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朝大老板-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哪有那么大的能量?我若有这本事,早把贺若家那小子的嘴给撕了。”裴雨燕见弟弟说得好笑,也不由得吐槽。
  “看来我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很可能就此走入死胡同啊,算了不想了,我还是去问问他吧,说不定他能给我解决心中的困惑。”裴元庆摇了摇头,也觉得问错了人,说着话已是站起身来,随即往院外走去。
  裴雨燕又看了会书,觉得有些无趣,便起身走出屋外,只是一不小心绊到了什么物事,差点就又摔了一跤,吓得清泉赶紧过来搀扶住她。
  “小娘,这的桃花开得真好,我看着朵朵都比闻喜那边的更大,更艳。”清泉扶着裴雨燕,看着眼前的桃花亦有些恍惚,春光易逝啊,不知明年似乎也能如此这般地赏花呢。
  “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的就好。”裴雨燕笑着解释,此时春光正好,阳光下的她显得比呆在屋中开朗了许多。
  “我不信这话。若说同人一样,我怎么不见头上又长出一个头来的人?”清泉不解地问道
  “呆子。我说你不用说话,你偏好说,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裴雨燕一点她的额头,还是按自己的思考给她解释起来。
  “这糊涂死了我!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小娘,这阴阳是怎么个样儿?”
  “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
  “是了,是了,我今儿可明白了。怪道人都管着日头叫‘太阳’呢,算命的管着月亮叫什么‘太阴星’,就是这个理了。”
  “阿弥陀佛!刚刚的明白了。”裴雨燕出声念起佛来,这小丫头也不令人省心呢。


072有关部门

  “阿弥陀佛,这就是你说的水泥?”来雁北念了声佛,不可置信地看着苏游递过来放在她手帕上的黑灰色的不明物质,这可跟她心目中想象的水泥大有云泥之别,她真的想不到这黑不溜秋的玩意竟能有“水泥”的雅称。
  “对啊,这正是我要制造的水泥。昨晚看小窑炉的几个兄弟呢?我要对他们表示感谢。”苏游很满意地搓着手中的水泥,和上水后有些腻,还有点烧手的感觉,真是比水泥还水泥啊。
  原来昨日苏游下班后并没有回家去,一是因为前两天被他的粉丝给闹的,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试验这水泥,家里面的仆人基本都是齐王送给他的,在这关键时刻他可不想出幺蛾子,要是其中有一两个下人是齐王的人怎么办?
  于是苏游果断地到了来家,先是发动了来雁北的几个侄子去收集了制造水泥的必备材料石灰石和粘土,然后是找了些砖头在院子里就砌起了小窑炉,待材料搞齐以后,苏游便按照心目中水泥的配方给材料做了配比,将材料都填入小窑炉后便开火煅烧。
  小窑炉开火以后,剩下的活当然不需要苏游操心了,但他一晚上也睡得并不踏实,大概凌晨四五点的时候他还去后院看了一次,并让他们停火,毕竟这时候已经连续高温煅烧了四五个时辰了。
  不过等待小窑炉冷却真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啊,于是苏游又回去睡了个回笼觉,直到来雁北跑来叫他起床。——苏游非常享受有来雁北叫起床的早晨,或者说,他希望与来雁北一起起床,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含蓄的说法,如果直接点的话,就是他很想与来雁北一起睡觉……
  “他们被你折腾了一宿,估计现在都在睡觉呢吧。”来雁北这话,让苏游听出了歧义,他只是傻傻一笑,并没说出来,来雁北看见他猥琐的笑容,警觉地追问,“你傻笑什么啊?对了,你还没告诉我这水泥怎么用呢?”
  “简单地说,水泥可以和着泥沙铺在路面上,或者用模具把水泥浇筑成模块,那样搭起建筑来会很快,很坚固,你家有木工吗?”苏游说着话,这才想起应该制作一个模具,先用水泥浇筑成模块的话,或许能更直观地打动他的投资人。
  来雁北很快让商儿叫来了木匠,而苏游也在这段时间里洗净了手,并用笔绘制了模具的草图,这东西实际上就是四块木板拼成的长方形,如果给他一把锯和木板的话,苏游相信自己都能做出来。
  “我要做的就是一个做方砖的那种模子明白吧?不过要更大更长……不,比砧板还要大还要长,你看我这已经给了尺寸了,长要五尺,宽要三尺,厚则需要四寸。到时候往里加再铺设一些钢筋或者竹筋,而后往里添加石子,沙子和水泥的混合物,就可以做成水泥砖了。”苏游耐心地给来府中的木匠讲解着模具的做法,同时也让坐在一边的来雁北比较直白地了解水泥的用处。
  “小的明白,保证在今天之内做出来。”木匠并不傻,苏游原本表达得也很清楚。
  “什么?这还要做一天?”
  “是啊,姑爷是急着用吗?”木匠疑惑地看着苏游,很理所当然地说道,让坐在一边的来雁北一阵无语,好吧你们在私下八卦就八卦吧,还当面喊起姑爷来了。
  “我想知道你做这模具在哪里是哪里的难处,是找竹钉困难还是?”苏游听到他叫姑爷,心里也还是莫名开心地,毕竟这证明来家的下人们已经认可了他,不过他的确不太懂这个时代的木匠活,只知道他们无论是做作案还是做床榻什么的,从来没想过还有铁钉这种东西的存在。
  “说起来还是材料的问题,想要平整的木板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木匠倒没有对于苏游隔行隔山的鄙视,因为他听说苏游上元节名扬四方馆的故事,所以对这个姑爷还是充满信心的,直接就把目前做木匠活最大的难题说了出来。
  “对了,我或许可以发明……。圆锯。不过,似乎圆锯早就已经被古代人发明了,一直没有被普及的原因还是因为动力的问题,这个时代没有电,也没有齿轮,或许圆锯的动力只能使用水流了……”苏游自然自语地说着话,来雁北与一边的木匠都表示听不懂,但后者总算是知道了结果。——那就是苏游也无法帮他解决木板问题。
  “这些事也急不来,横波,咱们吃早饭罢,待会你不是要还参加廷议吗?”来雁北也为苏游的毫无办法感觉遗憾,但她最先想到的还是对他进行安慰。
  苏游倒像是个没心没肺的,照样是吃饭香甜,也还是找着机会就与来雁北打情骂俏几句,惹得后者也不知是喜是愁,但看着苏游上车离去以后,心中的愁绪还是多了起来。
  苏游到达大业殿门口的时候,尚书省的左右丞,门下省的纳言、黄门侍郎,内史省的侍郎以及六部的尚书和侍郎,还有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以及四监九寺的长官都几乎已经到来了,此外还有几个卫府的军方代表。
  苏游自然是找到了自己部门的领导元津,他此次能够出席廷议实际上是抄写员的身份,要不他官职这么卑微怎么可能出席这样高规格的会议呢?不过两人并没有时间多聊几句,殿门就已缓缓开启了。
  三十余位位高权重的官员鱼贯而入,分左右两排站定,一齐面北朝龙椅上的杨广缓缓拜了下来。三拜以后,却听从杨广身侧传来了一记清脆的玉声,就像是听到了信号,所有内侍都行步如猫般轻轻从两侧的小门退了出去,然后将殿门缓缓关上。
  “众卿请就坐。”杨广的声音传来,众人如同得到了大赦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苏游看过许多粗制滥造的连续剧,并不了解有关“三公坐而论道”的场景,事实上,这个典故也是为了讽刺朝廷中的清谈之风。
  “从去年底开始,咱们大隋开创了世博会,引来万邦来朝,这是好事,可以说如今咱们开创大业的形势一片大好,当然,之中也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上元节在四方馆展示贡品的时候就有某些国家故意与我天朝上国为难。此外,年底的大雪给东都也带来了一些不便,据说有两个里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还有关于陛下准备在芒种前后亲自北巡的事,内史省的人事安排问题,这些都要在今天议一议……。”众人落座以后,莒国公萧琮做了开场白,也定下了此次廷议的基调。
  萧琮原是南梁末代皇帝,当了两年多皇帝后就带着百官投降了隋朝,之后文帝让他当起了富家翁,杨广继位后重新启用了这个将近六十岁的老人;直到杨素去世后,三省六部中的尚书省不再设立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萧琮则在杨广的授意下全权接管了尚书省的政务,所以他的地位基本上算是百官之首。
  但一人之下与万人之上毕竟还是有些不同的,萧琮在这个职位上可谓每日如履薄冰,甚至都极少与同僚进行正常的交往,与他相熟的大臣或许只有贺若弼一人而已。
  “萧卿且说说,这千头万绪,咱们该从哪抓起?”杨广见众人陷入沉思之中,发言并不积极,自然是理所当然点了萧琮之名。
  “回陛下,攘外必先安内,咱们现在的第一要务还是要把雪后东都的灾后工作放在首位,咱们把自己做好了,自身强大了,才有能力去开疆拓土,完成大业。”萧琮略一思索,还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当然他也多少了解些杨广的想法,所以说得也比较隐晦。
  “东都雪后重建工作朕已交给齐王全权负责,有关部门已经把这些工作提上了议程,廷议之后众卿大概就能看到报纸上的最新消息了,朕相信齐王的能力。”杨广当下就解决了萧琮的疑问,他自信的发言中满满都是对齐王褒扬,而后者在这一刻的声望也达到了最隆。
  众人还思考着“有关部门”这个神秘的地方,又期待着早点看到《东都新闻》上有关齐王的一切时,却听杨广又点到了高颎的名字:“高爱卿,你有什么疑惑吗?”
  杨广话音刚落,高颎便无可奈何地站了起来。
  自上元节四方馆的贡品展览会后,“疑惑”已在悄然间成为了流行语。


073民主夭折

  “回陛下,以臣下愚见,问题出在一个‘钱’字上,咱们天朝与外邦的迎来送往需要钱,救灾和重建工作需要钱,陛下准备的北巡也需要钱……”高颎想了一下,还是朗声点出了问题的关键,这也使得杨广以及在坐诸位都无不点头称是。
  “这么说来,咱们只要多敛财就可以了,敛财无非开源节流二策,不知高卿可有开源之法?”杨广对他的一阵见血点头表示同意,既而理所当然又问起第二个问题。
  “陛下,请恕臣下直言,我大隋如今这几年发展的势头已经够快了,臣并无开源之策,或许陛下北巡之事可以缓一缓,等到明年……”
  “高卿这是老成谋国之言,倒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还有哪位爱卿有不同看法?”杨广摆了摆手,虽是夸赞高颎之语,但众人哪还不知他的态度?
  “陛下,刚才国公说到了安内,那微臣就说说这攘外。”许国公宇文述见杨广询问,还是按照他的授意接过了话头,“众所周知,倭国向来就是天朝的属国,本应年年进贡岁岁称臣才是,但倭国实在是狂妄,不仅拜表写得让人气愤,又在四方馆中百般刁难我朝鸿胪寺官员。”
  众人听得宇文述发言,亦大多同仇敌忾,但除了几个军方代表跃跃欲试外,文官们终是可耻地保持了沉默。
  “四方蛮夷,一旦给他们脸,就会变本加利,俗话说‘不打不成交’,微臣以为我天朝应该排遣远征军,对其进行必要的武力震慑。”苏游看着时机成熟,正是该自己语不惊死不休的时候了,便适时地站了出来以履行他与杨广的私下约定。
  众人见到新上任的苏游出语,并没有多少惊讶,自从四方馆事件过后,大家都理所当然把他当成了杨广的红人,此刻见他说话,哪还不知是杨广授意?
  “看来倭国还真是个麻烦,纳言,你怎么看?”杨广对苏游的提议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却亲切地问起了苏威。
  “陛下明见,倭国这个麻烦亟待解决,臣以为今日讨论的不只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该怎么打,派谁带兵去打的问题。诸位可能有所不知,托陛下洪福,就在上元节当天,陛下早在去年派出探视东南诸岛的云骑尉朱宽在东海发现了琉球国。”苏威先是像“元芳”回答狄仁杰的询问一样给杨广以肯定的回答,继而爆出了东海的消息,大家听说此信,无不兴奋莫名,一时也就忽略了苏威对杨广的拍马之意。
  “陛下,东海茫茫,我大隋与倭国的路途何止万里?臣以为可以派出大将诏安琉球以震慑倭国使者,具体地说就是回访倭国的时候可以先绕路到琉球……。”萧琮一出口便引得在座诸位纷纷点首称是,这个办法的确是目前想到的最好办法,毕竟倭国离大隋实在是太远了,何况是海途?大业元年刘方大将军征林邑有去无回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啊。
  “好,萧卿这番老诚谋国之言深得朕心,不过稳则稳矣,进取似有不足;琉球国在汉末时便被孙仲谋纳入版图,向来便是我天朝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朕对此亦是势在必得,若是诏安不成,必当武力取之,不知众位爱卿以为何人可为征东大将军?”看着直到目前廷议的节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坐在主席上的杨广终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还是怕吓到众臣,战略性地隐瞒了已经派宇文述督造船只的事情。
  “臣以为虎贲郎将陈稜可胜此任。”长孙晟看着杨广说得意气风发,知道此战在所难免,还是第一时间推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选。
  “臣以为老将张镇州是最好的选择。”兵部尚书卫玄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余几位卫府大将军如来护儿张瑾宇文述等人便也纷纷表达了对这两个人选的看法,大殿里的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
  “苏游,你赞同哪一方的看法?”众人吵得热闹终于是把在坐的杨广都忘记了,杨广先是咳嗽了一声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继而询问起了在座职位最低的苏游。
  “微臣都不反对。”顿一顿,苏游俯首道:“两方的看法都很有道理……”
  “这小子,耍滑耍到这儿来了……”众人不以为然地想着,心中鄙视苏游却还是看好他的前途的,毕竟许多年轻官员都是刚升职的时候都像出生牛犊,像他这样能够厚着脸皮左右逢源的以后没出息都难。
  “微臣以为不如民主一回,不记名投票解决好了,在座诸位可把自己有意的将军名字写在纸上,然后以得票高的人获选,岂不简单明了?”苏游理所当然地把后世民主那一套拿到这朝堂上来,却不知自己实在是出了一个昏招,不仅仅是杨广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挑战,连权位最高的几个大佬都觉得自己的能力受到了质疑。
  “那便玩玩这新鲜的玩意又能如何?”杨广见众臣面面相觑,似乎都在等着自己发话;杨广虽然感觉权威受到了挑战,还是对苏游点了点头,如果断然否决的话实在是小肚鸡肠大失面子的事。
  苏游刚说完话的时候也感觉到了大殿里可怕的安静,终于发现原来是自己出了个昏招,一时之间连冷汗都冒了出来,但该办的事情还得办,他这个小跑腿还得给到在座诸位的桌案上收选票。
  “念一下结果吧。”杨广看着苏游收好了选票,缓缓地对苏游说道,这个时候谁都知道杨广已经不会太在意那个结果了。
  “陈稜一票、陈稜两票……张镇周一票…。陈稜三票…。。张镇周两票、张镇周三票、张镇周四票……”大殿里诸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