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唐群英-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边令诚站起身,低头禀告:“臣奉高总管之命,领郡王参观王府。车马已备妥,正在殿外候命。”
李邱民:“有劳边常侍。”李邱民没有再以大人称呼边令诚。
边令诚:“能为郡王效力,臣十分荣幸。”
李邱民来到殿外,看到一辆豪华的马车,车前立着四匹高头骏马,泛着光泽的棕黑色皮毛看不出任何色差。
边令诚对李邱民说:“郡王,请上车。”
刘德顺扶李邱民上了马车,边令诚骑马在前领路。
马车沿着太液池湖岸行进了许久,来到一座高大的城门前,十余名全身甲胄的兵士守卫在此,门楼上有一匾,上书“左银台门”。李邱民此刻有些兴奋,心想出了这门应该就是繁华的长安城了。出乎李邱民的意料,城门外并不是熙熙攘攘的大街。
马车出了城门,经过一段空旷的大道,来到一座威严的官署门前,匾额上写着“左羽林军”。八名衣甲鲜明的侍卫骑马迎上来,护卫在马车左右。
马车继续前行,视野很快变得开阔起来,远处有成片的树林。大约走了一刻钟,又一座城门出现在眼前。李邱民心想:这回该进城了吧。穿过城门,眼前的景象再次出乎李邱民的意料,马车进入一条笔直的通道,通道宽十余丈,两边都是高大的城墙,路上没有其他车马,异常安静。李邱民有些紧张,心想:这是什么鬼地方?
马车继续前行,停在一座关闭的城门前。边令诚亮出令牌,守门兵士缓缓打开城门,李邱民听到了久违的市井喧闹声。马车进入一个方形的瓮城,通过一座巍峨的城门,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街呈现在李邱民眼前,李邱民不禁感叹道:“好宽的大街!”
刘德顺关心的问:“郡王,您怎么了,这通化门大街一直都是这样宽的?”
李邱民回答:“没,没什么。”
刘德顺低声说:“刚才在宫里,您怎么称呼边常侍大人?”
李邱民好奇地问:“有什么不对吗?”
刘德顺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李邱民:“郡王,您真的没事吧?”
李邱民不明所以的回答:“我好好的,能有什么事。”
刘德顺低声说:“您口中的大人,那可是太子殿下,这玩笑可开不得啊。”
“大人?太子?!”李邱民后来才知道,“大人”一词在唐代专指父亲,称呼各级官员一般用姓加上官职。
李邱民坐在马车上,见大街上车水马龙,十分繁华。马车行进的这条通化门大街宽达百米,比北京天安门前的长安街还要宽,路中间供马车行驶,街道两旁种植高大的槐树,路人在树荫下前行,交通井然有序。马车前行不久,转入一条相对较窄的街道,街口立着一座牌坊,上面写着“兴宁坊”。
马车停稳,边令诚下马来到车前,回禀道:“郡王,到了。”
李邱民走下马车,眼前是一座大宅门,门上没有匾额。
边令诚走到李邱民身边低声说:“郡王您慢慢看,下官有事要办,先行告退。”
李邱民谢道:“有劳边常侍。”
边令诚向随行的侍卫长吩咐了几句,告辞离去。
李邱民走进大门,开始参观自己在长安的新家。王府有三进院子,六十多间房,后院中有座精巧别致的花园。因为事先有人打扫过,各处十分干净整洁。整个王府虽然没有大明宫的大气奢华,却也算得上一座顶级豪宅。
从王府出来,李邱民对随行的侍卫长说:“走正门回宫。”
刘德顺善意提醒:“走丹凤门入宫,必须下车步行,郡王您的身体?”
李邱民回答:“没关系,就走丹凤门。”
马车离开兴宁坊,穿过两条街,来到一条比通化门大街更宽的南北向大街上。街道中央由黄土铺设,直通大明宫正门丹凤门的中央门道,来往车马在街道两侧穿行。李邱民后来得知这条路名叫丹凤门大街,宽一百五十米,街道中央有三十米宽的黄土铺设的“车道”,是大唐皇帝专用的御道,只有李隆基的车驾可以在其上行驶。
马车来到丹凤门外,李邱民走下马车,看着面前庄严雄伟的城楼,不由得肃然起敬。丹凤门有五个同样大小的门道,每个门道可以供三辆马车并排通行,门前有金吾、千牛、监门三卫把守,每卫十二名士兵,共三十六人,天家威严尽显无遗。
进入丹凤门便是皇宫大内,随行的八名侍卫告退离去。
刘德顺对李邱民说:“郡王您请上车。”
李邱民反问:“你刚才不是说必须下车步行?”
刘德顺:“您的车驾可以通过丹凤门,行至下马桥前。”
李邱民:“不用了,我们走进去。”
刘德顺将出入大明宫的符契交给当值的监门卫校尉。
监门卫校尉验过符契,向李邱民屈身行礼:“郡王请。”
李邱民客气地说:“将军辛苦了。”
监门卫校尉低头回答:“卑职不敢!”
进入丹凤门,走过横跨龙首渠的石桥,眼前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大明宫正殿—含元殿坐落在广场另一端。含元殿依托地势,修筑于十多米高的石台上,东西有翔鸾、栖凤二阁,整个建筑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相比之下,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略显小气。李邱民正看得入神,突然感觉身后被人拉了一把,回头看是刘德顺。
刘德顺表情严肃的说:“您站到御道上了。”
李邱民这才注意到,自己的左脚刚才踩到大道中央的黄土上。幸好没有外人看见,要不麻烦大了,李邱民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
穿过广场,来到龙尾道前,只见含元殿前的三层石台上站立着二三十名披甲执戟的侍卫。李邱民低声问刘德顺:“可以上去吗?”
刘德顺愣了一下,得意地说:“这些侍卫可不敢拦您。”
李邱民正准备走上右侧梯道,刚跨出半只脚又被刘德顺拉住。刘德顺指着左侧梯道说:“您该走那边。”
李邱民故作镇定的回答:“哦,我知道。”
李邱民拾阶而上,边走边想:这前朝真不是人呆的地方,走路都有这么多规矩。沿着龙尾道来到殿前平台,视野豁然开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整座长安城尽收眼底。李邱民转过身,见含元殿大门紧闭,千牛卫肃立殿外。作为大明宫的正殿,大唐帝国皇权的象征,即便没有朝会依然守卫森严。
含元殿后是宣政门,宣政门的左侧是中书省和御史台,右侧是门下省和弘文馆。走进宣政门,雄伟庄严的宣政殿映入眼帘。含元殿是举行大型庆典和朝会的地方,俗称“外朝”。宣政殿则是皇帝平日临朝听政之处,称为“中朝”。早朝时间已过,只有几名太监在殿内收拾打扫。
宣政殿后是紫宸殿。紫宸殿的规模比宣政殿略小,被称为“内朝”。只有少数大臣能够入此朝见皇帝,称为“入阁”。紫宸殿大门紧闭,李隆基早已不像年轻时勤于政务,此刻不知道在哪儿纵情玩乐。
紫宸殿后是含凉殿。含凉殿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地方,殿后碧波荡漾的大湖名曰太液池。从湖面吹来阵阵凉风,令人神清气爽。来到太液池边,李邱民终于找到方向,沿着湖岸向西两里,便是自己住的拾翠殿。
李邱民对宏伟的大明宫充满了好奇,让刘德顺带自己在宫内四处游走。大明宫内殿宇错落,高墙纵横,宛如一座巨大的迷宫,要不是有刘德顺带路,李邱民根本找不着南北。
大明宫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为前朝,北面为内廷。拾翠殿位于内廷西面,整座宫殿座西朝东,殿后是高大的西宫墙,沿西宫墙向北百步是九仙门,门外驻有负责宫禁宿卫的右羽林军。
拾翠殿南面是一片巍峨雄伟的宫殿群,其核心是麟德殿。麟德殿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规模超过含元殿,是大明宫中最大的建筑。整个宫殿由前、中、后三殿组成,前殿进深四间,中殿、后殿进深五间。中殿分上下两层,左右设二方亭。后殿左右有郁仪、结邻二楼,均建在两丈高的砖台上,有飞楼通向二方亭。二方亭内侧架飞楼通向中殿上层,组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堪称盛唐建筑的经典之作。麟德殿是大唐皇帝举行宫廷宴会、观看乐舞表演、会见各国使节的主要场所,可同时宴请三千余人,在京的各级官员都以受邀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
拾翠殿东面是大片的树林,穿过树林往北是一片空旷的跑马场。几日前,广平郡王李俶就是在这里跌落马背受伤的。
穿过跑马场,刘德顺对李邱民说:“郡王,太子殿下的东宫卫率中有的是武将,您干嘛要一个害您摔伤的无名小卒做王府的侍卫长。”
李邱民笑着回答:“以后你自然会明白。去给本王牵匹骏马来。”
李邱民话没说完,刘德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郡王饶命!”
李邱民扶起刘德顺:“好了,本王不骑就是。前面是什么地方?”
刘德顺回答:“前面是承香殿,再往前是玄武门。”
“玄武门!”李邱民径直来到玄武门前,只见庄严雄伟的城门前矗立着十二名全副武装的千牛侍卫。玄武门是大明宫的北门,和南面的丹凤门不同,玄武门只有一个门道。唐朝初年的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太极宫,不是在这里。穿过玄武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方形的广场,广场另一端是重兵守卫的重玄门,重玄门外是北衙禁军卫所和左右飞龙厩。玄武门和重玄门之间的区域被称为玄武禁区,控制了这里便可以控制整个大明宫。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韦后和安乐公主密谋毒死了中宗李显,立温王李重茂为帝。韦后效仿武则天,在京畿要害部门安插韦氏子弟,广聚党众,准备废黜重茂自立,因害怕相王李旦反对,故欲寻机杀之。相王之子临淄王李隆基接到密告,联合太平公主先发制人,率军冲入北衙禁军卫所,杀了韦后派来统领禁军的韦璿、韦播,占领玄武门,随后纵兵进入皇宫,斩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
第四章 入主王府
几日后,东宫派人传话:太子已奏请陛下,郡王迁入王府前,暂回东宫居住。
坐在前往东宫的马车上,李邱民想到要见便宜父亲,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万一在李亨面前露出破绽,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东宫位于大明宫西侧,正门名重明门,有十二名太子卫率把守,威严肃穆。东宫的布局相当于一个缩小的大明宫,重明门内是一个广场,广场另一端是明德门,明德门内是东宫正殿—明德殿,其后依次是崇教殿、丽正殿、光天殿、承恩殿。
李邱民走进承恩殿,见便宜父亲李亨正和一位雍容华丽、气质非凡的贵妇坐在一起打情骂俏。李邱民硬着头皮跪地行礼:“孩儿见过父亲。”李邱民看着李亨身边的贵妇,不知怎么称呼,很是尴尬。
李亨咳了一声:“怎么!在皇宫住了大半个月,这刚回家就没大没小的?”
贵妇看着李邱民,和蔼的说:“俶儿不必多礼,快起来。”
李邱民心想:李俶的生母早亡,眼前这位貌美的贵妇肯定是便宜父亲后纳的妃子,不管亲妈后妈,叫声母亲总是没错的。李邱民向贵妇行礼:“孩儿见过母亲。”
李亨和贵妇同时一愣,贵妇很快露出笑容,起身走到李邱民身边,用纤细温润的手扶起李邱民,微笑着问:“俶儿的伤好了吗?”
李邱民连忙回答:“好,好了。”
李亨满意的说:“不错,记住了,以后都这样叫。”这位贵妇是东宫的女主人-太子妃韦氏,看来李俶之前从没叫过这位后妈。
李邱民感觉面部有些炙热,木楞的回答:“哦。”
李亨摆了摆手,不耐烦地说:“好了,下去吧。”
李邱民如释重负,屈身行礼:“孩儿告退。”
李邱民跟着刘德顺来到“自己”的住处,刚坐下来喝了口茶,从门外跑进来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看见李邱民就喊:“大哥,你可回来了。二哥他欺负我,帮我找他算账。”
刘德顺连忙行礼:“见过八郡主。”
八郡主拍了拍刘德顺的肩膀:“起来吧。”
李邱民看着眼前这个古灵精怪的小郡主,笑着说:“我的好妹妹,二弟怎么欺负你?”
八郡主回答:“二哥他不让我骑马。”
骑马?这么小就学骑马!李邱民觉得纳闷,应付道:“二弟不让你骑,大哥让你骑。”
八郡主一脸灿烂的说:“好啊!快趴下。”
李邱民这才明白,八郡主所说骑马的意思。
“驾—驾—,快跑!”八郡主高兴的喊着。
李邱民趴在地上心想:“怎么遇上这么个天真可爱的便宜妹妹。”
李邱民住在东宫的这些日子,除了八郡主外,时常过来拜访的还有三郡主。三郡主现年十三岁,两年后被李隆基册封为和政郡主。在李亨的十多个子女中,三郡主与李俶同为吴氏所生,两人幼年丧母,兄妹感情笃深。
李邱民战战兢兢的在东宫住了十多天,终于等到良辰吉日。李邱民行完礼仪,告别便宜父亲李亨、便宜后妈韦氏,前往自己的新家—广平郡王府。在唐代,男子到了十五岁便可以离家自立,娶妻生子。
李邱民怀着复杂的心情走进王府大门,一眼看到身着甲胄,高大威武的郭旰。李邱民上前问候:“郭兄,久违了!”
郭旰连忙屈身行礼:“旰戴罪之身,不敢高攀郡王。”
李邱民扶起郭旰:“这里没有外人,郭兄不必拘礼。做王府的侍卫长,实在是大材小用,委屈郭兄了。”
“郡王过奖。”郭旰显得有些拘谨。
李邱民笑着说:“今后这王府就交给郭兄了。对了,有时间我还要向郭兄讨教骑射,还请不吝赐教。”
郭旰抱拳回答:“郡王言重。旰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郡王厚爱。”
李隆基特意命高力士从内侍省选送仆役和婢女各十名,作为王府佣人,又从左千牛卫选出十人,充王府护卫。
住进王府的第一天夜里,李邱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直到后半夜方才入睡。李邱民梦见自己身披战袍,骑马驰骋在旷野上,四周战鼓齐鸣,李邱民从睡梦中惊醒,见外面天色昏暗,来自不同远近的鼓声交织在一起,震人心魄。出了什么大事?李邱民慌张的披上外衣走向房门,正好遇见刘德顺端着一盆清水缓步走进来。
刘德顺显得有些惊讶:“郡王,您怎么自己起来了?”
李邱民急切地问:“外面出了什么事?”
刘德顺不明所以的回答:“没什么事啊。”
李邱民:“你听这鼓声,莫非是突厥人打来了。”
刘德顺:“郡王,您开玩笑吧,突厥人早被我大军赶到小海去了。”(小海是今天的贝加尔湖)
李邱民:“这鼓声是?”
刘德顺:“郡王,您怎么了,这是报晓鼓啊。”
李邱民:“报晓鼓?以前怎么没听到过?”
刘德顺:“您住在皇宫大内,自然听不到。冬夜五更三点,夏夜五更二点,承天门城楼敲响第一声报晓鼓,大街上的鼓楼依次敲响,鼓声响彻全城。”
刘德顺一边伺候梳洗一边说:“郡王,府中厨房的柴还没运到,早饭去外面吃可以吗?”
李邱民:“好,叫上大家一起去。”
刘德顺惊讶地说:“这个—可是—”
李邱民:“这样,留下两人看门,待会儿记着打包两份。”
刘德顺:“是。”
李邱民带着一大群人走出王府后门,路上的行人纷纷投来异样的眼光。众人来到兴宁坊十字街口,这里有几家经营小吃的店铺,只见灶火明亮地跳跃着,蒸笼里冒着热腾腾的白气,刚出炉的胡饼、带馅的蒸饼、大碗的羊肉泡馍让人垂涎不已。
李邱民对众人说:“大家随便吃,都算我账上。”
众人分散围拢到各个铺子前,李邱民和郭旰、刘德顺走进一家备有桌凳的小店,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