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一样的大军阀-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和斯大林同志坚持才取得的机会,国土虽然荒芜,但是依然神圣!我们不能让出寸土,现在我们只能考虑如何战胜对手,同志哥,我不希望你在下一次的叛徒名单上!”

莫斯科方向已经把全国军事实力的百分之四十调往西伯利亚和远东,开辟了两条战线,调动了23个师三个集团军60万人另一个新式坦克旅参加这次战争。国内生产了新式的坦克,仿制美国2式坦克生产的BT新式坦克,抽调了六十辆装备西伯利亚军团。

斯大林担任国内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告诫前线指挥员,虽然对方不过是一个蝎子,但是老虎一样要认真对待。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正式成立。南高加索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组成联邦是当时苏联政府强迫加入的,其简单粗暴的做法伤害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所以后来还要分开。

1924年,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逝世,之后约瑟夫;斯大林获得最高权力。

斯大林将这次行动定位为收复行动,接连兼并几个小国家之后野心极度膨胀,1925年,中亚地区新建的土库曼和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同年终于发动了冬季攻势,他的理由是俄罗斯人更适合冬季作战,冬季是俄国侵略者的丧季!

相对而言,西伯利亚的北军就显得力量单薄,勉强凑够16万人,而且也没有装备新式坦克。

布琼尼仔细的研究了军事地图,初步定为四面突击,中路坦克为先锋,以重炮撕开防线,然后以坦克大量向纵深切入。

马利诺夫斯基对于这些年北军在西伯利亚的军事工业非常重视,要求速战速决,莫斯科也制作白皮书,预备接替北军西伯利亚重工业

1925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月,这一年,革命导师孙中山去世,蒋介石继承大统,建立广州国民政府,汪精卫愤怒的发表声明,不承认蒋介石地位,成立西山派,建立了武汉国民政府,形成南方两大国民政府对立。

北方蒙古满蒙贵族再次蠢蠢欲动,西北频发战事,徐树铮和德国签订了亚洲大陆桥计划,一起签订了中亚计划开拓计划。

大量的军队开赴中亚,后方出现空虚,原本马家军回民残余联合部分蒙古王公一起发难,陕西告急!

恰好这个时候苏联也向我发难,提出了六项苛刻的条约,其中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苏联要求我全面驱逐递解原俄国的科学家,这等于抽调了我一半的科研力,我发电叶帅,狠狠打,要苏军未到阵前,先死一半!

1925年冬天第一场雪,戈沃罗夫手用力向下一劈!

苏军的滚滚洪流涌进西伯利亚,骑兵两路包抄,重炮呼啸砸在北军前线阵地上,虚弱的攻势轻易被撕裂。

BT坦克疯狂嚎叫着冲入北军阵地,北军仓皇逃窜,坦克观察手得意的看着眼前惊呼的人群。

“黄皮猴子,你们知道什么是科技?在无产阶级伟大思想领导下我们会把你们碾成粉末!”

马利诺夫斯基从望远镜中看到坦克驰骋在雪原上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是坦克大兵团作战理论的早期提出者之一,他希望能借这次机会让坦克威名远扬,让苏军高层能重视装甲军团的发展。

事实上苏军很多元帅都反感坦克这个满身毛病的娇惯物件,一战的时候波兰的骑兵和俄军哥萨克骑兵往往轻易就能解决这些铁疙瘩。

所以以布琼尼为首的元帅依然提出骑兵步兵制胜论,而且在党内有很大的拥护者。

这次就是骑兵和坦克竞争发展空间的战争舞台。

平原是坦克突击的绝佳地带,尤其是对方不存在优势炮火和能克制坦克集团冲锋的武器。

第一坦克大队大队长非常惬意,甚至有些不屑,他知道,这次战事结束之后,他肩上额度星星又会增加了。

这些该死的猴子跑到哪里去了,怎么连层次修筑攻势都不知道?就让自己的队伍这么一马平川的冲击?

敌人的营房遥遥可见。

突然,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响彻天地,跑在最前面的坦克像中了邪术一样,突然全身冒火,猛烈的扭曲,毫无征兆,坦克兵眼看是活不成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爆炸声开始不断的响起,一辆辆坦克铆接的接缝泵开,火焰从坦克内汹汹溢出,有的坦克冒出不断的黑烟,发出嘎嘎的响声。

马利诺夫斯基惊讶的嘴巴都合不上了,手中的望远镜掉在地上。

为什么?为什么?!这是怎么了?是坦克本身的问题?不会啊?坦克是国内试验过的,性能优良啊,怎么会无缘无故的爆炸?!

倒是身边的布琼尼看出点门道,坦克是从底部猛烈的被击中,然后内部才被摧毁,这是…………地雷?!

地雷什么时候能摧毁坦克?!

不错,正是地雷!我所以自信满满让叶荣欢先灭他一半就是源于这个反坦克地雷!

苏联有坦克我早就得到了情报,我也想过让国内拖拉机厂全面生产坦克抗衡苏军,但是我想到,这样下来一方面会造成极大损失,另外一方面也会提前让欧洲国家看到坦克威力,那样除非我一鼓作气依靠坦克灭掉苏联,不然,世界战略将会提前至少一百年!

我记起小时候看《地雷战》的时候里面曾经记录过日军坦克被八路军地雷击毁的事情,当时整个二战区震惊,难道八路的地雷先进到如此地步了吗?

其实,八路军原本有一个跳雷,就是将地雷埋在预先设计好的炮药上,让地雷从地下弹出,凌空爆炸,原本是应付日军工兵的。

后来八路军得到一批晋绥军撤退时候的山炮炮弹,但是八路军没有炮,天才的八路军就把跳雷的地雷换成炮弹,这样的跳雷莫说垃圾的日本坦克,就是德国的虎式也难以承受吧?!

日俄曾经在东北遗留大量的重炮炮弹,但是这些炮弹的大炮早就被更新换代了,这些炮弹一直被闲置,后来几次战争中消耗一些,以后本来要彻底费了。

恰好苏联发动第一次装甲冲锋,我把这些炮弹废物利用,让它们钻入苏联BT坦克的肚子里。

马利诺夫斯基突然跃出战壕大叫,回来,快回来啊!警卫员吓得爬出战壕强行把马利诺夫斯基拉了回来。

可惜太晚了,原本隐蔽的北军突然爆发出猛烈的火力,在惊慌失措的苏军坦克头上从容砸下密集的炮弹,来了两次火力覆盖。

苏军将领眼睁睁的看着崭新的六十辆坦克顷刻间变成废铁,内心全都一阵阵的绞痛。

这只是开始,表演时刻到来。

苏军两路骑兵突击部队一个冲锋到达北军营地前,可是他们的战马却无故跌倒,苏军战士下马查看才发现在浅雪之中赫然立着一些奇怪的马丁,这些锋利的马丁闪着光芒,四尖头保证这枚马丁扔下去总有一个尖冲上,这么阴毒的武器就是专门对付骑兵的!

不错,这也是我的主意,这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马丁,当年横行天下的魏国铁骑就是败在这小小的马丁之上。

苏联前身是沙俄,一直以来没有见识过汉家取巧的武器,他们一直面对都是直来直去的欧洲军队或者大清骑兵,这次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兵,我要让他们葬身西伯利亚雪原!

骑兵大多爱惜马匹如自己性命一般,前面的骑兵吃亏之后后面的骑兵马上嘞马减速,同时下马,小心清理路面。

马丁密度变态的大,看似随意丢,其实都有陷阱,例如,一个骑兵绕过一个密集地带,刚落脚到一块干净地方就触发地雷,而且这雷全是迸发雷,往往只把人和马炸伤,失去战斗力,让他们拖累部队速度。

苏军有名的狠,大多数苏军将领是不惜将士性命的,往往遇到艰苦的攻坚战就以大量士兵往上添,直到活活顶垮敌人。

这点风格我们能从我国林彪元帅身上看到,林帅的四野攻坚要么不开始一旦开始就绝对不惜兵力直到打光为止,一定要拿下所要目标。

地雷的作用其实就是打击敌方士气,让更多的士兵变成伤兵加大后勤压力。

北军第一枪终于打响了,苏军很高兴,这不奇怪,开战到现在苏军不断失利却连对方一个毛都没看见,这下对方开枪了就证明对方开始反击了,终于能面对面的开战了。

可惜,他们想错了,枪是响了,自己这边也倒下一名战士,可是对方还是没露头,还是不见人影。

狙击手!

布琼尼眉毛一跳,他记得朱可夫当年和他说过芬兰的猎人,当年一战德国人一支军队推进到芬兰的时候和对方进行了一场遭遇战,结局是全军覆灭!

对方就是猎人组成的临时军队,借助地势,积极运用游击战消灭德军,枪法精到,杀人不见血。

没想到今天自己的军队遭遇到这传说中的战士,可是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侦察兵派出去一批又一批,可是没见一个回来。

怎么会这样?这些侦察兵都是老红军战士啊,军事素质相当过硬,居然连一个回来的都没有?

不过还有让他更惊讶的,尖啸声响起,巨大的炸弹一枚枚乌鸦一样凭空而落,炸的下马的骑兵人仰马翻。

苏军马上进行重机枪火力掩护,马克沁刚喷出火蛇就哑了,机枪手脑袋上一个硕大的血窟窿,辅机枪手接替刚上就仰头翻倒,脖子上咕嘟嘟的往外冒血,眼看是活不成了,传弹手接替上,把头压低,躲在机枪后面,扣动扳机,子弹打到哪里去了就不知道了。

那些冲锋的军官也受到了特殊照顾,被挨个点名,不是脑袋中枪就是脖子中枪,要么当场阵亡,要么倒在地上等死。

医护兵也被照顾到,造成医护兵根本不敢上战场救护,只能眼睁睁看着伤兵在战场上哀嚎。

这对士兵绝对是致命的打击,士兵们茫然的往前冲,看着巨大的炸弹从天而降,却不知道迫击炮在那里。

苏军的炮兵找了半天预设角居然找不到,暴怒的罗科索夫斯基亲手毙了炮兵团长。

苏军开始出现溃败迹象,越来越多的士兵向后退,这个时候,雪原上纷纷掀起一大块地皮,伪装下的士兵跃出单兵坑,一个半跪手中的冲锋枪响了起来,一个标准的短点射。

这些士兵身上全部穿着雪地迷彩作战服,戴着风帽,身后背着长长的雪橇,身上挂的东西多的显得臃肿,但是却影响不到士兵的速度。

这些士兵换上滑雪板,开始在雪原上飞了起来,不错,是飞,一条条白色的身影,划着优美的弧线将苏军士兵分割包围。

包围圈内的苏军战战兢兢的看着眼前这些奇怪装束的人,他们发现自己手中的枪突然不听使唤了,怎么瞄也打不中,更有甚者,枪栓开始拉不开。

天近半晚,气温开始急剧下降,苏军手中的枪支大多数都是德军枪械和英军枪械,这些枪支精密有余,性能不足,在寒温之下就显现出毛病了,枪栓冻了。

苏军肝胆俱裂,开始四散奔逃,一个有趣的局面出现了,潮水一样的苏军士兵后面跟着少量的白色突击队员。

这些突击队员手中拿的冲锋枪却不是M3,而是大名炯炯的PPD冲锋枪,用苏军未来装备打苏军,这是一个完美的笑话。

波波沙冲锋枪是苏芬战争之后苏军有感于芬兰军队装备的冲锋枪而设计出来的,其外形和LD非常相似,但是机理却大不相同,它采用轧钢倾轧绞合而成,工艺简单,做工粗糙,工艺简单,造价低廉,特点是火力凶猛性能可靠。

我的兵工厂没有采用轧钢技术,而是运用先进的铸造技术,更加提升了波波沙的性能。

71发的弹鼓容量,保证了它的火力次序性,唯一的缺点是射速慢,经过调整也解决了。

现在北军士兵手中那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波波沙了,它更快,更猛,更凶。

这支黏在苏军屁股后面的就是雪地特种作战第22师,它们曾经和日本第二军团较量过,可谓雪地作战经验丰富,在全洪斌刻意培养下,它们相对这个时代的士兵们要有更广阔的见识,更丰富的战斗经验技巧,等于是雪地特种师。

他们滑雪技巧娴熟,枪法精准,尤其是配备了火力凶猛的波波沙之后更是如鱼得水,杀的苏军尸横片野。

苏军重机枪呼啸起来,不过这次掌枪的是各级政委,他们一边扫射溃退的士兵,一边高叫“逃兵就是背叛祖国!”

苏军士兵无奈只好转身拼命,红着眼挺着刺刀徒劳的追赶飞速的北军。

晚霞很美丽,但是晚霞下面的世界却残酷。

越来越多的苏军士兵倒下,一批一批苏军战士又冲了上来,北军士兵且战且退,班用轻机枪换上曳光弹打出一条条亮线。

大地在震动,呼啸声平地而起,炮弹像雨点一样密集,地面霎时间火光冲天,雪原变成修罗地狱。

苏军炮兵终于找到了对方的炮兵阵地,对方的榴弹炮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大口径,眼前苏军累累尸骸就能说明这一切,时间就是生命。

苏军炮兵马上预定射界,修正诸元,添塞炮弹,只能团长一一声令下就万炮齐发。

这个时候指挥官不经意听见天空中传来嗡嗡声,这声音由小到大,在夜空中蒙蒙有一群不明飞行物掠过炮兵阵地。

一名上尉军衔的苏军士兵从怀里掏出一根细长的金属管,双手一用力啪的一声掰断了,金属管发出刺眼的光芒。

与此同时,这名上尉身边聚集了数个列兵,在其他苏军士兵目瞪口呆中掏出冲锋枪开火。

这些人就是伊万的白俄雇佣军军团中的特战大队,经过过猎人训练营严酷的间谍训练,深谐渗透之道。

那位指挥官被打成蜂窝之前还在想,天上是什么?是老鹰?是飞艇?答案是……轰炸机!

尖叫着俯冲而下的轰炸机给了炮兵们一个形象的答案,他们有幸提前20年见到了容克…29轰炸机,哦,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斯图卡特!

现在是北方工业对德国出口的重要产品。

什么叫人间炼狱?什么叫天火?什么叫最辉煌的烟火?斯图卡特做了最完美的诠释。在所有偷窃的后世武器中唯有两件我没有任何更改,一件就是斯图卡特轰炸机,一个就是图……26运输机。

前者变态一样的尖啸声实在让我爱死了,我对它的一切一切都非常满意,在喷气式出现之前我个人认为这是武装轰炸机最完美的类型,不需要更改,只等待美国的雷达技术进一步发明,我就给他装备上火箭弹,加大打击力量。

图…26,国内称老水牛,是我国装备时间最长,运用最广的军用运输机,它的优点是容量大,低空飞行性能好,对路面要求低,一块几百米的草坪就能让它起飞降落。

就如同外号一样,它诚实可靠,结实,是空降部队首选,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

很多人认为武器更新的一定就比原来的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譬如苏军的T…64性能就优越于后世的T…72,米格…15就优越于米格…22。

炮兵阵地的火焰映红了完全黑暗下来的天空,白俄特种分队选定一块空旷地带,用萤光棒清理出来一块看似比较平整的停机坪。

一架老水牛降落下来,机舱没等降落平稳就打开了,一条条身影跃出飞机,迅速控制了四处制高点。

一架又一架老水牛降落,源源不断的机械化兵团从机舱开出来,一辆辆步兵炮,一门门240毫米自行迫击炮,一辆辆驾着高射机枪的步兵吉普车。

一名身穿皮大衣的年轻将领走出机舱,拿过身边助手的望远镜,站在身边一个弹药箱上举目望向已经和苏军接上火的侦察分队,一边下令“告诉刘家辉快点把他那个团给我拉上去,再磨蹭我就把他扔到沟里喂狼!”

四个摩步师实施机降,苏军60万大军落入我事先设计好的圈套,20万人吃60万,我的胃口不能不说算大。

但是800架轰炸机连续六天的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