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唐-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不算有点用心不纯?

李威很不服气地说道:“非是如此,此次,我不是为了散心,我想大修水利,增加耕地,江南准南道太遥远,没有办法去,最少看一下河南诸州,心中有一个数,才能做决策。”

“算是如此,然而陛下为什么带上两位殿下、公主,与几位妃嫔?”

“他们是我的家人,关在东宫之中,适当地出去,又不是出去享福。”

“那也错,既入东宫为妃,享有东宫的荣耀与权利富贵,就必须耐得住这份寂寞。”

对此李威不同意,可狄仁杰所说的,是眼下时人的观念,辨解不得,只好说道:“还有,我此行,去了荥阳郑家。”

“陛下,怎么说?”

狄仁杰也听到了,心中对此十分关心。本书更新来自谈得好,利国利民,谈得不好,开罪了郑家,有可能能开罪整个五姓七家,现在皇帝帝位也不能称为稳固,对皇帝很不利的。

李威将大约的经过说了一遍。

他与郑家二房的老祖宗商议了一下,只能算是达成了一个意向,不算拍板。也想这些心腹干臣,为自己群策群力,补漏拾遗。

听了后,狄仁杰说道:“这件事,陛下办得很圆满,大出臣所料之外,不过最后一件事画蛇添足了。”

指的是强行让郑家嫁女给梁金柱。

在狄仁杰心中,商人地位还是低贱的,李威认为梁金柱出了大力。可是狄仁杰却认为梁金柱是前世修来的福气,两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却是很找。没有梁金柱,还有其他的商人。沾了陛下的光,现在梁金柱如何,得了官,又得了财,马上又要得郑家的女子。就是自己,都不敢替儿子向郑家迎亲。

而且在狄仁杰心中,五姓七家的地位还是十分崇高的。

又是观念的碰撞,李威不同意,可也没有辨解,岔开话题说道:“狄卿,那些人可靠吗?”

“陛下请放心,这一次臣安排的人不多,只有十几个人手,皆替臣出过大力的。不但十分机灵,忠诚度也能相信,而且口风很严。臣打算等陛下大局安定下来,将这些人破例提拨成两京的低级官吏。不知可行不可行?”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样大家才能有进取警戒之心,有何不可?况且草莽当中,未必没有人才。昔日,西汉三杰,除了张良是韩国贵族之外,萧何与韩信皆是低层官吏,或者末落之辈,更不要论曹参、樊哙等人。有的人只要适当的打磨一下,说不定还会是国家的大才。”这是大道理,没有这个承诺,这十几人心里不会很安。顿了顿又说道:“只是这件事,我略略有些后悔。”

“臣倒是很同意,陛下这样做,臣私自估猜,要么为了提拨有用之士,要么为了国家社稷谋事,要么是拨除一些不好的外戚。无论那一样,对国家皆有好处,也是造福于百姓。虽略有不当之处,最终用意却是好的。”

又是观念不同的碰撞。

宁肯李威这样的安排,并且主动配合,撒一个弥天大谎,也不愿意梁金柱娶郑家女,更不赞成众妃出巡。

“既然侍卫到来,那么我要洗梳出发了。”

“喏。”

狄仁杰退下,两县官员立即过来询问。说道:“某说了,你们不用担心,陛下连问也没有问。”

这些官员还是不肯离开,直到李威洗梳完毕,走了出来,让他们回去,这才回去。

这一次众侍卫更加小心了。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渡过洛水,顺着北道,直奔洛阳。路过了白马寺,可没有进去。但到了那个皇庄时,李威逗留了一下。几年过去,这个皇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治与武则天偶尔来散散心,于是官员修了一处小行宫,几个小凉亭。加上沼泽已经遍布莲藕,芋头,山坡上长满了葱葱的苜蓿,以及果树,几年下来,果树都挂枝了,到了八月,满枝头皆是金黄的柿子,红彤彤的苹果与雪白鸭梨。

又有大群的鸡鸭满山遍泽地跑与游嬉。

风景独好,唯一不美的是今天刮了一些儿风,能闻到山坡那边养猪的地方,传来的猪粪味道。

当年李威投资下去,按理说是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的,然而李治经常来,每一次来排场都不小。没有算账,算下来肯定是亏本的。不过还有着积极的意义,全国各地,有许多人家在学习在反思。

这就是思路的作用。

也是因为种种,包括这个农庄,让许多大臣对李威倾心。

转了一会儿,又出发了。

到了洛阳,文武百官出了城门前来迎接。

朱敬则问道:“陛下,可否捉住了凶手?”

“朱少卿,何谓凶手?没有出人命,又何来凶字之说。说不定是那一个百姓在壁顶上摆了一些石头有用场的,正好听到我回来,怕发生误会,于是丢下这些石头逃跑了。”

“怎么会?”

“家和万事兴,国家也要和啊。”

这一句话很无耻,连裴炎都不由地擦汗。但是一个动向,李威不打算严格追究此事,相关的官员才松了一口气。不然查出来还好,查不出来自己都要倒霉的。就是查出来,也未必见到好,敢向皇帝动手的,就那么几个人,皆不是自己所能得罪的。

“各位,皆回吧,我要去上阳宫请安。”

裴炎眼睛一闭,心想,请什么安?大家都亮出牌了,赢了多少钱,输了多少钱,要到上阳宫去算一算账了。

率领着各个官员回去,此时接近傍晚时分,除了值夜的极少数官员当值外,大多数官员将李威送到了天津桥各自回府休息。东宫几个妃子与李显等人也各自回到各自的皇宫。

李威则在无数官员牵肠挂肚下,来到了上阳宫。

李治病还没有大好,见到是武则天。武则天等李威行过礼后,说道:“我儿,这一行可否吃了辛苦。”

“启禀母后,对儿臣来说,不算辛苦,倒是小妹与两个弟弟,吃了一些苦。然而意义非同小可,让他们知道民间的疾苦,以后也能节约一些,扬我皇家宗室名声。”

“你用意也不错,天色也晚了,正好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一道吃过晚饭吧。”

“儿臣岂敢不遵命。不过父皇还没有看到,儿臣这一路所行,看到许多人家家中生活贫困,然而一家人相处和睦,其乐融融,儿臣羞愧不止,能不能让儿臣父皇?”

李首成翻了一个白眼,心想,你知道就好,为什么要一再针对太后的外戚?

这是他的想法。

武则天脸上却堆起了一团乌云。

李威不是这个意思,回来了就谨见,谨见最终目标为了谈,为什么不母子二人将事情谈妥,要加上李治,也是李威对武则天不大放心。自己无意撞到武承嗣的那个管事为非作歹,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母亲呢?一次次轻巧的化解。

李威心中终于产生一份担心。

父亲不管事了,可是影响力却在。甚至只要父亲发一句话,母亲能变得一无所有。就象后世赌钱时的诈金花,豹子是天牌,二三五什么都不是,可专管豹子。

有什么事,不能仅与母亲谈,有可能最后什么事都做不了,不如当着父母二人的面谈。

做武则天的儿子未必很快乐,可只要头脑清醒,却有一门好处,智慧能飞快地增加本来李威的智商,现在最少能达到一百二十几的智商。

武则天不喜,但怎么拒绝?

正文 第三十四章 时叩窗隔(二)

第三十四章时叩窗隔(二)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一夜未睡,两章齐发,怕下午喝酒,又什么码不出来。

武则天沉吟了一下,最终居然同意了。

来到李治寝宫,经过了这段时间休养,李治身体康复了一些,偶尔还能与武则天共同处理一些事务。这也是武则天需要的,丈夫能不能处理政务,对自己影响不大,但对朝堂上影响很大。自己一手将政务处理了,有许多大臣依然不服。丈夫处理,情况又是截然不同。

但作为一名妻子,武则天是合格的妻子,对李治百般的温柔体贴。只是作为武则天的儿子,除了小时候李弘享受到一些母亲的爱护外,其他诸子倒是没有享受什么母亲的慈爱。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兼顾。

见到便宜父亲,李威再次施礼。

事情也过了这么多天,气渐渐消解,李治语气不太恶,说道:“坐。”

李威欠身坐下来。

“怎么想起来看朕?”

“父皇,儿臣一直惦念着父皇的身体,一路上听到许多孝子的事迹,儿臣惭愧,因此回京后,立即看望父皇与母后。”

李治冷哼一声,不大相信。心里甚至说道:你这个儿,恐怕是来看看我什么时间会死吧?但这个儿子虽然悖逆,可某些方面顾忌着影响,做得不太恶。事情也发展到这地步,李治也不好怨言了。

李威又说道:“另外还有一些事,儿臣年青,不知轻重,也来请示一下父皇与母后。”

“什么事?”

“此次出巡,儿臣不仅是看百姓生活,也是为了另一件事,兴修水利,关中,特别是京兆一带,水利比较完善,然而其他地区,有许多地方,水利不是很完美。不仅是河北河东河南三道,还有山南、淮南与江南道。儿臣曾经看过一些地区,也垂询过一些人,心中有一些想法。特别是江南东南一带,水土肥沃,却因为多泽,开耕落后。东晋南迁,带去大量的人才,于是渐渐出现了圩田。可大多数是自发开耕的,许多地区依是多泽地带。仅此,就有许多开发的空间。”

唐朝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河北黄河大运河一带,剑南益州,关中,江南。才到唐朝,李威只想保命,没有注意,后来渐渐注意这个现象。这肯定是不对的,作为一个后世人,中国哪里人口最密集,几乎连儿童都知道这个问题。又有一个说法,湖熟熟,天下足,也就是湖州与常熟大丰收,都能养活天下人。虽然说法夸张了一些,但可以看出江南东南地区粮食产量。

可现在能不能实现?

湖熟熟,天下足,是一个笑话,就是人口,一个若大的润州地区,包括后来的南京与镇江地区,仅是三四十万人口,很有可能不及后世这两个地区一个小县的农村人口数量。

然后过问了一下。

有多种原因,第一个海岸线没有延伸,包括盐城地区沿海,上海大部地区,与南通绝大部地区,如今还在东海的海平面以下,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淮河多次泛滥成灾,比黄河的灾害还要严重,这一泛滥,从淮河上游地区,一直到苏北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影响。第三个就是圩田没有统一规划,不该出现的地区出现了圩田,反而阻挡了航道与水道,有许多低洼的地方,修一下,能出现几万亩与几十万亩大圩田,可因为地势低洼,百姓胆怯,一直没有很好的开耕。所以唐诗里与唐朝一些史书里对江南的记载,大多是四个字,低洼潮湿。后来有没有?这一原因,是因为许多地方没有治理,多是沼泽,天一热,湿气蒸腾导致的。道理很简单,可世人都忽视了,一是唐朝重心北移,江南不大管,到了岭南,直接不怎么管理了。若不是蔗糖的兴起,岭南原来只是派一些官吏驻扎,一州上缴几根羽毛,两三两黄金,几件土特产,得,你们ok了。二也是世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若没有东晋南渡,江南情况更恶劣。仅此一项,就有许多开发的空间。可想要治理,一里一乡一县是不够的,甚至诸道与诸州一些统一规划,上下齐心,就有可能提前实现江南熟,天下足的局面。

仅是后一项举措,就有可能增加几百万亩的良田。这个几不是小几,有可能是六七**大几,六七百万亩江南富足的良田,能养活多少老百姓?再辅以其他的一些水利项目,只要朝廷肯投资下去,有可能全国性田地压力马上得到缓解。

这是指眼下的,以后人口增涨,田地压力还会继续。

但可以将田地所带来的危机,缓上几十年发作。

有的李威不敢说,可大致上的原因,一一讲了出来。

这不是糊名制度,得罪的利益不大,不过若不争取父母的同意,只在后面掣肘,同样也完成不了,反而有可能引起争执。

李治听了后,默然半天,说道:“弘儿,你心是好,可是一动,百姓会有什么样的压力?”

“父皇,儿臣知道,也没有指望地方经营,所有经费,可以参照两渠,有朝廷拿出来,再派一些得力的官员监工,这样一来,地方上一些强户不敢过份阻拦,所得之田,朝廷也有支配权利。并且儿臣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朝优容士族与权贵,这是昭奖。然而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吞并严重。祖父手中这一现象并不严重,到了父皇手中,已经一年盛过一年,这才过了几十年。因此?这些地大多数还是交给少地与无地百姓经营,也能缓解一下贫富不均的压力。父皇,儿臣还想说一句话,太宗说过,民能覆舟,这个民不仅是指士族与贵族,也是指所有老百姓的。陈胜张角之辈,是不是士族与贵族?”

李治皱了一下眉头,又说道:“你心意是不错,然而国库里还有多少钱帛,你知道不知道?”

“此事不急,若想兴修,必须全国统一规划,对各道河渠圩堤测量,没有几年不可能完成。”

这个测绘工程十分巨大,必须测量河渠的长度、深度与宽度,以及水流量,气候,还有对航道与其他水道的影响。圩田圩堤自然越是宽大越好,最好修成长江大堤与黄河大堤那样,可得不如所付,不值得,也需一个合理的长度、宽度与高度,还有对水道的影响也要计算进去。

不但如此,要花费多少,需要多少人工,工程的先后,以及与一些牵连的大户人家的扯皮,都要考虑进去的。

有可能花费都有可能超过两渠,因此,李治是听了出来,有许多好处。但心中认为李威想法有些迂阔。

李威继续说道:“至于钱帛的事,儿臣来解决。”

“你如何解决?”

“到时候两渠大约已经结束,能抽出一部分款项。这是其一,其二儿臣还有一个门路,能为国家带来大笔款项,并且已经落实下去。”

李治不语。

他呆在上阳宫,因为病情无法处理政务,可总得要过问,大的事情李治心中还有数的,包括倭国使者的事,与武则天都知道是曲线救国,但一直没有过问,在看儿子如何将这场戏上演下去。

这个款项,大约指此。

李威又说道:“另外还有郑家一行,儿臣稍后再说,也能为国家增加一些收入。”

对李威在荥阳郑家呆了好几天,李治也在关注,不过他涵养很好,儿子不说,也没有急着发问。

李威继续说道:“父皇身体越加康复,儿臣心中很是欣慰。”

李治再次闷哼一声。

“儿臣年青,这等大事恐怕办起来很是吃力。因此,等到刘卿与李卿、韦卿巡查回来后,想交给父皇母后处理。”

这不是交给李治与武则天处理,是给他们增加功绩的。便宜老子没有多久了,这是给便宜老子在史书再记上一件功绩。不仅如此,此次回来,先是怀州的事,那是巧合,武承嗣做得也太过份了。然而母亲却来了一个乱点鸳鸯谱,让李威十分汗颜。于是有了东邙山之事。

能想出真相的人不会超过三两人,恐怕连李治都没有省悟,可母亲必然怀疑。这样做,有很多用意,如果胡来,母亲大人,你会,我也会。最好大家还是按照规矩来行事,在一个谱子上争。

又再次增加了这次谈判的砝码。李威在城门口说得好,不计较,然而除了这几个智慧之辈外,那一个不相信。只要相信,矛头必然再次针对武承嗣。母亲能胡来,自己同样胡来。

谈好了,商议好了,什么事都没有了。可对母亲还有一些消积影响的,母亲心中不平,对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