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满江红之崛起-第4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也正因为如此,桑平治知道,自己此次旅行的目的实现了。

他现在的任务是取最短的路线把消息带到社里,然后进行上报,如果远征军接受了他的建议,接下来就会有援援不断的军火,通过骆驼、甚至飞机运送给他,然后他会再次发起对土耳其人的进入。

在棕榈树林内的一棵棕榈树下,桑平治坐着,当黄昏变深,夜晚来临,他一直用心听着费萨尔的讲述,同时享用奴仆们放到食毯上的热腾腾的米饭和羊肉晚餐。因为阿拉伯人所信奉教义的关系,他们并不喝酒,所以,两人只是坐在一起喝着红茶,同时享用着晚餐。

“我的朋友,你也许应该告诉我,你们需要的是什么!”

在费萨尔这么说的时候,他的一双眼睛死死的盯视着桑平治。

“在这里,很多人称你们为异教徒,甚至于在一些人的眼中,你们是“卡菲尔”,我相信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卡菲尔,那是应该被杀死的异教徒的意思,对于这个称谓,桑平治可谓是再清楚不过,阿拉伯人之所以这么称呼中国人,原因非常简单,是源自帝国对回教的极度不信任,满清同治初年,陕甘回乱时,那些人焚烧了黄帝陵,这对于整个汉民族而言都是犯罪。

在帝国的建元,事实上是一种民族主义的复兴,而在这个过程中,同治回乱再次被人提起,整个民族祖先的陵园被人烧毁,这是不可被接受的,因此,他们必须要做出选择,而这个选择是血腥的、暴力的,也正因如此,中国绝谈不上什么回教徒的朋友,单从教义上来说,中国甚至是他们的敌人。

但国内是国内,国外却是国外。

“殿下,你应该知道,我们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巴格达省腹地,我们军队很快会打到巴士拉!”

在回答他的问题时,桑平治倒是先提醒了一下。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一切,马鞍山的步枪、汉阳的火炮、金陵的机关枪、广州的迫击炮等等,”

此时桑平治并没有回答费萨尔的问题,而是说着中国可以向们提供的物资。

“只要你愿意,不仅可以通过驼队运输这些物资,甚至可以用飞机运输,这意味着,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成千上万件武器,就会到达这里,武装你的士兵!”

突然他的话锋一转。

“至于中国需要什么,殿下,你们可以给予我们什么呢?”

一声反问,却把问题重新丢给了的费萨尔,在把问题丢给他的时候,桑平治则端起茶杯喝起了杯中的红茶,茶是印度大吉领的红茶,印度茶叶对中国茶叶的冲击非常大,对于家乡在福建的桑平治来说,他曾大哥——省议会议员咬牙切齿的说道,如果有一天中国和英国打仗,一定要打到印度,然后把大吉岭茶园烧毁。

过去茶叶是中国最重要出口商品之一,而现在,印度却已经取代了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地,甚至还出口到了茶叶的原产国,中国。

能给予中国什么?

费萨尔一下陷入了沉默之中,汉志能够给中国什么呢?

……

第71章 明天……

第71章  明天……

世上是否真有巧合?

每一个人都有各自己的答案,但若是仔细研读波斯史之后,发现真是无奇不有。19世纪末,统治波斯的卡加尔王朝,和同时期的满清简直就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同样属于异族入主文明古国。同样都是被欧洲列强用炮舰轰开大门,同样都失去了传统藩属和关键小岛,同样经历过一次国内另类宗教势力的大规模冲击,同样有过一次不成功的体制内变法,以革新派最后走向刑场作为结局。在20世纪初,同样面临被瓜分的命运,北有沙俄,南有英国。

时局多艰;国家危亡之际;自然就要寻求出路。1905年对于波斯,清朝以至于亚洲各个希望找到一条活路的古老国家们来说都是个关键年份。就在这一年,日本以一介莞尔小国击败了当时看上去不可一世的沙皇俄国。这对其它东方国家造成了巨大冲击。

“立宪国击败专制国,宪政优于专制,立宪是强国之路”成为当时有志人士们的共识。立宪运动在各国的声势一时无两。至于满清,已经在那场日俄大战期间,随着一场民族大起义,而灰飞烟灭。

“如果没有发生起义,如果满清同样实行立宪,那会怎样?”,一些流亡海外的不赞成暴力革命的人士,总喜欢研究这一经典命题。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不过坚持走这条立宪之路的波斯,到底会有怎样的命运?

波斯能相对顺利的走上立宪之路,是和当时各方面环境气候分不开的,在国内,一方面,立宪派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朝局刚好来到了一个分水岭,老国王年事已高,王储野心勃勃预备接班,王储的最大对手是属于守旧派的老首相,为了顺利登上王位,王储自然就和首相的对立面………立宪派走得近了。

至于病魔缠身的老国王,也实在无心再去管朝廷上的路线纷争,只求能安心走完自己最后的人生,就算圆满了。一番较量下来,最后的结局,老国王签署完立宪法案,然后没几天就驾鹤西游去了。王储联手国会,击溃老首相,成功继位。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连身在夏威夷的康有为都很高兴,其更是连篇累牍报告来自波斯的立宪喜讯,目的无非一个,就是由人推己,憧憬满清没有灭亡的“未来”。

但现实是残酷的,走上立宪道路的波斯,并没有从此就过上了传说中的幸福生活。旧的对手一去,新的问题就来。度过最初合作的蜜月期,国王与议会自然会就权力的再分配而产生矛盾。矛盾发展到最后,无非就是图穷匕见。国王号召各地拥护王室的宗亲汗王们进京勤王,国会也打出护法的旗号,征集民兵,立宪革命爆发!

几年战争下来,国王战败,被迫退位,国会拥立未成年的太子为傀儡,实行虚君共和。期间,废王回土库曼斯坦老家征召同族子弟兵,妄图再起,又被击败,至此卡加尔突厥势力事实上已经从波斯出局,余下的小国王,无非俯首国会而已。

国会独大,进行近代化改革,应该幸福了吧?可天偏不从人愿。基于民族主义立场,波斯国会天生难与英俄共事,于是引进第三方势力,就摆上了议事日程,而在这时,中国,这个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国家,因为英波石油公司归属问题,进入了波斯人的视野。

邀请中国人会办协理波斯财政,并成立了以中国人为教官的新军——财政宪兵队,以区别于由俄国编练的哥萨克师,和英国人训练的南波斯步兵队。英俄都是老江湖了,哪能由着波斯人自强坐大,于是联手干预,虽说在中国人的强硬下,未被两国逼走,但是却不得不退出波斯政坛,以换取在波斯的石油利益,而小国王在两大强国支持下亲政,政局一变而为王室与国会共治的二元格局。

延至一战,国内这团乱麻还没有理出头绪,的德国公使,就又跳了出来,他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波斯人由他口中得知全体德国人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带领下,已然集体加入了伊斯兰教,并且愿意帮助波斯人反对英俄的压迫。如此一来,无论是出于民族宗教感情,还是现实利益,波斯国会自然而然站在德国一边,“哈只威廉”(朝觐者威廉)的大名传遍了波斯大地,在所有的清真寺里,毛拉们都在为德国的胜利祈祷。

而这一切,所换来的,却是英俄两国先后对波斯出兵,1914年12月,英军通过英印边界进入波斯,1915年年初,大批俄军在里海南岸的恩泽里港登陆,并威胁德黑兰。

当第一缕阳光照入波斯的首都德黑兰后,尽管是清晨,可是德黑兰在昨天一夜都未能平静,甚至在凌晨时分还传来了爆炸声,是谁?是德黑兰的守卫者,还是俄国侵略军,对此,正忙于撤离的人们并不怎么关心这些。

赵朋甲看看自己的手表:停在7点40分上。他抬头瞅见大使馆办公楼走廊墙上的挂钟,时间是7点整,那是他下令撤离德黑兰后,公使馆陆战队的士兵给弄停的。

他停住脚,回想起那个荒唐可笑的时刻,外交部发来的一份电报“鉴于波斯的紧张局势,以及德黑兰将遭受战争威胁,公使馆应撤入由我们控制的阿巴丹地区”。

阿巴丹!

那里有中波石油公司最大的油田,也是1907年根据同英国的谅解备忘录中,中国所取得的“小的可怜”的确一片势力范围,仅只是为了保障石油开采。在欧战爆发后,鉴于土耳其军队对阿巴丹地区的威胁,在12月,一支原本准备派往增援中属中非的海军陆战队在阿巴丹地区登陆,随后在阿拉伯河击退了土军的进攻。

但赵朋甲却知道,当时之所以紧急派出军队,是因为英国人的出兵,为了避免英国人染指中波石油公司所属油田,海军才会紧急调派部队。

从走廊上面临公使馆广场的那扇窗户看去,赵朋甲看到沙赫塔已经来了。

沙赫塔是中波斯少有的留学中国的波斯军官,他是在中国教官训练着财政宪兵时,选派到中国学习军事的军官之一,当时他只有十三岁,两年前回国后,和同期回国的留军官一样在财政宪兵队服役。

在德黑兰,大都知道这位出身贫苦人家的少校军官是一个亲华派,就像他直到现在仍然佩带着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佩剑一样,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过去的五年间,除去保留油田之外,中国的势力已经在某种意义退出了波斯。

疾风知劲草!

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话,也正因如此,公使馆内的诸人才会对其充满好感,在去年,当沙赫塔在上尉的军衔上止步不前的时候,正是由公使馆和中波石油公司出面,通过一笔贿金,使其晋升为少校。

星期一的早晨,原本每个人在办公室里处理周末积压的大量事务,而作为公使的马朋甲也同样习惯于到处溜达一圈,和人打打招呼,感受这个庞大机构的工作节奏。

不过今天早晨,因为公使馆即将撤离,所以,已经没有了积压事务的处理,对于所有人来说,他们必须要收拾好东西,并将那些绝密报告通通焚烧,对于公使馆而言,在撤退的过程中保留绝密文件,只会添加不必要的不安全因素。

远处大清真寺塔顶上传来宣礼人的呼唤,几乎湮没在城市喧嚣中,听起来隐约飘忽。每天五次呼唤信徒做礼拜,这是第一次。不过对于沙赫塔而言,他很难保持同样的习惯,十三岁前往中国留学军事,二十岁回国,七年的留学生涯早已经改变了他的习惯,更何况,他原本对宗教就不热衷。

在公使馆的入口处,看到那些穿着熟悉的中国军装的陆战队员向他敬礼时,在回礼之后,他露了笑容,在很多时候,相比于其它人,他觉得中国人反而更亲近,在中国的七年留学生涯,尽管训练艰苦,但在他看来,却是他人生最值得回忆的记忆。

但倘若他看到镜中自己的模样,准会惊愕不已。那张小脸和他那些波斯战友的脸一样,被沙漠的炎日烤成棕褐色,看上去颇有几分忠厚相。

随着早晨时光的流逝,这座城市变得越发嘈杂不堪,仿佛被几只鲸一样庞大的扬声器放出的巨大声浪吞噬了。在即将进入公使馆的时候,沙赫塔眨眨眼,各种在中国的记忆不邀而至,在他脑海里转悠。

他记得南京的街道,以及那些面容祥和的人们,还车流熙来攘往的街道,他同样还记得紫金山皇家别苑秀丽的景致,甚至那里还有他的初恋,尽管那个女人只是一个妓女。

他又眨眨眼睛。那些不请自来的幻觉、话语和情景在他脑海中翻腾。他这么胡思乱想,或许是因为这个在某种程度上,被他视为家的地方,即将撤离德黑兰,而他同样也会随着国会、德国人一同撤出德黑兰。

整个公使馆内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样子,那些职员们或是在焚烧着文件,或是在整理着行李,眼前的这一幕让沙赫塔明白,他们是真的要撤离德黑兰,可他们为什么撤离呢?无论是俄国人或是英国人都是中国的盟友。

这时他的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军官学校中教官曾经的话语“中国欲与各国平等相待,但耐何各国却不欲平等相待于中国!”,或许,现在的撤离,正是这些大国间的这种矛盾。

在沙赫塔进入办公室后,马朋甲满面笑容的迎了过去,他的个头沙赫塔矮半头,沙赫塔是个典型的波斯人。英俊潇洒的相貌总是使他引人注目,躲也躲不掉。他脸上最吸引人之处也许是鹰钩鼻,也许是面颊上两块轮廓清晰、方方正正的颧骨。

“没想到,会有我们撤出德黑兰的一天?”

在简单的客套之后,马朋甲自嘲的说道。

“是啊,唯一对波斯平等以待的国家,却不得不撤出德黑兰。”

沙赫塔的神情同样有些感慨,在他看来,无论是英国或是俄国亦或是德国,都对波斯持有野心,也就只有中国,或许他们对波斯有一定的兴趣,但他们的兴趣也仅限于石油,这时马朋甲的目光又一次落到沙赫塔的腰间黄埔短剑上。

“我的朋友。”

这时沙赫塔用粗哑平静的嗓音说着波斯语。

“如果你们需要的话,我和我的下属愿意护送你们离开。”

沙赫塔的神情显得极为认真,事实上,他之所以来这,也正是为了这件事。

“我想……”

踌躇着,马朋甲说出自己的担心。

“你的国家更需要你!毕竟现在你的国家正在……”

“如果可以的话,请让我送你们一程。”

沙赫塔依然有些固执的说道。

“你们只有十几名士兵保护,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担保你们这一路上会不会出什么事。”

“的确。”

点头表示赞同时,马朋甲又不无认真的说道。

“不过,李恩福,你应该知道,在我们的政策中,我们无意干涉波斯的事物。”

这句话,事实上是一种提醒,是在提醒着沙赫塔,中国不太可能像英国或俄国一样,给予他太多的支持,那怕他做出了一定的付出。在的声音落下之后,房间内久久沉默着。两人都能听见房间外的人们急匆匆的脚步声。不过在说话时,马朋甲还是习惯叫沙赫塔的中国名字。

“我在中国留学了七年。”

颔首同意时,沙赫塔却有些认真的说道。

“我想我应该为你们做一点事情,以回报你们曾给予我的帮助?”

他的话到让是马朋甲咧嘴乐了起来。

“你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固执。”

“因为你们是朋友!对待朋友,我们必须要有所回报。”

沙赫塔认真的说道,现在的波斯,存在着四国势力,土耳其人、俄罗斯人、英国人,他们无法不试图染指波斯,尽管中国在南部建石油公司,通过开采石油大发横财,但中国人倒是文明一点,他的石油公司公买公卖,尽管他们在波斯分享着与俄国人、英国人一至的特权,但却很少借特权保护施恶于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许就是这个道理,此举只让波斯民间对中国人充满了好感,在波斯,数以千百计的青年,无不以中国为榜样,认为只有通过学习中国,才能实现波斯的真正独立。

“好吧!”

点点头,马朋甲有些“勉强”的同意了沙赫塔的建议,然后又接着说道。

“不过作为回报,在到达拉巴丹后,我会给你争取一些军械,我想你应该需要这些!”

在沙赫塔离开的时候,他并没有注意到在公使馆的窗边,站着两名身穿近卫军军装的军官,

“好了,我们会再一次加强对他的考验?”

此时军官那张轮廓不清、绷得紧紧的脸上,一副严厉得恰到好处而又置身事外的表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