,由入川改为西撤,致永历入缅,中外失望,几欲陷于灭顶之灾……
    痛定思痛之下,晋王李定国已觉今是昨非。想到昔日西撤时,沿途百姓知道大祸临头,哭声鼎沸,扶老携幼随军向西逃难,却大半死于路途;看到滇省被清军荼毒之后的惨景,时至今日尚未完全恢复,李定国总是郁结于心,惭愧不已。
    高应雷轻轻叹息,劝慰道:“王爷不必纠结于过往种种,如今中兴之象已显端倪,王爷以名将之姿,必大有作为,重现辉煌亦是指日可待。”
    李定国吐出一口闷气,脸上浮现出决绝之色,说道:“吾欲去蒙自,与岷殿下一唔,将心迹分说明白,并缴还黄铖。”
    高应雷吃了一惊,赶忙劝道:“王爷不可。未有谕令,擅离军队,此其一;军失其主,恐涣散分崩,此其二;其三——”
    高应雷欲言又止,李定国却已知其意,坦然一笑,说道:“岷殿下处处以公义示人,岂能以宵晓之辈度之?军失其主,涣散分崩,公言重了。汝可见吴应举和高明宇,奉调欢颜,可见殿下已得军心,众将皆望建功立业,搏一世富贵,岂会——嘿嘿,嘿嘿。吾意已决,先派信使,随后出发。”
    高应雷见李定国心意已决,低头默然无语,心中揣测李定国此番前往蒙自的各种结果。
    ………………
    “我谨宣誓加入大明帝国国籍:我完全彻底断绝并彻底放弃对我迄今为止所隶属或作为其公民的任何外国王子、当权者、国家或君主的效忠和忠诚;我将支持和捍卫大明帝国的法律,反对国内外一切敌人;我将信念坚定,忠诚不渝;我将根据法律要求为大明帝国拿起武器;我将根据法律要求,在政府领导下从事对国家具有重要性的工作。我自愿承担这一义务,毫无保留,决不逃避。”
    湄公省总督宗守义最后修改完了入籍誓词,又拿起《物权法》草案,仔细认真地审阅起来。
    但凡一个荒僻的地区在开发初期,总是艰难困苦的,湄公省也是如此。尽管有占城支援的粮食,朱永兴又百般筹措,终于使第一批移民无饿馁之苦。但开发资金的匮乏一直困扰着宗守义等官员,也制约着西贡的建设和发展。

第九十七章 试点,火枪部队
    现在,终于收获了一季粮食,湄公省的压力稍微减轻,但宗守义请求拔款的报告没有得到朱永兴的批准。当然,朱永兴也没款可拔,他只有政策,只有建设西贡的思路。
    用《国籍法》招揽流民落户垦荒,使越(指安南人)、唐(指华侨)、獠、蛮等流民丛集,并成为大明子民,享有与内地移民同等的开荒居住、交税纳赋的权利。从而加快农业开发的速度,变荒地为耕地,早日成为抗清的粮食基地。
    用自由港和修改的《物权法》吸引商旅,使“海外诸国,帆樯连络而来”,以收招商引资的效果,加快西贡港口的建设。
    所谓的《物权法》当然与后世的大不一样,只是限制了政府所谓的征用、没收、抄没等权力,规定了非叛国、谋逆等几项大罪,其合法财产将得以保留。比较粗疏,执行起来也有很多漏洞,但作为一个试点,总会有一个逐步完善改进的过程。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种封建理念下,没有谁在真正意义上拥有个人的财产,都是属于皇上的,属于朝廷的。只是暂时不需要,才让你能够保留。需要了,一个圣旨,一个命令,你的就不是你的,统统是皇上的,朝廷的。
    朱永兴暂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却已经开始起步,首先从湄公省实行,以观察效果,改进政策,并且吸引移民,加快发展。
    宗守义当然知道政府财政的紧张,对朱永兴不予拔款倒也没有太大的抱怨,但对朱永兴所给的政策和指点,还是感到非常新鲜。与属下仔细研究之后。觉得不失为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很有推行的必要。
    “大人,下官回来了。”一名官员推门走进了宗守义的办公室,经常下去堪验登记开垦的土地,这名官员已经晒得很黑,此刻脸上有尘灰。脚上有泥土,倒象个老农。
    “辛苦了,德厚。”宗守义伸手示意官员坐下,继续低头审阅文件,嘴里说道:“请稍待片刻,我马上就看完。”
    这名官员也不客气,伸手取过茶壶,自己倒茶解渴。喝完一杯,又倒一杯。慨叹道:“普洱茶啊,好久没喝了。”
    “殿下的恩赏,待会儿你包一包带走。”宗守义提笔修改,很随意地说道。
    “啧啧,那下官就不客气了。”莫海发对宗守义能得恩眷十分羡慕,细细品着茶,突然又想起一事,提醒道:“大人。那个洋和尚又来了,在府前被挡下了。”
    宗守义的动作顿了顿。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殿下已经允准了建教堂的事情,我本想再压几天,没想到这厮如此性急。罢了,这就让人告诉他一声,省得再来烦我。”
    “大人。有些事情还是要劝劝殿下才好。”莫海发犹豫了一下,说道:“殿下雄心大志,只是困窘于钱粮,一直不能放手施为。但也不可操之过急,与西夷人打交道。还是要以谨慎为要啊!”
    宗守义终于修改完了文件,放下笔坐正身子,笑道:“此事本督亦在书信中说明,殿下已有定计,我等不必忧虑。”
    莫海发话到即止,见宗守义忙完了手头的工作,便开始汇报工作,“下官此番巡察,又划定了四个村庄,登记了一千一百三十二口人丁,丈量核实了四千六百七十六亩新垦耕地。目前看情况尚可,只是水牛数量不足,垦地速度难以加快。”
    宗守义盘算了一下,说道:“从暹罗购买的水牛再有些日子应该就能运到了,如何分发,德厚先做些筹划。殿下书信中说到,清廷要实行沿海迁界,咱们要提前做好安置大量移民的准备。”
    “沿海迁界?”莫海发愣了一下,随即鄙视道:“这顶什么用,真是愚蠢。嗯,倒也不是没用,恐怕东南的郑家要难过了。”
    “只凭着金、厦弹丸之地,恐怕真的要困窘异常。”宗守义也得出了与莫海发相似的结论,说道:“现在知道殿下的深谋远虑了吧,等沿海迁界令一下,丝绸、瓷器等商品便要断绝。那些工匠可要好生安置,日后便能为咱们广进财源。”
    “呵呵,下官茅塞顿开。”莫海发笑了两声,又摇头慨叹,“可惜钱财匮乏,尚不能大展拳脚。”
    “殿下四处筹措,维持现在的局面已是殊为不易,你我当为殿下分忧才是。”宗守义虽然也有施展不开的感觉,但还是为朱永兴辩解,并把手中的文件推给了莫海发,说道:“殿下的方略极为可行,若推行实施,资金问题可能便有缓解。”
    莫海发拿过文件,仔细阅读起来,脸上神情不定,有惊讶,有赞叹,又有不解和疑惑。
    ………………
    很多人在胜利之后往往会骄傲,或者认为采用的战法、所遵循的军事理论没有问题,是完全符合实战需要的,可以继续使用。
    而象朱永兴这样,打了胜仗依然极为重视武器的升级换代,极为重视新战术、战法的推广使用的,还真是非常少见。其实很简单,因为他的眼界不同,知道历史军事的演变,所以才要精益求精。
    燧发枪制造出来了,也陆续进口了上千枝装备了各战区的部队,但真正的燧发枪队列的组成,以及相关战术的使用,却还没有最后定形。
    法国佬作为武器供应商和合作者,曾经建议朱永兴组建全部是燧发枪兵的阵列。因为在法国,火枪部队已经普遍配备刺刀,长矛手已经不存在了。尽管在陆军方面,目前法国还是很强大,战术也很先进,但朱永兴经过实验后却并没有采取他们的建议。
    刺刀,朱永兴当然知道很重要,但对法目前装备的塞入式刺刀却十分不满意。
    塞入式刺刀有一个锥形木柄,直接插入枪管,不但固定不稳固。而且很容易脱落。更重要的是,一旦用了刺刀,步枪就不能射击,显然这是不符合战场实际需要和朱永兴的要求的。
    世界上第一把刺刀的诞生是法国小城巴荣纳(bayonne),所以欧美把刺刀叫作“bayone”。再过二十多年,法事工程师、陆军元帅德?沃邦便会发明用专门套管将刺刀固定在枪管外部的套管式刺刀。但朱永兴等不起。也不想等,早在第一批燧发枪进口后,他便给兵工厂下了命令,并画了简单的图纸,开始制造配套的刺刀。
    直接制造卡座式刺刀,显然很困难,而套筒式则相对要简单的多。在火枪管外加一个突起的卡榫,在套上刺刀后扭转入套筒的凹槽固定便可以了。
    显然,朱永兴高估了兵工厂的技术能力。在数月的时间里。刺刀几经变化,到现在才最后定型。
    长四十厘米,重量大约有两斤,朱永兴仔细验看着手中的刺刀,脸上的苦笑一闪而逝。说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