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明朝生涯-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岳阳抱拳道:“启禀督臣,末将人马此时已至三十里外,只待督臣一声令下便立刻赶来与大营会合!”
  卢象升沉吟了一下,又看了看帐外的天色这才点头道:“好,既然如此你速速回去,率所部人马与大营会和。”
  “是!”
  岳阳大声应了一声,便转身朝帐外大步走去。
  看着岳阳离去的背影,卢象升良久没有说话,眼神迷有些离,手捋颌下的胡须良久不语,而周围那些宣大将领们相互看了看也有些欲言又止。王朴用只有自己听得到的声音嘀咕道:“卢督臣是怎么想的,此时天色已不早,还要让岳阳进行强行军,难道连一晚上都等不了吗?”
  岳阳出了大营后,立刻率领陈大志等人原路返回,一路狂奔着朝自己的大军飞驰而去,半个时辰后他们一行人便和大军会和,岳阳立即命令众人加快行军速度,务必要在天黑前赶至良乡。
  在岳阳的命令下,士兵们不顾疲劳,强打着精神朝良乡赶去,终于在酉时看到了北京的城墙。
  到了这个时候,卢象升所在的大营已经开始埋锅造饭,大营里到处冒起了渺渺炊烟,一阵阵扑鼻的饭香传遍了整个大营。
  卢象升背着手在大营慢慢巡视,在他的身后则是陈安和十多名亲兵。
  此时的卢象升在考虑着一个问题,如今他手里头的人马满打满算也不过六万多人马,而且其中还包括辽东诸将所带来的两万多兵马,可以说在这些兵马当中真正听他号令的只有四万人马左右,即便加上岳阳的人马自己所带兵马也不过七万,自己能靠着这些人马击败鞑子的十万大军吗?
  对于这个问题,卢象升不得而知。他回头望着身后那排雄伟的城墙,心中感慨万千,此时的他不禁想起两百多年前太祖和开朝将领们率领着千军万马越过边关横扫鞑子的情形,一股豪气涌上心间。
  “阿济格,你来吧,本督臣在这里等着你!”
  正在卢象升沉思时,忽然看到西面一只人马滚滚而来,虽然远远的看不清那只人马的军士旗号,但也可以感觉到一股逼人的威势。(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三章 率军抵达

  “快到晚上了,怎么还有兵马赶来?这到底是哪一支兵马?难道是他……”
  卢象升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疑惑之色,没有听到哨马的警报,又是从逐鹿方向赶来的军队,肯定是哪一只勤王的援军了,只是这支人马,到底是哪一部的援军呢?他心中闪过一张年轻的面孔,只是他又摇了摇头,如今时间才过去不到两个时辰,他不可能这么快到来。
  很快的,那支人马到了离大营不远的地方后便停了下来,开始在城外整队。片刻之间,他们便整队完毕,在城外列成几个整整齐齐的方阵,纹丝不动。而且这还不算,他们在等待的时候后面还陆续有兵马赶来,这些兵马虽然在赶路,但望过去在行伍之间却是依然整齐,每到一队便组成一个方阵,过了一刻钟左右在大营外便站立了七八个方阵,而且每个方阵都排列得整整齐齐。
  卢象升又看了好一会儿,他们还是一动不动,几个阵列还是整整齐齐,这种军容威势,已经可以说是大明一等一的强军了,虽然现在还看不清他们旗号样子,但卢象升内心己是非常高兴,又来一只强军,大大增加自己的胜算。
  就在卢象升高兴的时候,一名亲兵快步走来大声向他禀报道:“启禀督臣,宣府北路参将岳阳奉命来援,己到大营外,正听候督臣吩咐。”
  卢象升先是一惊,随即高兴道:“好。这个岳阳竟能在两个时辰里连续赶路三十里,他的兵带得好啊!马上叫岳阳来见本官!”
  “是!”
  这时,大营里的其他将领们接到消息后也都陆续赶了过来。这里面又宣大的将领也有辽东的将领,甚至还有不少军士也都冲着答应外指指点点。
  很快,依旧是全套灰黑色铠甲,披着身系鲜红披风大氅的岳阳便大步走到了卢象升跟前。
  只见岳阳大步走到卢象升面前,一撩身后猩红的斗篷,单膝下跪,双手抱拳。高声叫道:“末将宣大镇北路参将岳阳,见过督臣卢大人,末将奉命如期赶到。请卢督臣训示!”
  卢象升看着岳阳,一丝欣慰的神色掠过眼中,缓缓点头道:“好……岳阳你没有辜负本官的期望,三十里地能在两个时辰内赶到。足见你的兵练得很好。本官没有看错人!”
  岳阳赶紧说道:“全赖督臣教导有方,末将不敢居功!”
  “好……你起来吧!”卢象升上前扶起了他,看着满身尘土之色的岳阳他不禁感慨道:“有正宏这支强兵,本官可无惧鞑子亦!”
  “哼……”
  此时吴三桂也赶到了,听到卢象升这么夸奖岳阳,心中自然很不服气,轻轻哼了一声。
  卢象升又问道:“岳阳,此番本官命你急速来援。一路上可曾顺利?兵马都到了几何啊?”
  岳阳高声回答:“骑兵督臣,末将接到兵部调兵公文后立即出发。日夜兼程,路上颇为顺利,全员战兵八千五百六十五人,辎重兵两千人全部到达,无一掉队!”
  “哇……”
  岳阳的话一出口,立刻便响起了一片惊呼声,无论是宣大诸将还是辽东将领都一片惊叹之色。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长途行军的路上肯定会有掉队的士兵。而将领们一旦接到限期抵达的强制命令后往往为了如期赶到目的地都会拼命的赶路,这样一来行军的队伍就会越拉越长,第一天行军队列一里地,第二天就会变成两里,第三天就会变成四里,等到了目的地往往三千兵马能赶到五百就不错了,剩下的兵马一般会在接下来的陆续几天内赶到,而且三千兵马一般也就能找到两千左右,余者往往不知所踪。
  一般的主帅对于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心知肚明,但主帅却很少会为了这种事去处罚那些将领,毕竟人家也是尽力如期赶到,若是为了这种事去处罚下属的话下次还有谁敢如期抵达?是以无论是谁当主帅对这种事一般都会睁只眼闭只眼。即便是卢象升,也念于此种军中恶疾已然在军中根深蒂固,他也不好随便处置那些将官,只要管兵主将到达,余者军士,在几日后到达便可。
  而象岳阳能在急行军时还保持着队伍如此整齐的军队在大明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也不得不令卢象升和周围的将领们惊叹。
  其实卢象升和他身后的大明将领不知道的是,在后世的华夏军队中,一支军队能否强行军、急行军是衡量这支军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之一,虽然到了后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重,但这个标准却依然没有改变。
  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岳阳看了那么多影视剧,自然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在他的军队里,隔三差五的将队伍拉出来进行强行军是常有的事,是以才能在如此高强度行军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队伍的完整。
  不止是卢象升,就连他身后的诸多将领也是面面相窥,脸上颇有惊叹之色,他们都是带兵之人,自然知道要做到这一步有多难。而吴三桂的脸色却变得有些难看,虽然他平日里自诩为良将,但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家要是象岳阳一样十日内连续强行军,肯定不能象岳阳那样一个不拉的全部赶到。
  此时的吴三桂虽然心中很是有些嫉妒,但他很清楚这里可不是他的地盘,京畿之地天子脚下可容不得他撒野。
  卢象升和岳阳说了好一会话,时间过去了约莫两刻钟,但大营外岳阳所带来的大军组成的方阵依然是屹立不动,所有人都站立得整整齐齐,任凭大营内的军士指指点点,硬是每一个人动弹,此等整齐的军纪看得所有人心中骇然。大家都是当兵的,自然知道一支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军队战斗力是何等惊人。
  即便是卢象升的亲将陈安也不禁对身旁的虎大威和杨国柱说道:“本官虽未亲眼见过岳参将是如何打的鞑子,但看到此等军容后本官对岳将军以往的战绩已然是深信不疑。”
  不提众人如何议论岳阳和他的应州军,此时卢象升正对岳阳说道:“你初来乍到,一时间没有什么好地方安置你们,你就委屈一下将营寨安扎在本官督标营旁如何啊?”
  岳阳一听,这可不是委屈,而应该说是褒奖了。督标营是主帅的亲军,自然是主帅在哪督标营就在哪的,现在卢象升竟然让岳阳把大营安在自己旁边,那代表的就是绝对的信任啊!
  有这种好事岳阳自然不会拒绝,他连废话也不说一句便转身出去,很快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军队便开进了大营。
  当一队队穿着灰黑色铠甲的军士拍着整齐的队列走进大营时,整个大营都轰动了。不少军士甚至是军官都偷偷的在一旁看着这支新来的军队。
  岳阳的应州军和此时大明的军队是有很大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他们的铠甲上。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年代,普通的士兵身上是没有铁甲的,一般能有一件棉甲或是皮甲就已经不错了,如果能有一件能遮住几处要害的铁甲就已经是精锐部队了。
  可他们一看岳阳这支军队上至军官,下至小兵竟然全都身披覆盖全身的铁甲,就连靴子也包裹着铁皮。这些还不算,在众人看来,纵观岳阳所率的兵马一个个都是面色红润,虽然已经连续强行军数日,但依旧是精神抖擞,一举一动都洋溢着强烈的战意。
  吴三桂看着一排排仿佛无穷无尽的队列,心中的惊骇之意更强烈了,在他身旁,一名游击喃喃的自语道:“盛名之下无虚士,果然是强军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四章 询问

  卢象升将应州军安排到中军大帐旁扎营的目的,岳阳心知肚明,卢象升此举一来是向众人表示他非常看重自己,二来也是向辽东诸将传达一个信息,这个人是我罩的,你们都客气点。
  对于卢象升的好意岳阳自然是领情的,因此他下令部队安营扎寨后便来到了卢象升的大帐里准备向他表示一下感激之情。
  此时天色已黑,当岳阳进入军营时,便看到卢象升正背着自己站在一张硕大的地图前就着大帐内的烛光沉思。
  岳阳进去后没有打搅他,只是静静的站在卢象升背后。
  良久卢象升这才转过身子,乍一看到岳阳他不禁有些惊愕的问道:“正宏,这么晚了你不歇息有什么事吗?”
  现在是晚上,而且大帐内有没有其他人,因此卢象升便直呼岳阳的表字以示亲近。岳阳笑道:“大人,末将初来乍到,却发现咱们大军中宣大镇的同僚和辽东来的同僚好像不怎么和睦啊,心中有些疑惑,是以想过来请教督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卢象升轻叹了一声无奈的说道:“唉……还不是让东奴给闹的。此番东奴兵分三路侵犯我大明,以至于我们一时反映不过来便让鞑子直逼京畿,皇上震怒,调集本官亲率大军来援,由于仓促间勤王兵马未到,是以皇上还调集了辽东一部分兵马入关归本官指挥,可结果你也看到了。辽东兵将一个个都自诩为大明第一强军,一个个眼高于顶,本官也很如臂使指的调动他们,今天那吴三桂为难你便是这个缘故了。”
  “大明第一强军?呵呵……”岳阳冷笑了一下,用充满讥讽的语气说道:“他们也太瞧得起自己了吧,恐怕是大明第一会要银子的强军吧?”
  听到岳阳话语里那浓浓的不屑,卢象升皱了皱眉头提醒道:“正宏你慎言,你这话在此处说说倒也罢了。若是让辽东诸将听见可就麻烦了。”
  卢象升不说还好,他一说岳阳就更气了:“有什么麻烦的,一群只会拿银子不会办事的废物。”
  谈到如今的辽东军事集团就不得不提到明朝中后期的一个著名将领李成梁。
  而提到李成梁就不得不提起同一时期的另一个将领戚继光。
  戚继光和李成梁这两个人都很能打仗,但是他们的风格完全不同。
  戚继光无论到哪里,总是用最直接了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到南方,用鸳鸯阵歼灭倭寇;到北方,用长城,火器,再加上毁灭性的攻击力去压服蒙古人。所以他镇守过的地方,在很长时间内是不再会有战争的。
  而李成梁的打仗方式则跟戚继光完全不同。他总是拉一个打一个。而且要给被打得半死的敌人留下后路。好比说先拉着甲打去乙,把乙打的半残之后,再扶植一个丙回来打甲,然后等丙壮大了,再带着养好伤的乙去打丙。他从来不去真正彻底的消灭某个威胁,只是车轱辘战来回打…………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战事连绵不绝,而且全是胜仗。若是用成语形容,则可以叫“养贼邀功”。
  他们两人的风格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戚继光靠着张居正的赏识,镇守蓟北,十多年基本无战事。长期的和平对于一个帝国来讲,肯定是好事。但对于戚继光个人来讲,却绝对不是好事。因为长久没有战争,戚继光无战功可立,从而无法封侯晋爵。而且皇帝和朝中大臣也感受不到他的重要性,等张居正一死,马上被人排挤、打击、诬陷、夺职。最后郁郁而终,到死家境也不富裕。
  而李成梁呢?前后统治辽东三十多年,打的大小胜仗不计其数,捷报一封封传到北京,弄得皇帝动辄就要去祭告郊庙,受群臣贺,于是皇帝赐给李成梁蟒袍金冠、财宝岁币无数。明史上说:“(李成梁)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最后他自己官当到太傅,全家封爵,连奴仆都成了显贵。李家的财富也多的不计其数,整个辽东的军资赋税,全由李家一手把控,号称“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
  个人的结果不同,给国家带来的结果也不同。戚继光去南方打倭寇,从此中国沿海再也没有倭寇了,去北方戍边,直到明朝灭亡,蒙古人再也没敢侵犯长城。而李成梁呢?打了几十年仗,弄得东北民生凋敝,各少数民族都痛恨朝廷。最后还扶植起来了一个儿女亲家,一个叫努尔哈赤的家伙。就是这个称呼李成梁为干爹,这个被李成梁一手扶持起来的家伙在李成梁死后不久立刻就以十三大恨的名义反了大明,若干年后他还被他的子孙尊为:大清太祖高皇帝。
  而李成梁死后,他的继任者也很自觉的继承了他的思想,那就是不断利用满清的威胁来要挟朝廷,今天要军饷明天要军械,后世将这些军费开销统称为辽饷。
  大明初年的时候,用于边关的军费每年只有约二十二万两。到万历时,年例便增至三百八十万两。努尔哈赤反明后,自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开始,到天启元年,前后不到四年时间,辽饷用银即达一千七百二十万两,平均每年支辽饷四百多万两。前三次辽饷加派共九厘,合计加征银两四百八十多万两,其中扣除北直隶和地方其他用途,尚余三百万两不到,而山海关一地,即年需支银四百万两。因而辽饷一项,已经弄得全国民不聊生。
  可以这么说,大明王朝之所以灭亡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流寇在内部的不断侵蚀,另一个就是被辽饷给拖累的。
  如果说辽饷被全部或是大部用在抵御满清军士集团的威胁上岳阳还没有这么生气,可岳阳却很清楚,每年朝廷拨发了那么多军费,但其中大部分都被辽东集团的各级官僚和将领给贪污和克扣了。所以当时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就曾给皇帝上书道:“即令东师长伏穴中,不向西遗一矢,而我之天下已坐敝矣。”
  所以深知辽东集团**的岳阳在提起他们后便是一脸的厌恶。
  对于辽东集团的弊端,卢象升作为宣大总督自然是一清二楚的,可他却是毫无办法,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