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那年那蝉那把剑-第5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战起时大风起()
先前的连番战事,大多发生在湖州境界,对于江州而言,虽然近在咫尺,但终究不是在自己的家中,所以还勉强算得上太平,可这次发生在江州和湖州交界处的这场大战,终于是打破了江州将近一甲子的太平。
随着魏无忌的一声令下,禹匡所部正式与魏国大军交战,几次交手下来,魏军不敌,魏国大将黄晓不得不率领近十万大军按照顺序交替掩护向涿鹿方向撤退,不过在洞庭湖一战中大败的禹匡眼里,这可是一块已经流着油的肥肉,绝不能放过。
这次黄晓率军撤出信安府,只要越过已经结冰的东江大运河,背靠涿鹿,想要再吞下这块肥肉,可就难了,说不定还要被崩下几颗牙来,所以禹匡没有丝毫犹豫,下令全军上下除三天份额的干粮之外,放弃一切辎重,全力追击,势要全歼黄晓大军,活捉黄晓。
一时间,数万大军趁势追击,士气愈发高涨,骑兵在前,步兵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如山崩海啸一般,甚至使得大军拉伸出一条极长的阵线,这种全然不计阵形的追击,换成任何一个时候,都必然被视作兵家大忌,领兵将领甚至要被弹劾将国之大事视作儿戏,可禹匡之所以能够名列四大名将之一,就在于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打,战场之上的战机稍纵即逝,绝不能墨守成规。
此时整个追击大军的阵形已经完全混乱,可全军上下都是士气高涨,从将军到普通士兵,心里都清楚,都明白,也都有底,只要追,追上就打,打就肯定能胜,那便是泼天的军功。
都说兵败如山倒,可兵胜也如山崩海啸一般,不可阻挡。
黄晓此番并非溃败,而是撤退,他也深知撤退必须有序的道理,若是一窝蜂地退,那就由撤退变为溃退,到那时候可就真的是一溃千里,兵败如山倒,再也无法收拾,所以他特意留下了两个配备足额满编火器火炮的精锐车营作为殿后掩护,只是这两个车营刚刚摆开阵势,便正面遭遇了禹匡亲自率领的精锐亲军,被一冲而溃,紧接着跟随其后的大批步军赶到,两个精锐车营在无险可依的情形下,立时灰飞烟灭。
不过禹匡的胃口可不是两个小小车营就能填饱的,亲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死死咬住黄晓大军的尾巴,换在别的时候,禹匡纵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以区区三千人攻打十万人,不过此时却是不同,在禹匡身后还有将近十万人的大齐大军陆续赶到,若是黄晓敢停下脚步转身还击,立刻便会被尾随而至的大齐大军追上。
在此情形之下,黄晓不得不行壮士断腕之策,分出两万人交由自己的心腹田愤统领,为大军断后,田愤率军驻守于姚湾镇,使得禹匡的追击脚步终于是不得不停下,双方在此激战一天一夜有余,几乎将这个不大的镇子夷为平地,最后田愤据不投降,横刀自刎而亡,他的残余兵力顷刻间土崩瓦解,等同是黄晓被砍断了一条臂膀。
不过黄晓也终于是借着这个机会,进入涿鹿城中,固守待援。
围绕着涿鹿城,大齐和魏国双方将近六十万的兵力展开激战,在魏王萧瑾的严令之下,魏国的几路大军红眼一般,不计一切代价地向涿鹿城方向靠拢,意图将黄晓大军救出重围,不过在这个过程之中,禹匡大军也终于和萧摩诃、萧去疾大军成功会师,两路大军并肩作战,共同阻击魏国的各路援军。
出乎先前的所有意料之外,这场大战竟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展开,并围绕着黄晓大军和涿鹿城形成了决战之势,而且双方攻守互易,魏国大军奋力向前,想要向涿鹿城靠拢,而大齐大军死死守住,半步不让,就是要将魏国大军分割成两半,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待到魏无忌大军赶到之后,毕其功于一役。
双方激战数日光景,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对方,不过双方的统帅也都不是等闲之辈,萧瑾认为,既然从正面强攻收效甚微,那么便效仿当年魏禁偷越阴平之事,从侧面迂回,说不定会有奇效,若是能绕过禹匡大军,在其侧面狠插一刀,配合着涿鹿城中的黄晓大军,阻断其退路,使其腹背受敌,不战自溃。
与此同时,徐北游虽然不擅长兵事,但魏无忌却是沙场宿将,当年他领兵时,便是以捉摸不定而著称,此时他也想到了侧面迂回的想法,若是萧瑾也想到了,那无非是当作先手防御,不亏什么,可如果萧瑾没有想到,那便是赚大了,说不定可以一战定乾坤。
战场上的情形瞬息万变,此时,双方的传令骑兵甚至都已经跟不上趟了,魏王萧瑾和大齐江陵行营掌印官魏无忌都在紧盯着地图,然后两人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放在了同一个地点上面。
彭老镇。
无论是在地图上,还是放眼整个江南,这都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地方,位于涿鹿城东南方向的三十里处,可谁也没又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注定要名垂史册,竟是决定了整个天下大势的走向。
江陵府,萧瑾缓缓步入李家大宅的正堂,此时堂中已经坐满了魏国的将领,不过比起前些时候,还是少了许多人,有些人已经不在了,比如上官郯,还有些人则是已经上了战场,又比如黄晓。
总之,老面孔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少。
这让一向处变不惊的萧瑾终于在心底生出一股淡淡的悲哀之意。
难道他谋划了大半辈子的基业,终于要走到尽头了吗?
难道就算萧煜已经不在人世,可还是他笑到了最后吗?
难道这就是天命?
萧瑾藏在宽大袍袖中的拳头狠狠握紧。
他从来都不信天命,从他来到这个世上,从萧煜没有死在草原而是入主西北中都的时候,他就已经不信了。
他不甘心,不甘心就如此惨淡收场。
所以他要拼死一搏,搏出一个峰回路转,搏出一个拨云见日。
最不济,就是死,他也要从大齐的身上撕扯下一块肉来。
第五百四十章 人生行路大不易()
在正堂之外,伫立着金刚寺的六面。
金刚寺乃是佛门发源之地,当年宝竺国王子放弃皇位而寻求解脱之道,最终在菩提树下觉悟四圣谛而成圣人,称佛陀,是为现在之佛,中央婆娑世界之主,万佛之祖,也就是佛门常说的如来。又因为佛祖出身于释迦族,是为释迦族的圣人,所以佛教又被称作释教,与道教、儒教并称为儒释道三教。
只是在佛教东船中土之后,位于宝竺国内的沙门便开始衰微,为首的金刚寺更是首当其冲,被愈发兴盛的婆罗门教各种打压,使得金刚寺上下已然有了离开宝竺远赴中土的念头。
金刚寺上代主持八目尚在时,金刚寺还能勉励维持,至于是否抛弃多年基业远赴中土,也是争论不休,可待到八目圆寂之后,其弟子六面与七耳争夺主持之位,可金刚寺又没有道门那般家大业大的雄厚本钱,所以两派人争斗不休,使得本就已经处境艰难的金刚寺更是雪上加霜。
最后七耳失败,由六面继承主持之位,执掌金刚寺的重器紫金刚铃,可七耳却带着佛祖亲笔的金刚经远赴中土来,几经辗转之后,将其献于佛门,以期求得中原佛门的庇护。
到了这等境地,金刚寺实际上已经分裂,六面虽然得到了主持之位,但也只是一场惨胜,金刚寺只剩下一个烂摊子,内部糜烂不堪,外部强敌窥伺,内忧外患,实是不堪。
正因为如此,六面才真正动了将金刚寺迁往中土的念头和决心,因为佛门在中原经营多年,摩轮寺也在草原经营多年,使得中土信佛礼佛之人数量众多,若是金刚寺也能在此立足,凭借着佛家起源的名头,必然能在此中兴,就算压过中原佛门禅宗,也不是什么不可能之事。
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问题,那便是中原佛门在中土经营多年,早已将其视为自家之后宅园地,现在金刚寺这个“远亲”想要来分一杯羹,恐怕没有那么简单,要么是寄人篱下,成为佛门的附庸,要么那便是化作仇人,刀兵相向。
六面不想寄人篱下做他人的附庸,可若是刀兵相向,早已势颓多年的金刚寺又不是正值鼎盛的佛门的对手,六面苦思之下,便想到了王权二字。
当初摩轮寺为何能够与佛门分庭抗礼,雄踞草原?正是因为摩轮寺到了草原王庭的主持,而道门又如何能有今日之昌盛,也正是他们当年扶持萧煜登位,大齐朝廷又予以回报支持道门,对于宗门而言,世俗王权至关重要,两者相存相依,相辅相成。
如今中原的天下由大齐朝廷执掌,当年大齐立国之时,中原佛门也是出了力气,老方丈牧观率领佛门三大士帮助大齐的太祖皇帝萧煜抵挡住了玄教五老,有这份香火情在,大齐朝廷必不可能帮助金刚寺去对付佛门,所以六面才将目光转向了与大齐朝廷隐隐对立的魏国魏王。
所以魏王反齐,寄托的早已不再是他一人的心血,其中有金刚寺,有极西之地的圣堂,有道门,也正因为如此,这次反齐,才会如此如此声势浩大,让坐拥天下的大齐朝廷险些为此而倾覆。
现在魏王陷入困境之中,随着李冯古和萧林的身死,极西圣堂已是断了联系,客大欺店的道门又趁势抽身而退,只剩下金刚寺还守在魏王身边,不是金刚寺不想退,而是如今的金刚寺与魏王早已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里还有什么退路可言。
此时的六面一动不动,宛若一尊塑像。
守在外面的甲士们看着这位人间佛陀,眼睛里满是敬畏。在普通凡人看来,这位自宝竺国而来的僧人,根本就是在世活佛,如今他们只要看到他还守在王上的身边,便觉得这天不会塌下来,就算天真要塌下来了,也是由高个子顶着。
至于谁是高个子,当然是正堂中的王上,以及眼前这位在世之佛了。
只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无论是魏王萧瑾,还是金刚寺主持六面,此时心底都已是惶然。
且不去说萧瑾如何,只说六面,作为当世登上天机榜的十三人之一,其境界修为不可谓不高,若是作为一名散修,自然可以逍遥自在,天下分合,我有何忧?可是他却不能如此,因为他是金刚寺的主持,身上还背负着一个偌大的金刚寺,他又怎么能够一走了之?他要为金刚寺的未来谋划,上不辜负师长,下要庇佑弟子,何其艰难。
有一句话,叫做京城居大不易,可世上之事,又有哪一桩哪一件是容易的,若是有人觉得容易,那必然是有人替他分担了那份不易。
金刚寺的弟子们,还能在宝竺国中生存,是因为有六面在上面替他们遮风挡雨,风雨都被挡住,自然不会感受到这份艰难,可谁又能替六面来遮风挡雨?
既然是挡雨,那就总要有人淋在雨中,没有人能为六面遮风挡雨,他只能依靠自己。
同理,徐北游也是如此。
在他尚为弱小之时,有公孙仲谋、韩瑄、张雪瑶、上官青虹等人来为他遮风挡雨,可这些人不在之后,或是已经不能再为他遮风挡雨时,就轮到徐北游为其他人遮风挡雨了。
六面望着北面的方向,眼神平静。
在那个方向,正有一场大战正在发生。
一场决定了大齐、魏国和金刚寺未来走势的大战。
而他却不能参与到那场大战之中。
说到底,两军交战,真正拥有改变战局能力的大修士们很难参与到战局之中,这既是不成文的规矩,也是无奈的现实。
正如上次的徐北游出手,就引来了天劫刑罚,不过这倒还是其次,毕竟不是每个大修士都能有徐北游的境界修为,能够引动天劫,真正更多不讲规矩的修士,还是死在了其他的高人手中,这也是宗门和俗世王权得以相互依存的原因之一。
对于六面而言,禹匡和魏无忌不算什么,两人虽然也是地仙境界,但还不足以与他这位地仙十七楼境界的天机榜十人相提并论,真正让他忌惮的是,那位被萧廷皇室尊为赵师傅的武道大宗师,赵青。。。
两人同是地仙十七楼境界,可赵青却是号称战力最强的赳赳武夫。
第五百四十一章 两人兵临江城外()
当初徐北游搬蜀州援兵入湖,由蓝玉坐镇锦城,前军左都督孙少堂坐镇白帝城,由赵青亲自率领蜀州大军驰援两襄。在魏无忌也率军入湖之后,蓝玉逐渐淡出两襄,将兵权交由魏无忌的手中。
很多人都不清楚,赵青如今身在何处,仿佛是凭空消失了一般。
其实他一直就在两襄,在魏无忌率军出城之后,赵青就负责镇守两襄,而在徐北游到任之后,他便离开两襄,跟随在徐北游的身边。
此时徐北游已经将指挥大全交予魏无忌,而他和赵青则是来到了距离江陵城不足百余里的地方。
这里可以说是魏军的心腹之地,可对于两位超然于世的大修士而言,却是闲庭信步,退一步来说,就算萧瑾在此摆下了重重大军,两人真要强行破阵,也非不能。
放眼当今天下,又有哪支军伍能够挡住一位绝顶剑修和一位绝顶武夫的联手破阵?恐怕要几十万重装骑兵拼死冲锋才行。
可就算是全天下的重装骑兵加起来,也没有几十万之多。
所以,天下无人可挡。
就算是城高池深的江陵府,也是如此,若是两人打定了主意想要独力攻城,江陵顷刻可破。
只是两人不愿罢了。
今日的徐北游没有身披那身专门为他定制的大将军甲胄,只是穿了一身锦衣,头戴高冠,宽袍大袖,行走之间衣袂飘飘,风姿飘摇,尽显名士风流之态,又在腰间佩有一把古剑,大有古时之风。
行走在他身旁的赵青没有这般“招摇”,穿了一身布衣,短打扮,袖子、领口、衣襟都扎紧了,透着一股干练劲,再加上新近又得了天子气数的滋补,返老还童几分,瞧着倒像是徐北游这位“世家公子”的常随。
徐北游停下脚步,远远眺望着已经“近在咫尺”的江陵城,缓缓说道:“江陵好,当年大郑第一相张江陵便是以此城为名。”
赵青眯起双眼,陷入追忆之中,缓缓说道:“若是我记得不错,张江陵死的那年,刚好是我出生的那一年,那位张首辅死的可是惨啊,在世之时,几可为当朝摄政,百官俯首,皇帝畏惧,可人一死,便被皇帝抄家灭族,长子被逼自杀,十几口人被生生饿死在府邸之中,然后那个文忠的谥号和太师封号也被剥夺,就差开棺戮尸,挫骨扬灰,也就是萧煜崇尚张江陵,恰逢改朝换代,为了贬抑前朝,这才将他的谥号改为文正,有了今日的死后哀荣。”
徐北游笑了笑,“赵师傅这是在提醒我不要走上张江陵的老路?不至于如此吧。”
赵师傅嘿然一声,不再说话。
徐北游也不在这个话题上多做计较,转而说道:“赵师傅当年也是领兵之人,不知今日是否还想得一份天大的军功,甚至是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赵青这个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老人,可不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听到徐北游的几句话语,并未出现太多心神激荡,反而多出几分怕被算计的小心谨慎,字斟句酌道:“老夫年事已高,心力不足,除了想着能在有生之年去求一求飞升大道,再无他念,所以大将军的军功,还是留给那些年轻人吧。”
看着不上当的赵青,徐北游哑然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