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三国的小人物-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如糜芳所言,从此,他们一家就跟着刘备东奔西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刘备。有很多次,糜芳都想放弃了,特别是长坂坡一战,妹妹死在乱军之中,使糜芳更下定决心离开,可是一看到哥哥坚定的目光,又舍不得走了。

  糜芳对糜竺说,我这一辈子,被你耽误了,如果我当初跟着曹操干,那么今天我们就是胜利方,少走多少弯路,少受多少罪,妹妹也不至于惨死。

  糜竺说,创大业哪能那么容易,不付出代价不行,现在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就要更坚定地走下去,千万不要再有逃跑的想法。

  糜芳说,没办法,上了贼船了。

  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赤壁大战,孙刘联军火烧曹营,把曹操烧回了北方。刘备趁机占据荆州,后来,又取了西川,得了汉中,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之势。

  糜芳觉得自己功劳很大,跟刘备的关系又很近,是外亲,应该得到最高的封赏。可是刘备只把糜竺带到西川,把糜芳留在荆州,任南郡太守。其实南郡太守也不错,可是,问题是他的顶头上司是关羽。

  糜芳和关羽是有矛盾的。这个矛盾还不是一天两天。

  关羽将军的脾气是很大的,一般人是看不上的。一开始,他对糜芳还是比较尊重,那是看在大哥刘备的面子上。可是糜芳却不把关羽看在眼里。

  有一次,荆州军演习。晚上,关羽巡营,巡到糜芳的大营,听到里面一片吵闹。原来,糜芳和几个亲信在喝酒。喝酒也就罢了,可他们在议论。

  一个亲信偏将说,糜将军,咱们可少喝点,要是被关羽巡营碰上,可就麻烦了。

  糜芳从鼻孔里哼了一声,怕什么?关羽不过是主公的结义兄弟,就是主公亲来,我也不怕。要知道,当年主公的根基,都是我们糜家的。当时,我们把徐州让给他,并把全部家产都献给他,主公才有发展的基础。如果不是我糜家,主公能有荆襄九郡,能得西川汉中,现在还不知在哪漂着呢。主公什么都没有,那关羽能统领荆襄。没影的事嘛。还有一点,你们别乱说,今天我喝了点酒,都给你们交底吧。主公本来是想把荆州给我镇守的,后来,让关羽斜插一杠子,抢了先。你们怕关羽,我却不怕关羽。

  众人都附和,糜二将军说的是,但我们不是怕,不过是给您提个醒,既然如此,我们也没什么可怕的了,放开了喝吧。

  里面一片杯盘碰撞之声,关羽的肺都要气炸了。如果是张飞,那一脚就跨进去,一人一剑,砍瓜切菜一样,全给剁了。可是关二爷还是有点深沉。他不声不响地回营去了。

  回营倒是回营了,梁子可结下了。关羽想,糜芳啊,你们家是为大哥的霸业作出了贡献,可是也不能这样张扬呀。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维护主公的尊严。你倒好,喝点酒就瞎胡闹,乱喷粪。今天本应该拿你问罪,可是你是大哥的妻弟,是我家侄儿阿斗的舅舅,我看在他们的面上且饶你一回,下次让我逮着,可就没这么便宜的事了。

  公元219年,关羽要领兵攻打樊城。糜芳等人随军征战。可是就在出行的晚上,糜芳营中突然起火,烧掉不少军资。关羽查出来,原来是糜芳等人在营中饮酒,不慎引着了火,烧了帐篷。

  关羽大怒,重责了糜芳。不再让糜芳出征,而是让他镇守江陵,总督粮草。并申斥道,看在大哥面上,且饶你,等我攻占樊城之后,回来找你算账。糜芳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十分忌恨:不就是烧了点军用物资嘛。有什么呀,我家姐夫刘备尚且让我三分,你关羽怎么就这么骄横,不给我面子呢。

  关羽出师,一开始很顺,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眼看着要攻下樊城,连许昌的曹操都考虑要迁都。后来,被司马懿拦住了。曹操紧急派大将徐晃领精兵驰援樊城。关羽本想跟徐晃决战,可这时候,听到了东吴大将吕蒙奇袭荆州的消息,无心再战,慌忙回兵,他想以江陵为基地,复夺荆州。可是,他的兵马还没到,江陵的糜芳、公安的傅士仁都投降了。荆州各地基本上都归了东吴。

  糜芳降吴,这是关羽想不到的。很多人都想不到。糜芳那是刘备的小舅子呀,怎么说降就降了呢?

  糜芳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会降吴。他再对关羽有意见,最多弃城逃跑,也不能降吴啊。尽管老朋友傅士仁一番劝说,他都没有动心。就在这时,关羽派人来见糜芳,要糜芳整顿兵马,准备跟他一起迎战东吴,将功折罪,如果迟延时日,当斩。傅士仁二话没说,抽出宝剑,一剑刺死来使。然后对糜芳说,无论你在西川的地位多高,都改变不了关羽对你的成见。无论你为荆州立下多大功劳,关羽都会致你于死地。与其帮助对你仇恨的关羽攻打东吴,不如帮助向你敞开怀抱的东吴灭掉跟你过不去的关羽。

  傅士仁的一番话,跟绕口令似的。但糜芳听得很入耳。

  他长叹一声,降了。他这一降,直接导致了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俘获斩首。

  当关羽被绑进东吴大营的时候,糜芳就在不远处偷偷地看着,他看到昔日威风不可一世,对他横加训斥的关羽,如今成了阶下囚,他心里还是有一丝快感的。当关羽人头落地的时候,糜芳的心却一阵疼痛。他知道,自己的下半辈子再也不会安生了。

  接下来,刘备在成都称帝。糜芳听到这个消息,很后悔。

  他想,刘备是皇帝,自己就该是国舅了。可是自己放着国舅爷不当,到东吴当一员偏将,真是窝囊啊。这一步错了。

  第二年,刘备领大军大举伐吴,为关羽报仇,一开始,节节胜利。糜芳很恐惧。他想刘备打下东吴,决不会轻饶自己,非把自己千刀万剐了不可呀。

  接下来,刘备被陆逊用计火烧连营,败回白帝城,很快驾崩了。糜芳心里更是后悔。如果当初自己不降吴,积极帮助关羽复夺荆州,关羽也不会死。关羽不死,刘备就不会伐吴,不伐吴也不会兵败,不兵败也不会死。这根子在自己身上呀。

  糜芳很痛苦。西蜀人骂他,东吴人更是瞧不起他。

  一次,他和东吴名臣虞翻行船在江上相遇。由于江面狭窄,糜芳船上的人想要虞翻让开,就说:“请回避我们将军的船!”

  没想到虞翻站在船头,一点面子都不给,而且厉声说:“没有忠信的人,凭什么奉事主上?使人失去两座城池,却称将军,可以吗?”糜芳在船里听得十分清楚,很惭愧,他让手下人关上船上的窗户,并让虞翻的船先过。虞翻的船与糜芳的船比肩而过的时候,虞翻和手下人一起往江里吐唾沫,呸,呸,呸!糜芳缩着头,咬着牙,忍着。

  不久,这位糜二将军在这双重折磨中死去。

  临死前,糜芳还对身边人说,当初,我姐夫刘备进川,开始想带我去,可是那几天我正好拉肚子,体质虚弱,就没去成,被留在了荆州。如果当时我没拉肚子,跟随主公入川,我就不会是今日这个样子。不仅我的人生要改写,历史也要改写。到底改写成什么样子呢?糜芳也想不明白。糜芳就在这想不明白的问题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那位糜竺,糜大先生早就在他兄弟降吴的时候,被气死了。

  第19章 淳于琼:要酒不要命

  淳于琼,字仲简,豫州颍川人。

  淳于琼的父亲是个酒徒。每天都要把自己喝醉,不醉不休。

  老头经常对别人说,酒好啊,心里有千般事,喝了酒,就他妈全不管了,酒让人快乐得跟神仙似的。

  他家人爱喝酒其实是有渊源的。淳于琼的爷爷也是个酒徒,天天不离酒。家里其他物件可以没有,不能没有酒。淳于琼的父亲受了传染,小时候就爱喝酒,家里来了客人,还能上来抵挡一阵。客人都说,这娃儿好酒量!淳于琼的父亲受了鼓励,越发能喝。常常客人没走,自己就倒下了。淳于琼的爷爷不仅不责备,反觉很有面子。客人表面上都赞不绝口,回过头来却暗笑,这个家不是家,是酒缸了。

  到了淳于琼这辈,却都不爱喝酒。淳于琼兄弟五人,其他四人都有点痴呆(可能跟他们的父亲纵酒无度,把身体喝虚了有关系),唯有淳于琼生得一表人材,英姿伟岸。淳于琼又不喝酒。

  倒不是不喝,而是不能喝,沾着酒脸就红。有一次,家里来客人,父亲知道淳于琼不能喝,就命他过来斟酒。一场酒斟下来,淳于琼倒了,被酒气熏倒了。你瞧这没出息呀。淳于琼的父亲叹息不止:这孩子算完了,白生一副好皮囊,男人不吃酒,白在世上走啊!

  淳于琼不吃酒,但很吃书,很吃枪棒。从小就喜欢读书,文读四书五经,武读兵书战策,并且爱习武艺。到了十八岁,已经是文武全才。当时有“预言家”见了他,挑起大拇指,说,此子非寻常人也,日后定能创造奇迹。大将军何进见了他,十分喜爱,推荐他为西园右校尉。当时朝廷设置西园校尉共八名,曹操、袁绍也在其中。

  在几位校尉中,曹操、袁绍、淳于琼三人关系最铁。人称“三剑客”。男人关系铁的表现之一,就是经常在一起喝酒。喝得越实,关系就越铁。曹操与袁绍都酒量惊人。尤其是袁绍,有时能喝一宿,第二天照常上班。曹操能喝,却不太喝,喝到三成,就不喝了。而且,曹操爱玩鬼。自己的酒不是洒了,就是换成水,掺上假。所以,他也不会醉。唯独淳于琼,杯酒不沾的人,往往在其中很尴尬。那时的淳于琼,对酒的敏感度比以前高了许多,倒不会能闻醉。可是别人喝,自己不喝也说不过去啊。

  曹操倒是善解人意,说,琼弟不能喝就算了吧,多吃菜,大家在一起聚聚,聊聊天,倒不定要喝多少酒。

  袁绍也表现得很宽容,说,不喝就不喝吧。

  袁绍不仅爱喝酒,还爱谈酒文化。袁绍说,这酒怎么来的呢?杜康造酒啊。杜康是谁?舜的儿子。舜时,天下太平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粮食充足,但是无一种好喝的饮料。杜康就研究发明了酒。最早的酒里,有三滴血。一滴为文人之血,一滴为武士之血,一滴为痴人之血。文人之血能使人博学,武士之血使人勇猛,痴人之血使人真诚。一个男人不喝酒,将无才无力无德。

  说着,他把眼睛盯向淳于琼。他并不逼淳于琼喝酒,而是以商量的口吻说,兄弟,我看你也喝一点吧,不然就成了无才无力无德之人啦。

  淳于琼自己都有点说不过去了。别人喝得热火朝天,自己杯都不端,不太好。就说,那就喝一杯吧。

  淳于琼喝了一杯。脸红得跟红布一样。胃子里也翻江倒海得厉害。跑到外面,哇哇大吐一通。回来说,再也不喝酒了,难受死了!

  大伙儿说,好吧。

  等到了下一次,又喝酒。袁绍说,兄弟,喝一杯吧。上次能喝一杯,这次也能喝呀。淳于琼无奈,就喝了一杯。

  袁绍说,我看你还是有潜力,还有空间,再喝一杯也没事。

  又给淳于琼倒了一杯。淳于琼本不想喝,但是想到跟袁绍的交情,更重要的是袁家的势力。袁家四世三公,门吏布于天下,势力了得!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袁绍啊。就又喝了一杯。喝完了,就倒了。袁绍等人哈哈大笑。

  再到了下一次,淳于琼被灌了三杯。当年每喝必醉。日积月累,淳于琼的酒量上升,居然能喝到五杯。而且,淳于琼居然好上酒了。每顿都要有酒,一顿没酒,就缺点什么。

  袁绍说,老弟,你得怎么感谢我呀,如果不是我当初劝你喝点,你的酒量也不会长得这么快。酒是好东西吧?

  淳于琼说,是呢,我这辈子怕是离不开酒了。酒即我命,我命即酒也!

  袁绍说,这才像个男人嘛!如果一个男人,不喝酒,那还活个什么劲呢?

  大伙儿都顺着袁绍的话说,是啊。

  只有曹操摇头。曹操说,其实,酒喝得适可而止,喝多了会伤身,会误事。

  袁绍取笑说,孟德,怎么像个女人一样,烦烦叨叨的。你不喝就不喝,别扫了大伙儿的兴。

  淳于琼说,没说的,喝酒。自己先喝了一杯。

  袁绍说,你看,淳于老弟本来见酒就哆嗦的,现在要酒喝,这不是酒的魅力吗?

  大伙儿跟着起哄:是啊,是啊!

  曹操遂不多言。

  后来,董卓进京。袁绍回了渤海,带走了淳于琼。袁绍说,淳于琼为人爽气,我们是“酒精”考验的朋友。

  公元195年,汉献帝东归抵达河东,许攸、沮授等人建议迎天子,定都邺,挟天子以讨不从。当时,袁绍正跟淳于琼饮酒,就问计淳于琼。淳于琼晃着大脑袋,喷着酒气说,群雄并峙,各欲为帝,如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抗命,诸多不便。袁绍觉得有理,遂不听许攸、沮授的建议。结果,汉献帝被曹操接去了。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袁绍帐下的谋士许攸倒戈投奔曹操,还给曹操出了个主意,让他劫袁绍的粮草。袁绍的粮草屯于乌巢。守乌巢的不是别人,正是淳于琼。

  袁绍说,这粮草关系到战争成败,别人守着我不放心,只有淳于琼镇守,我才放心。

  立即有人反对,明公,淳于琼纵酒无度,恐误大事。

  袁绍说,爱酒不是毛病,我也爱酒,我误过事吗?再者,淳于琼和我交谊甚厚,必不会误我,你们就不要多说了。

  大伙儿都知道袁绍跟淳于琼的关系,那是喝了多年酒的好朋友。再说什么也是白说,不如不说。

  也有性子直的,沮授,一而再,再而三地劝。最后还出了个主意:派蒋奇在其外围巡逻,淳于琼在里面喝醉了也没事,还有蒋奇在外围顶着呢。袁绍没听,说这又何必呢?我这正是用人之际,哪能因为后勤工作牵扯这么多精力呢。沮授苦劝。最后,袁绍把他下了狱。

  许攸也曾劝袁绍换人守乌巢,但袁绍翻了脸,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借题发挥,翻许攸的老账,羞得许攸投了曹操。

  许攸给曹操出的第一个主意,就是夜袭乌巢。那个酒鬼,肯定又喝得酩酊大醉,不堪一击,您就放心去吧。曹操亲率精兵假扮袁绍兵马偷袭。

  那时,淳于琼果然大醉帐中。有人跑过来大叫,曹操来啦。

  淳于琼稀里糊涂地说,他不会来,来了就喝两杯。我们是老朋友了。

  手下军卒连灌几碗醒酒汤,才把淳于琼弄醒了。

  淳于琼明白怎么回事后,立即操起大斧,准备迎战曹军。不料脚下一绊,跌倒在地,鼻子正好杵到斧尖上,立即被旋下一块来。满脸是血的淳于琼顾不得包扎一下,跳上马,冲出大帐,正好碰见曹操帐下大将乐进。两个回合,淳于琼的酒劲又上来了,扑通一下,自己掉下马来了。

  乐进很奇怪,我的大刀没碰到他,怎么就掉下来了呢?

  几个军校过去一看,乐了。这位淳于琼将军在地上呼呼大睡。

  大伙把淳于琼绳捆索绑,带到曹操跟前。兜头几盆水泼下去,淳于琼打个喷嚏醒了。

  他眯着眼睛,一看面前站着曹操,吓了一跳:孟德,你怎么来了?

  曹操哈哈大笑,我来跟你喝两杯啊,你我老朋友多年没见了嘛。

  淳于琼说,要是真喝,你现在喝不过我了,我酒量已经练出来了。再说,你那时喝酒,都玩水,没意思。

  曹操说,不跟你谈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