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后袁世凯的电报来了,上来第一条就是请罪,自请处罚。
电报里详细地描绘了25日一天的战斗情况,内容与军统报告大致相仿。将领们知道部队里有许多的密探,有的是普通参谋,有的是后勤人员,有的甚至只是普通一兵,绝对是无孔不入,因此都不敢谎报军情。
据袁世凯称,上校张光前失职无能,让日军一支骑兵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冲入了汉城。而自己受日军所惑,未能围住敌人。等援军赶到时,日军已经烧毁了惠吉仓,从北门扬长而去了。东门外峨嵯山的近卫军激战一番,虽然逼退了敌人,但人员损失将近一半,同时有两个朝鲜营被击溃了。根据几个受伤而被俘虏的日军介绍,日军的指挥官名为秋山好古。
丁云桐看到这里,心里一激灵,这个秋山好古他很熟悉啊。前世甲午战争中,旅顺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后来在日俄战争中大放异彩,甚至还击败了赫赫有名的哥萨克骑兵,被称为日本近代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骑兵名将。直到二十一世纪,日本右翼还出版漫画<进击的巨人>来歌颂秋山好古。
此番战斗,损失重大,一则数千石粮食被烧毁大半,剩余十中无一;二则日军在汉城中大摇大摆,来去自由,对部队士气也有影响。
但也不是没有收获,首先是峨嵯山的部队在极度不利的情况,仍然能击退日军,充分体现了近卫军的战斗力。其次也是了解了对手,像秋山好古这种人,擅于兵行险招,见缝插针,是个难缠的对手。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社会动乱,思潮激荡,所谓乱世出英雄,自然也会有大量的人才涌现,因此对日作战必须时刻小心谨慎,对整个军队都是警醒。
袁世凯也在电文中坦承,原来的战略是准备稳守反击,毕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嘛。但现在粮食被烧掉大半,更重要敌人有速度优势,随时可以偷袭后方,这样也就无法从外面运进粮食了,城中还有数十万百姓,时间一长,人心必乱啊。
仔细想了很久,丁云桐回电袁世凯,首先不是斥责,而是勉励,表扬各个部队能遇变不乱,虽然颇为狼狈,但好好算算,兵力损失并不大。
毕竟是面对秋山这样的未来名将,被动一些也是自然,因此丁云桐并没有处分袁世凯,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将领打败仗是要看前因后果的,尤其是在面对强劲对手时,不能光看结果,更要看其是否努力。
而对于不努力的,自然要严惩不贷了,所以丁云桐又在电文中命令,近卫军上校张光前,一向自由散漫,指挥不力,而今又玩忽职守,严重违反军纪,着立即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至于说到粮食,这倒是一个问题,不过丁云桐也已经想到解决办法了。前世1948年,国。共内战时的长春围困战,为了节约粮食,被包围的国。军故意开城放出大量百姓,而共。军指挥官林。彪下令:禁止城内百姓出城,要让长春变成一座死城。结果导致六十万人被饿死,其后果甚于南。京大屠。杀,国。共双方互指对方是战争罪犯。
前世贤良的智慧,后人大可仿而效之也。
9月28日,根据皇帝的旨意,张光前被正式处决了。
袁世凯认为秋山好古的战术神出鬼没,而敌军大队也已经从侧面渡过了汉江,在这种情况下,部队需要改变布防,把分散驻扎的部队都调回来,不给敌人以穿插截断,各个击破的机会。在和吴兆有商量后,袁世凯下令放弃东门外峨嵯山,以及西门外的阵地,把部队集结于汉城和汉江北岸。
吴兆有带领两个营千余兵力,再加上朝鲜李祖渊部队守在汉江北岸;傅殿魁,朱先民,何增珠三人各指挥一个营,原先张光前营的残部两百多人则由袁世凯亲自指挥,各个部队集结于汉城,与汉江防军成犄角之势。
两名朝鲜将领,韩圭稷已经被杀死,尹泰骏却还活着,袁世凯命他集合那些被打散的部队,打仗虽然不行,但可以去维持城内的治安,搜查日本间谍等。
他认为既然没有日军灵活突变,就必须以静制动,先稳固自身,等对方出招,再寻找机会给予一击。
至于粮食短缺问题,皇帝已经给出了解决办法,惨是惨点,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9月30日,在峨嵯山上,日军大部队已经赶到此地,高岛鞆之助和秋山好古站在山顶眺望汉城。对于下一步行动,秋山好古给出了上中下三策。
下策是大军南撤,等待后援,高岛摇头拒绝,这个太缓;
中策是全军扑击,猛攻汉城,高岛又摇头,这个太急,对方防守稳固,只怕伤亡巨大而无所获;
上策是大部队蓄势不动,秋山率灵活的骑兵部队,四处袭击对方运输线,使城内得不到补给。
高岛大为赞成,此计大妙,城内数十万百姓,时间一长,不战自乱,到时候再伺机而动。
两人觉得胜利大有希望了,正在此时,手下来报告,汉城今日突然大开西门,大批百姓蜂拥而出,扶老携幼,密密麻麻,人山人海,直往峨嵯山而来。
高岛和秋山两人顿时面面相觑,中国人这是玩得哪一出啊?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
从9月27日夜开始,整个汉城都在传播一个消息:大批粮食被烧,而且用不了多久,日本人就将围城,到时候外援断绝,大家都得活活饿死……
消息传了整整一夜,让汉城的数十万百姓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到了9月28日,看看消息传得差不多了,在袁世凯地操纵下,朝鲜官方正式宣布了糟糕的现状:汉城的粮食只能维持三天了,三天之后,所有的粮库都将空仓,所有的米店都将关门,所有的政府救济都将取消,一句话,所有人都将挨饿。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日军包围汉城之前,所有人都离开这里去寻找一条活路,政府将打开东门,让百姓们逃生。
接下来的两天,朝鲜政府派出了所有的人员,不管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守大牢的、搞卫生的,甚至包括给官府演朝鲜唱剧的,统统出来,挨家挨户的敲门、通知、命令、恐吓,声称如果不离开,以后想跑也跑不了,只能等着饿死了,即便不饿死,战后还得做苦役受罚。愿意离开的可以发给一点路费,还有一张黄纸,〃效忠国事奖励状〃,将来等日本人撤退,可以凭这张〃奖励状〃得到一石米奖励等等。
在政府的威逼利诱,恐吓打骂下,无数汉城百姓开始陆陆续续收拾行装,渐渐聚集在汉城东大门附近的广场上。人是越聚越多,把整个东城区塞得满满当当的。
而那些已经离开了家门,又反悔想回来的百姓,面对的将是锋利的刺刀。尹泰骏将数百朝鲜散兵游勇重新搜罗起来,作为纠察队,监控百姓们老老实实地待在东城区。这些朝鲜兵们,虽然打仗不行,但对付老百姓还是威风凛凛,胜任愉快的。
1883年9月30日,清晨,汉城的东大门终于敞开了,快被逼得发疯的人民顿时蜂拥而出,犹如一股滔滔不绝的洪流,向汉城的东方潮水般汹涌而去。
为什么要开东门呢?为什么不是西门、南门或者北门呢?
这是丁云桐根据袁世凯所描述的战场态势,而特别制定的。日军主力在东门的峨嵯山方向,那就干脆把老百姓全部往那个方向赶,〃驱羊喂狼〃。日本人如果置之不理,那么汉城的粮食压力就会剧减,中**队那种为了胜利不顾一切的决心,也将震慑对手。日本人如果阻拦,那就会造成大量的伤亡,从而彻底把自己变成了魔鬼。
连绵不绝的逃亡人流仍然在继续,东门外的大道上川流不息,摩肩接踵。到了中午时分,已经有超过十万人涌出汉城,前面的人群已经靠近了峨嵯山。
站在山顶的高岛鞆之助和秋山好古,彻底目瞪口呆了,现在即便是不用望远镜,两人也能清清楚楚得看到,山前那一望无际,犹如海洋一般,密密麻麻如蚁群,看不到尽头的逃难人流。而远处的汉城,仿佛一只怪兽,张开嘴巴还在不停地吐出无穷无尽的〃蚁群〃。
秋山好古首先反应过来:〃好毒辣的中国人,这简直是拿老百姓冲锋啊,比帝国的武士还狠!〃他立刻告诉高岛,这是一着一石二鸟,既缓解粮食压力,又给日军出难题。如果置之不理,整个防线会被难民冲得七零八落。
因此,秋山建议必须拦住难民,把他们轰回汉城,保持汉城的粮食压力。
高岛深以为然,不能这么便宜了中国人。
日军随即采取措施进行阻拦,从东门外至峨嵯山约有十里,日军在峨嵯山前二里处设置封锁线,禁止一切人员通行,每五十米设一哨兵,并挖设壕沟,严密结合部,消灭间隙,不让难民出来,有敢于越过封锁线的,一律格杀勿论。
到了下午,密集的难民潮终于被堵在了峨嵯山前,少数人企图强行跨过壕沟,都被日军当场射杀,这让后续的难民彻底震惊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回头,希望能重新回到汉城里面。
而汉城内的民众对此一无所知,在政府部队的催促和逼迫下,仍然潮水般涌出东门,此时已经有将近二十万人离开汉城,相当于超过汉城一半的人口,把城外至峨嵯山的中间地带挤得满满的。
此时天色已经黄昏,前面回潮的人流,开始与后方发生碰撞,慢慢的越来越多的朝鲜人,知道了前方此路不通,开始转身想要回城。
在城楼上,一直用望远镜观察的袁世凯,觉得不能迟疑了,等下说不定就会有回城潮了。他立刻下令关闭汉城东大门。
于是,在万千民众惊愕的眼神里,东门轰然关上了,所有已经出城的二十万百姓就这样被关在了城外。他们在城外呼喊,拍打着城门和城墙,但却没有一丝的回应。一部分人不得不又往冬面去,得到的仍旧是无情的子弹。
人海掀起一**浪潮,在东门和峨嵯山之间来回翻滚,但每一次都像碰到了坚不可摧的海堤,虽然浪头很大,却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
西边是冰冷高大的城墙,东边和北边是一道死亡的封锁线,黑洞洞的枪口和明晃晃的刺刀,南边则是激流汹涌的汉江。他们,被这个世界决绝地抛弃了。
此时已经过了黄昏,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可怜悲惨的百姓们终于绝望了,整个东门外都是一片凄惨的哭声,喊声,咒骂声,他们愤怒的将石头往城里扔,那里本来应该是他们的家园,现在却咫尺天涯,触手而不可及。妇女们举起手里的婴儿,只求能把孩子送进城,只求能有谁发发慈悲,救救这些饥饿的小生命。
但回应他们的,是像坟墓一样寂静的汉城。
在城楼上,马建忠于心不忍,对袁世凯说道:〃是不是开开门,放一些进来,太可怜了。〃
袁世凯叹口气:〃这城门只要打开一条缝,就永远别想再关上了,直到把所有人都收回来为止,一切计划就都失败了,日本人自以为得计,士气就会大振,到时候皇上怪罪下来,老兄准备作何回答?〃
他看马建忠无言了,又说道:〃不知死之苦,怎知生之欢。不打赢日本人,受这样磨难的百姓,将十倍、百倍于此。战争啊,这是没办法的事,咱们得跟日本人比比,谁更狠得下心。〃
马建忠只能摇摇头。
黑夜来临了,城外亮起了一些火把,人们终于放弃了回城的幻想。对他们来说,要想获得生路只能豁出去冲一把了,汉城的城墙是不可逾越的,但日军的壕沟却可以赌一把。
终于,大批的民众开始要强行冲过封锁线,阻挡他们的是一排排的子弹,很快就有上千人在混乱中倒下,再加上严重的互相挤压踩踏,人数的伤亡难以计数,尸体很快就把壕沟填满了,但日军不惜消耗大量的枪弹,愣是把这些难民给逼回去了。
这已经成了中日两军斗气的时刻,谁心慈手软,网开一面,就等于告诉对方自己不够凶狠,不够强硬。
这些可怜的难民,或者成群地跪在城墙下面,或者跪在日军的封锁线前,苦苦哀求能给他们一条生路,但中日两军都坚决不答应。
在汉城城外的黑夜里,难民的哭喊声震动了原野,仿佛是阿鼻地狱,惨不忍睹。
马建忠在城上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在波涛汹涌的南中国海上,一队悬挂旭日旗的日本军舰,正在为几艘商船护航。自从西京丸好被击沉以来,日本突然意识到战场的广阔,不得不派出山本权兵卫指挥的警备舰队,前往南海护航。由于日本在这个区域没有海军基地,不可能长时间巡逻,因此只能让商船结队,然后由舰队统一护航。在护航过程中,也经常会遭到中**舰的骚扰。
另一方面,日本常备舰队也不断在黄海上机动,企图寻找中国舰队决战,或者拦截中国的补给船,但都没有实现。
随后在大本营的命令下,舰队司令伊东佑亨决定,对中国的海军军港威海卫做试探性攻击。10月1日,天气晴朗,耀眼的阳光把海面铺上了一层金色。日本常备舰队的12艘军舰,排成单列纵队,逐渐靠近了山东半岛外海。旗舰亩榜号上将旗高悬,伊东佑亨站在舰桥上,一身白色海军服,眺望着远方。
行驶至荣成湾以东20海里处(相当于37公里),信号兵突然报告:〃前方发现舰队!〃伊东佑亨立刻命令所有人员警戒。随即,早已紧张待命的官兵,立刻全部进入战斗岗位。
随着双方距离的接近,通过望远镜已经能隐约看见对面军舰上硕大的红龙旗了,伊东佑亨非常激动,盼望已久的决战时刻,竟在不经意间来到了,他立刻整个舰队进入战斗状态,军舰上警报声不断鸣响。
对面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的主力舰队,今天只是按惯例,巡逻水雷区,没想到在这碰上了日本舰队。
舰队是以两列平行纵队行进,排头的正是青龙、白虎两艘铁甲舰,舰队司令沈寿堃站在白虎号上,仔细观察着对面,下令挂出旗语,命令舰队改变队型,按照预定方案准备战斗。
中日战争的第一次大海战,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发生了。
第一百四十章 荣成湾海战()
从很久以前,丁云桐就一直在考虑中日之间的海战问题。
他的战略就是:在日军主力登陆朝鲜之前,躲在徐闻港的秘密舰队是绝不能出现的,以免打草惊蛇。
因此,威海卫的主力舰队要同时承担两个任务,适当的给日本施加压力,同时要有效地保存自己。
要保存自己好像很简单,只要躲到港内,利用水雷和岸炮保护,日本人能有什么办法呢?
但这样做有极大的弊端,等于把一切制海权统统拱手相让,让日本海军没有了任何的压力,可以自由的选择目标,到处攻击中国的沿海城市,甚至封锁上海,封锁台湾海峡等等,到那个时候,秘密舰队到底还能不能继续藏着掖着呢?这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威海卫的主力舰队绝对不能太保守,应当适当的出击,始终对日本保持压力,让日本舰队的主力无暇他顾,就像弄个香蕉挂在大象面前,不能让你吃掉我,但要让你看得见我,不能把我给忘了。
要完成这两个任务,必须确保几个基本的战术原则,第一,绝不能离开基地太远,如果到黄海中央作战,因为主力舰队明摆着要比日本舰队陈旧,速度慢,如果离基地太远,万一作战不利,跑都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