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方在黑暗中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肉搏,到处都是金属撞击声、**纠缠翻滚的声音、惨叫声,以及不同语言的嘶喊声,在这漆黑的雨夜里,双方仿佛野兽一般,凭借着本能殊死拼搏。近卫营体现出了顽强的意志,虽惊而不乱,与对方死死的僵持住。
但随着激战继续,后续的法军源源不断的上来,近卫营人数居于劣势,渐渐感到有些支持不住了。
第四十八章 保住了月眉山()
更新时间:2013…12…21
刘铭传援兵的及时赶来,宣告了法军偷袭计划的失败,数百把雪亮的刺刀加入战团,迅速体现出了人数上的优势,法军迅速的被赶了回去,负隅顽抗的都被捅得不成人形。
当一切平静下来后,刘铭传看望了负伤的刘盛藻,这个刘盛藻事实上是他的族侄,虽然少了两个指头,却不以为意,毕竟经过一番恶战,能活着就应该满意了。
而在法军方面,经过这一天的战斗,尤其是半夜偷袭时,遇到了如此凶猛的抵抗,让指挥官约翰尼奈利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获得足够的重炮支援前,是无法突破中国人防线的。
于是他下令,全军在月眉山前地区扎营,一边派人催促后方加速拖送火炮。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除了偶尔有小规模的骚扰和侦察,双方的战线陷入了一片平静,
刘铭传也意识到法军的目地。他认为圆窗岭地形狭窄,不适合大部队进攻,尤其是法军偷袭不成功,最后进攻目标还是会转到月眉山正面来,因此他带着近卫营和黄志忠部队,转到了月眉山。并动员了数千当地的土著,加高加固了防御工事,在阵地前沿放置了大量的滚石。还向大陆发电报,报告了战事进展。
丁云桐迅速回电,对各部英勇奋战进行了表彰和鼓励,要求刘铭传等人再接再厉,不给法国人以可趁之机。
经过了几天艰苦的劳动,法军的一些重型加农炮开始逐渐往月眉山前集结,到了1月10日,约翰尼奈利手上已经有了3门951877年型加农炮;4门90m1878年型长身管重型加农炮,另外还有3门140舰炮,这样的火力就相当可观了。
约翰尼奈利因此信心大增,但为了能将这些笨重的大家伙,运到月眉山下,所有士兵都已经精疲力竭,约翰尼奈利不得不继续等待休息了两天。
1月12日,清晨,天空放晴了,太阳终于出来了,驱赶着连绵多日的湿气,这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约翰尼奈利精神大振,立刻下令,所有火炮一起向月眉山开火,重点目标是中国人的炮兵阵地。
无数的呼啸声响起,仿佛一出来自地狱的合唱曲,月眉山上的中国炮兵阵地迅速陷入了一片火海。许多士兵有的头被炸得像裂开的石榴,有的手足和内脏被炸得飞了出来,鲜血把整个阵地的泥土都染红了。
随后,法军阵地上响起了嘹亮的军号声,数以千计的法军,疯狂呐喊着向月眉山上冲来。士兵们争先恐后,冒着枪林弹雨,一直冲到了阵地前沿,突然一阵轰隆隆巨响,犹如山崩地裂一般,从山顶上滚下了大量的巨石,这些石头带着漫天的灰土,以一种排山倒海般的声势从天而降。被石头砸中的士兵,马上自己也会变成落石,从山上一路滚下来。
大量的石头不但遏制了法军冲锋的气势,也让陡峭的山坡更加寸步难行。
但是孤注一掷进攻的法军,在稍微停顿了一下后,没有后退,士兵们蹦跳着,越过了乱石堆,继续向山顶冲来,同时山下的法军的哈乞开司机关炮一顿猛射过来,打得整个山头烟尘飞舞,极大影响了守军的瞄准。
很快,一部分法军士兵冲上了山顶,阵地上一下子形成了混战。
双方使出一切招数,想要把对方从山顶上赶下去,用枪刺,用刀,用石头,用拳脚,甚至用牙齿。这样的战斗既是体力和技艺的较量,更是精神与意志的对决,胜利属于更渴望胜利的一方。
激战中,不同部队的战斗力迅速体现出了差距,练军还勉强能保持抵抗,巡防营却已经渐渐丧失斗志,开始从山顶溃退。
刘铭传眼看形势危急,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他立刻带着近卫营冲了上来,一排子弹打出,将逃在最前面的一批巡防营兵击倒,剩下的人慌乱中只好又往回跑。
近卫营又体现出了比练军更强的战斗力,在混乱的战斗中,往往会自觉的几个人配合,体现出了较高的素质。只有经过严格训练后,士兵们才能在心理恐惧的状态下,本能一般的使用技术动作。一个士兵,如果能在实战中,发挥出自己训练水平的百分之三十,就可以算是一个优秀的士兵了。
军队的战斗意志往往是一种“随大流”的行为,部队虽然开始恐惧逃窜,但如果有一批人勇敢向前,就有可能激励其余人,带动更多的人前进,最后逃窜的人也会感到胜利的希望,从而加入到前进的行列。
而这些近卫军士兵正是起到了这种带头作用,他们一往无前的进攻,极大的鼓励了其他人,使本来有些松动的防线重新稳固了下来,并开始体现出优势。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中午,整个山头仿佛极度喧闹,又仿佛极度安静,每一个伤者的惨叫声都清晰可闻,到处是金属碰击声和凌乱的枪声。
也许当上苍俯视这人类凶狠的相互残杀,也同样的感到了伤感。中午时分,一场磅礴大雨又降了下来,很快山上山下的双方士兵不得不在烂泥里坚持战斗。浑身湿透,污泥满身,苦不堪言,尤其是法军更加倒霉,后续部队不得不攀爬湿滑的山崖。
最终中**队人数上的优势体现了出来,法军已经使出了所有的力气,用尽了一切办法,最终还是无法突破,不得不放弃了打垮中国人的计划,随着军号的响起,山顶上剩余精疲力尽的法军也撤了下来。
在经过双方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后,法军的全力进攻失败了,只能另想办法了。
约翰尼奈利试图撤回基隆,但后方的司令利士比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认为撤回去就等于宣告进攻计划的彻底失败。
但是当第二天,利士比亲自来到月眉山前线后,他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突破月眉山,直插台北府,这已经完全是一个奢望了。
在这两天的战斗中,将近500战死,600多人受伤,伤亡人数超过总兵力三分之一,这个比例实在可怕,可见战斗的残酷和艰苦。即便伤亡如此之大,仍然未能突破中国人的防线,这极大的打击了部队的信心。
另一方面,糟糕天气更是让人无法可施,连着两天的漂泊大雨,把法军仓促建成的营地变成了一片沼泽,原先挖掘的壕沟现在也已经变成了水渠,没有一块干净硬实的土地,到处都是黄色的烂泥塘。士兵在极度疲惫之下,不得不坐在几寸深的泥浆里,制服已经根本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所有人都是面色苍白,眼神呆滞,没有了一丝一毫的信心。
利士比知道已经无法再战斗下去了,最后只能下令,全军撤回基隆。
这时,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眼前,原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辛苦运来的重炮,现在该怎么弄回去呢?
数百名伤员已经让人头疼了,其余疲惫的士兵更无法在烂泥里拖走这些几千公斤重的大家伙。
即便能从基隆强征伙夫来,只怕士兵们也无法再等待几天了。利士比甚至担心在拖运火炮时,中国人会趁机反攻。
最后,他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将一些重型加农炮炸掉,不能留给中国人做战利品。
随着一连串剧烈的爆炸声,法军的十几门重炮都被炸成几截,这个动作表明一种无奈的决定,没有了重炮,以后就更不会再发动任何进攻了。
所有人都沿着原路返回了基隆,和出来时的趾高气扬不同,此时大家都是一副狼狈沮丧的样子,利士比已经开始担心,自己将来得到的评价,可能会比孤拔好不了多少了。
他感到自己原先的错误,过去急躁的想要一步到位,彻底征服台湾,其实应该先稳扎稳打的控制整个北部港口。这个时候他才想起了沪尾港,不过,他已经没有信心再去攻击旁边的基隆岭了。
随后几天,利士比率领舰队在沪尾港外游弋,但是港口坚固的防御配置,让他觉得进攻难度太大。
港口的浮桩和沉船,使他的重型战舰无法进入,而能进入港内的炮舰,想来无法打败水雷和重炮台的。
远东舰队像一只饿狗,一直寻找着机会咬一口,可终究不得不放弃了。
随后利士比给法国政府报告:台湾岛上抵抗的顽强程度,完全超出了想象。如果想要继续原先的计划,必须给他派遣大量的援兵,至少需要一个旅!
台湾和越南北圻,一起向政府要求增兵,这让财政负担沉重的甘必达内阁苦不堪言,他们不禁又重新幻想着,是否能通过外交讹诈来让法国“有尊严的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于是甘比达内阁开始严肃的考虑,应该寻找什么人出来斡旋一下了。
第四十九章 山西战役()
更新时间:2013…12…22
1881年1月16日,北京养心殿,正在召开军机处会议。
丁云桐在收到了刘铭传的电报之后,长出了一口大气,也冲淡了此前北宁之败后感到的压力。虽然月眉山的攻防战,中**队在人员方面的的伤亡损失可能更大一些,但是在战略上,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其意义甚至不亚于马尾之战。因为这直接挫败了法军想要控制台湾的战略企图,否则台湾一旦陷落,凭借法国的海上力量,即便中国在陆地上获得大胜,也很难再将台湾抢回来,这对未来的谈判增加了极大的难度。从这个角度讲,法国政府的选择并没有错,台湾的确是最好的抵押品。
此时丁云桐颇有些庆幸,法军在围堵马尾时,他在确定大陆已经没有危险后,见缝插针的命令周盛波率军增援了台湾。否则刘铭传手头兵力若是拙荆见肘,还不见得能顶住法军的进攻。
既然法军无法在台湾取得进展,那么中国大陆沿海地带就安全了,而法国却只会在台湾越陷越深。因为法国政府一旦从台湾撤军,就等于承认之前的一切行动都失败了,这将极大的打击政府的声誉,甘必达内阁将承受垮台的风险。
既然如此,丁云桐觉得至少可以再从国内调一个师到越南去,只要在北圻能取得一个胜利,法国人就将被逼入绝境了。
这时,军机大臣左宗棠说道:“法军进攻台湾不利,我海军可抄袭后路,打击其海上补给线,此正其时也!”
丁云桐听了也颇为心动,转身问军务部部长彭玉麟:“海军情况如何?”
彭玉麟却显得非常的谨慎:“昆仑与沧海二舰已经回到马尾港内,但是二舰多有损伤,包括新俘虏的法国四舰,至少都需要数月的修理。而且法军虽然已经撤围马尾,但港口外仍有法军舰只监视。”
丁云桐点点头:“此时,各艘主力舰都需要整修,次要舰船又战力不足,而且人员要熟悉船只,更是非一日之功。而且一出港口法国人就会知道,台湾与闽江口咫尺之遥,法军舰队马上就会尾随而至,贸然出海只怕得不偿失。”
左宗棠这时也冷静了下来:"是老臣心切鲁莽了。"
丁云桐顿了一下,又说道:“现在看来,法军已经没有余力攻打京津地区了,有大沽口的第七师和西山的近卫旅,应该就足够了。可以让左宝贵的第二师前往越南,作为最后决战的总预备队。”
想起北宁之败,丁云桐又有些气闷,他知道北宁迟早要放弃,目的只是大量消耗法军的有生力量,但没想到张树声会败得这么惨,第三师会减员三分之二多,而且武器弹药更是丧失殆尽,如此惨败实在出乎意料,张树声前世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将军,怎么会如此不济,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历史有时也是做不得准的。
不过法军的战斗力更是超出预先估计的太多,要是有什么东西能加强防御,挡住法军的凶狠冲击就好了,比如地雷什么的。
地雷?想到这,丁云桐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丁守存。
这个丁守存前世是个军火器械专家,尤其是在地雷研究方面极有心得,著有《详覆用地雷法》等书,是国产的地雷专家,其造诣不比西方差。不过此人一向不受人待见,他精研一辈子的地雷,被当成了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反而被人背后嘲笑,说他走邪道,一生郁郁不得志,此时应该已经退休回家乡了。
丁云桐颇为懊悔,原先事情太多,怎么没想起这个人呢?他马上让郭嵩焘的组织部立刻找到这个丁守存,带他进京,希望还能赶得上战争。
正说着,外务部长曾纪泽匆匆前来求见,进来就禀报:“俄国驻华公使布策,已经正式向外务部提交文书,希望能出面斡旋,调解中法争端,使双方能在俄国远东港口海参崴进行谈判。”
丁云桐笑了,法国人坐不住了。
上次让英国人赫德来,只不过是缓兵之计,根本没想要何谈。这次应该是形势大有区别,更多的是外交讹诈,战场上得不到的,自然想在谈判桌上试试看。而且此时法俄虽然还没有结盟,但双方正在接近,俄国出来斡旋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法国仍然未遭受致命打击,谈判注定不会有结果。不过就像前世红朝太祖所说“文官只管谈,武将只管打”一样,在谈判桌上开辟一个新战场未尝不可。
于是,丁云桐命令可以接受布策的斡旋,与法国人进行外交接触。并由曾纪泽作为中方谈判大使,军机章京李秉衡与吴大澄将作为谈判副使,前往海参崴。
他心里暗想,事情正在变的越来越有趣了。
而另一方面,越南战场上,另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法军统帅米乐中将,此时正在万分苦恼当中,他希望能停止台湾方面的军事行动,把第四旅调回越南,但国内却反而要求他继续分兵给利士比。
这个要求激怒了米乐,他认为这会更加分散力量,结果导致两方面的战事都陷入僵局。他甚至以自己的职业生命相威胁,声称如果政府要强迫他执行这个命令,他宁可辞职。
虽然最后甘必达内阁满心不情愿的收回了要求,却要求米乐继续进攻北圻,争取军事上的胜利,以配合正在前往海参崴的谈判大使宝海,使法国在谈判桌上的态势能更有利。
米乐对部队进行了兵力调整,在北宁之役中,法军伤亡不小,战死的,再加上伤重不能痊愈的,达到了1500人左右,尤其是波里耶的第一旅,损失了五分之一兵力。
米乐只能不顾比硕上校的强烈反对,从防守东京地区的第三旅里,调出一个步兵团来补充第一和第二旅,他的思路是,首先必须保持这两支进攻主力部队的完整。
而在进攻目标上,米乐选择了西线的山西城。
他知道东线的谅山是中**队的指挥中心,但是在进攻谅山前,米乐认为需要将山西的敌军清除,这样能保证法军在进攻谅山时,侧翼不会受到威胁。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几天前,中法两军刚刚做了一个战俘的交换,法军将俘虏的中国的团长魏刚,换回了被中国俘虏的少校科罗纳。
根据科罗纳的描述,谅山的防御极为庞大坚固,很难被攻克。这更加坚定了米乐心里的想法:在没有得到国内的增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