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英雄之生死三八线-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息,如同得到百万援军一般欢呼起来。

这些日子事情太多,窝心不能保证按时更新,很对不起大家,见谅!!!

第六十三章 难忘砥平里(五)

志愿军建立的脆弱包围圈破裂了,从骊州方向出援的韩**队第6师和英第27旅的先头部队也逼近砥平里。邓华和各军军长研究后,认为敌西、东两路大批援军,均距砥平里不远,敌情已有新的变化,如再打下去,不但砥平里难于攻下,且很快形成胶着状态,使我军更加被动,会被敌人死死的咬住,难以摆脱。邓华急命各部于当夜撤出战斗向北转移,并将情况的变化、改变决心的意图上报彭德怀。15日17时30分,邓华接到彭德怀的电报,命令停止向砥平里进攻,迅撤出战斗,部队向北转移。

······

夜幕降临,砥平里战斗结束了,悲怆的集合号一次次的吹响,好像在唤醒那些倒在莽莽群山中的战士们,又似在召唤这些为国捐躯的忠魂,让他们归家。一支支残破的队伍撤了下来,他们抬着牺牲,搀扶着负伤的战友,脸上都带着一种茫然的表情,连续几日的血战已经让他们麻木了,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也没有能打下这个弹丸之地。

整个战场上四处亮起了火把,在山谷中,高地上游荡,参战的队伍都在尽力寻找失落的战友,没有人愿意抛弃他们。王勇带着排里的战士打着火把一次次的在战场上往返寻找着幸存者和散落在各处的烈士,脚下的土地还带着炮火轰击后的温热,残存的树桩还冒着余焰,空中还笼罩着浓浓的硝烟。对面的敌人慌张的守卫在阵地上,等待着志愿军的攻击,他们也是弹尽粮绝,基本被打废了,丧失了反攻的能力,只是注意着火光在战场上飘荡,没有人开枪,战场上陷入了难得的平静。

“排长,我们撤吧,集合号已经吹了几遍啦!”方志强听着传来的号声说道。

“再找找吧,我们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这里,今天找不到他们,也许他们就只能曝尸荒野了!”王勇沉声说道,这时他感到脸上一阵冰凉,抬头看看,空中飘起了雪花。

雪越下越大,从小雪丝变成了雪花,又从雪花变成了雪片,扑打着人的脸,让人睁不开眼。王勇拖着沉重的身体,冒着大雪在战场上搜寻着,眼前一阵阵的黑,他的体力已消耗到了极限,从一段炸塌的战壕里拖出一具尸体,王勇感觉身上使不出一丝力气。他喘着粗气,坐到雪地上,抓起一把雪放到嘴里,冰冷的雪花化成水流进空空的胃里,针扎似的疼,携带的干粮都已经吃完了,一直得不到补充,参战时领取的七天食品虽然尽力省着吃,也没能吃到现在。

歇了一阵,王勇站起身,将腰带使劲紧了紧,弯腰背起尸体,手脚并用的爬上山坡,抱着尸体滑下去,放到集中尸体的山脚下。

“排长,刚才连长派人通知了,拉尸体的车现在正抢运伤员,让我们将尸体就地掩埋!”胡大彪过来报告说。

“嗯,把烈士的姓名登记好,选一处干燥的地方,将尸体埋好!”王勇看看山脚下摆放的四十多具烈士遗体说道。

“是!”胡大彪答应一声,默默的带着几个战士挖开一个前边部队留下的被炸塌的隐蔽部,将登记好姓名的尸体抬了进去,几经翻找还是有炸烂的几具尸体无法确定身份,由于多支部队在此战斗过,甚至连他们是哪只部队的人都无法确认,只能以无名氏的身份暂时长眠于此!

安葬好烈士,一排所有的人在王勇的带领下向烈士敬礼,没有亲人为烈士送行,没有枪声告别,此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小小的砥平里成了志愿军的‘麦城’。当王勇他们撤出战场已经过了午夜,纷飞的大雪很快遮盖了整个战场,一切厮杀的痕迹都被埋没在这片荒野中,好像什么都没有生过。

归途决非坦途。一师的百余名伤员滞留在一条战场后的隧道里,寸步难行,心急如焚。副师长颜文斌亲率通讯营的2个连携110副担架赶来接援,伤员们感激涕零。当他们踏上归途时,天降大雪。飞舞的雪花,是对没有制空权、徒步撤退的志愿军部队最好、最及时的掩护。

吴信泉将军在回忆录中由衷地写道:“多么可爱的满天大雪啊!……不知多少人仰天望着这大雪飞舞的天空,控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感叹道:‘这真是马克思在天之灵,天助我也!’”

二师于16日白天才收到撤退的命令。为了免遭空袭,师长率部坚定地挺立在阵地上,黄昏之后才转移。40军118师353团负责断后。美军坦克3次围住该团,3次冲破包围而脱险。志愿军参战各部向北转移,向龙头里(砥平里北)至横城一线及北至洪川东西一线以南地区集结。至此,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激战过后,李奇微乘直升机到达砥平里,他看到阵地前还有数百具尚未掩埋的中**人的遗体。参加砥平里战斗的志愿军各部损失较大。四十军参战的三个团死伤1830余名官兵,在向上级报告伤亡情况时,泣不成声。

砥平里战斗给交战双方以不同的启示。美军以死伤800人的代价守住砥平里,并得到成功的经验。从此,美军放胆守卫孤立的据点。美、韩军方非常重视砥平里战斗所产生的后果。《美国第8军简史》称:“第2师在砥平里的英勇坚守后来证明是挡住共产军进攻的转折点。”《韩国战争史》认为:“砥平里战斗,是美军同**军作战中,在战术上取得的第一个成功战例,鼓舞了全军的信心和希望,解除了美决策当局对战局展的顾虑。这次胜利的意义可与英国第8军在阿拉曼取得的胜利相比拟,也可以说是‘第二仁川’。”

志愿军得到的却是失利的教训。1951年2月10日,志愿军政治部出了第四次战役的政治动员令,指出:“第四次战役的主攻就要开始了。这个任务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要求我们必须胜利才行。因为只有胜利才能巩固已得的阵地和三个战役的成绩,只有胜利才能挫败敌人进攻的气焰和增加敌人内部的矛盾,只有胜利才能继续提高中朝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胜利信心,只有胜利才能争取休整补充的机会和争取最后消灭敌人的准备时间。这个战役关键的重要性,凡我全体指战员必须清楚的认识,务以全力争取这个战役的全部胜利。”显然结果并不如人意。

砥平里攻击受挫,成为我军第四次战役饮痛的转折。从2月18日起,敌人不让我军得到休整转移的机会,马上动他们的“屠夫行动”攻势、“撕裂者行动”攻势、“狂暴行动”计划一系列攻势,朝鲜战争的主动权,几乎有5个月被敌人夺走。我军再次被迫陷于被动,从此开始了我军更为艰苦、复杂的战斗,我军第四次战役转入第二阶段,实行机动防守的长期抗退。

第六十四章 艰苦

砥平里战斗之后,联合**在李奇微的催促下,迅恢复向北进攻的态势,并且没有受到中**队的严重抵抗。李奇微再次确定了他的判断:中**队正处于困难境地,必须立即开始新的攻势,进一步扩大北进的战果。新制定的作战计划被定名为:“屠夫作战”。

“屠夫作战”的目的是:为了不给中朝军队以休整和重新编成的时间,再次动进攻。在西线,摧毁南汉江桥头堡,占领汉江一线;在中线,推进到砥平里——横城——芳林里北侧一线;在东线,进至江陵北侧一线,修理战线的凹凸不平,以准备下一次正式的北进行动。

志愿军此时开始执行运动防御,每天规定撤退的距离,阻止敌人的前进,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完全背离了我军过去大踏步的前进,大踏步的撤退的运动战原则,战士们白天坚守在阵地上,撤退都选择在晚上,而敌人像疯狗似的咬着志愿军的脚后跟追击,死死的缠住,很难摆脱敌人的进攻。

志司有指示,叫做步兵前轻后重,炮兵前重后轻。三十九军三个师采取前三角配置,横城以北洪川以南为二师,一线散开,在后面把一师部署在洪川公路以东,以西为三师。每个山棱线上构筑单人掩体,山的斜面都挖防炮洞,在山头本该放一个排,现在放个加强班,本该放一个连,现在放个加强排。每个山头都防御,但兵力展开并不多。相对地说,以山头为单位作战,特别对山的两侧注意戒备。对公路,在不影响作战行动的条件下进行破路,并用炸药包、爆破筒每连组成反坦克小组,专门对付沿公路前进的敌人坦克。

王勇躺在一个山头的背面抬头看看阴翳的天空,稀稀拉拉的春雨已经停了,乌云没有散开,也看不出是什么时间了。现在虽然到了初春,气温依然很低,他的棉衣已经让雨水浸透,几乎榨干了身体里的最后一丝热量。

王勇他们在这个山头距离公路只有一百多米,海拔不足五十米的山头被敌人猛烈的炮火炸得面目全非,他们挖的掩体也以看不出模样,但他们已经在这坚守了一天一夜,还没有得到撤退的命令,只能死死的守在这里。

根据上级的安排,公路边上的每个山头都放兵坚守,分散敌人的火力。部队向后转移是按照预定计划,在夜间有秩序地进行的。坚守的原则是白天不准撤退,打完就算,这是针对美军的弱点而说的。只要我们山头有人,敌人就不敢上来。美军步兵完全靠飞机、大炮的火力,打得没有人或很少有人敢冲锋。我们的炮兵分散配置,集中使用。迫击炮、六0炮对付敌人冲锋的第一梯队,七五山炮集中火力打敌人第二梯队。因为采取的战术正确,伤亡并不大,相反,进攻的敌人伤亡很大,敌我兵员损失达到了二比一。

今天天亮后敌人只动了一次进攻,被打退了以后,就没有在起新的进攻,双方僵持在这里。

“排长,吃点东西吧!”胡大彪端着一碗不知道用什么野菜煮的糊糊汤说道。

“大家都吃了吗?”王勇没有接,而是反问道,他知道他们已经断粮好几天了,现在虽然是春天,但野地里长出来的野菜也只是刚冒芽,能吃的更少。

“吃了,每人都分了一碗,这个是给你留的!”胡大彪舔了舔嘴唇咽了口唾沫说道。

“把你的碗拿来!”王勇接过饭碗对胡大彪说道。

“排长,干啥?我真的吃过了!”胡大彪楞了一下,反映过来了。

“少废话,服从命令!装什么啊,虚头吧脑的你的肚子比我的叫的还响。”王勇说着一把拽下胡大彪腰里栓的碗袋子笑骂道。

“排长,这···”胡大彪伸手去抢可慢了一步,王勇已经倒出他的碗,分了一半糊糊给他。

“吃吧,还热乎着呢!”王勇一边喝,一边把碗递给了胡大彪。

“排长,你说我们这叫打得什么窝囊仗,天天白天挨炸,晚上后退,心里憋气!”胡大彪边吃边说道。

“我也看不懂,每天这么一点点的后撤,也许是在以空间争取时间吧!”王勇心情也跟天气似的不太好。现在他们所面临的困苦和牺牲都是巨大的。春寒料峭,冰雪未融,冷雨霏霏。没有粮食,每天只能吃野菜和树皮充饥。一套棉衣一个冬天没能脱下过,很多地方都已经露肉,战士们用粗针缝上一块布遮住,被磨烂的袖口使露出的半条胳膊冻得紫,战斗力极度的被削弱。

“大彪,你手怎么样,还流血吗?”王勇舔干净了碗问道。

“还在流血,这天寒地冻的,就是不结疤!”胡大彪伸出手,手背上裂了道寸许长的口子,不停的往外渗血。

“那我给你治治吧!”王勇笑着说道。

“排长,咱们缺医少药的,你那什么给我治啊?”胡大彪惊奇地问道。

“把你的针线包给我!”王勇说道,刘颂牺牲后,三班的针线包一直由胡大彪保管着。

“排长,你衣服破啦?”胡大彪疑惑的掏出针线包问道。

“待会你就知道了!”王勇故作神秘的说道,他拿出一根针,把手放到嘴边哈了几口气暖了暖手,认上针,“你忍着点疼啊!”

“排长,你不会想拿这个把我的伤口缝上吧?”胡大彪吓了一跳,猛地收回了手说道。

“你说对了,如果你怕疼就算了,可我告诉你,你的手要是不缝上,伤口感染了就得截肢啊!”王勇见他害怕,连激带吓地说道。

“不就是根针吗,刺刀老子都不怕,还怕它啊!”胡大彪把心一横伸出了手,脑袋拧到一边,又回头小心地说:“排长,你行吗?”。王勇笑笑用雪在他的伤口上按了一会儿,让他的手冻的失去了知觉,开始用缝衣服的针线给他缝伤口。

“排长,你是不是跟楚军医学的这手啊,还会缝伤口。”胡大彪还是忍不住地回头看,呲着牙说道。

“别胡说啦,我这是上学时候学的急救知识,头一次用!”王勇边缝边说道。

“啊?!排长你拿我试手呢!”胡大彪委屈的说道。

“甭管咋样,我给治好了就行了!”王勇缝一针打一个结,然后割断线再缝一针,连着缝了四针,他又翻出一截绷带,给他紧紧的扎住,伤口总算封住了,不再渗血。

······

彭德怀总司令在21日赶回了国内,要求解决前线的实际问题,在会议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有些领导开始强调自己的困难,彭德怀实在听不下去,禁不住拍案而起:“这也困难,那也难办,你们整天干的是什么?我看就是你们知道爱国!难道几十万志愿军战士是猪?他们不知道爱国吗?你们到朝鲜前线去看看,战士住的什么,吃的什么,穿的什么!这些可爱的战士在敌人飞机坦克大炮的轮番轰炸下,就趴在雪地里忍饥挨冻,抗击敌人的猛烈进攻,他们不是为了保卫国家吗?整个北朝鲜由于战争的破坏,物资粮食根本无法就地解决,在第一线的连队缺粮缺菜缺衣的现象相当普遍,其艰苦程度甚至过红军时期。经过几个月的苦战,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战死的、负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都是青年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采取紧急措施吗?”彭德怀的声音震动会场。

第六十五章 困难

每撤退到一道阵地上,饥寒交困的士兵立即就用简单的工具修筑阻击工事,同时还要修筑防炮洞以应付坦克大炮的轰击和危机的轰炸。如果还能再有点时间,战士们就拔掉阵地前的野草,扫清射界,打出防火带。天亮了,除了警戒哨在警戒外,只要敌人没有进攻,战士们就随便往嘴里填些什么,然后倒在冰冷的泥水中闭上眼。在战斗中,弹药的极度缺乏令中国士兵们丧失了保卫阵地和他们自身的基本方法,朝鲜中部那些山岭上的石头常常是他们用来与大炮坦克搏斗的武器。

夜里,四连又向后退了两公里,部队此时减员严重,又一直战斗在前沿,新兵补充不上来,营里把四个连重新编组。伤亡最重的四连五连合并到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连队,六连、机炮连和营部的后勤人员组成了一个连,营部除了营长教导员就剩下一个不满编的通讯班。

王勇的一排和五连的一排合并成了新一排,他们的班排长都打没了,王勇让胡大彪代理三班长,五连的一个老战士蒋全海代理一班长,二班长还是方志强,经过补充后一排勉强凑足了三十个人。

拂晓,一排守卫的山头又成了雾海中的孤岛,早晨的空气里还充满着呛人的火药味,阵地上的白雪已变成了黑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坑,满山是撕裂的和烧焦了的树干,树枝,战士们在修理炸平的工事中,度过了寒冷的夜晚,又在迎接一场新的战斗。

七点来钟,天渐渐的亮了,大雾还没有完全消失,敌人开始攻击了。战斗一开始就很凶猛,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