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汉-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抓紧时间练兵,而且还不能让刘表又太大的抵触情绪,不然自己的嗣子之位不保。而且练兵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来曹操南征时才不会被蔡瑁等人挟持。

刘琮一直在县衙里坐到吃晚饭,众人都以为是困了也就没来打搅他。直到用餐时间了,李严才来请刘琮。甘宁、黄权等人也早已回到秭归。

刘琮便招呼魏延、甘宁、黄权等人坐过来一起用餐。

黄权在路上就听甘宁说李严做了县令,心里难免痒痒的,这次出门,甘宁和魏延已经实际上升了一级,连后来的李严都得到提拔,就剩他这个二公子的心腹了。

席间李严开口主公,闭口主公,黄权先是纳闷,接着他也不叫都尉大人,也不叫公子了,跟着李严叫主公。

这样一来,让甘宁、魏延两人难免有点尴尬,毕竟李严是新加入的,他认得刘琮不认识刘表,刘琮对他有知遇之恩。黄权这小子一直是刘琮的心腹,叫什么都一样。

魏延和甘宁毕竟是刘表任命的军官,就算有心叫主公,也怕刘琮不接受。尤其是甘宁,有江匪前科,在襄阳城可是不受待见的。

刘琮虽然待自己不错,但这是在外面行军打仗,一旦回了襄阳,还是刘表说了算,甚至蔡瑁、张允等人都比刘琮有话语权。

刘琮当然巴不得甘宁、魏延叫自己主公,但总也不好明目张胆的挖老爸的墙角,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两人。

待到吃过晚饭,刘琮又给众人分派任务。

“本都尉给你们三天时间,李严你务必安抚好县内百姓,你先理理,后天我给你一天时间,领我去拜访县内各大家族。我要代表父亲向秭归百姓赔礼道歉。

第十三章 滞留秭归

魏延、甘宁你们二人在俘虏中挑选一些没有前科的,充入本部,尽快完成建制,如果以前是县内某族家丁的就给家主一些补偿。

黄权,你把所有的骑兵集合起来,缴获的马匹配上士兵,给三位大人每人留2骑做亲兵,剩下的全部集中到一起,我有他用!”

“诺!”

众人领命下去之后,刘琮便进入县衙后堂休息。脑子却是向着怎么应对未来的局面。虽然人在秭归,刘琮不得不为自己将来回南郡、回江陵好好谋划一番。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刘琮在黄权和一干亲卫骑的陪同下先是视察了秭归县城,然后又来到县城四周,由于秭归县还有一半辖地在长江南岸,黄权等人担心山匪作乱,就不让刘琮过河。

一行人在江北转了转,越看刘琮心里越是不平静。

虽说荆州在刘表治下相对平静,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了,刘表本人也不喜穷兵黩武。但秭归县的农村还是一付破败之相,人口也相对稀少。大量的田地都荒芜了。县城里虽然好一点,但比起和谐后世来,落差实在太大。不过破败萧条倒是为刘琮将要实行的屯田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有许多现成的荒地可用。

第二天刘琮又在李严的陪同下拜访了几个大族,刘琮无非是代表父亲对各家遭受的损失表示歉意,并承诺不再发生此类事件,也有人提出希望能够免赋税一年,刘琮没有同意,现在离曹操南征满打满算都只有三年了,自己还不知道去哪里找钱练兵,赋税哪能说免就免,好在山匪洗劫情况不是很严重,几个大族也表示理解。

三日之后秭归县衙,刘琮再次将一干手下聚集到一起,列席的还有秭归县主薄和户曹。

甘宁和魏延两人早已完成了刘琮交代的任务,其实不用刘琮交代,只要编制到位,两人就是实际上的别部司马,只能襄阳一纸任命,那就是千石将领了。

更让刘琮高兴的时,上午襄阳已经有信使过来,表扬了刘琮,并准了李严任秭归县令,这是一种莫大的信任,也让刘琮在众将面前很有面子。

“诸位,李县令的任命已经下来了,这是官袍与印玺!”

李严连忙出列接过官袍和印玺,脸上毫不掩饰的绽放着笑容,其余众人连忙上前道贺。刘琮又朝甘宁、魏延两人看了看缓缓的说道:“你们俩不用着急,先在秭归操练本部人马,这次战斗斩敌立功的按照我宣布的执行,暂时没有空位的就设一名副职,领正职俸禄,等队伍壮大了之后再落实职位!”

“诺!”两人自然清楚,军中职位不比地方长官,虽然县令也是秩千石,但秭归刚经历动乱,继续地方长官,李严确实是合适人选。而军中的职位就相对不急,当然甘宁等人也相信刘琮会尽力争取。

别看刘琮只是个秩比二千石都尉,但他还有个身份是二公子。

甘宁此战之前曾无数次想着离开刘表,但经历这么一次战斗,似乎又看到了荆州的希望,如果将来有一日二公子能执掌荆州,必将是一方霸主。

但是接下来,甘宁就知道自己错了,自己完全小看了这二公子的雄心。跟着这样一位二公子,自己的才干肯定能有发挥的场地。

只见刘琮缓缓对众人说道:“想必诸位也知道了,这秭归县城基本安定了,流民也基本有了安置。投降的山匪也招了五百余人进入我军,但还有七百人无处可去,我的意见是手上有人命的三天后处斩。剩余六百多人城里开垦营,在秭归县城附近开荒。

水稻至少要赶出三千亩来,赶不上的,就秋季种小麦,秋季必须开出一万亩来。人手不够就在县中募集民工,衙门出钱,或者用赋税抵工钱。

我承诺的阵亡将士的田地补助需要尽快发下去。这事就由李严牵头,秭归面临长江,要多制水车加大灌溉面积。先前跟随你控制县城的那些家丁正式转为县兵,今后秭归县就保持五百县兵的规模,一来用于防御敌袭,二来监督那些山匪不服管教。

如果他们当中有胆敢偷懒或逃跑者杀无赦!垦荒的前期费用,我已禀明父亲,先调过来一部分,剩下的从秭归县今年的赋税中扣除。”

“诺!”李严没想到刘琮这两天带着黄权在城外巡视,却是为开荒而来。不过秭归县这个地理条件要赶在冬季来临之前开垦出一万三千亩良田,还真得立即开始不能放松,这个县令不好当啊。

旁边的魏延更是舌头伸得老长,幸亏有这个李严,不然这秭归县令,公子只怕会让自己来当,让魏延领兵打仗绝对没问题,要是让他带着一群老爷们开荒……

刘琮并不理会众人表情,接着说道:“这次大胜,俘虏了三十匹马,我已经检查过,幸亏里面有些没有阉割的公马,大概有五六匹,我打算在秭归建立一个小型马场。这件事的重要性不亚于垦荒,李严你要给我重点关注!”

“诺!”

这下连甘宁都吐舌头了,这个县令确实任务重啊,主公不是这么好叫的。

“接下来我们要在秭归呆上数天,甘宁负责清剿秭归境内各地匪徒。秭归县衙已经有一些线报上来,务必尽快切断这些人与益州的联络。必要时乘船追击!”

“诺!”

甘宁是地头蛇,又有江匪的经验,这差事交给他比较合适。

“魏延,这些天里你除了继续整肃县城内的治安之外,立即开始募集新兵,我要带往江陵,越多越好!”依刘琮估计,先前魏延和甘宁两人收编了近一千山匪和县中大族家丁,如果能再募集到几百新兵,基本上这次立功的人职位都有角落了。

“主公,这一下同时开展这么多项,城中钱粮只怕不够……”看着刘琮似乎意犹未尽,李严已是满头大汗,尽管可以从赋税中抵扣,但这募兵没钱是万万不行的,募到了就得吃饭。还得分发兵器!

“山匪们占领秭归县城之后就把老巢搬过来了,这次大胜未曾逃脱一人,你们几个可有什么收获?”

“启禀大人,小人这些天整理库房,发现比先前多了一千五百金,粮食多了约五千石。”终于轮到一旁的小吏了,众人才明白刘琮是有准备的。

其实刘琮也是无奈,刘表虽有心,但却不肯付诸行动,始终认为穷兵黩武非明主所为,但刘琮知道这个乱世靠仁义是解决不了多少问题的,诸侯厮杀时还是要看谁的拳头硬,秭归虽然比不得襄阳那么富庶,但好在刚刚经历过动荡,刘琮有机会安插自己的人手,这李严就是不错的人选。

先把秭归稳定好,再去江陵种田练兵。这是刘琮的初步想法。秭归和江陵之间还夹着个夷陵,怎么才能动夷陵呢?

“黄权,这些天你就不必跟着我了,我给你一队人马,你好好调查下这次山匪袭城还有没有其他人助纣为虐的,这秭归县城的大族有没有参与其中,还有我们从夷陵出兵怎么会被贼兵掌握了一举一动,那夷陵县衙是不是有问题,都要认真给我查清楚!”

“诺!”黄权是明白人,先前刘琮说让魏延募集新兵要带到夷陵去,县中的户曹又有提醒刘琮钱粮不够,他八成猜到了刘琮想干什么。作为刘从身边最信任的人,机灵是基本要素!

第十四章 回师夷陵

众将领命之后,刘琮把李严单独留了下来。秭归是刘琮最先控制的地盘,虽然只是一个县,但刘琮却很看重,所以自然要嘱咐李严一番,也希望李严能明白自己的苦心。

李严单独面对刘琮也急于想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和疑虑跟刘琮坦白下。

“主公,这垦荒确实是固本培元之大事,是要立即开展才行,只是……”

“我提你做秭归县令不是心血来潮,在内政方面,你肯定比我在行。垦荒种田需要人力,需要耕牛什么,这些你去想办法,哪怕是免徭役,先将地租给当地百姓都行,反正我要的是结果,至于钱粮方面,我想很快就能解决。

有些必要的衙门你看着建,有合适的人选就把名单交给我。垦荒,水利灌溉、养马都要有专人负责!”刘琮虽然明白自己要是静下心来治理一个县并不一定会输给李严,但他还有更多的使命,绝不能困在这小小的秭归。

“臣明白!”

刘琮自问,身手比李严好,或许训练新兵也要强一点,但内政方面肯定是李严,首先最基本的就是刘琮对这东汉末年的风土人情还需要慢慢了解,对于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刘琮还需要慢慢了解、消化。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活交给能干的人去做,而这李严无疑是最佳人选。

三日后,手中有人命的六十名山匪被枭首示众;黄权等人再次感受到二公子的变化。对待有功之士奖励毫不含糊,对待贼人也算是杀伐果断,越来越有大将风范了。

当然黄权也没让刘琮失望,还真查出了秭归县城有人与山匪有勾结,其中两户的家丁就是山匪攻城时做了内应。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另外根据山匪交代,夷陵县令有个亲戚就是匪首之一,夷陵县令小妾有给山匪通风报信的嫌疑,对于秭归通匪的事情,刘琮交给李严去办,让他接着查实,全权处理。

而涉及到夷陵县令,刘琮仔细询问了黄权,并不是他杜撰出来的,而是确有其事,刘琮甚至亲自询问了几个招供的山匪。刘琮就怕黄权立功心切,然后杜撰几个罪名,这样虽然凭着自己公子身份一样能将县令拿翻,只是那样一来,就有了口实在众人手中。

至于要怎么处理那个夷陵县令,只能等肃清秭归全境之后再做打算。期间刘表也来了几封亲笔信,大意是秭归的事情差不多了就尽快回襄阳。刘表估计也不想再出什么岔子;不然没法想自己妻子蔡氏交代。

刘琮觉得襄阳是要回的,毕竟那里才是荆州的统治中心,但现在还不是时候,秭归未定、夷陵还有悬念,江陵吴巨那个混蛋……总之,时间不等人,能抓紧一天是一天。

要说李严的办事效率就是高,在黄权提供线索后的第三天,便将通匪案了结,李严亲自带人抄了三家,杀了二十余口,抄得黄金三千多,钱一百多万,粮食十万石。盔甲四副,皮甲五十余套,兵器百余。

大族果然比山匪富裕,这三千黄金,合钱三千万,一个士兵一年的生活费用大概也就八千钱,这些钱如果单纯用来养兵就可以供养四千人了。

十万石粮食,那可就是将近五千人一年的口粮,总算是解决了刘琮的燃眉之急。有了三个被抄家的做榜样,群众其他大族也纷纷表示支持新县令,支持都尉大人募兵,每家出三五家丁凑数。刘琮是来者不拒。

魏延那边也传来好消息,或许是刘琮这一仗奖励太过诱人,短短七天报名入伍的居然有近一千五百余人。

刘琮考虑再三,让魏延从中挑了五百人编入队伍,又选了两百交给李严做县兵,秭归县补满五百。剩下的打发回家,刘琮暂时还养不起这么多兵,也不能一下子把秭归县抽空了,今后李严垦荒肯定还需要人手。而且自己还没有成为一方长官;兵士的户籍也是个麻烦。

另外甘宁这些天收获也不小,捣毁了几个小的山匪窝点,秭归各地百姓拍手称快。只是收获不大,这些山匪看来也还是比不上大户人家,话说回来,要是很富裕基本上也洗白从良了,谁愿意做山匪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啊。不过对锻炼队伍倒是很不错,新老结合对付山匪刚刚好。这好比游戏中带着新人打小怪赚经验升级啊。

眼看着都差不多了,专门嘱咐了李严一些事情之后,重点是要李严将这些天收拢来的粮食收藏好,按照刘琮的计划,这些粮食兴许很快就用得上!

刘琮就带着甘宁、魏延朝夷陵出发。毕竟秭归只是一个小县城,江陵才是南郡治所所在。

如果李严连小小的一县城都治理不好,那就太对不起刘琮的信任了。而且李严也是很自信甚至有点自负的,太多的人在旁指手画脚反而不好。

路上甘宁和魏延对刘琮的态度明显比从襄阳出发时恭敬了许多,尤其是甘宁那些部下,经过夷陵一战,大部分都当上了伍长,什长,这还是次要的。

主要是他们总算有一种遇到了明主的感觉,刘琮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也能和那些襄阳兵一样昂首挺胸了,而其他人也不再小看这些曾经的江匪,毕竟抢了他们功劳的正是这些人。

由于是凯旋,一路上气氛都比较轻松,清晨早早从秭归出发,傍晚时分就到了夷陵县城。

夷陵县城县令张博已经率领县里一干官吏在城门口迎接,刘琮走近一看,这张博长得倒也落落大方。便满脸狐疑的朝黄权看了看,黄权目不斜视,不像心中有愧的样子。

这张博看到刘琮也是大吃一惊,都说二公子文弱,但如今站在自己面前的人完全和文弱挂不上边。甚至有点威武了!

更让张博吃惊的是,刘公子出夷陵时是两千人,第一天中了埋伏,损失了好几百,这次全歼了山匪之后再回夷陵居然有两千五百人,比江陵城内的守军还要多了。

不等刘琮下马,张博便笑嘻嘻的迎上来,走到刘琮的战马跟前,小心的接着刘琮。

看到张博如此,刘琮又将其与吴巨两相比较,当下心情好了许多。下了马刘琮也不客气,弹了了衣冠说道:“张大人辛苦了。”

“哪里哪里,公子一路劳顿,下官已经命人在县衙摆好酒宴替公子接风洗尘。”

“哦,那我就不客气了。”

刘琮知道这张博之所以这么恭敬,一半是冲他二公子的身份,一半是冲他身后这两千五百号人马来的,反正到了饭点,不吃白不吃。

张博见刘琮并不推辞,很是开心。

但刘琮并没有立即跟着张博赴宴,而是回头和众将交代了下:“魏延你率本部人马进城,甘宁部就在城外扎营。甘宁、魏延、黄权你们几个随我去县衙!”夷陵虽是一县城,但匆忙安排两千五百人还真是不容易,刘琮就让甘宁等一千五百余人留在了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