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朝大老板-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头把这些船带回去也不错。”苏游有了这个想法,当即下令道,“船队继续前进,目标:高丽王城东门!”
  苏游的临时起意,让急急往码头赶来投降的渊太祚与他失之交臂。
  渊太祚再骑马从岸边往上追去时,却见王城江上唯一的一座桥缓缓倒了下去。
  赵州桥是这个时代最有名的石桥,高丽显然还没能掌握这项伟大的技术,所以这座桥实际上是一座木桥,年久失修的木桥在火药面前是坚持不了几个回合的。
  苏游所不知道的是,高丽王城的这座木桥就像东都的天津桥一样,是平城最有名的地标性建筑。
  高丽国为了建造这座木桥,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可苏游的一声令下,便将之毁于一旦!
  炸掉了王城的唯一一座桥,苏游的船队一路通行无阻,只有看见岸边的高丽军实在太多,才会偶尔发射一两轮炮。弹。
  云中军攻入王城的消息一次次传入了高丽王宫之中,高丽王高建文早在昨天就已打算投降,问题只在于投降无门罢了。
  投降是早就定下的基调,至于怎么投降倒是个大问题,高建文早早派人去请渊太祚倒来,无奈来来回回好几次都没见到这高丽第一权臣。
  无奈之下,高建文只得亲自前往渊太祚家,当他怅然而返时,却远远看见苏游的船队正在炮轰王城的东门。。。。。。
  高建文当时就吓尿了,赶紧命令内侍去召集文武百官,一齐来跪迎王师。
  云中军此时已把高丽王宫的东墙轰得残破不堪,苏游又从望远镜中看到了高丽人王的仪仗,以及代表着投降的白旗。
  苏游当即命令火炮停止攻击,命令王伯当和爨子恒的部队登岸,王伯当去接管王城的城防、爨子恒则收缴高丽军的武器。
  高建文听着炮声落下,又看着渊太祚姗姗来迟,总算是松了口气;可看着王伯当和爨子恒的骑兵纷纷从船上下来时,他又难免感叹大势已去。
  苏游下岸之后,以张龙为翻译,第一时间接见了高建文和渊太祚。
  大业三年之时,苏游在东都的四方馆一举成名,当时渊太祚也在座中,所以他对苏游也算是印象深刻的,但他没想到苏游此次征伐高丽代表的是自己而非杨广。
  高建文和渊太祚的到来,投降是大前提,他们在苏游的火炮威逼下,也不得不投降。
  至于投降的条件,苏游提出的第一条就是,——“无条件释放百济王室及俘虏,追回从百济抢来的一切战利品。”
  “果然又是那些无能的百济人跪舔了他们的主子。。。。。。。”听到这个条件之后,渊太祚心神不定,又不由得有些庆幸。
  当初士兵们把从百济运回来的五六十船战利品运回来后,渊太祚一意坚持等到渊盖苏文胜利归来再进行分配,朝廷分成了两派相争,最后还是渊太祚坚持了下来。
  百济王室包括国王扶余璋在内的一百多口以及百济的贵族三百余口,都在渊太祚的掌握之中,当初若不是自己太独,只怕现在想要凑齐他们就难了。。。。。。。
  “有问题吗?”苏游看着渊太祚脸色阴晴不定,不由得面无表情地问道。
  “没。。。。。。。没有。”渊太祚摇了摇头,心中真有些不甘啊。
  苏游的第二个条件就是要高丽国割地赔款,割让的领土包括马訾水(也就是鸭绿江)以西所有领土,赔款则是一百万石粮草,可以分期支付。
  之所以提出这个条件,也是因为这些土地在后世属于中国的领头,苏游此时已打入了高丽,不可能不争取这些土地的主权,实际上他并没打算开发,——鸭绿江口的铁山除外。
  高丽人感觉这个条件实在有些苛刻了,粮食倒在其次,问题是高丽对中原的第一门户辽东城就在马訾水以西啊。
  若是撤销辽东城,高丽以后还不是让中原像软柿子一样随便捏?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苏游既然提出了如此苛刻的条件,他们也对自己的处境慢慢放下了心来,至少他们不会像百济王室一样被苏游掳走了。
  至于赔款什么的,那都不叫事,反正这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要还能统治高丽,高丽老百姓就能当牛做马把这些粮食种出来!
  苏游的赔款条件,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苏游的第三个条件,则是在大同江口南浦开设码头,建立通商口岸了。——高建文和渊太祚刚才已经答应划出马訾水以西的大片土地了,这会显然不会再在意这个条件了。
  说完这些条件之后,苏游又把自己俘虏了将近一万五千高丽军的消息爆了出来,并且命人把渊盖苏文等十余高级将领带了过来。。。。。。。
  渊太祚得知己方的士兵被俘虏了这么多之后,自然以苏游刚才要求释放百济俘虏为借口,希望苏游能够把这些高丽士兵放回来。
  作为战胜的一方,苏游显然不可能轻易放手,于是渊太祚又提出了用金钱来赎回这些士兵,这正中了苏游的下怀。
  双方随后达成协议,苏游一方每月释放两千名俘虏,七个月内释放所有俘虏,高丽一方则需每月支付苏游一方两万两黄金,共十四万两。
  这些黄金看起来不少,但平均到每名俘虏只有十两黄金一个,差不多相当有一匹马的价格。


262东都局势

  苏游要求高丽投降的条件中,并没有“纳贡称臣”这一条,这让高建文和渊太祚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他们显然没有提醒苏游的义务。
  协议谈妥之后,高建文为了让苏游的大军尽早退出平城,遂又信誓旦旦地保证鸭绿江以西的高丽军一定会在年前撤回高丽。
  至于土地上的百姓,向来是与土地连在一起的。
  苏游提出割地的要求,虽然没有明说这些土地上的百姓属于苏游,却也同样包括了不许高丽人挟裹百姓离开的要求,至于百姓们自愿迁移到高丽,那都是百姓的事。
  高建文已暗下心思,先下手为强,把鸭绿江以西的能够带走的百姓全都带回来,苏游暂时没有开发这片土地的打算,也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心思。
  说完这些之后,高建文又假意督促渊太祚尽快把百济的俘虏和从百济收上来的战利品吐出来,后者自然明白高建文的意思,随后匆匆离开了。
  苏游很快就见到了百济国王扶余璋,并告知自己帮扶余慧复国之事。
  扶余璋对苏游之名似曾相识,他第一时间便猜测苏游是杨广派来救自己的,此时自是对天朝感恩戴德。
  苏游也不点破扶余璋的误解,一面督促高建文速速把扶余璋的家私送上,同时也透露出自己会在三日内离开平城的信息。
  高建文得了苏游的口风,顿时放下了心来,可一想到赔款和赎回俘虏所需的重金,他终于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在苏游大军的压力下,渊太祚的办事效率还是令人赞赏的,第二日一早他便找齐了从百济带来的所有俘虏。
  至于当日高丽军从百济王城带回来的战利品,谁又能确定总数是多少?
  苏游虽然早知渊太祚老奸巨猾,但听了他的信誓旦旦之后,还是无可无不可地点了点头,最主要是苏游听说他们从百济抢来六十船战利品后,便难免动容起来了。
  这六十船战利品包括将近三十船粮食,这些粮食最终以赔款的方式支付给苏游,但这还远远不足一百万石。
  至于剩下的三十多船东西,苏游一方作为正义之师,在获得了割地赔款之后,显然不好意思对此下口了;当然,若是扶余璋上道的话,与苏游见面分一半,苏游也不会拒绝。
  总之,苏游坚持要高丽国突出当日从百济王城所获,要的也只是一个态度罢了;至于到底是不是百分之百吐出来,他也并非一个斤斤计较的人。
  苏游原本归心似箭,看着事情办得差强人意,随后便做出了傍晚时分离开平城的决定。
  扶余璋等人也会同时离开,他与苏游将会在南浦分道扬镳,并会在张龙率领的一千重骑和一百门火炮的保护下返回百济王城。
  高丽王城内的所有战船都将被征用,这些船只一半用来装载苏游的战利品;剩下的则需要送还百济的物品,张龙会在扶余璋回家后将它们拖往三山。
  扶余璋在离开苏游的船队前,对他自是谢了又谢,最后竟然拿出一半的物质要送给苏游,他也知道这些物质的主人多半都被高丽军杀害了。
  苏游百般推脱之下,半推半就地收了十船,由此在心中对扶余璋的评价也高了许多。
  看着扶余璋在张龙的护送下往百济王城去后,苏游当即命令船队在南浦抛锚,打算明日便在此树立起自己的大旗,建起一个简单的码头。
  这一天已是十二月初七,坐镇东都的越王杨侗对杨广的五路大军计划打心底里是百分百支持的;他也希望朝廷能够尽快灭了瓦岗那帮乱贼,要不然晚上做梦都经常是他们围攻东都,攻破王城的画面。
  无奈时至今日,除了每每得到杨善会按兵不动的消息之外,薛世雄和王世充却像是人间蒸发一样。
  “也该到了啊!”杨侗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期盼。
  仿佛是为了回应杨侗的叹气,内侍匆匆而至,“殿下,大将军段达、太府卿元文都、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三人前来求见。”
  “快请。。。。。。。算了,还是本王亲自出迎罢。”杨侗当即站了起来,几位大臣夤夜来访,一定是因为有些事难以决断。
  杨侗当然也知自己的斤两,自己虽然此时暂住东宫,同时也是东都之主,可他们心中对自己根本就不服;但自己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给他们背黑锅。
  杨侗想到自己的处境时,也会心情郁闷,但他也知现在最重要的是要一致对敌。
  只要能够打散对东都有威胁的瓦岗贼,杨侗对他们是完全可以言听计从的。
  杨侗虽说要亲自出迎,却也是讲究脸面的,他不会像苏游一样迎到门口,而只是在中庭降阶罢了。
  正要论起这个时代的礼节,苏游显然无法与杨侗相提并论,杨侗现在的礼节就已很重了。
  本来主人的地位就要高过客人,杨侗这等身份在客厅等就是极为礼貌的态度了;就算极有身份的客人来访,也只是被引进客厅,等着主人来见。
  能在中庭台阶下等待臣子,杨侗给的面子是很大的。
  元文都、段达等人却没有受宠若惊的神情,反倒是莫名其妙就忽略了杨侗的礼节,见到他之后就低声说道,“殿下,有八百里急报。”
  杨侗点了点头,他自然知道东都的城门早在一个时辰之前就关闭了,这急报显然他们已讨论过了。
  再急,又能如何?
  “进屋说话,请。”杨侗故作镇定,向元文都等人摆了摆手,让进了客厅之中。
  坐定之后,杨侗先是命人给几位大臣上茶,这才对坐于上首的元文都问道,“元太府可仔细道来。”
  “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本率燕地精兵两万来伐瓦岗,四日前在河间七里井被窦建德率盗匪伏击,全军覆没!”元文都小心地把这个消息说了出来,边说边躲避杨侗的目光,好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
  元文都的话音落下之后,整个客厅之中落针可闻,杨侗也再没有刚才的镇定。
  杨广所列出的五路大军,杨侗对派出东都的精兵是有些忐忑的,他同时也不太认同让罗士信离开虎牢去进攻敌人;剩下的希望,也就只有杨善会、薛世雄以及王世充罢了。
  可杨善会目前正与瓦岗军对峙,在没有生力军的情况下,形势并不算太好。
  杨侗能够指望的,也就只有薛世雄和王世充这两路兵马了,他们能够到达东都,派出东都的精兵才有意义。
  可现在,王世充的行踪还是三日前得到的消息,那时候他正在谯郡与瓦岗军对峙,胜负未知,而薛世雄竟然就此全军覆没!
  杨侗现在实在不知道还能指望谁,他有些失魂落魄地往元文都、段达、皇甫无逸脸上一一望去,最后终于喃喃道,“可有王大将军的消息了吗?”
  几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杨侗又问道,“诸位来找小王,不知所为何事?”
  段达当即开口道,“殿下,我是来请将的。”
  “哦?”杨侗也是看过史书的人,对各朝各代的乱世中抢夺兵权的行为很是排斥,此时听说段达想要出兵,却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
  段达见杨侗没什么反应,当即有些焦急地说道,“陛下约定的日子已到了,东都适宜马上出兵,夺回回洛仓!这是最好的机会了。”
  “元太府和皇甫将军以为如何?”杨侗对段达的执着有些不解,他不用猜就知道这是三个大臣的分歧所在,一问之下果然看到两人都摇了摇头。
  按理说杨侗应该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否了段达才是,但他对段达之语还是有些感同身受的。
  如今薛世雄一路大军已没有了,王世充还能不能来根本就没谱,瓦岗军李密几日前已从襄阳撤军,这明显就是要围东都的节奏啊。
  东都一旦被围,若是没有洛口仓这个大粮仓,导致粮食危机那是显而易见的!
  “段将军请讲。”杨侗转向段达,淡淡地点了点头,这基本上也就定下了自己的基调。
  “如果说瓦岗贼攻击襄阳是想以此为跳板进入汉中,那他们攻克回洛仓就肯定是为了全力以赴进军东都了。俗话说,‘得汉中者得天下’,李密选择攻打襄阳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但我知道瓦岗贼多数是山东人,所以我并不看好李密进入汉中。。。。。。。”段达当即侃侃而谈。
  若是魏征在侧,一定会引段达为知己。
  当李密一心要攻下襄阳之时,魏征也百般劝解李密,说是今日的瓦岗军和当日的杨玄感的大军并不是一个概念,多半出生在山东的瓦岗军进入汉中的话很可能会水土不服。
  李密对魏征的进谏还是很重视的,他之所以一心要拿下襄阳,一来的确是想以此为跳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襄阳之主朱粲是个吃人狂魔。
  若是能拿下朱粲的话,李密的声望一定能再提高一个档次。。。。。。。


463皇甫无逸

  段达分析出的结论,与真实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杨侗很容易接受了这种说法,元文都和皇甫无逸也深以为然。
  段达看着杨侗眼神中的鼓励,继续道,“如今李密撤离襄阳,谁能确定他不是幡然悔悟?瓦岗贼这些天想必也知薛将军和王将军驰援东都的消息了,他们需要分兵应对,这大概也是直到现在都没进攻东都的主要原因。可他们要是得知薛将军全军覆没的话,结果就很难说了;退一步说,就算他们不围东都,再过几日也能在洛口站稳了脚,咱们再想夺回可就事倍功半了。。。。。。”
  杨侗听着段达的分析,不住点头称是,无论是瓦岗军围攻东都还是长时间占据洛口仓,都是他所不愿看到的。
  段达话音落下之后,杨侗对他赞许地笑了笑,随后看向元文都和皇甫无逸道,“那就是说,咱们必须尽快出兵抢回回洛仓,元太府和皇甫将军以为如何?”
  “臣等附议。”段达刚才的分析实在无懈可击,元文都和皇甫无逸并没能提出反对意见。
  杨侗虽然对东都着紧,但性子总算是忧犹寡断的,他这会统一了三位重臣的意见之后,却说道,“那咱们再议一议由谁带队,带多少人,何时出发。。。。。。”
  段达听了杨侗之语,顿时郁闷起来,刚才说好了是自己请将的,现在还议由谁带队?
  心中吐槽了两句,段达到底还是抢在元文都和皇甫无逸开口前说道,“臣愿意领五万精兵于今晚三更出发,必能拿下洛口仓!殿下,事不宜迟,时不我待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