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战之救赎-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置,白白让苏联部队的战斗序列中少了三个后备集团军。
不过此时再说什么也都完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崔可夫也只能将错就错借助这已经修筑了好几天的战地来抵御刘七的进攻了。
当时间来到一九四三年二月十日夜里十点时,苏军第三道防线前锋的阵地迎来了一个波次的德军炮火。这一次攻击刘七可是下足了本钱,一上来就把手中的喀秋莎火箭炮全部都投入了战斗。两百辆十六联火箭炮半分钟之内就向苏军的阵地发射了三千二百枚132毫米火箭弹。
刘七从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外围阵地上一共搞到了一千辆以上的火箭发射车,除了当日斯大林格勒时发射过两个齐射,还有围歼苏军第一特别方面军快速部队时用过一些之外,其他都被刘七宝贝似地一直雪藏着。就是前面攻击苏军两道三个集团军的防御阵地时,刘七也没有舍得拿出来用。倒不是刘七为人吝啬,不肯拿出这些喀秋莎来使用。喀秋莎火箭炮威力虽然巨大,但是火箭弹的消耗也确实有点高,往往一个齐射下去就是几百枚火箭弹。
而且火箭弹可是一种稀缺的玩意,根本就没有地方可补充的,德军缴获的是不少,但是也架不住胡打乱用不是。为了克制自己一次性想全部打完的**,刘七当初可是下令把四百辆火箭发射车都拆成了普通的运输车。一共只留下了两百辆发射车,并且把拆下的火箭弹都当成了后备的弹药。
带着长长火焰的火箭弹划出刺耳的尖啸声,刺破了苏联奥伦堡州西北部的天空,火箭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雾让德军整个炮兵阵地都笼罩一片朦胧之中。这些火箭弹经过短暂的空中飞行之后,铺天盖地的倾泻苏军防线前部的阵地上。一时之间苏军阵地上就如同火山爆发时一样四处喷发着骇人的火焰,整个苏军被攻击阵地及其猛烈的摇晃了起来。
什么铁丝网,什么战壕,什么半永备工事点,全都这集群发射的火箭炮面前失去了功效。火箭炮弹好似一条发怒的巨龙一样,狂暴的肆虐着苏军的阵地。这样饱和的攻击下,躲战壕中的苏军没有能幸存下来,不是被火箭弹的爆炸撕成了碎片,就是被火箭炮弹燃烧的火焰给瞬间点燃了身体,变成一个人型火炬。
首先遭受攻击的是苏军位于突出部的第9集团军的步兵第十四军。苏军第9集团军一直是北高加地跟德国克莱斯特上将指挥的a集团军群进行作战。几次交手虽然苏军第9集团军损失很大,但是却是越战越勇,四二年冬天的时候已经将德国a集团军群从高加地区击退了出去。
这次是斯大林亲自点名从北高加方面军把第9集团军调了过来。由于苏军第9集团军与德军的战斗中一向是战绩颇佳,所以第9集团军的指挥官洛克杰耶夫少将多少就有些轻敌的思想。崔可夫布置作战任务的时候,竟然抢着驻守前沿阵地的任务抢到了手中。
一直到刘七的火箭弹不分青红皂白的落到了第9集团军阵地上时,洛克杰耶夫少将才如梦方醒,才从根本意义上知道了老人为什么常说‘做人要收敛’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洛克杰耶夫少将心里这个后悔啊:“我要是知道德军竟然有这么多的火箭炮,我t吃饱撑了的,跑到前面来送死。”洛克杰耶夫少将也是真不知道斯大林格勒出了什么事情。
因为斯大林格勒顿河方面军被德军缴获了大量火炮和火箭炮的事情已经成了苏军的一个丑闻,除了几个大人物知道以外,斯大林格勒中的各只部队都被下达了严格的封口令。洛克杰耶夫少将带着部队因为走山里的关系没有赶上斯大林格勒的解围战,连第一方面军快速部队被全歼的事情也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当其他军官接到任务都是一脸苦相时,只有洛克杰耶夫少将十分积极的抢着送死的任务。
密集爆炸的火箭弹可不跟你讲什么道理,哪怕你洛克杰耶夫少将有再多的委屈也只能自己扛着。当火箭弹的爆炸的硝烟完全散去之后,苏军第9集团军第十四军的阵地上是一片狼藉。爆炸集中的地域中连一个幸存下来的士兵都没有。第9集团军虽然已经修了好几天的工事,但是毕竟不可能把工事完全修成固若金汤的马其诺。所以喀秋莎火箭弹的超饱和攻击下,部队出现了很大的损失。为重要的是阵地上被各种伪装起来的重武器也都受到了攻击,有的小型的弹药库也被火箭弹击中发生了爆炸。苏军被火箭炮覆盖的阵地立刻就失去了应有的防御力。
对于火箭炮的覆盖式攻击刘七到没有去用废什么劲去用意识雷达去控制,而且也确实控制不了。虽然刘七的意识雷达能让控制着榴弹炮进行精确到厘米的射击,但是刘七对于苏军这种超级武器喀秋莎火箭炮却没有控制的能力。榴弹炮是通过曲线射击进行惯性弹丸射击,刘七脑中的意识雷达很容易就能通过补偿运算通过调整射击角度使弹丸打击正确的目标。当然其运算量也是非常大的,只不过这种运算是刘七大脑的无意识运作,而不能通过人的感官被刘七察觉到而已。
而火箭弹的射击主要的飞行方式是通过自己发动机提供的动力来进行飞行的,由于每发火箭弹的重量和飞行姿态都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所以火箭弹射向目标时误差就会很大。这就导致了喀秋莎火箭弹不能被刘七的意识雷达通过预先补偿误差来做到精确打击目标。
不过好喀秋莎火箭炮不是靠精确度来打击目标的,而是靠大规模集中射击以概率来攻击目标。对于像个超大型的靶子一样苏军阵地,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当然就显现了出来。
第一轮火箭弹攻击过后苏军第9集团军指挥官洛克杰耶夫少将简直是连想死的心都有了。因为他的久经战阵的第14步兵军少有六成以上的阵地都被火箭弹给覆盖射击了。对于那些被攻击过后一片狼藉的阵地上是否还能有部队幸存下来,洛克杰耶夫少将简直是抱着一种严重怀疑的态度。
正当洛克杰耶夫少将想派人去查看被攻击部队的损失情况时,一大片密密麻麻夜空中拖着闪亮尾巴的火箭弹又出现洛克杰耶夫少将的眼中。洛克杰耶夫少将被骇的有些口干舌燥,费劲全身力气想吞咽一下口水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但是口水还没等洛克杰耶夫少将咽到肚子里面呢,喀秋莎火箭弹就已经苏军第九集团军另一处阵地上开始了爆炸。虽然爆炸距离洛克杰耶夫少将的指挥所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连续不断的剧烈爆炸还是像疾驰的鼓点一样重重的敲打洛克杰耶夫少将的心上。
这次喀秋莎火箭弹的打击由第十四步兵军转移到了紧挨着布防的第四十八步兵军。两支部队虽然都是军级单位,其实部队人数并没有那么多。因为长期跟德军作战,两支部队的伤亡其实都很大,所以两个军架一起也不过两万多人的样子。也就是说这两个军都是严重缩编的部队。其实说步兵师为确切一点。
两轮火箭弹攻击过后,两支本来就已经严重缩编的苏军步兵军直接由步兵师的规模急剧的下降为步兵团的规模。两万多人的部队剩下的还不足三分之一。而其中有个别的团因为全部都阵亡了火箭弹的攻击之中,从而也伤势了重组建的必要。可以直接从苏军的战斗部队的作战序列中划掉了。
苏军第9集团军是彻底被德国这两轮的火箭炮攻击给打疼了,从集团军指挥官洛克杰耶夫少将一直到底层的苏军士兵,都无法忍耐住心中的愤怒的情绪。因为要是自己的战友是牺牲德国的炮火下面也就算了,可是所有人都搞不懂,为什么德军竟然会使用自己国家生存的火箭弹来攻击自己呢!?所有的士兵都清楚的知道,这么大规模的火箭弹部队只有自己的军队才会拥有,德国充其量也就是有少量一些六管的火箭炮而已,根本就不可能达到这个大规模的覆盖射击效果。
但是就算苏军士兵想不明白又怎么样!苏军士兵感觉无比愤怒又能怎么样!日子一天一天还要过,火箭弹一发一发还得挨这个事实谁也改变不了。还没等苏军9集团军的士兵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德军的第三轮火箭炮弹又砸了苏军阵地之上。
同样的故事像电影院中的电影一遍一遍的重复上演着,而电影内容的主角则是由一枚枚喷着火焰,不管是弹头的炸药还是发动机中的固体燃料都会是爆炸的良好制造者。而苏军第9集团军只能这部由金属和炸药来担当主角的电影里面来扮演一个可悲的受害者。
终于第三轮火箭弹爆炸之后,幸存的苏军第9集团军的士兵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可悲的折磨。从阵地上向后方逃去,逃兵这种事情,任何国家都会有,而且一个逃兵往往会影响一群士兵的士气。当苏军第9集团军出现了第一个逃跑的士兵之后,其他的士兵接着扔下武器也都朝后方跑去。很快苏军第9集团军的幸存的士兵出现了大面积的逃跑的现象。
这些苏军已经顾不到什么军官和政委枪毙的威胁了,因为喀秋莎火箭炮的威胁已经远远的超过被军官枪毙的危险,谁也不想被火箭炮弹给炸的粉身碎骨。此时苏军第9集团军虽然受到了重创,损失了一万多名官兵,而剩下的士兵还足足有四万之多。但是此时苏军士兵已经失去了继续作战下去的勇气。
喀秋莎火箭虽然深受苏军士兵的推崇,但是这玩意要是砸苏军的头上,苏军照样也会受不了滴。
其实刘七现要是再继续对苏军发动发动一次覆盖射击,那么苏军第9集团军肯定得伤亡大半,但是刘七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三轮齐射过后,喀秋莎火箭弹已经全部都用完了。虽然苏军第9集团军已经火箭弹的打几下落荒而逃,但是火箭弹的告罄也让刘七的手中少了一张十分重要的王牌,刘七也只能把后的赌注都下只剩下一半数量炮弹的榴弹炮身上了。
第二十六章 绝岭偷袭战
第二十六章 绝岭偷袭战
苏军第9集团军被刘七用了将近一万枚喀秋莎火箭弹打光是士气,虽然还有苏军第九集团军还有将近四万的士兵,但是这些士兵基本上都已经不再听从军官的指挥,都一窝蜂的向后方的安全地带溃散了下去。因为所有的苏军都有一个十分可怕的想法,那就是如果不撤退的话德军会用火箭弹一批接一批的活活把所有人都干掉。
其实苏军那里知道,经过这三轮发射之后,刘七从斯大林格勒带领的所有喀秋莎火箭弹已经全部用完,那里还会有什么齐射。可是事情往往就会是这样,当刘七再也不可能用火箭弹去攻击苏军第9集团军时,第9集团军竟然溃散而逃了。
天色虽然很黑,但是苏军第9集团军的举动却逃不过刘七意识雷达的监视。刘七一面下前部的攻击部队开始进入地面攻击,一面紧张的意识雷达中关注着正带领着小分队断崖上攀爬的两个团级指挥官。
天气虽然冷的让人已经麻木,但是这些小分队却因为要爬悬崖的原因都只能穿很单薄的衣服。为了保温的需要,刘七让人剪开一些自热罐头,然后用里面的化学物质制造了一批类似于救生员的供热带,供热带都是用汽车内胎改制的,这些供热带都系了每个小分队队员的背部。刘七知道这零下二十多度的温度,人的身体很快就会被冻僵,所以刘七才临时想出这么一个办法。
两组小分队分别由摩步团的穆勒中校和罗马尼亚骑兵团的安东尼上校带领。两个人带领的队员也分别从各自的团中挑选的人员。由于穆勒中校是山地师军官出身,所以训练手下的时候多少也偏爱多加上一些攀岩的技巧,所以从摩步师中挑出的士兵基本上都是一些攀岩的高手。而且穆勒中校带领的小分队都有一些平日里自己制作的十分专业的小玩意来作为攀岩只用,此时正好都爬上了用场。不但绳非常的轻巧,各自安装岩缝中用于固定绳子的大小金属绳卡也是一应俱全,所以领攀的穆勒中校看上去活脱脱就是一个职业登山家的样子。而且德军小分队每个人都还有一副十分柔软但是却相当耐磨的手套,让人看上去是要多专业就有多专业。
跟十分专业的穆勒中校比起来,罗马尼亚骑兵团的安东尼上校小分队就显得有些寒酸了,每个人除了一根绳子之外是一无所有。当然刘七制造的那个取暖袋安东尼上校和他的小分队还是背到了身上。当穆勒中校十分好意的想送个安东尼上校一些手套时,安东尼上校却十分有礼貌的拒绝了,并且说道“山里人那里有那么娇贵,上个山那里还用得着带手套。”
两个人挑选小分队成员也差别很大,穆勒中校挑选队员加注重队员上肢的爆发力量和腰部肌肉的持久力,所以挑选的队员明显都是一些看上去很有力量的人员,当然这些人平时都是穆勒中校攀岩训练中的佼佼者。而罗马尼亚骑兵团的安东尼中校挑选队员时却只跳那些身材瘦小的队员。
两组人都十分秘密的潜行到了断崖的前面,从第一轮炮兵的第一轮火箭弹发射时,两组人都开始了自己对断崖的征服行动。
刘七用意识雷达密切的关注着行动中的两只小分队。因为两只小分队的成败关系到自己手下的部队能否从苏军防线上突击出去。刘七的意识雷达虽然能操控火炮精确的打击目标,但是对与两座山上地形错综复杂,火炮射击很难达到效果。刘七这是无奈之下才派出的突击小分队。
穆勒中校和安东尼上校都当仁不让的担当起了领攀的角色。山地兵种出身的穆勒中校的动作十分有节奏,给人一种十分规律的感觉,让人看着十分舒服,很有一种攀岩大师的味道。而他率领的小分队的队员也都是两两相互配合,相互之间十分注意安全和隐蔽性,而且这样做也能很好的节省体力。
而安东尼上校带领的小分队则是要逊色很多了,一个一个都像是一窝蜂似地岩壁上攀爬着,事前连一个行动路线都没有去策划一下。所以罗马尼亚小分队看起来就十分凌乱的感觉,就连安东尼上校也是属于动作丑陋,姿势难看那种,让人一看就是一群攀岩界的菜鸟级人物。
可是,偏偏这群看似跟攀岩界菜鸟级的人物,却反而比穆勒中校这个攀岩大师带领的精英小队爬的速度要快一些。那些身材瘦小的罗马尼亚士兵动作虽然难看,但是却显得十分的轻灵,攀岩悬崖的时候都是双手交替攀抓。每一次这些罗马尼亚士兵的手都正好能抓住一些岩缝或者岩石的凸起部,从而借力向上攀爬,好似那些岩缝都是为这些士兵手专门存的一样。搞的刘七意识雷达中都认为怀疑罗马尼亚士兵是不是都有返祖特征,要不然刘七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些士兵有些像猴子。而安东尼上校是跟一个长臂猿似地,一个人背着武器和绳子爬的飞快,一路上连一点迟疑都没有。而当遇到负角度的岩壁时,安东尼上校也是以很奇怪的型的路线爬了上去,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吸岩壁上的壁虎,扭屁股吊腰的就爬了过去。
刘七总是感觉安东尼上校并不是爬掉下来会送命的悬崖峭壁,反而感觉安东尼上校有一种正庙会上闲狂的意思,要不然那里会是这样的轻松。刘七此时才知道当时安东尼上校说的那句“为了剩下脚上的鞋子才去登山的具体含义”。感情对于安东尼这家伙还真是够有一套的。
罗马尼亚骑兵团士兵组成的突击小分队很快就爬到了断崖的顶部,由于山顶防守的苏军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另一个方向动静所吸引,所以后方断崖上爬上来的罗马尼亚小分队并未被苏军发现。
崔可夫作为一个善守智将,当日选择后一道防线的位置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由于奥伦堡州通向西北的道路上基本都是地势平坦,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