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食诱获-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他把这种想法放在心里压起来,不显露分毫,却给老头儿一个机会,让他解释,或者说介绍,他脑袋里到底有什么干货。

    “老师啊,要不这样,以您一百年的丰富人生,给我们讲讲您是如何理解和践行中庸之道的?

    “失败的就算了,就说成功的吧,成功的东西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

    “估计您老人家也对钱财方面的成功不感兴趣,就说其它方面的成功即可。

    “我提醒您一下啊,您这可是对全世界人说话,不是只对您的几个小学生,更不是您自言自语!

    “所以,您的微言大义被多少人接受,跟您说的是什么息息相关啊!”

    这百里良骝也是一片好心,就是想提醒老头儿别一事儿意气用事,闹得一个适得其反的效果。

    哪里知道,老头儿有一定之规,才不受百里良骝这个没有主见的小年轻影响呢。

    他正在找机会呢!

    听百里良骝这样一客气,他焉能不就坎骑驴?

    “呵呵,谢谢小伙子提醒!虽然老师对这种东西心里明镜似的,清楚得很。

    “不过,我老人家贵在慎独,你知道慎独是什么吧?

    “就是说,即使我一个独处,和面对全世界的人,我的想法和我的行为表现,都是一样一样的!

    “因为,我是按照我心中的标准行事为人而不是按照别人给我设定的标准!

    “好了,这个一带而过,我就不发挥了,否则一天也发挥不完!

    “记住,慎独!”

    百里良骝看着这老头儿,你慎独就慎独呗,看着我说干什么?

    似乎没完了!

    百里良骝只好回应老头儿一下,敷衍敷衍。

    “好好好!慎独,慎独!”

    孔毓良这才再一次书归正传。

    “关于中庸之道,别的都可以不说,但是,关于中庸之道内容的三个内在关系,不能不事先明确!

    “否则你们根本就是不得要领,也不知道我为什么那样把这个摆在前面。”

    百里良骝一头黑线。

    所有人都是一脸懵圈。

    这老头真够固执的!

    而且讲究还不少!

    百里良骝只好搭讪:“那您老就先说说三个内在关系,我等都在洗耳恭听呢。”

    孔毓良这才深吸一口气,郑重开讲。

    “这三个内在关系的定义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你们懂吗?

    “估计大多数人不懂,一小部分人似懂非懂,以为懂了实际是错了!

    “还有一部分人是只懂一部分,另一部分不懂,加在一起还是不懂!

    “总而言之,你们加在一起,就是百分之百的蛤蟆跳井——不懂!

    “所以,我今天借此机会,就有教无类了!

    “因为你们都属于一类,就是全都不懂中庸之道!虽然你们中的佼佼者懂一点,也比完全不懂好不了多少!

    “既然你们不懂,所以也就不可能知道如何按照中庸之道行事为人!

    “既然既不懂也不行中庸之道,做起事情来,就必然反对中庸之道!

    “因此这个世界,就没有中庸之道!

    “当然除了我老人家之外,呵呵。”

    老头儿一竹竿打倒一大片以后,不,实际上是所有人,包括支持他说话的百里良骝,然后就怡然自得地解释起来。

    浑然不顾庞大的怒气还有怨气,从远到天边,到近在咫尺,都在蓬蓬勃勃地升起,并且很快地集聚起来。

    “天命之谓性,就是说大家的命都是从天而来!

    “这个天命是你们的之外的本源,没有被你们的私心杂念所捂热,这个就是大家的自然属性,也叫本性!

    “大家的天命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的自然属性。

    “每一个人的天命就是每一个个人的自然属性,记住了吗?

    “中庸之道不是毫无根据想象出来的,而是从天而来的!

    “记住这一点啊,否则你就迷失了根本。”

    众人的怨气和怒气陡然停止了增长,因为凡是有思考能力的都不得不思考起来。

    原来中庸之道还有这个根源之说啊,看来不简单,想想,再想想!

    孔毓良也喘了一口气,接着往下说。

    他虽然表面上对百里良骝的提醒没有放在心上,心里还是注意了许多。

    毕竟还有不少老外听众,他们可没有中华上国文化背景以及几千年的文化熏陶。

    “率性之谓道,这个是接着第一个关系来的。

    “什么叫率性呢?

    “率性就是按照自然属性去做,不要违背它!

    “这种不违背,就是道;违背了就是背道!

    “你们现在就是每天每时每分每秒都在背道!

    “背道而驰,说的就是你们的现状。

    “不但背道,还努力奔驰,你们自己照照镜子,多形象?

    “当然也有人说,是你们开着奔驰背道,都一样!就是你们背道而驰!

    “修道之谓教,这个就是我做的事情了。

    “什么叫修道呢?就是让你们认识什么是道,怎样走符合道,这整个工作,就是教!

    “我不是名字叫毓良吗?名副其实啊!懂了吧!

    “但是,这里有一个特别关键的教育内容,你们必须抓住,就是……”

    说到这里孔毓良愣了一下。

    他为什么没有一气呵成继续说?

    因为他看到他的那些学生,无论贤愚,都和呆头鹅一样,正在懵圈。

    到底说还是不说?

    说吧?他们都不懂!

    不说吧?机会实在难得!

    我就不信一个不懂我说的是啥。

    哪怕一亿个人里有一个人能听懂,也有七十个能明白我的大道。

    说!继续说。

    “这里有一个特别关键的教育内容,你们必须抓住,就是学之道!”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

    刚刚说完了中庸之道,又来了大学之道,这老头儿果然是老头儿一枚,豁牙子啃西瓜,道道还不少那!

    这次大家也不顾得吐糟了,直接听他说。

    不仅仅是吐槽无力,不少人虽然依然没有完全懂或者全然接受,但是还是觉得老头儿有些道理。

    老头儿的感觉很灵敏,已经察觉到大家的情绪有了微妙变化。

    他虽然练就了一幅波澜不惊的心境,却也受到了鼓舞,说得就更起劲了。

    “要说大学之道之前,你们还要先理解这大学之道和中庸之道的关系!

    这中庸之道最要紧之处就是不要偏离天道,别管是你想的,还是你干的,都要符合天道,也就是道。

    “否则你就是瞎干、混干、胡干!越干越坏事!

    “人们都说中正、中正,中就是正,正就是中,所以中正是最紧要的。

    “如果做不到中正,还不如老实呆着,什么都别干!

    “那么什么是中正之道呢?

    “那也就是大学的学问了。

    “下面就书归正传。”

    各类听众一听到这个,才猛然醒悟,怪不得老头儿大姑娘过河沟,一道一道又一道,原来这些道道都连在一起呢。

    有了这个认知,大家看老头儿的眼光和心情,就都不一样了。

    听他说话,也从三心二意,变成了全神贯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老头而摇头晃脑地背了一段书。

    就这个背书的内容本质来说,目前的听众也有百分之九十九不明所以。

第617章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的这段文字,经过孔毓良一番诵读,声威斗涨!

    尤其是那些老外听众,一听这老头儿晃晃脑袋,就能作出这样一篇意义深奥的文章来,把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心道,别说这样慢三斯理地转脑袋做不出来,就是把脑袋转成风车一样快,也是照样做不出来!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段文字取自曽子的《大学》开篇。

    孔毓良这个时候,已经感觉甚好,心情奇佳,气贯长虹般直说下去。

    “好了!各位同学都有!今天你们的耳朵有福了!

    “听了我字正腔圆的朗诵,我可是完全仿效《大学》作者曽子先师的语调!当今之世,能够这样做的,舍我其谁也!

    “不过,重点不在这里!大家不要舍本求末。

    “重点在哪里呢?

    “重点在于,我会告诉你们什么是配圣之一曽子先师这番话的原意什么。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们,历史历代不少人,他们试图注释、训诂、解释、讲解这段至关重要的文字。

    “但是结果如何呢?

    “我再一次非常遗憾地告诉你们,和你们的对中庸之道的理解一样,他们也都错了!

    “所以你们最幸运的是,你们能和我相遇,能听到正解真意。

    “这就是说,让你们建立起理解大学之道的正确基础。

    “这个基础正是你们遵循天道的核心内容!

    “下面,我要求你们每个人都洗耳恭听,我来给你们逐句阐明。”

    众人都是心中一紧,我们都洗耳恭听了好几次,耳朵都快洗掉了,原来您老才要进入核心内容。

    佩服佩服!

    “既然我们的主题是大学之道,那么什么是‘大学’呢?

    “‘大学’的意思就是最紧要的知识!‘大’,就是最紧要,学,就是知识!

    “通俗地说,‘大学’,就是在各种学问中择其最大者,也就是不可或缺的东西,然后加以学习,变为自己的知识!

    “不是我们今天的所谓的大学,什么东西都包括进去,等于是百科全书大杂烩,事无巨细,不分轻重缓急。

    “换一个角度说,今天人们理解的大学,概念上完全是错误的,应该回到‘大学”本义的按个大学上面去。

    “那么大学的道是什么呢?

    “就是下面我将要详细讲述的三个‘在’!

    “这里提到的三个‘在’,说的就是大学之道的所在之处。

    “这就指明了刚才我诵读的这段文字的目的,也就是作者的目的。

    “这个目的,就是要指明大学之道都在什么地方体现出来。

    “在明明德,就是大学之道第一点。

    “这句话是说,在明明德处有大学之道彰显!

    “明明德,就是显明明德,显明那个叫做明德的东西的时候,大学之道,就与之同在了!

    “那么明德是什么呢?

    “明德和前面中庸之道的天性实际是一回事。

    “明德实际上就是光明磊落的德行,也就是本来的天性。

    “如此一来,什么是大学的基本规律,或者本质内容?

    “就是要彰显天性纯真光明良善的属性!

    “可见只有只有这一条的要求,只要你们坚持下来,就没有你们现在每天都在拼命干着的恶事、丑事、坏事!

    “你们服不服?不服也得服!”

    老头儿讲这话的时候,居高临下外带理直气壮,显然认为自己很符合“明明德”行事为人准则。

    百里良骝发现有一条,这位孔毓良和现代的那些老师教授们截然不同。

    这位孔老师,讲的是什么东西,就是他作为座右铭的标准,而不是满肚子男盗女娼,却道貌岸然地说得冠冕堂皇。

    孔毓良绝不是那种假冒为善之徒,因为他现在流露出一股浩然正气。

    “在亲民,这是大学之道的第二点。

    “这句话是说,在和平民百姓保持亲密的关系。

    “‘亲’是一个动词,就是拉近关系,也可以是系动词,就是保持亲近的关系。

    “总而言之,就是不要和普罗大众格格不入。

    “注意,这是大学之道,不是你假冒为善,需要民众支持就亲亲民!

    “不要像那些无良政客,做点表面文章,然后自己就高高在上或者弃之不顾。

    “更有甚者,还要欺压人民!

    “最近老夫还听说过一种谬论,说那个亲,可是当新字解,说是教化群氓,让他们革旧更新,这纯粹是胡说八道!

    “这样说的人,他根本不知道大道的本性都是从天道而来!

    “大道之下,每一个人都要在大道面前改变自己,接受大道的改变,而不是自己代表大道改变别人。

    “即使老夫这样水平让人望尘莫及高不可攀的佼佼者,教导别人,也是先自己改变,然后引导别人顺从大道。

    “要做到这些,当然不能脱离大众!

    “回到前面我说的微言大义上,我告诉你们什么来着?

    “我的行为隐含微言大义,是吧!

    “我和那些本来都是外来户的人打交道,得到他们的接受和拥戴,他们向我学习孔孟之道,不就是大学之道在亲民吗?

    “懂不懂?懂不懂?

    “还不懂的话,就真是朽木不可雕了!”

    众人顿时傻了眼!

    这老头儿也太秋后算账了吧?

    那还是什么时候的事呢,你还念念不忘?

    一直等到现在还跟我们算账?

    你不知道现代人都很忙,记忆力都很差?

    尤其是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转眼就忘。

    甚至不转眼就忘!

    也不对,是转眼就不承认。

    不过,这个在这老头儿面前不要用。

    他也不找你麻烦,就是在你面前提提。

    你不有所表示,他就一再提,一再提!

    直到当事人真正认识到错误。

    而一旦你认识道错误了,对你的惩罚也就终止了。

    因为他不再膈应你了,老头怎么提你都不往心里去了。

    其实老头儿说的道理虽然有一定的深度,还是比较好理解好接受的。

    一旦不抵触,认真一想,就知道老头儿果然是言行如一地实践他的理念。

    更可贵的是,还在那里百年如一日的坚持。

    如果没有这个事实支持,估计他的话再漂亮十倍,也没有人相信。

    “止于至善,这是大学之道的第三点内容!”

    大家还没有停止对这老头儿的机心极度肚诽,孔毓良又开始说了下去。

    “这第三条‘在止于至善’,关键词是止,这个止就是停止的止。

    “但是停止的意思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止步不前,不求进取。”

    “那么这里的停止是什么意思?”

    不耻下问的慕容跋扈问。

    老头儿冲他点点头:“这里的停止,是固定不变的意思。”

    “为什么?”

    “因为这里的状态是至善,既然已经至善了,你还想比至善更好吗?显然那是矫枉过正!

    “而你们这些人整天都在跑步前进,如同后面有人拿着鞭子不住抽打的犟驴一样!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吧!那么我来告诉你们!

    “就是因为你们在已经不错的时候,还人心不足蛇吞象,想要好上加好!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你们确实还差得远,所以想要达到好的标准。

    “故此,两种情况综合在一起,所以你们无一例外,如果被套在磨上的驴子,每天在磨道上转圈,我没有说错吧?

    “你们哪一个不是一直转到转不动了才停下脚步?”

    大家一听都尴尬了。

    原来自己就是那个倔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