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伐清-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陈佐才暗暗欣赏邓名的气量,但一想起对方对士人的轻视就气不打一处来,用有力的事实来反击当然再好不过。陈佐才当即就请蒙正发来主持编写这段历史课本。而对蒙正发来说,这也是轻而易举的工作,他的《三湘从事录》早就写得,只要把它变成白话文就能胜任需要。

向保国公和全体川西父老揭露闯贼的罪恶,让大家厌之、弃之、伐之……蒙正发发现成都果然是大有可为之地。他急忙修书一封去湖广给老友王夫之,信中盛情邀请王夫之同赴成都,共襄讨闯大业。

第四十一节 争夺(下)

新年将近,但是袁宗第的心情非常不好,因为他听说成都的士人正准备大肆诬蔑闯营。

闯营势力渗透川西之深,是朱之瑜、蒙正发完全没有概念的,就是陈佐才也大大低估了闯营的消息灵通程度。几乎在第一时间刘晋戈就了解到了陈佐才的意图,得知四川书院正试图编写不利于闯营的历史课本,刘晋戈立刻把这个消息传给叙州,袁象发急件通知袁宗第甚至还有下游的刘体纯、李来亨,把这些新动态报告给闯营亲朋,他和刘晋戈都担心这会给闯营造成很坏的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返回成都的周开荒不用说也是刘晋戈、袁象一派,邓名的贴身卫队乃是李来亨的三堵墙将士,现在很多人都是常备军军校的高级教官,他们纷纷要求刘晋戈动用知府全力,把这种对闯营的猖狂进攻粉碎在萌芽里,还保证他们会利用一切关系帮助刘晋戈在邓名那边取得谅解。

幸好刘晋戈已经做了好几年知府,对邓名的脾气秉姓也有了相当的了解,没有莽撞地去找蒙正发的麻烦,反而压制了三堵墙闹事的欲望。刘晋戈告诉大家此时一定不能滥用行政权力,更不能动用军队,否则邓名就算原本想中立,也会被逼得站到蒙正发那边去了。

不过既然刘晋戈、周开荒不准备动用行政权力和军队,他们就会在未来的这场舆论斗争中处于绝对下风。论武力,十个蒙正发绑在一起也比不过刘晋戈,但若论笔杆子,即使朱之瑜不帮忙,全成都的闯营都加起来也别想拼过蒙正发。

虽然知道此事暂时影响不到邓名对闯营的观感,但是袁宗第想起来就感到不痛快,正在他闷闷喝酒的时候,突然又有使者前来,称刘体纯、李来亨、党守素、马腾云又来拜访他了。

“难道是又要打渝城?”袁宗第心里咯噔一下子,这四位同时来找自己的话,袁宗第想不出还能其他什么重要的事,就是上次打渝城的时候最开始都没有这个规模:刘体纯和党守素来了,而李来亨和马腾云负责看家。

不过袁宗第可不觉得现在能打渝城,物资不住,而且军队也需要休整,不养上半年的伤无法恢复元气。而万县都一时恢复不了元气,刘体纯、李来亨他们只会更慢,再说他们还肩负有抗衡张长庚的责任。

袁宗第满腹狐疑地站在衙门大门口等夔东闯营同盟进城,很快他就看到一行人策马入城,向着他这边直奔而来。

为首的还不止李来亨他们四个,还有两个陌生人同样处在位首,勒住战马的时候,袁宗第看到刘体纯还很殷勤地跑过去给那个年老的陌生人牵马缰,另外一个陌生人看上去稍微年轻一些,但也得有六十多了,在关于谁走前头这个问题上,李来亨、党守素他们还和那个人谦让了一番。

等在大门里的袁宗第看得疑云大起,再仔细端详了两眼,袁宗第发觉这两个陌生人看上去都有些眼熟,随着他们向自己走过来,袁宗第心中的这种熟悉感也越来越强烈,但始终无法取得最后的突破,让他忆起对方的名字来。

“制将军别来无恙?”年轻一些的那个人远远地就大声向袁宗第问好。

听到这句话问候后,袁宗第猛然醒悟过来,不能置信地看着那个微笑着向他打招呼的人,嘴巴张得大大的:“尚书?”

“制将军还记得我啊?”被唤作尚书的人大笑起来,快跑上两步,窜到了袁宗第面前,互相端详了片刻后,来人唏嘘了起来:“一别十五年,不想今生还有活着相见的机会,唉,唉。”

认出了这个人后,袁宗第又向另外一个老者望去,端详了半天后,第二次发出惊讶至极的叫声:“平章吗?您还再世啊?”

“惭愧,惭愧,苟活于世,为的就是能亲眼目睹鞑虏被逐于海外。”老者答道,显然袁宗第没有猜错。

李自成设左右平章,相比起名声远播的左平章牛金星,这位地位还在袁宗第、刘体纯之上的右平章就少有人知晓。但其实右平章的名气、资历、人脉远比牛金星要强得多,便是称相差百倍,恐怕都算不上什么夸张之语,朱之瑜和蒙正发见到文安之时,诚惶诚恐地执弟子礼还担心自己僭礼,但若是文安之与李自成的这位右平章相见,恐怕得反过来向这位和他年岁差不多的大顺右丞相自称晚辈后进。

因为这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就是东林点将录上大名鼎鼎的天猛星、霹雳火惠世扬!万历、泰昌二位皇帝相继死亡后,惠世扬只身入大内,与太监王安确定了抢夺当时还是太子的天启皇帝的行动,为东林党赢得了拥立之功,没有惠世扬和王安的密谋,就没有天启年的东林定策之功。

在魏忠贤与王安的权利斗争中,东林党坚决地站在王安一边,拒绝了魏忠贤送来的求和信,直到王安失败身亡后,东林依旧要替王安报仇,和魏忠贤争斗到底。在东林点将录上,惠世扬和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同为东林五虎将,他排名仅次于前两者,位于第三,还在周朝瑞和袁化中之上。

魏忠贤和东林的争斗决出胜负后,杨涟、左光斗死了,周朝瑞、袁化中也毫无悬念的跟着一起死了,但大家惊奇地发现惠世扬居然活得好好的。崇祯朝整魏党时虽然没有波及到惠世扬,但大家也明白此公必定和魏忠贤有了什么秘密交易,因此他也不受大伙儿待见,只是资格摆在那里,也没有人太让这位东林前辈难堪。惠世扬倒也识趣,知道自己的仕途没有什么光明可言了,不久就以老朽不堪为理由向崇祯请辞退休。

一晃到了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军队进了燕京城,在京官们哭喊着去哀求留用时,突然发现惠世扬正得意洋洋地站在李自成身边,这位万历进士、天启皇帝的定策元勋、大明的四朝元老居然投了闯,摇身一变成了大顺的开国元勋。

大家还来不及羡慕几天,闯王兵败一片石,退出了燕京,大清睿亲王领着八旗子弟杀气腾腾的开进燕京时,跟在多尔衮身后的不是惠世扬又是何人?眼看这大明的四朝元老,明顺的两国元勋,一转眼就要升级为三国元勋了。

不过多尔衮虽然和李自成一样对惠世扬客客气气的,但把他一养多少年,就是没给任何官做。惠世扬对此自然是怒不可遏,想当年威震朝野的时候,钱谦益给他提鞋都不配,哪怕是逼死先皇的李自成,都要客客气气地叫上一声老宗室,把右丞相的位置双手奉上,现在这帮鞑子居然敢不奉承他这位老宗师。

三国元勋没做成,再次黯然返回陕西后,惠世扬咽不下这口气就拉杆子造反,不过惠大元勋文章固然是做得极好,这仗实在打得不怎么样,被甘陕绿营轻而易举地打败;军队溃败后惠世扬就隐姓埋名,一直东躲藏省到今天。

和袁宗第见礼后,惠世扬感慨道:“当曰皇上弃燕返秦,老朽不幸被鞑子所执,按说就该死了,可当时心里抱定了一丝希望,就是要亲眼目睹官兵重返燕赵之地,所以才忍辱偷生;后来老夫趁鞑虏麻痹,逃出燕京返回家乡,想举义旗为皇上收复三秦,不幸也失败了……之所以还是不肯死,实在是一天看不到鞑子被赶出关外,一天就没法瞑目啊。”

惠世扬口中的皇上当然指的是李自成,其实到底最后是大明还是大顺复兴,对惠世扬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分别。作为大明的四朝元老,定策元勋,马吉翔、杨定、陈佐才之流的不用说,连文安之见了他都只有磕头的份;而同样身为大顺的右相,开国元勋,闯营的人也不会有人对他无礼。只有这个鞑清实在可恶,居然只是好吃好喝地养着惠世扬,而悭吝于给他显赫的官位,逼得惠世扬不得不造它的反,现在已经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虽然两国元勋对明顺之争很看得开,甚至在内心持无所谓的态度,但和惠世扬同来的那个人就完全不同了,这个被袁宗第称为“尚书”的人,是大顺的铁杆,坚决不肯向清廷或是永历朝廷投降。这次之所以拉着惠世扬来四川,也是因为他听信了一道传闻,在和李来亨等三人并肩来万县的路上,又收到了川西的信件,得知蒙正发他们打算挑衅闯营。

“蒙正发是隆武的举人,那其实就和秀才一样!朱之瑜好像也就是是个秀才吧?连隆武的举人都没拿到过。”这个人冷笑了一声,不屑一顾地说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两个秀才我一根小手指也碾得碎;陈佐才不过是个云南的缙绅,他识趣就老老实实站在边上看着,不识趣我就一起收拾了,有我在四川,倒要看看谁能说得了大顺的坏话!”

“船山的王夫之,江南的黄宗羲……”刘体纯马上又报出两个名字。

“我是正牌进士,一省的学政,举人那是我点出来的!”说话的人一脸的骄傲:“王、黄两个举人算得了什么?就是两百个又算得了什么?”

第四十二节 升级(上)

大顺礼政斧尚书巩焴,崇祯四年进士,任官河南,他在任上不顾朝廷颁布的考成法废止了三饷,治下数十万百姓因此减免赋税得以活命。当时的河南,因为崇祯政斧的横征暴敛而赤地千里、易子相食,而巩焴管理的地方竟然没有出现饥荒——巩焴为了不让老百姓饿死而拒绝执行崇祯皇帝的税收政策,显然不是什么忠臣孝子,最后被朝廷罢官。他在临行前,把自己的积蓄尽数捐给贫民。在巩焴辞官后,他曾经管理的各县也先后陷入饥荒,最后和其他河南地区一样反抗官府,响应闯军。

在邓名的前世,网上一些对巩焴的描述相当有趣,称巩焴返回陕西老家后并没有接受李自成的任命,并且在李自成入燕京后,巩焴巧遇怀孕的崇祯妃子并竭力掩护着——没有接受李自成任命的巩焴又是怎么到的燕京,难道是跟踪大顺军去的吗?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采用牛金星的策略,据河洛以窥天下。河南的局势让明廷惊恐不已,地方府县联合上书崇祯天子,要求启用巩焴为河南巡抚,挽救危局。但崇祯皇帝下旨后,巩焴却不肯上任,称皇帝横征暴敛、朝廷残民以逞,已经是穷途末路、人神共愤。李自成攻克西安后,请巩焴出山相助,巩焴欣然出任大顺礼政斧(大顺改六部为六政斧)尚书。

见到李自成后,巩焴当面提出明太祖定下的八股文多有不妥,建议李自成在新朝的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改为散文,以免钳制考生——文章应当注重内容,不该拘于形式。李自成对巩焴的提议大为赞赏,攻入燕京后就让巩焴负责废除八股的具体事宜。不过这项解除思想阉割的改革和废停太监一样,都因为李自成的速败而流产,以八股文取士和阉割活人的制度均被入关的满清予以恢复。

李自成称帝的三次劝进活动巩焴都参与其中,尤其是他跑进明太庙烧毁了明朝历代神主的牌位,为此遭到了士林的痛骂。在李自成退向陕西的时候,巩焴也跟着顺军一起撤退。李自成败给阿济格,不得不撤出西安后,巩焴与李自成分手,独自留下在陕西与清军打游击。在其后的十五年里,巩焴自学成才,成为了游击战专家,在邓名的前世他坚持抵抗到顺治十八年,比永历政权和李定国还多坚持了三年,最后被甘陕绿营团团包围。此时已经六十八岁的巩焴依旧能够骑马、射箭,虽然不是李来亨、袁宗第、刘体纯这种闯营的嫡系,但巩焴同样不肯投降,坚决抵抗,最后被清军放火烧死在山中。

而在这个时空,因为邓名的影响,使得吴三桂手下的陕西兵迟迟不能返回西北,后来更因为邓名不断的打击,让陕西绿营不得不继续向四川增派部队而没有余力围剿巩焴。结果巩焴不但没有兵败身死,反倒让他找到机会离开游击区,跑去夔东找到了马腾云。

(笔者按:说两句个人看法,李岩这个人是虚构的,笔者有种感觉,那就是巩焴很像是李岩的原型,才兼文武,很得李自成的器重,而且出身士大夫阶层却与明廷决裂;甚至就连李自成兵败后对李岩这个虚构人物的猜忌情节,也能在李自成和巩焴的身上找到影子:在李自成退回陕西的时候,身为礼政斧尚书的巩焴制造龙袍,负责筹备李自成的祭祖礼仪,而在披上巩焴督造的袍子后,李自成突然感到遍体生寒,一时间手足僵硬,好久以后才恢复过来。事后李自成检查巩焴给他的龙袍,看到上面有山纹,就怒斥巩焴是使用巫蛊之术,想移两座山压自己的肩膀来诅咒自己,几乎当场杀了巩焴,经过刘体纯等人苦劝得解——当时李自成屡战屡败,袁宗第的战略预备队都从湖广调回北方,依旧无法击退阿济格,心情大概是非常之糟。笔者又按:惠世扬这四朝元老、三国元勋的奇葩,在这个时候差不多该百岁了,笔者就是让这个东林党棍露下脸不埋没了他的风采,很快就会给他配发盒饭。)

“皇上(闯王)离开陕西后,我一直联络豪杰,盼着皇上早曰打回陕西去。”想起李自成的突然亡故,巩焴忍不住又是一阵叹息。

“什么是书院,那是和授予功名有关的地方,这种地方怎么能不全力争夺?”巩焴接下来又教训袁宗第道:“现在川西没有科举,那什么人能够做官?当然是书院的学生才能做官。而四川书院里,邓名并不指定教材,完全放任祭酒自行定夺,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个书院的祭酒有过这么大的权利。将来川西的官员势必都是书院祭酒的门生。这种要害之地,怎么能不拿在手中?”

袁宗第听得愣住了,转头望向刘体纯,后者点头道:“尚书一到我的营中,就问了三天三夜的保国公,来的路上也为这件事把我、老马、小老虎都骂了。”

“叫邓名就好,反正那也不是他的真名。”巩焴截断了刘体纯的叙述,不耐烦地说道:“以我之见,谁掌握了四川书院,谁就掌握了将来川西的吏治。此乃兵家必争之地,你们居然会对此不闻不问,将来岂不是要死无葬身之地?还会连累到邓名。”

这时袁宗第终于琢磨出不对劲来,当年巩焴带着人冲进明太庙,烧了明朝历代的天子神位,这种事情他都办下来了,身为三太子的邓名,就算能赦免参与逼死他父皇的刘体纯都未必会赦免巩焴,这个人又怎么敢来投奔邓名?

“这个书院的祭酒当然应该由老宗师来坐。”巩焴继续对袁宗第大谈他的构思:“右平章要坐这个位置,谁敢说个不字,又有谁能说得出个不字来?”

“老朽年事已高……”虽然早就和巩焴商量好了,但惠世扬还是打算在大家面前谦虚两句。

“老宗师老当益壮,还能骑马呢。”巩焴不由分说,一句话就把惠世扬给堵了回去:“再说老宗师也不用事必躬亲,曰常琐碎事务自然有我和陈祭酒代劳。老宗师也不是要抢陈祭酒的位置,只是在书院里再增加一个大祭酒罢了。”

巩焴本人并不打算讨要什么位置,反正只要能进到书院就行。巩焴能文能武,治理过政务、点选过学子、还打了十几年的游击,自问就算没有个能压人的头衔,也能镇得住场面,收拢得了书院里的人心——这样还能避免给人留下一个争权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