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5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葛守礼刚刚提出致仕的要求,李太后的懿旨立刻就到了。既然这一切都已经弄妥了,葛守礼这边也是不打算再耽搁了,准备今天就走。所以,再一次的,京城的郊外,聚集了一大批的朝廷大员在这里,自然是来送葛守礼的。只不过这一次,来的人当真是不少,比之以前徐阶和高拱走的时候,这一次来的人是最多的。由此可见,葛守礼在朝中的影响力究竟有多么大了。
葛守礼在京城里面虽然住着那么一间大宅子,不过家人却是没有,只有他一个。而其他的下人也并不多,还好葛守礼家财丰盈,如果不是家中有些钱财的话,以葛守礼这么多年清正为官的作风,倒也给不了他们这么多银子。只不过这些人当真是有些舍不得离开,但是也没有办法。葛守礼回家,也只是带上了那名跟着他几十年的管家罢了。
要说葛守礼回去,行李当真是不少。葛府从一大早就开始收拾东西,也了两三个时辰才算是弄好。听起来对于一个大宅子来说,两三个时辰似乎有些太短了,但是实际上,当真正见识过了葛守礼所带着的东西,人们也都不由得赞叹起来。
出了日常所用的细软和衣物之外,葛守礼根本就没有带任何的贵重之物,那些个值钱的装饰或者玩物,也不知道是葛守礼原本就没有,还是说他根本就没带着。其他的东西,大大小小的有十来箱,其中有八成以上全都是书籍,各种各样的书籍。剩下的也只不过就是少许的字画罢了。
看到这场面,在场的这些人也不由得感叹起来。要是换了一个人要离开,要么就是大包小包的财物,值钱的字画一大堆,金银细软更是无数,就算是有些书本,也绝对不会占用太多地方。要么就是什么都不带着,自己一个人离开,就如同高拱那样。
总之,葛守礼的离行,绝对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
或许吧,在场的人也有人会觉得,葛守礼也没什么,他之所以能够如此清正为官,不贪不侫,正是因为他家中钱财丰实,不需要那些罢了。但是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实际上也只是少数罢了,更多的人却是明白,葛守礼就是葛守礼,并不是那些外物造就了葛守礼。
如果说因为家中财产丰实这才是没有贪赃的话,那么换个角度来说,家中有钱,是不是又要去行贿了呢?但是葛守礼却没有这么做,他能够有今天的地位,完完全全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成分在其中,也完完全全都是靠着他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累积,一步一步地走到这个地方来的。
这时候,张凡也在场。虽然早上他已经跟葛守礼谈过了,原本他是不想来的,毕竟这个场面,怎么说都让他觉得有些伤感了。但是考虑了一番的张凡还是到了。
“不要如此一副模样。”葛守礼来到了张凡身边,对他说道,“其实,你应该替我高兴才是。毕竟这么几十年下来,换了任何一个人,也都会想家的。如今我就要回家了,这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你怎么可以苦着一张脸呢!”
“……”张凡听见葛守礼的话,看了看他,却是没有说什么。
“还好,这里到德平可不算太远。”葛守礼却是没有管张凡的表情,开口说道,“从这里走的话,想来最多三五天的时间,我就能到家了。这可比那些家在江南或是更南边的人要好多了,或许,五天后的现在,我正在家中睡觉呢!”
“葛大人……”这一次,张凡再也忍不住了,开口了,但是只说了这么三个字,他就不再言语了,似乎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些什么。
“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放心离开吗?”葛守礼说道,“如今我倒也实话实说,累是真的累了,但是却并不只是因为如此。刘斯杰他的确是不错,有他接掌都察院,将来也不会出什么乱子的。但是我所放心的并不是这些,我放心的是,朝中有人能够镇得住将来的局面。
“换句话来说,还是那句老话,我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就算是将来会发生什么,我还当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到见到那一刻的时候。所以这回就让我自私一些,剩下的事情,就交给留下来的人吧。”
说着这番话,葛守礼的目光也是放在了张凡的身上,意思很是明显。
而张凡,心中却并不怎么高兴。
第953章 历代都有
葛守礼离开了,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基本上,这里是毫无变化,从葛守礼走的第二天开始,朝廷又恢复了原本的样子来运作。这里毕竟是朝廷是管理如此一个庞大的国家的机要所在,不可能因为一两个人的去留而产生什么重大的改变的,同样,身在其中的人也绝对不会因为人事的变动而让它产生什么变化的。
大方向没有变化,变的只不过是存在于其中的一些东西罢了。
如今,朝廷派往西南打听这一次对僰人的征讨状况到底如何,到底是大胜还是惨胜的人如今还没有回来。所以这段时间,张凡倒是没有什么事情做了。那边,卓阳的那个替身,如今来看他的人也几乎没有了。总之,如今在这件事情上面,众人就是抱住了一种想法,这个刺客硬气非常,不论是受了怎么样的酷刑也不肯开口说话。不过即便是他什么都不说,对于这些朝中的大臣们来说也已经足够了,他的不开口已经是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件事情背后跟蜀端王朱宣圻是绝对脱不了干系的。但是至于到底朱宣圻跟这件事情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如今还不清楚。
因此,张凡最近也是闲下来了,这边既然已经进了“死胡同”,问不出来什么消息了,他就自然是没什么事情可做了。但是所谓的无事可做,实际上也只不过是表面上的,而在暗地里,张凡是一直在准备着,准备着将要到来的种种事项。那时候,会有着很多的麻烦和无尽的变数,张凡如今所能够做的只不过是尽量将一切都准备好罢了。
而这段时间,张居正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葛守礼离开了的原因,开始琢磨起来另外一件事情了。虽然张凡作为知道内情的人明白,这件事情也是张居正早就已经开始打算了的,但是他在这么个时候提出来,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因为葛守礼的离开他才决定这么做的。
虽然说,对于这种时间上的巧合,张居正本人并不怎么在意,但是让朝中的人因此而对他产生什么不好的映像,老实说张居正心中也并不觉得高兴。
如今,张居正也不只是有张凡这么一个帮手了,还有一个张四维,也愿意为张居正的这个想法而出力,这让张居正觉得自己如今可算是轻松了不少。而且一个人再怎么聪明,再怎么算无遗策,也总是比不上三个人一起来想办法的。所以,这段时间,这三位张大人一有空就是聚在一起商量事情。
如今,他们三个在考虑的是,关于这土地和赋税的事情。这件事情,几乎每朝每代,每一个皇帝,每一位大臣都在考虑的事情。但是,这也是从来就不可能完全解决的事情,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在其中。甚至于,敢于在这上面做文章的人,大都都会遭受重重阻力,一个不好还有可能因此而得罪了很多人,弄得身败名裂。
而张居正之所以敢在这件事情上面做文章,一来是他的那份心思,二来也是因为如今朝廷在这方面的情况实在是太过恶劣了。
就拿这税收来说吧。洪武年间的时候,夏秋两季的税米可以征收两千四百七十多万石,小麦则有四百七十多万石。而到了正德初年的时候,土地大都被一些豪强收入了名下,税赋不均,人口也开始流动,地方更是买卖官职,隐藏税收。那个时候,朝廷每年平均只能征收两千两百多万石,小麦则只有四百六十多万石了。虽然两者相比,看起来相差并不是太多,但是要想想,大明朝经过了百多年,这方面居然毫无发展,可见其中的问题之严重。
而这个问题,到了嘉靖年间就更加明显了。那个时候,朝廷征收的小麦倒是不少,还是那么多。但是这米,却是骤降到了一千八百多万石。这其中,差了四、五百多万石,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嘉靖一朝四十五年,每年都差了这么多,这么多年下来朝廷到底少征收了多少税米,这个数目可想而知。
还有就是税银的问题了。要知道,大明朝当年开国之时,并没有灭亡蒙古人,而是将他们赶到了漠北去。而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明一朝自从开国之初,北疆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争斗。而战争所需要的可不仅仅是人而已,包括军饷,粮食辎重,马匹草料,装备以及人员的训练,这些全都是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的。甚至于,在这方面,因为当年的土木堡之变,无论朝中是什么人当权,但是对于这些东西是绝对不敢有任何差池的。
而需要用银子的地方还不只是这些。还有每年总会有地方发生旱涝灾害,而朝廷要去赈灾,所用的银钱数目也绝对不会少。如果再算上其中一些贪污之类的情况,那花费就更多了。
只不过,如今这些银子的事情,朝中倒是不怎么担心了。毕竟,自从隆庆一朝开了海禁之后,允许了民间的商人出海经商。到了现在,朝廷也下令让军舰为商船护航,甚至允许商船之上装备几门火炮,用以自卫之用。
这些个措施,无异于让那些原本还对与出海经商抱着一些担忧的人,免去了那些后顾。如今大明朝内是无数的人都想要出海经商,想要赚上一笔。也因此,朝廷在征收了海商们的税之后,这银子的事情如今算是彻底缓解了。
当初,朝廷第一年征收商税开始的时候,算了算到底能够收获多少。结果算下来的结果是,如果朝廷每年都能够按着这样子来收税的话,哪怕每年,都有六个大省发生灾祸;哪怕是北疆从年初打到年尾不休息,这样一年所用的银子,去除之后,所剩下来的也要比以往半年所收上来的税银要多。
如此一来,钱的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张居正所关心的并不是钱的问题,他所关心的正是这土地和粮食的问题。毕竟,这土地是固定的,钱再多,也不能让大明朝的土地就这么额外地多出来一亩地。而这粮食也是如此,全国能够收上来的就这么多,即便是钱再多,没有人卖粮食,也是换不来一粒米的。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将那些被豪强们侵占去的土地收回来,重新分给老百姓。这么一来,有了土地的老百姓也就不会到处流动,只会在自己的土地上专心种地了。而这些土地,都是有数的,将来也都是要收税的,这么一来,朝廷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只不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当真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的。那些个豪强为什么敢于侵占土地?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钱而已。在这个世道上,光是有钱是什么都办不成的,所需要的还是关系,这才重要的。
反过来说也一样,也只有有关系的人,才敢去干这种事情。
这种事情不查倒也罢了,但是一旦查起来,绝对是没完没了的。拔起萝卜带出泥,你查了一家,或许就能顺藤摸瓜地查出来十好几家有牵连的人。且不说这些人联合起来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吧,或许你再往后查,就要查到什么重要人物的头上去了。而等到那个时候,恐怕就要有大麻烦了。
当初,高拱搞过这么一次。虽然说起来,那只不过是他为了对付徐阶,又不想让事情弄得太过明显了才弄出来这么大的动静。但是下面执行的人却并不知情,他们只是在遵从朝廷的意思罢了。
但是结果呢?即便是有着像海瑞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也在执行,但是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土地是查出来的不少,朝廷也收回了不少。但是最终,却根本就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现如今,张居正又要做这件事情。倒不是说张居正会有什么问题,毕竟他如今身居如此的位置,再加上李太后又这么地信任他,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够威胁到他的。
可是问题不在张居正这里。问题在于,到时候朝廷下了命令了,有多少官员能够这么去做。而在这些个官员当中,又有多少人是能够坚持到底的,有多少人却是会在半途上被人用各种的方式,威胁、收买,直到他们不再打算过问这件事情了的。这些事情,都是很难说得准的。
所以,张居正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够让下面的人去好好执行自己的命令,不要因为一些这样那样的缘故半途而废了才是。
但是这个问题并不好解决,要不然,这种问题也不可能每朝每代都会发生了。
所以,如今张凡和张四维也在这里。说到底,他们就是来帮忙出主意的,看看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
不过张居正似乎是早有打算了,如今让张凡和张四维两人过来,就是为了帮助他完善他的办法的。
而张居正的办法其实并不新鲜,因为早就有人这么干了。这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一条鞭法”了。
第954章 保驾护航
张居正的办法,虽然已经开始思索了,但是他并没有马上就提出来。他首先说出来的第一件事情,是清丈土地。这一点是必须的,所以张居正立刻就提了出来。
而在他提出清丈土地的事情之后,朝廷里面的人是反应不一的。对于年幼的皇帝朱翊钧来说,他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毕竟大明朝的疆域,自从开国以来,到现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他并不认为最后丈量出来,多了几亩地就是一件好事。既然是都已经摆在哪里的数目了,如今为什么还要去丈量它呢?这不是有些多余了吗?而且还要白白地耗费力气。
但是,张居正所说出来的理由,让他是立刻明白了过来。这么些年,大明朝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这两年的天灾并不算多,再加上朝廷如今银钱丰厚,即便是有了什么灾祸也能够马上去赈灾救助,就拿今年发的那场水来说,三地都有影响。但是没过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修缮完毕了。
也就是说,这么些年来,自然的条件很不错,甚至当真要算起来,比之开国的时候要好多了。但是即便是如此,如今朝廷每年所征收的税,尤其是在粮食这一项上面,那是很明显的不升反降,仅仅是米这么一项,比之开国的洪武年间,平均每年就少了四百多万石。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了。当然,这种现象的奇怪仅仅是针对朱翊钧来说的,其他的大臣们,又有哪一个不明白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呢。
所以,在听了张居正的这个理由之后,朱翊钧是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所以,这件事情也就被确定了下来。
总的来说,这件事情对于朱翊钧来说是一件好消息了。但是,对于皇帝来说的好消息,几乎有八成以上,对于那些个大臣来说,是坏消息了。就像这件事情,对于朝廷和皇帝来说自然是好事。但是对于那些个大臣呢,他们在听到张居正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已经心中暗叫不好了。更何况,最后朱翊钧还答应了下来。这对他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清丈土地这种事情,可不会去问你这片土地到底是谁的,只要是土地,那就会有人去丈量。如果你不让的会,那边自然是会出示朝廷的公文的。如果说你霸道到了一个境界,即便对方拿着朝廷的公文,你还是不让的会,事情是绝对会闹大的。这些人不相信张居正想不到这一点,张居正绝对会相处阿里办法对付这种情况的发生的。
这不,正当这些人在想有什么办法能够破解这个问题的时候,张居正的杀手锏就已经用出来了。
“太傅,你站出来是有什么话要说吗?”朱翊钧看着走了出来的张凡,说道。
在场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