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旌旗-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就血流成河,尸骨成山,李重和曹操的战争进入最惨烈的阶段。
就算到了这种地步,曹操依旧没有放弃希望,惨烈的攻杀都是为了给曹仁创造突围的机会,前去长安汇合曹彰,只要曹仁到了长安,长安就能抽出一部分兵力杀进汉中,彻底稳定住汉中的局势。
虽然这样一来,曹操在洛阳战场的兵力会更加薄弱,但洛阳城高墙厚,物资准备充足,曹操有把握守上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而相对比,赵云军粮物资运转困难,能不能在汉中战场坚持一两年还真不好说,这也是曹操最后的机会了。
至于益州的糜烂局势,长江战场的后续计划,曹操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事到如今,曹操最后悔的并不是没有全力固守汉中战场,而是没有全力驻守凉州战场。如果凉州不失守的话,在必要的时候,曹操可以舍弃益州,将兵力集中到长安、洛阳、凉州一线,就算是这几个战场全部失利,曹操也能退到凉州,向西域逃窜。
曹老大虽然再和李重争夺天下的战场陷入绝对被动,但依照曹操的能力,在西域打开局面也未尝没有希望。
但现在的局势更加危险,马超和曹操有血海深仇,一旦曹操向西域逃窜,马超一定会劈死截杀曹操。
不得不说,李重也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单单把马超留在凉州,一方面给了马超报仇雪恨的机会,另一方面,李重未尝没有让曹操和马超两败俱伤的想法。
要结尾了,蜘蛛在写新书,更新缓慢,见谅!但蜘蛛不会太监的,这本书肯定会写完的。
第四百九十五章 再创那百家争鸣
战事愈发惨烈起来,特别是曹仁的救援军队和太史慈的外援军队,在弘农附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曹仁和太史慈各自率领越两万军队,只用了半天时间,双方就付出了近五千人的死伤代价。
洛阳附近的百姓叫苦不迭。
坦白说,李重和曹操都算有点良心,一再嘱咐手下的将领不要太过骚扰百姓,但是,这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而已。
杀红眼的军队那管这些,为了能占据一个有利地形,驱逐百姓,烧拆房屋,无所不用之极。虽然很少有兵卒直接冲百姓举起屠刀,但其中的误伤也不少,洛阳附近不说是十户九空,也好不那里去。
数天之内,渑池、新安等县就华为狼藉。
不过这天下总有闲来无事的人,比如汉代的大儒,郑玄、司马徽、管宁等人,特别是郑玄这个老不死的,本来他应该在公元200年上下辞世,但被李重搅乱天下之后,郑玄到现在还活的好好地,虽说满头白发,但看上去再活三五年也不是问题。
当然,这人来洛阳站场见李重也不是纯属无聊,他们还是被李重的政令所触动。
李重的政令就是正式进行科举,不过在李重所主持的科举开始,儒学经典再不是重要组成部分,赵国的科举更接近于时事,相对来说,法家、杂家、农家、墨家所学在考试中占据的比例更大。
于是汉代的大儒们不爽了,在他们看来,李重这时要掘儒家的祖坟啊。
仗着资格老,郑玄带领一众儒家子弟来见李重,李重也不推辞,就在杀气冲天的军帐中接见了郑玄等人。
简单的见礼过后,郑玄当先发难,拱手道:“陛下,科举制度确实是选拔人才的最好方式,国之幸焉、民之幸焉,但不知陛下为何打压儒学,不重视四书五经呢,如此一来,岂不要天下大乱。”
“郑大师……言之过重了吧?”李重皱起眉头,有些不悦的问道。
郑玄一拱手,慢慢说道:“郑玄此言并非危言耸听,独尊儒术,方是天下正道,如若不然,如何教化万民?”
李重直勾勾的看着郑玄,良久没有说话。
按照常理来说,李重罢黜儒家一门独大的行动有点操之过急了,李重应该再击败曹操之后,携席卷天下之威,强行推动此事,如此一来,华夏的儒生应该不敢造次,就算有所波澜,也不会形成天下汹汹之势。
但是,李重却有另外一个想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不说了,其次,李重就是想看看儒门到底能有什么动静,矛盾尽早爆发,将来的隐患也会少点,不然的话,这些儒生暗藏心思,隐秘起来,也必胜后患。但现在提前见所有的隐患引发出来,李重就可以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
历史上有一位帝王很猖狂,那就是鲸吞六国的秦始皇嬴政,但秦始皇有一点比较倒霉,就是焚书坑儒一事。
焚书坑儒可是历史上一件大事,李重在后世就听说过无数次,但实际上,秦始皇真没干过这事,秦始皇做的是焚书坑术,术士的术,当然了,这种历史事件猫腻太多,谁也分不清真假,但有一点李重可以肯定,那就是儒家经典并没有失传多少,也就是说,即使秦始皇干过焚书坑儒的举动,动作也不会太大,并不像史书上描写的那么残暴。
其实,李重自己倒是很想干一下焚书坑儒这样疯狂的举动。
还有就是李重对郑玄等人很是不齿,你也不够就是个比较有学问的老头而已,考试考什么内容是你们说的算的吗?君不见后世千人骂、万人恨的英语四六级,不一样考的轰轰烈烈,引无数英雄才子尽折腰,嗯……说是欲哭无泪也可以。
看了郑玄半天,李重这才冷笑一声,徐徐问道:“郑玄……我问你,神农氏尝百草,教人农桑之事,是否称得上德被天下呢?”
郑玄毫不犹豫的答道:“自然。”
李重又接着问道:“有巢氏教化百姓修建房屋,躲避狼虫虎豹,寒风骤雨,是否算的上德被天下呢?”
郑玄依旧答道:“自然。”
李重接着说道:“那我再问你,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烹煮食物,让上古百姓摆脱饮毛茹血的生活,算不上的上德被天下呢?”
郑玄答道:“自然,三皇自然都算得上德被天下的圣人!”
“呵呵……”李重笑了笑,接着问道:“那朕再问你,仓颉算得上德被天下吗?”
郑玄犹豫了一下,说道:“仓颉造字,开启民智,自然也称得上德被天下。”
“那好!”李重眯起眼睛,点头道:“我再问你,你们儒家的至圣先师孔丘……有什么德被天下的举动?”
郑玄毫不犹豫的答道:“孔圣人治学传书,开创儒门圣学,教化万民,怎么称不上德被天下?”
李重闻言哑然失笑,说道:“郑玄,说的具体一点,你看上面的几位圣人,做事多实际,让天下万民免于冻饿之灾,虎豹之噬,结束结绳记事的愚昧时代,都是看得见,说得出的功德,你那个开创儒门圣学,是能让老百姓生活富足呢,还是能让百姓免于刀兵之祸,疫病困苦呢?”
郑玄闻言竖起眉毛,急声道:“我儒门养胸中浩然正气,修身养性,治国修政,怎么算不上功德呢?”
这次李重到没有直接说郑玄的话华而不实,只见李重叹了口气,慢慢说道:“郑玄先生所言极是,儒家修身养性,胸中浩气长存,确实令人敬佩。但是,郑玄先生告我,你们儒家有多少人胸中浩气长存呢?”
“这样吧,干说不练假把式,看看现在天下的形势,四分天下我李重独占期三。介绍一下这位,张辽张文远,雁门马邑人。”
指了指张辽,李重郑重其事的说道:“张辽乃一介武夫出身,大概也算得上兵家了,看看,现在兵甲只是,我赵国占据绝对上风。”
“还有这位……”李重又指了指马均,接着说道:“这位先生叫做马均,算是杂家吧,发明无数攻城器械,让我军能在机械力量上远远超过曹操。当然,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马均还发明了翻水车之类的农用工具,使我赵国粮食产量增加了一层之多,称得上善莫大焉吧。”
说完马均,李重又指了指李儒,接着说道:“还有这位,一介小吏而已。”
听了李重挪揄之言,李儒闻言也不恼,在原地抱了抱拳,嘿嘿一笑。
李重接着说道:“这位先生算是法家吧,整顿吏治,使我赵国令行禁止,官员尽力,也算是一件功劳了。”
最后李重指了指华佗,点头赞道:“这位是张机……张仲景先生,想来郑玄先生应该有所耳闻,还有一位华佗先生身在江南,就先不提了。这二位先生算是医家,说实话,我本人认为,千百年后,张机和华佗的历史地位要远远高于我李重,也在你等之上,别瞪眼睛,这就是实话。”
看了看郑玄等人怒目圆睁,李重呵呵笑道:“怎么,你们儒家修身养性,也有嫉妒之心吗?我说的是真的,就说我李重李子悔吧,说好听点,是一位开国帝王,说不好听点,就是篡逆之辈,至于我能把国家治理的怎么样,呵呵……”
“但就算我将国家治理的欣欣向荣,也不能成那万世之基,但是两位医家的著作却可以流传千古,一直救治百姓,这才是善莫大焉。”
说道这里,李重挺直腰身,沉声说道:“好了,现在你们看,我赵国各方面皆有杰出的人才,洛阳大战我李重也占尽上风,那么……你们儒家既然厚着脸皮来见我,就要拿出真本事来,你们儒家不是一直参悟内圣外王的本领吗,那么……趁着我们大兵压境的机会,现在你们派个人去说降曹孟德吧!”
郑玄闻言立即苦起脸说道:“陛下,那曹孟德自陈留起兵,横扫天下,几无败绩,仅屈居于陛下之下,如此人物,自然心志坚定无比,岂会因为他人一言而降,陛下这个要求太强人所难了,恕五入门一派无能为力。”
“呵呵……”
李重听得冷笑不已,寒声道:“如此说来,你们儒门就是沽名钓誉之徒了,朝廷安定,百姓和睦,四夷宾服,就是你们儒门教化天下的功劳了。可要是天下大乱,烽烟四起,让你们儒门安定天下就强人所难了,那就是宦官作乱,奸臣把持朝政了。我怎么看,你们儒门都有些欺世盗名呢?这推诿的本领,天下无出其右者。”
李重这话说的可不是诛心之言,看看历朝历代该跌更替,征战不休之时,都是法家,纵横家,兵家搅动风云的时刻。
看看春秋战国,李裡、商鞅、孙武、白起,管仲乐毅等人,哪一个是儒家学子。孔老二和老孟游遍天下,也没得到过各国国君的重视,不能说各国的君主眼光都不好吧。不说别人,孔子也在鲁国当过官,结果鲁国还是被齐国灭了。
千万别说鲁国国君昏庸,国君都跟猴精一样,还要你们大臣干什么。
第四百九十六章 进退两难的儒门
但不管怎么说你,郑玄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说降曹操的任务,可以很负责的说,在场所有人都知道,郑玄此去一定是一事无成,曹操岂是轻易投降的人。不把郑玄一刀斩了,都是看在郑玄年纪大的份上。
再进一步说,对于天下的两位霸主,郑玄还是欣赏曹操一些,如果有可能,郑更愿意选择投靠曹操。但是很可惜,曹操现在处于绝对的劣势,想要翻盘,难于上晴天。
当然,如果郑玄有孙武吴起的本事,他也就投靠曹操了,到时候翻转天下,立下不世之功,儒门定然更加光芒万丈,独尊学术巅峰。
但很可惜,郑玄,司马徽,管宁等人都没有那个能力。唯心点说,儒门学习的东西真不怎么贴近实际,说是定国安邦都是笑话,治国安邦依靠的是律法,实际上儒门只是占据在法家的基础上,执掌天下而已。
至于征战天下,藏富于民,儒门更是……呵呵!
但也不是说人们没有一点用处,最起码,儒门中有不少崇高的精神境界,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啊,知行合一之类的,但是,那只是个人能力而已,跟整个儒家的关系不大。
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说,李重都不讨厌郑玄这个人,反而很敬仰郑玄的学术修为,著书立传,确实值得称赞。
不过有一点必须要说明,李重可以容忍一个人站在学术的巅峰,比如郑玄,比如后期的王明阳等人,人家确实有那个本事。但是,李重绝对不会容忍一个学术门派站在学术的巅峰,唯我独尊,这简直是社会的倒退。
就像武侠小说一样,李重可以容忍一个人天下无敌,但李重绝对不能容忍一个门派天下无敌。
一个人天下无敌了,能激起大家学习的激情,给大家努力的目标。不过一个门派唯我独尊,别的不说,平衡问题就难以解决。
郑玄辞别了李重,带着数十弟子进入洛阳城中,向曹操晓以大义。
结果可想而已,曹操只见了郑玄几次,就避而不见了,连饭食都供应的不怎么及时,撵人走的意图很是明显。
期间郑玄也曾经隐晦的表示过,带领儒门弟子投靠曹操,不过曹操当即表示,自己的地盘不够大,形势危急,不足以让儒门发扬光大。简单说,就是郑玄爱哪去哪去吧,咱这里庙小,容不下你这准大神。
曹操傻吗?曹操当然不傻,看上去儒门投靠过来很有好处,最起码能平添上千能文能武的干将。
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一样先说平衡问题,被李重接连打压,现在曹操的形式已经十分恶劣了,城内不说人心惶惶,也好不到哪去。曹仁、夏侯惇、徐晃这些人还可以,对曹操忠心耿耿,能效死命。
但你一下安插进上千人,怎么分配权力,到时候这些人结党营私怎么办?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儒门一定会拧成一股绳的,那样一来,曹操的势力就会被活生生撕成两块,外有强敌,内部分裂,内忧外患之下,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第二,你还能指望这些儒门弟子奋勇杀敌,这更扯淡,人家来你曹操这里就是为了保护自身,将来把儒门发扬光大的,指望这些人替自己送死,别做梦了,人都死光了,还怎么把儒门发扬光大。再说了,他们真有那血性,早就在李重的大营中起义了,还能屁颠屁颠的跑到洛阳来。
当然,这也不是说儒门就真的那么不堪,自古至今仔细算算,能杀身成仁的仁人志士有几个?不光是儒门,别的门派也好不到哪去。
第三,粮食问题也很重要,尼玛曹操也很穷的好不好,被李重围城好几个月了,军些粮草早就捉襟见肘了,一下子多上上千张嘴,曹操也吃不消。
虽然几千人不多,但到了现在,曹操已经吝啬到极点,不说扣屁2眼吮手指,也好不到哪去了。
最后,曹操也不怎么信任郑玄,谁知道这老货是不是来卧底的。
诚然,郑玄的人品不错,称得上伟光正,但涉及到一个门派的荣辱兴衰,就是再伟光正的人,也能干出卑鄙无耻的事情来。
而且还有一点,儒门的学说确实不错,修身养性,这点李重也承认。但是,只有学习,研究到一定程度,儒生才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不然的话,儒门也就是一个普通门派而已,跟江湖上的武林门派没什么区别。
再者说,纵横家,墨家,法家的人也不缺乏杀身成仁的勇气,精神境界,并不是儒门一枝独秀的。
反正曹操说什么也不接受郑玄的投靠,但曹操也没把话说死,满口都是等我击败李重,再请老先生治学为官,将儒学发扬光大,现在兵荒马乱的,郑玄先生还是留在家中确保安全为上。
当然,才这纯属屁话,郑玄用膝盖想都知道是假的。
到了第三天,郑玄等人灰溜溜的回到李重大营,声称此次冥顽不灵等等,总之把曹操鄙视的一文不值,不如李重英明神武。
李重也不傻,见到郑玄有服软的迹象,当即表明,这次科举的题目就由郑玄拟定。说是拟定,但李重也不会把权力都交给郑玄等人的,不过再怎么说,儒门一派总算得到了好处,跟别的学说比起来,还是占有一点先天优势的。
温水煮青蛙,李重有都是办法收拾郑玄这些大儒,先行打压一下,又不一棒子打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