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食诱获-第7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两只眼睛金星密密麻麻地冒,他看到那些东西,哪怕只是一坨污泥,都是情报都是信息,而且是那种珍贵无比的无价宝级别。

    他眼睛的状态,就如同那些财迷见到狗头金发绿一样。

    可惜的是,百里良骝有严格命令,任何人不得自作主张,踏出机车一步。

    别说擅自行动,就是提出要求都不许。

    百里良骝想的是如何保证大家的安全,你随便提出出去的要求,岂不是扰乱军心?

    唯一一次机会,就是百里良骝救人那次。

    不过,那个行动没有他什么事,百里良骝自己动手了。

    等两个年轻人进来,吴人晓听他们在说一些不找边际的东西,他急得抓耳挠腮。

    有几次冲动,想端着便携式万语通跑过去,在二人的身上一通扫描,收取信息。

    他知道这个可行,以前不是在那个死尸挪甲身上干过,而且成功了吗?

    不过,他毕竟不是孩子了,干什么事情还知道三思而后行。

    意识到,对死人的那种行为,不能对活人用。

    那是对信息主体的一个极大的不恭敬。

    所以,他只好按捺住心中的渴望,老实听百里良骝和二个年轻人的言来语去。

    知道百里良骝问起石碑,他的两只耳朵扑棱一声直立起来。

    终于到了关键时刻!

    因为他也很早就注意到了那些石碑。

    如果一坨烂泥都充满信息,那么本来就人为地储藏了信息的物事,该有多么丰富的信息?

    听到百里良骝问话,阿加也往外瞟了一眼,确认百里良骝指的是什么东西。

    然后回答道:“那些石碑,我听老人说,是我们这个家族最早的一些成员死亡以后族人所做的记念!其实没有几个,因为许多人死了以后,啥也没有留下;他们有的人并不重要,死就死了;有些人不是好人,大家看他们死了,高兴得很,当然就更不会给他们立碑几年他们了。我听我爷爷对那些人介绍过,我还记得那块石碑对着先祖的一个什么人,比如亚丹、以挪士什么的……”

    “等等!你爷爷是谁?”

    吴人晓插话问道。

    他具有做情报工作的素质,一个信息不全的信息,不是一个好信息。

    “我爷爷是拉麦!难道你认识?”

    阿加怀疑地问。

    你那么对我爷爷关心,必定是熟人,否则干嘛那么急着插话?

    干扰了我说话的节奏,这似乎不是一个好习惯。

    吴人晓遭到质疑,赶紧申明:“不认识!不过我听到过他的名字,你继续。”

    暗中和创世纪记载核对了一下,果然有这个人,拉麦,乃是挪亚的父亲!

    阿加继续说:“最近一个死人,就是我爷爷,拉麦,就是两年前的时候,我给你们说说他为什么你们年轻就死了……”

    百里良骝问道:“年轻?他死的时候多大?”

    “777岁,我记得清清楚楚,因为那是我第一个经历的死人,而且是唯一的一个,我爷爷死的原因是……”

    吴人晓再次插话:“老大!我建议过去看看实物,强似纸上谈兵。”

    百里良骝问道:“有必要吗?”

    吴人晓道:“有!还记得我们的万语通新功能吧?一个图画胜似一千句话,对我们来说,这个可不是形容词。”

    百里良骝得到提醒,欣然同意。

    随后,就开着机车去那块矗立着石碑的地块。

    距离很近,很快就到了地头,大家还是没有出去,只不过是就近观看。

    那里总共也就十几块石碑,残次不齐,而且颜色和石头的种类也不一致。

    显然立石碑的人从来就没有统一规划,多半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

    大家第一个就来到那个最新的墓碑之处,其实也是所有墓碑中最大、最好看的一个。

    众人看去,上面还有几个字,通过万语通辨析,那几个字的意思是“拉麦墓地”。

    原来这个两年之前死的人,是阿加的爷爷拉麦!

    听阿加说的,活了777岁才死,算是夭折!

    岁数不说,应该是非正常死亡。

    这个要弄清楚。

    于是百里良骝和吴人晓配合,把机车靠近石碑,吴人晓把便携式万语通伸出机车,靠在了石碑上,为了顺利收取信息,二人使了个障眼法,还是隐蔽了那架万语通。

    万语通收取信息很快,大约也就是十秒钟左右,就把拉麦的有关情况都成功获取,储存在机车的系统里面,只要有进入系统的权限,就可以取阅。

    哪都成了文字信息了。

    根据信息披露,拉麦如果不夭折而是寿终正寝的话,应该是780岁死亡。

    这个岁数,如果和前面的那些一般都900多岁的人比,依然算是夭折。

    看来他是命定活不到他的先人那个高龄了。

    为什么只能活到780岁?

    因为他780岁那年是大洪水爆发的时候,除了造物主要救的人以外,其他人一概淹死。

    拉麦如果不死的话,也难逃被淹死的命运。

    因为他在造物主眼里不是义人,所以不会拯救他。

    就这个意义说,他在777岁死去,等于是保全了他的脸面。

    毋庸讳言,任何人死于大洪水,都被绑在了耻辱柱上,因为只有不义之人才会死。

    吴人晓和百里良骝这就需要搞搞清楚这个拉麦是怎么死的了。

    是被人杀害的吗?

    是因为义行被不义之人杀害?那样的话,他必备造物主所记念,就如同亚伯一样。

    还是因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死于非命?

    如果死因是后者,他的死就和其他那些淹死的人一样,死于造物主的惩罚。

    具体死的方式是什么,不过是造物主的手段而已。

    结果二人一看他死的原因,不禁摇头不止。

    第一个感觉,就是挪亚这个义人,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不义长辈?

    原来拉麦的死是根源他自己惹的祸,换句话说,他是作死把自己给作死了。

    他在776岁那年,妻子死了。

    虽然还有活力,实际上已经是老头儿一个,当个鳏夫安度晚年也不错了。

    而且有挪亚他们那样的义人照顾他。

    实在不行,也可以娶一房年龄相仿的续弦,互相抱团取暖。

    可是他不,他还心花花,要去外族抢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姑娘。

    还给自己找一个理由,说是为了整个家族着想,生出一个神的儿子来。

    那必定是一个盖世英雄。

    他的抢人行动非常成功,果然抢来一个娇滴滴美娇娘。

    实际上他主要是依靠骗人才成功的。

    因为女方的家长和拉麦认识,谁也没有想到拉麦那么大年龄还为老不尊。

    女方家族一时措手不及,让拉麦得逞。

    拉麦带着枪来的美娇娘当夜就成婚入洞房。

    可是,他进入洞房以后,还没有来得及进入下面的程序,女方的复仇大军杀到。

    因为大胜而丧失警惕的拉美族人迅速一败涂地,找到那个洞房破门而入。

    拉麦的战斗里还是很强悍的,可是那个是时候正在脱衣服脱到一半。

    他急着要去迎敌,却被自己脱了一半的裤子绊倒。

    正常情况下,他还是可以起来拒敌的。

    可是那个被抢来的美娇娘对他恨之入骨,得到这个机会岂能放过?

    也找不到什么趁手的工具,当下挑起一尺多高,将全身的力量还有重量都集中在脚上,正踩在倒地不起的拉麦裤裆正中位置。

    只听咕唧一声脆响,可怜的老拉麦鸡飞蛋打!

    一声短促的嚎叫,拉麦竟然在这个万分危急的关头,昏死过去!

    前来救人的是那个姑娘的哥哥和未婚夫,一看拉麦倒地,不管他已经鸡飞蛋打,一刀将他脑袋砍下来,提着走了。

    当然,被抢的那个姑娘也跟着走人。

    踩人踩得如此利索的人,走路当然小菜一碟。

    老拉麦本来想着林老入花丛,结果闹个鸡飞蛋打,甚至脑袋都丢了,最后死尸闹了个三个头一个没剩。

    人都死了拉麦的族人,也没有心思去找那些死人的东西,就那样屈辱地死了。

    这样的罪行如果在法制健全的后世,一定会受到公正的审判,可是在拉麦的那个时代,众人都看作等闲,抢来女人当妻子,也是一种习俗,只要你抢得来,就会被社会所接受。

    比如拉麦那样的,家族也只是看到他是一个失败者而已,而不会觉得那种罪行让家族蒙羞。

    通过石碑得来的信息,大概就是这样,吴人晓意犹未尽,琢磨上了对拉麦的尸体也读取一下。

    于是,他就问阿加:“你爷爷死后的尸身是如何掩埋的?是放在棺材里,还是直接放进坟坑,有没有什么防腐措施?”

    阿加惊讶地问:“掩埋?我爷爷死后,就放在那个石碑旁边,几天以后就没有了,多半是被野兽给吃了;也许是男女的家人再过来,把它偷走了,我们这里的习俗,是不埋在土里的。”

    吴人晓失望地说:“这样啊!那就可惜了。”

    本来他还有个想法,如果那些石碑下那些人类先祖的遗蜕还在,他就可以取出来,那该有多么珍贵啊!如果给专门机构进行研究,说不定能得到重大发现呢。

    他也没有这样做良心有愧感觉和心理不安的念头,因为即使他不弄走,不日大洪水一来,这里的一切,也肯定全部毁坏。

    说不定他是在保护古物呢。

    得知第一个墓碑是为了一个因为犯罪而死的人所立,虽然拉麦也是一个名存经典的重要人物,百里良骝还是觉得受到了打击,因为兴趣不高。

    他也无意多花时间,对阿加说:“继续,下一个。”

第1286章 与古人聊天() 
看完了拉麦的石碑,机车没有直接去看任何一个已经故去却留下石碑铭记名字的任何一个人。

    而是在整个墓地转了一圈。

    这也是不得不如此。

    看着眼目所及的寥寥几块石碑,百里良骝也不知道它们都属于谁。

    反正从亚丹以降,肯定不是仅仅如此之少几个人。

    也许是有人年龄很大,特别高寿,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死?

    那样的话,当然这里不会有他们的石碑。

    也许是有人虽然死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却不是在这里安葬。

    那自然也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没有在这里落脚归根,自然也不不会有石碑。

    这还是假设每一个死人都有石碑记念的情况下。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凡是这里有一个石碑的,都是符合标准的死人。

    凡是不符合标准的,即使是死了,也不能在这里立碑。

    因为有这种种原因在内,百里良骝也不知道都谁在这里,所以他即使心中有第一个造访的目标,也不知道如何找到他。

    墓地不大,很快就绕完了圈子。

    百里良骝他们算了一下,除了刚才那块以外,还有大大小小高低不齐的石碑一共九块。

    每块石碑上,都有一些非常简洁的信息。

    比较有意思的是,碑上的信息内容,除了名字以外,还有年龄。

    这个年龄,就是他们出生的日期到他们死亡的时间,一共多少年。

    百里良骝和吴人晓一看到这些,如获至宝。

    因为是历史实物,他们可以对照犹太人的经典,看看这些信息是否可靠。

    虽然百里良骝不是那种经典之外证明了以后才承认经典正确的观点,但是如果和经典相符,那必然对他的信心坚固大有帮助。

    估计保罗三世、麦柯、加文他们,就更加重视了。

    记着回头给他们搞一套全息摄影,什么时候方便,送给他们让他们慢慢欣赏。

    既然有九块石碑,那就是只有一部分有碑。

    那么没有碑的,是没死,还是死后不如墓地,或者入了墓地而没有石碑,就不是百里良骝操心的范围了。

    至少不是现在操心的范围。

    既然一共只有九块,百里良骝决定给他们列一个表,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看出都有谁。

    对!

    还要有年龄,也许可以查考出他们的辈份。

    近处的一个玛土撒拉,年龄是969岁,似乎就是刚才那个拉麦的父亲。

    接着一个名字是雅列,年龄962岁,这个应该是第二高龄?

    如果按年龄排名,第三个就是亚丹了,他死的时候是930岁。

    超过900岁的还有三个人。

    排在第四高龄的,就是塞特,他是亚丹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人类的第二始祖,他活到912岁。

    接着就是第五高龄的,该南,活了910岁。

    第六高龄者是以挪士,905岁。

    这六个人应该是大洪水之前死去,却活到900年以上高寿之人。

    在大洪水以后,挪亚也活了950年,他的年龄超过了始祖亚丹,名列第三。

    挪亚以后再说,先看看其它三个人。

    第七高龄马勒列,活了895年,非常接近900年大关。

    然后,就是以诺。

    以诺的碑文比较特殊,他的名字和别人一样,也有一个年号,就是365年。

    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上面说他是被造物主取走,去了天上。

    对于给他立碑的人来说,这个碑文的作用,就和其它碑文一样,意思是说,从那个时刻起,以诺就不与他们在一起了。

    同时,另一个意思是,有那么一段时间,一个叫作以诺的人,和大家在一起过。

    以诺是九块石碑所记的第八个。

    最后一个是亚伯。

    亚伯的年龄只有三十岁,是所有石碑中所记载的年龄最小的。

    当然,里面的文字也与众不同。

    上面明确记载“因为献祭得造物主喜欢导致长兄该隐因妒生恨谋杀致死”。

    在那个动辄就是八九百岁年龄的先古事情,三十岁就死,绝对属于夭折。

    但是,他却是犹太经典中记诵的第一个义人,义人就是与造物主同在的永生之人。

    所以,亚伯是一个标杆人物,是所有义人的榜样。

    当然,因为百里良骝的回溯历史动作,实际上亚伯没死,还和另外两个人一起组成了义士三人团,继续在探险队的支持下,行义除恶。

    不过,这些事情那些立碑的人并不知道。

    亚伯的碑,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碑,很可能是亚丹立的,也有可能是塞特立的。

    但是清楚亚伯事迹的人只有亚丹和伊吾,然后由他们告诉塞特,很可能是三个人一起立的碑。

    虽然知道约伯还所有该隐和忧心,但是让该隐为约伯立碑,绝无可能。

    至于忧心,也许她有心,但是实际上没有条件操作。

    因为有该隐在,他不可能让他的妻子给约伯立碑。

    因为忧心是约伯的姐姐,一直就对约伯倾心,被被她哥哥该隐破坏,甚至杀死约伯。

    看到约伯石碑上的这个文字,百里良骝心中基本有数,这里的信息和经典基本吻合。

    这当然不是说这里的碑文文字从经典而来,而是说,这里记录的是真实历史事件,而那些经典可靠地记述了历史事实。

    这个正式结论现在还为时过早,要看后面更多碑文核实结果。

    百里良骝既然知道约伯并没有死,也就不在这个碑文上多花时间。

    他即使是用那个便携式万语通去窥探,多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