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满江红之崛起-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手臂向前一伸,兴奋的说道。

“共和之时,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戏台前的民众并没有人鼓掌,更没有人欢呼,大家只是看着台上的尤列,没有等到掌声,似在尤列的意料之中,同样也在意料之外,按说至少会有几个人鼓掌啊,可为什么没人鼓掌呢?甚至于连那些年青的学生都无人鼓掌。

“尤先生,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嗯?先生有何疑问尽可直言”

台下一个老绅的提问让尤列心头一喜,连忙和声答道。

“那个……美国在什么地方?”

不大的声音在从身着汉服的老绅士口中说出时,立即响了一阵哄笑,接着又有人喊了起来。

“啥是共和俺们不知道,可俺们知道,这好几百年了,老百姓就等着圣君出,现在圣君天子可就在南京”

“就是什么大总统的,今个你当,明个他当的,岂能是人人都是天子命,若是这样,三纲五常还不乱了,若是照尤先生说的那样,人人都能当大总统,那不是连那街上二赖子也能当大总统,大执政赶走了鞑子,复了咱们汉人天下,这大执政就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执政夫人虽说是洋人,可夫人却是咱中国人的婆娘,就是咱中国婆娘又有几个有夫人那般巾帼不让虚眉之气”

“可不是嘛执政那是天子命,夫人那是娘娘命要不然执政能赶到狗鞑子,夫人能逼退洋鬼子”

“这叫几百年的大汉皇气积着,有这皇气保着,那洋鬼子能把关税权交给咱们”

“可不是嘛现如今执政可是后继有人,那皇太子长那是那个集天地灵气于一身,俺活这么大半辈子,还没见过像皇太子那么好看的男娃娃……”

“那是,看那模样就知道,咱们估计几辈子都有福了,太子那模样可就是圣天子的模样……”

戏台前民众的话语,只让尤列心中生出一丝悲鸣,这就是他的同胞吗?他看着这些在为“皇家有嗣”欢喜着的百姓,听着他们对执政的“天命所归”、执政之子的“圣天子模样”的话声,尤列仰首看着未见一丝阴霾天空,寒风拂于身,透骨的凉意让他忍不住长叹着,难道“帝国”就是中国的未来吗?

“铛、铛……”

锣鼓的敲击声中,在四川重庆的市集投票点前,几名荷枪实弹的重庆警察在一旁警惕着,在市街中央,几间用布扎起来的投票站内,人们排成队等待着领票,进投票室投票,许多人甚至是赶了几十里的山路赶来的,

前来投票的都是18岁以上男人,按照规定只有18岁的男性国民才拥有选举权,他们中的许多人之所以赶到这里,只是因为县政府说着。

“今日之选举,是启我等为人之先河”

虽说不知道为何今天才做为人,可他们却知道自己来这是干什么的,是选出国体,选出一个皇帝,或许他们没有任何政治觉悟,但在他们看来,或许在几十年后,他们可以不无骄色对子孙们说着。

“你们看,当今圣天子,就是你爷、你爹选出来的”

“咱爷们要选出皇帝了”

“自古只有授命于天的道理,那有什么受命于民的道理……”

“小子,你不懂了,天子承命于天,然授命于民,这是先秦古礼理……”

等待投票的邹容听着百姓们的话语声,神情显得有些凝重,他感觉自己的呼吸似乎都变得急促起来,他倾向于共和,但这时在这举国同参的“国体大选”之中,他却迷惑了,共和是民选,可帝国也是民选啊

“启人做为人之先河,创万民平等之时代权由民授,方可为民谋福之”

在领过了一张书本大小的选票时,在步入投票室的时候,邹容的表情越来的凝重,这是四亿五千万中国人进行的第一次大选,但未偿不是自己人生之中投选的第一张选票,一张决定这个国家命运的选票。

“帝制、共和……”

看着上面的图型,邹容又朝下看去,下面一排是候选人名单,这是在张之洞等人的竭力要求下的添加的,任何获得10万人签名支持的均可列为国体大选中皇帝或总统候选人,“一选定国体,一选定乾坤”。

“陈默然、孙中山……”

只有他们两名候选人,原本袁世凯、张之洞等人都得到此数签名,但却都宣布放弃参选,只有远在外洋考察的孙中山在兴中会的宣布参选。为了让不识字的百姓识字两人的区别,陈默然的名前有“中华旗”,而孙中山的名前同样有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

“书史以来,我等小民,命运皆为他人所左右,于他人眼间,小民不过捐纳之羊尔今光复之定,皆赖万民相持……升斗小民决选国体,实为恒古未有之事,终我捐纳之羊,启我人是为人之先河”

看着最后一句话,邹容将右手食指在印泥上按了下,不出意料的在共和上按下指印后,看着陈默然、孙中山两人,在沉思一两秒后,他还是选择在陈默然的名下,按上了自己的指印。

按完指印之后,邹容小心翼翼的把选票对折,然后手伸过布帘,将票塞入投票箱内,在投票站外的百姓,都可以看到那投票箱。

将票箱置于万民监督之下,是执政府的主意,这是为防止他人怀疑中途换箱,在投票结束之后,将由警察和士绅代表护送票箱往省城,在那将有来自全省的士绅、平民代表闭室点票。

三天后,重庆选区的上百个投票箱被装上马车之后,当着围观民众的面,重庆市长锁死马车,用封条封上马车车门,然后扬着手中的钥匙,走到一名警察的面前。

“刘科长,我现在将这支钥匙和我们的未来交给你”

我们的未来

无论是士绅贤达或是乡间野夫,他们之所以参加投票,为的正是这个他们从不曾掌握过的未来,当护送选票箱的车队从某一个市镇前经过时,每一个人都会去看一眼那票车上的封条是否完好。

选举是在万民的眼睛下举行,每一处选举从开始,直到结束,票箱一直未曾离开民众的视线,在运输途中亦是同样,各府县的票车向省城聚集着。

云南省的计票地点设在省咨议局,由于在中国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选举,早在选举一开始的时候,引来了许多记者和一些观看的人群,这些大部分都带着关心中国前途心情,希望能早知道选举的结果,但同时由于这是共和后的第一次选举,一些暴力,恐怖,满清残余分子都想乘机捣乱,为了使竞选顺利进行,政府派出动了大批的警察对整个选举过程进行保卫,正是由于这种保卫得当使中国的国体大选得以顺利进行。

而在云南省咨议局外,同样挤满了记者和围观的百姓,在过去的几天之中,曾是布政司衙门的云南咨议局门前,就像是赶庙会一般,等待的民众席地坐卧着,而小贩们叫卖着。

许多外面围观的民众,在过去的几天之中一直在等待着,有些一整天都没有吃饭,他们都想知道,中国究竟会决出一个什么样的国体,第一位皇帝或者总统究竟是谁。

人们有焦急的等待着本省的结果,尽管各省的结果不断从报纸上传来,但作为云南人,他们更关心的是本省。

终于紧闭的大门打开了,走出来的是云南咨议局的以王鸿图为首的二十六名议绅,王鸿图手中拿着一张黄纸,站在咨议局的辕门前,他的脸上带着笑容。

“云南全省4127568名合法选民,3285645人参加投票,赞同帝制者3281312人……云南省万民皆赞成陈默然大执政出任中华帝国皇帝”

现在结果终于出来了,等待数日的人们为国体决定,皇帝决定而兴奋着,甚至开始为皇帝祝福起来。

这时一张由云南传教士绘制大执政戎装油画不知何时被人抬了出来,顷刻之间,士民皆跪伏于地。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288章 愤怒与归劝

第288章 愤怒与归劝 (第一更!求月票!求定阅!)

“今晚标志着大选的结束,明天,我们悠久的历史中,中国将要做出它的抉择,恒古以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第一次自己掌握了这个国家的命运和未来,这象征着一个结束,也象征着一个开端;意味着延续也意味着变革。……历史将会见证,明天,中国是走向光明还是黑暗”

炎黄4602年1月30日

站在窗边的孙中山看着手中的报纸,整个人神态严峻,满面阴郁,他看着手中的报纸,神情中带着一丝悲愤之色,而眉宇间却又闪现着些许无奈。

姑且不说全国有多少全格选民,但仅只有35684人支持共和的选举结果,却让他在为自己“受骗出洋”而心生悲愤之感的同时,所感受到的最多的却是无奈,一种心灰意冷似的无奈。

尤其是在报纸上看到同样列为候选人的自己,竟然只得到不足万张选票的结果时,更是如此,那万张选票中的大多数都是来自他的家乡。

全国仅只有不足万分之一国民支持共和的现实,像是一记狠狠的耳光抽在他的脸上一般,甚至于一些同志,都在自己出洋之后,先后表示对支持帝制,有什么比同志的背叛,更令人心痛。

亲密的同志背叛了**

曾经的诺言却隐藏着祸心

所谓的出洋考察只不过是包藏祸心的……

房间的门推开了,走进来的是一个二十一二岁,相貌颇为英俊的年青人,他与孙中山一样,都穿着一件黑灰色的新制礼服,他是孙中山的秘书——汪兆铭。

光复前,两广总督岑春煊在广州招考前往日本政法大学速成科的公费留学生,录取人数为50名。清政府为每位公费留学生每月资助30日元。汪兆铭考上了这次的公费留学生,后因光复而未能成行,后南京招中央公务员,其又至南京投考中央公务员,落榜后,因机缘际会入兴中会所办《民报》,成为《民报》的主要撰稿人,汪兆铭以“精卫”的笔名在《民报》上发表文章。

汪兆铭使用“精卫”的笔名,源自《山海经》里精卫填海的故事,含有对**锲而不舍之义。汪精卫的文章逻辑严密,笔锋锐利,有年青人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孙中山回国后,因汪兆铭文思敏捷,擅长演讲,有很大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很快脱颖而出得到孙中山的赏识并委以重用。由于当时的**党都是各自为政,力量很分散,孙中山在回国后欲整**党为一体,因而急需一秘书,汪兆铭因而成为孙中山的秘书,这次亦随其一同随团赴洋考察。

“先生,从国内来的电报,登基大典定于正月初四,国名为中华帝国”

“季新,现在船上是在举行庆祝会吧”

站在窗台边可以看到泊停于亚历山大港的“启程号”,此时启程号上不断的放着礼花,孙中山便开口问道,他不愿参加那“庆祝帝国初定”的庆祝会。

三天前,当“国体大选”结束,亚历山大港的英国军舰还向“启程号”鸣礼炮庆祝,也就是在“启程号”驶入亚历山大港的当天,孙中山方才得知国体大选已开,而他本人亦决定回国“参选”,他选择离开了考察团。

尽管作为考察团团长的张峰,在表示祝贺时,甚至不忘根据执政府的要求,向他提供了3000元路费,可十八天来,他却一直滞留在亚历山大港,最近一艘会于亚历山大港靠港驶往印度的,明天刚到港,后天方才会启程。

而现在呢?不等他回国,大选已经结束了。四万万五千万公民已经就的国体作出了他们的选择。

望着的亚历山大港内的“启程号”邮轮发射的礼花,孙中山无奈的轻叹口气,他们是在庆祝什么?是庆祝中国重回**奴役之中吗?

两个月前,当“启程号”从上海出港时,他以为此番考察定会有所收获,当他想向那些学生讲解共和与帝制优劣时,教育部的官员以学生需学习外语为名婉拒了,而在印度考察期间,又布置繁重的考察事物相绊,最初他曾以为,这是考察的需要,可现在呢?

在船进亚历山大港,从当地报纸看到“中国开国体大选”的新闻之后,他终于明白了,这一切,从始至终都是一个阴谋,甚至于这个考察团都有可能是一个阴谋

心有所思的孙中山,并没有听到汪兆铭在说些什么,脑海中只是反复浮现出自己与那位执政谈话时,留着普鲁士式胡须的脸上流露出诚挚的笑容,从一开始,他就是欺骗了自己。

“……一月三十一日,国体大选结果一出,美、英、德、俄等国又即发来贺电,给予正式承认。还有奥匈、瑞典、丹麦、比利时、挪威、瑞士等国纷纷正式承认,并已表示他日迁公使于南京。今日,美国、秘鲁、巴西三国,已宣布承认中华帝国。”

汪兆铭的语气中,未见太多波澜,十八天前,在“启程号”号上,同样举行了国体大选投票,先生和他都未参加投票,在先生看来,这次国体大选“不合法”,可现在谁能改变这个事实呢?

“先生,现在我们必须要承认现实,我认为先生应该退票,继续随团考察”

望着站在窗边的先生,汪兆铭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过去的两天之中,他一直劝说先生接受事实,继续考察。

“继续考察?这只是把我支开的考察本身就是一场阴谋,我们还有必要继续唱这出戏吗?”

不提到考察孙中山或许不会生气,只要一提到这场考察,他便是气不打一处来。

“先生,不到三万六千张选票已经表明了事实”

“那是因为我不在国内,如果……”

话只说一半,孙中山还是打住了,即便是自己在国内,可以说服数千万人支持共和吗?

“先生,如今民智未开,我等只能苦待明天”

“明天明天又在那?”

怕是没有什么能比投票的结果更能打击一个人的信心,曾经他信心满满的相信自己的主张一定会获得民众的支持,可现在呢?民众却用自己的选票告诉他,他们选择什么,即便是支持的共和的民众,他们选择出的总统依然是陈默然。

“民智开通之日,就是明天我党获胜之时,还希望先生能放下成见,专心考察,以便他日回国后,谋定共和之党他朝与保皇党决于国会……”

虽然是年青人,但这时汪兆铭却是提出了一个他认为最为妥当的建议。

“先生,执政以十年为期以行立宪,先生便得十年之时以作筹备,今日之败,原就在意料之中,十年之后,数千万人普受教育之日,民智即开,我共和之党,必须万民所推崇,今天之孩童,他朝皆为选举之民,我共和党谋得国会,自行国会之责,求改国体,只于举手之间。”

说出这番话的汪兆铭自己激动的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似乎看到了国体大改的那一天。

“君权民授,今天他可以民授之君登基为帝,十年之后,我等又岂不能以民意行以共和,再则**功成岂是一朝之功”

“十年十年……季新”

被汪精卫这番话打动的孙中山惊讶的看着面前的这个年青的同志,过去只知他是才思敏捷,但此时他把却这年青人抬到了军师的位置。

“季新,把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先生,无论如何,你必须要承认大选结果”

汪兆铭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分外的响亮。他的这一句话,犹如木棒撞大钟一般,撞击虽然停止了,而声音总在孙中山的耳畔盘旋着。

“汪兆铭去见孙文了?”

启程号一间下层船舱内,身穿新制服的中年人问道站在面前的年青人。

“是的,站长,如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可以说服孙文”

“继续观察他们,有什么新动向要立即汇报,这个时候,国内绝不容忍出现任何乱子,明白吗?”

“唉,这些人那。”

在下属离开船舱后,赵典勤先叹一声,又从桌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却又叹了一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