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唐群英-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邱民对众人说:“大家随便吃,都算我账上。”

众人分散围拢到各个铺子前,李邱民和郭旰、刘德顺走进一家备有桌凳的小店,坐下来慢慢品尝。李邱民这段时间吃的都是宫廷菜肴,第一次尝试民间小吃,里坊小店做的食物别有一番风味。食物所用材料十分简单,吃起来却鲜美可口。

第五章 帝都大婚

王府里没有宫中的诸多规矩约束,让李邱民倍感轻松。李邱民对府内所有人都十分客气,全然没有郡王架子。身为李唐王朝的皇室贵胄,自然不必为生计操劳。闲暇时间,李邱民遍游长安,对这座规模宏大的帝国都城有了深入了解。

长安城前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左临灞岸,右抵澧水,城墙东西长十九里,南北宽十七里,高一丈八尺。古代以北辰(北极星)代指皇帝,天子坐北朝南,皇帝居住的太极宫和大明宫位于城北,三十八条宽阔的大街将城市划分为一百多个坊。以横贯南北的朱雀大街为界,西面属长安县,东面属万年县。唐代把县分为京、畿、望、紧、上、中、下等多个等级,县令并非都是七品。长安、万年属于京县,县令官居正五品。

天宝元年,长安、万年两县登记在册的百姓有一百多万,加上官员、驻军、各国使臣、留学生和商人,长安城的居民超过一百万。一个城市拥有百万人口,这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完全是个奇迹,同为当时全球三大帝都的巴格达人口大约为七十万,君士坦丁堡人口大约为五十万,即便到了二十世纪初,全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仍然只有屈指可数的十多个。

此时正值大唐帝国的巅峰时期,长安作为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的起点,各国使臣、留学生、商人侨居于此,胡食、胡乐、胡舞、波斯马球盛行。李隆基年轻时非常喜欢打马球,城内建有不少马球场。走在一百多米宽、绿树成荫的朱雀大街上,看着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繁华景象,能够感觉到盛唐时代的精神:海纳百川、开阔豁达、豪情万丈。

长安城中最庄严雄伟的莫过于大明宫,而最热闹繁华的当属东市和西市。东西两市是长安城的经济中心,也是整个大唐帝国的工商业贸易中心,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东市地处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之间,周围坊里住了不少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西市较东市繁华,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因为距离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西市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包括来自中亚、南亚及新罗、日本等国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大婚的日子,李亨从东宫派来上百人帮忙布置王府,准备大婚庆典。看着众人为自己忙碌的样子,李邱民心中有种异样的感觉。

大婚之日,郡王府内张灯结彩。众多王公贵族、朝廷重臣前来祝贺。王府门外送礼的队伍排起长龙,府内则是高朋满座。

李邱民身穿大红礼服站在李亨身后,迎接前来道贺的皇室宗亲和达官显贵。虽然李邱民是新郎官,但整个婚礼的主角却是太子李亨。前来参加婚礼的贵族和官员纷纷向李亨道喜。直接给李邱民贺喜的只有两位。一位是太子李亨的死对头,右相、中书令、扬州大都督李林甫。另一位李邱民认识,内侍监、左飞龙使、右监门卫将军、冠军大将军、渤海郡公高力士。

李林甫面带微笑对李邱民说:“今日广平王大喜,本相特来讨杯喜酒,不知欢迎否?”

李邱民连忙回答:“李相说笑了,里面请。”

李林甫接着对李亨说:“哎哟,你看老夫,差点忘了给太子殿下道喜,罪过,罪过。”

李亨面无表情的回答:“不敢当,相公里面请。”

早就听闻便宜老爸和李林甫在朝堂上是一对宿敌,没想到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两人依然不忘较较劲。

高力士以皇帝特使身份前来,呈上一只精致的锦盒:“老奴奉陛下之命,前来贺喜。此物是陛下所赐,郡王可要收好了。陛下有旨,进入洞房后方可打开。”

李邱民双手接过锦盒,附耳问高力士:“盒内是何物?”

高力士故意卖关子:“这个嘛,等你入了洞房,看过便知。”

李亨和颜悦色的对高力士说:“高翁,这孩子平日娇纵惯了,说话没大没小,您可千万别在意。”

高力士笑道:“无妨,无妨。”

李亨厉声说:“还不赶快向高翁道歉。”

李邱民正要道歉,高力士笑道:“今天是郡王大喜的日子,老奴可不敢喧宾夺主。”

李亨连忙将高力士请入大堂。

半天时间,李邱民认识了不少朝中官员,记下了许多官职爵位名称。令李邱民感到遗憾的是,没能见到仰慕已久的郭子仪。三天前,李邱民特意托郭旰给郭子仪送去请帖。

入夜,洞房花烛,李邱民揭开沈媛的盖头,十五岁的沈媛显得有些害羞,细嫩的脸蛋粉中带红,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李邱民打开皇帝御赐的锦盒,里面是一条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珍珠在唐代十分珍贵稀有,远非现代可比。李邱民将珠链给沈媛戴上,看着眼前这位兰心惠质、明眸珠辉的美人,想到自己的离奇经历,感慨万千。天意弄人,无意中从现代社会回到大唐盛世,成了唐玄宗李隆基最疼爱的皇长孙,如今又娶了沈媛这位倾国倾城的貌美妻子,人生在世,夫复何求。既来之,则安之,今后自己就是广平郡王李俶,让李邱民这个名字永远消失吧!

李亨将位于长安南郊一处庄园作为新婚礼物送给李俶。庄园占地数百亩;背依林木繁茂的终南山,清澈的丰水绕园而过,即使盛夏时节也十分清凉。

高力士派人送来十余匹骏马,说是左飞淘汰的战马,借花献佛,送给李俶作为新婚礼物。这十余匹马体型雄健、毛色纯正。李俶从没见过如此漂亮的骏马。

郭旰显得十分兴奋,逐一查看,跃跃欲试。

李俶对郭旰说:“二郎喜欢哪匹,只管选。”

郭旰抱拳道:“旰不敢!”

李俶笑道:“先说好了,这马可不是白送的,你得教俶马骑。”

郭旰单膝跪地道:“旰不敢!”

李俶扶起郭旰:“上次的事俶都忘了,二郎别老记在心上。”

郭旰回答:“旰领命!”

李俶在长安生活的这几个月,但凡外出都是乘车,从没有骑过马。李俶明白,生活在这个时代,不会骑马寸步难行。

李俶不懂相马,让郭旰为自己选了一匹。站在这匹额高九尺的成年公马前,李俶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渺小。李俶踏蹬跨鞍,在郭旰帮助下狼狈的爬上马背,坐稳后看着脚下的地面,感觉有些头晕目眩。

郭旰将缰绳和马鞭交给李俶,跃身上了一匹黑色公马,转过头对李俶说:“郡王,咱们开始吧。”

李俶紧张的点了点头,按照郭旰讲授的动作要领,送跨,双腿夹马,侧拉缰绳,马儿果然起步前行,步伐逐渐加快,很快便飞奔起来,强健的马蹄踏起滚滚尘土。疾风迎面刮过,李俶有些心悸,试着拉了拉缰绳,想让马减慢速度,不料马却越跑越快。李俶顿时手足无措。

郭旰见状策马靠近李俶,跳到李俶身后,接过缰绳,很快将马停下。李俶松了口气,五脏六腑犹如翻江倒海,恶心想吐却吐不出来。

郭旰跳下马,将李俶扶下马问:“郡王您没事吧?您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李俶不知道怎么解释好,敷衍道:“二郎见笑了,上次落马之后,骑术退步。”

郭旰:“其实马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它能够感知骑马人的心情,知道你心虚害怕,就会欺负你不听你的话,让它减速它反而加速。”

李俶看着欺负自己的那匹马,半信半疑的说:“有这种事?”

“多些时日,郡王自然能感觉到。当人和马心灵相通的时候,便可从容的控制马的步伐。”郭旰摸了摸那匹马的额头,对李俶说:“此马可算是河曲马中的上上等,郡王给它起个名字吧。”

李俶:“此马毛色棕黄,就叫黄龙好了。”

在郭旰悉心指导下,李俶逐渐领悟到人马心灵相通的意境,骑术进步神速,与黄龙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第六章 郭家父子

一日上午,李俶正在书房读书,郭旰前来禀告:“家父前来登门贺喜。”

“郭子仪来了!”李俶立刻扔下书本,快步踏出书房,朝府门口迎去。没走几步,李俶发现自己身穿便服,于是转身回来,命郭旰将郭子仪请到正堂,自己回房换上正式衣装。第一次与郭子仪见面,不能失了礼数。

李俶换好衣装,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正堂,看见一位身高近两米,魁梧刚健,年纪四十多岁的中年武将。史书记载:郭子仪身长七尺,体貌秀杰。

郭子仪见到李俶,抱拳行礼:“臣左卫长史郭子仪拜见广平王。”

李俶笑道:“郭将军不必多礼,俶与旰情同兄弟,视将军如长辈。”

郭子仪俯首跪地:“臣惶恐!”

李俶扶起郭子仪:“俶向来不喜欢朝堂上那些繁文缛节,失礼之处,还请将军莫要见怪。”

郭子仪:“郡王言重了。”

李俶见郭子仪身后跟随一人,年纪二十多岁,身材相貌与郭子仪和郭旰颇有几分相似,李俶好奇的问:“这位少年是?”

郭子仪:“曜儿,见过郡王。”

少年抱拳行礼:“郭曜拜见广平王。”

郭旰对李俶说:“曜是旰的兄长。”

李俶赞道:“不必多礼,郭家儿郎个个资貌瑰杰、出类拔萃。”

郭子仪:“郡王过誉了。”

李俶请郭子仪、郭曜落座。郭子仪专程前来祝贺李俶大婚,并感谢李俶对郭旰的救命之恩。除此之外,郭子仪没有多说什么。李俶有意留郭子仪吃饭,郭子仪借故推辞。李俶也不勉强,毕竟是初次见面,太过热情反而容易引起误会。李俶有所耳闻,李隆基非常忌讳宗室与外臣,特别是与武将交往。正因为如此,自己没有主动去郭子仪府上拜会。要不是因为自己大婚,郭子仪也不会冒昧来访。

送走郭子仪,李俶感慨的对郭旰说:“汝父有李靖之材,将来必为国之栋梁。”

郭旰自然以为李俶在恭维自己父亲,回答说:“郡王过誉。家父身为武将,天下承平日久,难有用武之地。”

李俶笑了笑,故作神秘的说:“郭兄放心,上天自会成全汝父。”

郭旰:“多谢郡王吉言,您还是叫我郭二吧。”

李俶笑道:“郭二不雅,还是叫二郎吧。”唐代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家家户户子女众多,普通人家常以数字为孩子取名,例如李四、王五,排到十以上也很常见。与之相对,门阀世家给子女取名十分慎重,不光有名还有字,好友之间常以二郎、三郎相称。李隆基排行老三,年轻时被称为三郎,成为大唐皇帝后,亲近之人仍然以“三郎”相称。

一个初秋的下午,李俶正在后花园凉亭中读《三国志》。郭旰未经禀报,带来一人。郭旰宿卫王府已有大半年,李俶一直以兄长相称,渐渐的郭旰也把李俶看作兄弟,不再像以前那样拘泥礼数。

来人是郭子仪的三子、郭旰的弟弟郭晞。郭晞身材与郭旰接近,相貌英武,气质不凡。郭晞走到李俶身前,屈身抱拳行礼:“郭晞拜见郡王。”

李俶起身扶起郭晞:“不必多礼。”

郭旰给李俶介绍:“这位是三郎晞,小旰两岁,自幼读书习武,立志将来驰骋沙场,为国效力。”

李俶赞道:“好个热血少年!今日俶做东,咱们不醉不归。”

酒宴上,李俶亲手给郭旰、郭晞斟酒,俨然把两人当作自己的哥哥。

郭晞显得十分拘束,从小受儒家教育,“君臣有礼、长幼有序”的封建等级秩序牢牢印在心中。

郭旰性格直爽,对郭晞说:“郡王待人热情和蔼,三郎不必如此拘礼。”

李俶补充道:“二郎说得不错,王府里俶说了算。三郎只管把这里当自己家,不必客气。”

郭晞依然显得有些拘束。李俶与郭旰、郭晞开怀畅饮,因为酒量浅,不久便醉倒了。郭旰、郭晞把李俶扶回卧室。

从卧室出来,郭晞问郭旰:“郡王醉成这样,没事吧?”

郭旰轻松的笑道:“郡王有王妃照顾,三郎只管放心。说起来,郡王的酒量真是不敢恭维。”

郭晞好奇地问:“郡王经常这样醉得不醒人事?”

郭旰回答:“这倒没有,郡王平日很少饮酒,难得像今日这样。”

郭旰将郭晞送到府门口,突然问郭晞:“三郎觉得郡王如何?”

郭晞看了看一旁的侍卫,低声说:“你我这样背后议论郡王不太好吧。”

郭旰毫无顾忌:“直说无妨。”

郭晞:“二哥好福气!在这样一位性情直率、待人和蔼的郡王手下做事,让做弟弟的着实羡慕。”

郭旰:“看得出郡王对三郎印象不错,等有机会为兄请郡王给三郎谋个差事。”

想来郭旰把郭晞介绍给李俶,就是希望李俶为郭晞谋个职位。然而李俶此刻空有郡王之名,没有任何实权,能够调动的兵只有王府的十名侍卫。

第七章 天宝开年

时值隆冬,大地覆盖着厚厚一层雪。尽管天气十分寒冷,长安城中却随处可见忙碌而充满喜悦的人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很快就要到了。腊月二十七,宫中派人送来请柬,除夕之夜,李隆基在大明宫麟德殿举行宴会,受邀参加的包括皇室宗亲、王公大臣和各国使节。李俶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盛宴,心中十分激动。

腊月三十,李俶给郭旰放了假,让他回家团聚。郭子仪品级低微,不在麟德殿宴会的受邀官员名单中。午后,李俶带着沈媛,在刘德顺引领下,来到丹凤门外。丹凤门前,骏马豪车早已排起长龙,等待监门卫查验,看阵势,没有半个时辰进不了宫。

刘德顺见状对李俶说:“按照往年惯例,亲王、郡王和三公九卿可以不用排队,咱们是不是?”

李俶想了想对刘德顺说:“排队入宫。”

刘德顺说得不错,李俶看到不时有马车从队伍旁驶过,自己的二弟南阳郡王李係骑着一匹价值连城的汗血宝马,得意洋洋的走了过去。

酉时一刻,新年宴会正式开始。美酒佳肴摆满桌案,伴着悠扬的乐曲,各种娱乐节目逐一登场。酒过三巡,于阗国使臣用不太流利的汉话向李隆基奏道:“尊敬的天可汗陛下,大唐天朝地灵人杰,诗词歌赋远播四海,万邦莫不敬仰。值此除夕之夜,何不请众臣即兴赋诗,共庆佳节。”

李隆基心情很好,对王公大臣们说:“哪位爱卿愿为朕赋诗一首?”

一位李俶不认识官员起身离座,走了五步,颂道:“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好!”众人连声喝彩。

李隆基满意的笑道:“好!赏百金,还有哪位爱卿出列献诗?”

五步成诗,非常人能为。群臣面面相觑、哑然无声。李林甫看了看李俶,脸上突然闪过一丝笑容,起身奏道:“老臣听闻广平王文思敏捷,不如请广平王赋诗一首。”

李俶心中一惊,心想:好你个李林甫,你跟我便宜父亲是冤家对头,想让我在这种场合当众出丑,真够歹毒的。

太子李亨正要出面帮儿子解围,被李隆基制止。李隆基正在兴头上,笑着对李俶说:“没关系,心随所意,不管做得如何,朕都奖赏你。”

“砰—”殿外广场上爆竹炸响,李俶突然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