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战之救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啪乃玖罟佟A硗饣垢材泊痈鞲鲋趁竦氐骷撕芏嗑樱⒋罅坎钩涮箍撕头苫�

坎宁安全名是安德鲁、布朗、坎宁安,出生于爱尔兰。由于他名字的开头分别是英文字母ab。所以人们谈论他的时候都习惯的把他称为ab。当年丘吉尔担任海军大臣的时候,就认识了坎宁安,那时的坎宁安还是一艘战列舰上普通军官。由于丘吉尔对这个年轻军官非常的赏识,加上丘吉尔也培养亲信,所以对坎宁安的军衔得到飞快的提升。

好景不长,因为一次大战丘吉尔批准的海军的达达尼尔海峡中,皇家海军付出啦沉重的代价也没能攻下该海峡。丘吉尔就成为英国保守党的猛烈攻击对象。无奈之下,当时已经决定要与保守党合作的阿斯奎斯首相只好免去丘吉尔海军大臣的职务。而坎宁安也受到海军内部别的派系的排挤。日子过的是相当的不顺利。

不过作为丘吉尔的亲信,坎宁安还是20年里一点一点的爬到了舰队司令的位置上。其中丘吉尔的政治资源还是给了坎宁安很大的帮助的。

这次来到北非,坎宁安可以说是肩负重任。虽然坎宁安是海军将领,但是坎宁安控制陆军部队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坎宁安到任以后,首先整顿军纪,很是撤换掉了一批军官。然后加强了部队训练,后坎宁安又对情报部门进行了彻底的改编。牢牢的控制住了尼罗河集团军。

几把火烧过以后,英军的士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也没有人提撤出埃及的事情了。

坎宁安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的目标不是死守着埃及的边境,而是率领部队打败隆美尔,夺回以前失去的地盘。于是一场规模庞大的进攻战开始了,坎宁安的进攻像一把匕首一样正好插隆美尔的软肋上。隆美尔那时手里只有2个正规的德国师,其他的都是一些多国部队。其中大部分是意大利军队,还有一小部分是法国投降政府派遣军。

隆美尔知道自己的情况,担忧意大利人根本顶不住进攻。

于是一场千里大撤退上演了。隆美尔带头领着精锐的德**队一退再退,而后面意大利人却撤退中不断的遭受英国人追赶。德意联军一撤退就是将近1000公里,不但德意联军围困了242天的托卜鲁克马上要被英国人解救,就连昔兰尼加(利比亚东部)也给完全丢失了。

这时的坎宁安可谓意气风发,洋洋得意。可是这却遭到所有的陆军将领的一致不满。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啊,你一个海军将领海上打胜仗再多也不会有人反对的,可是你跑陆军来不但不打败仗,还打这么大的胜仗。这不是抽所以的陆军将领的脸吗。

这下可热闹了,不管前方还是后方,挑坎宁安毛病的人多了去了。而陆军所拥有的政治实力也是很强的,每天都会有几个代表陆军的议员给丘吉尔打电话,不是说坎宁安违反军规,就是说他埃及时手脚不干净。(其实每个将领埃及手脚都不干净)

丘吉尔根本就没往心里去,还是很坚定的支持着坎宁安。可是风暴愈演愈烈,开始有小报报道了一些坎宁安年青时的风iu韵事,说的有眉毛有眼睛。后来就连政府的喉舌伦敦时报都报道了埃及军团的违规行为。还后恶狠狠的点明说指挥官应负的责任。

而坎宁安打了大胜仗的消息只是报纸的战时简讯中简单的几个字。“我方今日收复埃及一些战线,战果还统计当中。”

因为坎宁安得罪的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得罪了整个的陆军。就连远印度的陆军将领都开玩笑似的电报中对丘吉尔说到“请求掉坎宁安将军来担任印度支那高指挥官,只有他的带领下我们才能挡住日军的进攻。”

丘吉尔不厌其烦,可是也没有办法。迫于压力只好撤掉坎宁安尼罗河集团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于是二战中坎宁安成了一个打了胜仗被撤换的将领。接任坎宁安的是当时的陆军中将里奇将军。于是所有的荣誉都给冠到里奇的头上,什么‘伟大的解救者’、‘北非之战神’‘托卜鲁克王子’之类的,搞笑的英国的一个打猎协会给的‘沙漠狐猎手’的称号。而英国的电台,报纸也开始轮番轰炸起了北非军团的消息。

一时间北非陆军成了英国所有陆军的象征和骄傲,人们到处都谈论着里奇将军的消息,伦敦也第一次有了过节一样的气氛。到处的酒吧里人满为患,就连人们碰杯是也不忘调侃的说一句“愿上帝保佑可怜的隆美尔,因为我们的‘沙漠狐猎手’要抓他给太太做一件披肩。”

隆美尔一退就退到了刚进入北非时的出发点卜雷加港。而里奇将军早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奖励给捧得晕头转向,早已经忘记了德军的可怕。宛如那些胜仗真的是自己打的一样,加上部下的刻意吹捧,把自己当成了不败战神。

而这时东线战场上由于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根本就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大规模作战。再加上德国情报部门从伦敦传来丘吉尔活力四射的消息,希特勒不禁有些气恼。于是大笔一挥一个师的步兵,加上大量坦克,还有2000吨燃油,直接从调往东线的战场计划单上拨到了隆美尔的手里。

而隆美尔为了不让这些东西让英国人看到可谓是煞费苦心。后终于成功的瞒过了英国人的情报部门,把部队和给养给弄到了北非。而希特勒也密令戈林和邓尼茨,秘密调集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加强对地中海的控制。同时还加封隆美尔为陆军上将,升格他的北非军团为非洲装甲集团军。

看来希特勒对待自己的亲信还是很够意思的。虽然隆美尔打了败仗,不但没受到处罚还给生了军衔。

隆美尔当然精神大振,立即就跑到前线去连夜的部署进攻计划。就像小孩子有了玩具一定要拿出来让大家羡慕一样,隆美尔这一次把全部家底都给亮了出来。

1942年1月21号上午8点30分,隆美尔的进攻开始了。像所有经典的德国式的进攻一样,隆美尔的闪电战术瞬间击破了第8集团军的防线,德国人的坦克的轰鸣成了第8集团军士兵心中的噩梦。

而这时里奇才大梦初醒,连忙调兵遣将。四处围堵隆美尔,这时其实两方的军事实力也差不了多少。但是德军军官士兵的高素质这时显现出来。德军将坦克排成一字长蛇阵,大炮和88毫米高射炮的炮弹基本与士兵的脚步一同前进,两个步兵团则乘坐卡车紧跟坦克后面。德军坦克、大炮、步兵一齐向英军迎面扑去,英军的炮弹和子弹呼啸着从他们头顶上掠过,坦克遭到重创后只要还能动就会仍拼命往前冲,步兵指挥官则笔直地站卡车上以鼓舞士气,当指挥官被击中后马上由下一级军官接替。可歌可泣的是其中一个团战役结束后仅剩一名上尉军官指挥战斗,其他高级军官全部阵亡或负伤。

英军被这种无谓的气势给吓住了,士气开始低落下来。防线的裂口开始越来越大。里奇中将只好选择撤退。退了一阵以后,忽然接到陆军总部的电报。电报中对里奇将军是百般的严厉,要求里奇必须守住防线,不能让海军的人看了笑话。

里奇无奈只好集结部队,对隆美尔进行反击。隆美尔这老狐狸不愧是个战术专家,一边假意攻打‘迈基利城’,一边将自己的部队的主力运动到了别的地方。里奇果然上当,调集英军主力增援‘迈基利城’。英军主力刚解了迈基利城的围困,里奇中将就接到隆美尔的装甲集团出现英军重要的补给基地‘班加西’的消息。

噩耗传来,里奇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慌忙中里奇想调集英军主力去救援‘班加西’。可是远水毕竟解不了近渴,就算英军能赶到‘班加西’也会疲惫不堪。根本就不会再有力气去作战。再说隆美尔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不到一天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就拿下了‘班加西’。面对成山的英军的军用补给隆美尔笑的嘴都合不起来。重要的是‘班加西’里那停放的1300卡车。还有无数的汽油。一下子让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成了真正的机械化军团。

里奇中将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迈基利城’退到‘贾扎拉防线’进行防守。以后的三个月的时间里两军都贾扎拉防线上驻防。

希特勒也从别的国家又给隆美尔抽调了2个德国师的兵力,同时又补充大量的坦克以及燃料。

而里奇这边由于小日本美国的珍珠港扔下了炸弹,重创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美国被迫参战。罗斯福做的两边发财的美梦也化为了泡影。虽然美国还没有坐好出兵非洲与欧洲战场的准备,但是提供武器装备上却从不吝啬。因为可以赚钱吗,德国人的钱赚不到了,那只好加倍的赚英国人的了。于是400辆美国原装的格兰特式坦克,陆军部的直接干预下直接拨给了里奇。再加上里奇原来也有400多辆英国原装坦克,就使英国的坦克数量上是隆美尔的2倍。

激烈的大战是愈演愈烈

第十八章 危机3

第十八章 危机3

1942年5月26号晚,德军大炮的怒吼撕开了进攻的序幕。里奇当时就坐不住了,立即下令所有防线的军队严防死守,寸土必争。早就被美国式坦克赋予无比信心的英**队,其实并不是特别害怕隆美尔的进攻。里奇中将的胆子随着非洲军团的假意进攻不顺利,胆子也渐渐的肥了起来。他召集手下参谋进行了很多计划,准备等隆美尔疲惫不堪时进行一次绝地大反击。彻底一次性的解决隆美尔。

但是沙漠之狐的美称却不是隆美尔白得的。隆美尔早已趁夜色把德军装甲精锐急速迂回贾扎拉防线的后方。拼了老命的向海边杀去。好把贾扎拉防线那些英国部队给包了饺子。

里奇一得到消息,差点没吓的尿裤子里。这要是被切断退路和补给线,那这十几万人非困死这里不行。马上下令改命令,所有的装甲部队都去阻拦隆美尔的突击队。

两边的士兵都拼了命,仗打的惨烈无比。由于英军坦克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隆美尔被死死的定离海边30公里的地方,动弹不得。虽然里奇的坦克损失的比隆美尔多,可是数量上的优势慢慢的让里奇占到了上峰。隆美尔打的只剩150辆坦克,而里奇还有400多辆。

要是里奇当时把坦克集中起来,从一个地方攻击隆美尔率领的突击队,估计北非的战争很快就结束了。可是里奇却没这么做,还是把坦克与步兵部队均匀的分布。做到万无一失的打击隆美尔,甚至为了集中使用兵力,连派一只部队切断隆美尔的运输线这种简单的军事手段都没使出。冥冥中让隆美尔逃过一劫。

危机关头,隆美尔果断的把他的88毫米防空高射炮全部当作反坦克武器,来阻挡来自东面的里奇的大举进攻。事实表明88毫米防空炮作为一件反坦克炮来使用,是相当的合格的。几乎所有的英制、美制坦克面对88毫米防空炮的炮弹时,都会被撕开厚厚的装甲。

同时隆美尔还继续组织部队,向西面西迪穆夫塔英军阵地不断进攻。这时战场上混乱无比,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得不说那是德军陆军的战斗意志和军事素养绝对是当时世界第一的,人少武器还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硬生生的把英国人的西线防守部队撕裂了一个10公里的口子。隆美尔也打通了与后方主力的联系。里奇一看不妙,马上下令一半的坦克和步兵部队前去堵住这个口子。

可是这时与大部队联系到一起的隆美尔,却率领全部的德意联军主力严阵以待。先是把英国人的坦克引诱到了反坦克阵地前,88毫米防空炮加上一些反坦克炮对着英军一阵猛揍。英国人的大量坦克被击毁。然后隆美尔让过英军的主力部队,直接包围了英军的炮兵和一些补充部队,全歼了他们。隆美尔也没停手,趁着胜利的冲劲,带着部队一口气拿下了贾扎拉防线南端的‘比尔哈希姆’。英军至此完全丧失了主动权。

隆美尔带着部队从‘比尔哈希姆’向北杀去,两个德国装甲师的部队与英军后的几个装甲旅展开了大对决。不能不承认,二次大战中,‘纯德国国防军装甲师’,这种战争机器是当时任何国家的军队都比不上的。激战一天,英国人120辆坦克如火炬般静静战场上燃烧。

里奇的800多辆英国原装、美国原装的坦克到现只剩下70辆。不过隆美尔则是惨,连50辆都不到。

此时里奇已经是欲哭无泪,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又沿着他的前辈曾经踏出的脚步逃向了埃及边境。而隆美尔则跟里奇的背后一路掩杀。

其实这时隆美尔的真实目的还是那个让他如刺喉的‘托布鲁克’。上次包围了‘托布鲁克’大半年都没有拿下来。这次隆美尔铁了心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也要拿下‘托布鲁克’。以为这里是进攻埃及的重要补给港口,只要拿下这里,运送补给的车队就会少跑几百公里。这可都是生命时间啊。

当路过‘托卜鲁克’时,隆美尔耍了个小花招,一面派出小股部队从西面进攻,一面从‘托卜鲁克’绕路而过,继续追击着里奇的大部队。而此时‘托卜鲁克’的守军则忙着对付德军小部队的袭扰。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西面,防守重点也放到了西面。可是夜里隆美尔却偷偷率领主力杀了回来。利用夜色的掩护,隆美尔完成了攻击部署。

天刚要亮的时候,隆美尔动手了。大炮和空军直接就把没有防备的英军东面炸了个底朝天。激战到下午,德军占领了港口,彻底切断驻守‘托卜鲁克’的英军的退路。没过多长时间又攻入了城镇。

面对面的残酷战斗直接就把任的‘托卜鲁克’司令官克洛普吓破了胆儿。家族陆军部里颇有势力的克洛普本来就是来镀金、摘桃子的。哪见过这种市面,直接就秉承英军一贯的保命第一的基本原则。举手投降了,这个决定受到三点三万英军和所有德军的一致好评。当即克洛普就被评为‘托卜鲁克’里为‘爱好和平人士’,并获‘托卜鲁克’终身荣誉市民称号,当地很多人很多年后还怀念这位为了保全城市、不惜以投降来换取和平。要不是英国战后为了掩盖丑闻,秘密的关押了这位‘托卜鲁克’的英雄。那克洛普说不定还能弄个诺贝尔和平奖。不过这是后话,不说也罢。

至此,隆美尔拿下了整个昔兰尼加(今利比亚东部)。‘托卜鲁克’里隆美尔又弄到了大量的物资和燃料可是又把隆美尔乐的不清。

可是让隆美尔激动的是1942年的6月22日,希特勒竟然晋升隆美尔为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51岁时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了他一生中辉煌的顶点。这时老狐狸的盛名传遍德军和英军,还有美**队。

隆美尔获得元帅权杖的第二天,攻入了埃及。兵锋过处,无人能挡。接连攻下了英军的‘地巴拉尼’‘马特路’军事据点。大军直指埃及开罗前后的堡垒‘啊莱曼’。

但是这时艰苦的作战使隆美尔的这时的身体已经重病缠身。加之德军苏联莫斯科城下折戟沉兵,俄国人的反击让希特勒已经手忙脚乱,全部的精力和补给都用到了东线战场上。隆美尔根本连跟毛都拿不到。再加上意大利和德国舰队,给隆美尔运输补给的路线又盟军的空军作战半径以内,运输补给相当的困难。没有补给,神也难办,所以隆美尔两次攻击‘啊莱曼’都没有得手。

就这样北非军团的攻击势头止步了啊莱曼,后来终撤回了埃及边境。

英国方面那位倒霉的里奇将军也被陆军当成了替罪羊,终承担了战败的责任。丘吉尔也顺势提拔了一位少壮派的陆军将领,到北非接替里奇成为第八集团军的司令。他就是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跟隆美尔一样,都是一个星座天蝎座。两人还有个共同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