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辉煌三国-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旁趸献有惺卤憷! ≌庑┗爸恍杷锊哂胫荑ち礁鲂闹敲骶托校床挥弥苯铀党隽恕

“伯符创业之初,不能草率行事,瑜也曾为居巢长,与袁公路有打过交道,其确非愚昧到不识时务、不辨天下大势地步,还是派人密探寿春形势,再作决断吧!”

周瑜摇摇头,遇上这等可算匪夷所思之事,又关系极大,他当然不会现在就作出决断劝孙策如何行事。

“策亦有此意,然则属实,那又如何表态?”

由于周瑜是自领一军,与孙策各守一地,只待合适时机再攻其余几郡,不可能时时聚在一起,故而孙策先问道。

“瑜以为,无论是否属实,只要袁公路未公开声明称帝,伯符则不用表态,只是拖延即可;若其称帝,立即与其绝交!”

周瑜斩钉截铁地说道。

汉室名存实亡,这是不争的事实,诸侯们多少有些称帝心思,这也是可以肯定的。  但任何在这个天下士族以及百姓们多还心向汉室之时称帝,就是在自取灭亡,与天下人为敌!

行止出格,可以用“非常时”搪塞过去,直接称帝……

“公谨此言深得吾心,他袁术倒是忘了前时刚败于刘子扬之教训,可惜了一幅好皮相,还有那‘四世三公’的大好家世!”

没有外人在场,孙策当然也可以毫无顾忌地表露出他实际上对于袁术的恨恶之心。  在孙策与周瑜的身边,正是十四岁地孙权,近三年间,他在孙策任何决策之时必然在场。  虽然年轻尚少,但经验却丝毫不差!

“少说话,多记事”,在吸收孙策对待属下感以情义优点同时,孙权自己坚持的想法信念,也在缓缓的成形中。

……

“还没有消息么?”

连续十日,袁术并未处理正事,只在他府坻中安等孙策消息。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询问的次数也愈加多了起来。

“没有……”

再次得到这个信息,袁术烦躁地起身走来走去,到了午间对着那些山珍海味却也没有丝毫食欲,仅是浅尝几口便下令道:“如此难咽。  此厨手断如此恶劣,立即换下,这些全部倒掉!”

没有孙策的支持,自己集团内部更是反对声一片,十日间原本支持他地士族多有背其逃离到徐,荆二州以及江东之地者,袁术也不去多管。

当然。  至少这种反对之声,也使他清醒了不少。  还未到孤注一掷的强行称帝地步。

而就在袁术将他席上那些耗费无数钱粮作成地山珍海味随意丢弃时,淮南一地百姓们大多却只能以树皮、草根,观音土充饥,死者累累,卖儿卖女只求石米饱食,丧心病狂择人而食者更是不计其数……

这样的人,就算全天下被其所有。  他袁术又配为一位合格的君主么?

三月二十五日,终究还是未得到孙策表态的袁术坐不住了,再次召集众将许愿好处,希望能得到他们支持,这样才能称帝登基成功。

可是——

“主公忘否去岁与刘子扬征战往事?其据徐州短短半年之内,便使得兵强马壮,比诸先前陶恭祖在时强了何止数筹?刘子扬是为汉室宗亲,主公前日称帝。  末将敢肯定得到消息后,其必立即出兵前来征讨!”

纪灵实在不愿意看着他跟随时日极久的袁术走上不归路,见到那些敢于指着袁术鼻子骂地硬脾气士族已走,余下众人只是口中称着反对,却不直斥其后果,他终于立时出列大声说道。

这一番话语说完。  众人看纪灵是为败军之将,却不惜拿此污点来希望告诫袁术悬崖勒马,顿时敬佩不已。  有人牵头,自然余者尽数附议,一时之间,寿春地袁术公堂之上,'。 '全是一片“刘子扬”,“刘幽州”如何之话语。

袁术初始还能强压怒气,先抛出自己一个杀手锏道:“孤若称帝,则名正言顺。  而且各有心思地诸侯们。  未必不会立时跟着称帝,到时孤占了先手。  自然是有极大好处。  他刘子扬又能讨得几处?”

显然,袁术以己度人下,只是认为这个天下少了一个出头之人,如若他能站出打破这个僵局,自然会让局势变得更乱,从者云集下,他这首先称帝之人自然是最“合法”的。

但袁术属下众将们直接便以“于己方内部,便已知此为大逆之事,又岂会人人皆从?”驳得他哑口无言,那心中的怒气也积压到了极点。

猛然间,他再听到“刘子扬”三字,顿时大怒拍案而起道:“亏得汝等提醒,孤倒省起一事!他刘子扬正是淮南成德之人,立即派人根据户籍查其亲属,以此为据,看他敢否来攻!”

“主公!仁义者不绝人子嗣,有德者不害人亲属!刘幽州并无过失之处,主公此法却是立招天下骂名矣!”

众人又是一惊,他们跟随袁术极久,算是牢牢地打上了“袁氏”烙印,利益荣辱全系于一体,哪里会想让袁术最终落得个惨淡收场,他们也不得好死结局?顿时齐齐苦劝道!

“孤不害其亲属,亦谈不上绝他子嗣,只是借机与他讨个平衡而已!孤意已决,汝等休要再劝,陈纪负责此事,五日之内,必须有所结果,都退下吧!”

称“孤”本是封王者权利,到了现在诸侯并起时候,也确有用作谦称,但一般用于心腹之间,像袁术这般从得到玉玺后,便直接于众人前称孤道寡,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思了……

早在十年前,刘虞便曾派人到刘晔家乡探察其亲属情况,但那时正处黄巾余乱极盛之时,户籍资料并不好查,也仅是通过乡邻口述,知刘晔之父刘普已然去世,其兄刘涣却在黄巾之乱中不知所踪。  其余远支旁亲也多有迁走,且与刘晔一系并无多少交情,故而无功而返。

但后来扬州之地很快平定,自然又重新编理户籍资料,而这些又落到了袁术的手中。

幽州的刘虞与刘晔也是多经大事,这件难办之事自然就放下了。

四月一日,受命硬着头皮清察户籍资料,然后再领兵大加搜索的陈纪,终于领着流落于军中。  只是一个小小伍长地刘涣回到了寿春。

……

“你就是刘涣?”

看着面前这位个子不高,面上尽是黑瘦之色,神情木纳,约为三十二岁左右地汉子,袁术实在无法与英姿飒爽地刘晔联系到一起,半晌后终于倨傲地问道。

“卑下正是!”

刘涣神情间颇有些慌张,他并不知道大队士兵气势汹汹地将他带到原本扬州地州牧府大堂之中。  直面袁术这位淮南一地的实际掌权者究竟是为何事。

“汝可有亲弟名曰刘晔,表字子扬。  今年正好二十七岁?”

虽然先有过回报确实,但袁术地内心还是一阵阵快速跳动——毕竟这是关系到他能否坐上那把朝思暮想的位子!

“正是如此!难道袁将军知晓吾弟消息?”

先前陈纪实际上也是问过这个问题的,但在刘涣点头过后,便直接押着他来到了州府之中,并未给他仔细询问机会。  他看着袁术那奇怪地神色,本就见过些大场面的他立即抓住机会直问道。

刘涣虽然在袁术军中,但刘晔地名声流传在民间的。  多以“刘幽州”,“安平侯”为称。  显于士族圈中的,才是“刘子扬”,他又未能亲自参加对刘晔的战斗,自然不知道占据徐州后,外界名声更大地“安平侯”就是他的“亲弟”!

“是就好!是就好!有事却需得烦劳于你……”

袁术笑得很开心,这个开心甚至让他自认十拿九稳,开始在作内部心腹工作同时。  静下心来缓缓准备着“登基”大典,而对于刘涣,自然也有方法处理。

但是,他认为刘晔一直以仁义之居,以其兄在手必然会有极大作用,所以才如此笃定。  那他的如意算盘就真能够拨响么?他又能开心笑得久久?

……

兴平二年五月,曹操与吕布再次大规模交战于陈留一带。

与此同时,刘晔再次领着亲兵们趁袁绍注意力全在曹吕大战之时,取道冀、青二州用八日时间到达徐州治所郯县。

幽州与徐州相隔太远,现今大敌尤在,自然不能有任何一点闪失,他于这个时候离开一切走上正轨地幽州,再次亲自坐镇离开八月的徐州,是极有必要的——

不仅是因为刘晔敏感地觉得曹吕之争会划上句号,徐州将会不再平静这件大事。  更有他临走之时徐州所设定的那一套限制措施是守成有余。  但也会有许多大事不能作出决断而延误,只能留待他亲自处置这个内忧原因。

重大之事拖延过久。  很可能会生出无穷变数,现在地盘相隔太远,又非是洛阳那种有险可守,又人口地盘不大之可放心任由田畴、赵明两个施为场地,有这种无奈奔波于两地之举那也是正常。

果然,刚到达郯县的刘晔,就陷入终日忙碌状态。  幸好并无极其重大之事拖延下来,稍稍重要的也只是他临走之时所议的,招纳工匠依代郡之法设立兵器司,监造更加精良地兵器所需预算;以及整顿徐州吏治,大批穷凶极恶地匪盗需要他的大印落下方能定罪等等。

刘晔原本并未打算离开如此之久,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要完全把握好自己全面战略地进度,就算有荀彧,田丰,戏志才这等忠心为主,又是极为精明之人,还是有许多方面是非刘晔亲自主持不可的!

人才永远不会嫌多,在打天下过程更是如此,而自己培养所需时间实在不短。  在此之前,刘晔也只能“能者多劳”了。  虽然确实忙得颇有些头晕眼花,但刘晔看着徐州完全安定,新征收之兵员换装过后也渐渐形成更加强盛的战斗力,他心中也是极为满意的。

面对着各有想法,同时也各有长处地天下诸侯们,最后能否取得胜利,怕比得就是谁的算盘能够拨得圆满如意。  刘晔很清楚这点,故而在刚松过一口气时候,立时发令沿用幽州“文辨武斗”选拔人才的制度。

当然,徐州人口更多,又没有幽燕学府这个刘晔用了十年时间来完善的极为特殊的培养人才基地,选拔要求自然更高了些。

虽名为“文辨武斗”,但无论是士子们还是百姓,甚至于刘晔自己,都是注重于文。  而武斗中想择出一位并未有实际战争经验领兵极强的将才,那个机率实在太小了些……

于是就在别处激战正酣,徐州的士子们却是皆在好奇而又跃跃欲试地准备着大显身手,一鸣惊人。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刘晔在郯县校场上设下的会试场入口,就贴上了这份由他亲书的对联,更是让许多在先前没有机会入仕的寒门士子,或者是避难于此地士人们更是心痒难耐。

五月十日,连续八日终于处理妥当所有积压公务地刘晔,亲自开始主持徐州第一届,同时暂时定为一年一次,规模更大需时五日的“文辨武斗”大会,至于能否招到贤才,刘晔倒是并未存着非得不可心思,长久举行下去,自然会吸引到真正有才能之人为他所用,这是一个优良地选择人才制度必然会带来的效果!

而在这一日清晨,青州的袁谭得到袁绍授意下,突然袭击北海国,孔融措手不及下赶紧派信使往徐州求援,却不想终是迟了一步,在其信使六日后到达郯县同时,北海治所剧县陷落,孔融仅以身免,家小全为袁谭所得……

此时的孔融想起了前时与刘晔算是结下的善缘,只在几十名亲兵保护下狼狈逃往徐州,幸好顾念其名声以及特殊身份,袁谭并未害其家小,反而于后来遣人送到徐州,这却是后话了。

与此同时,曹操用郭嘉与荀攸,程昱共同商量完皆之计,使人假造袁绍书信,言语中尽述“责于张邈数次违背其意,现时虽有悔改之意,但若不与立时吕布断绝往来,必然会发兵帮助曹操来攻……”之意。

这封信自然是先落于实际上掌握局势的吕布手中,当他发现其上所书内容时,大怒下不顾众人之劝直接便责问于张邈道:“公为何私通书信于袁本初?如此行径,却置吾等先前盟义于何处?”

“邈从未有过书信付出,此必为敌手挑拨离间之计,奉先毋要急躁。  ”

张邈先是收留过被袁绍占据地盘的韩馥,后又是与张扬、吕布结好,数犯袁绍之忌。  当然不可能在这个胜负未分之时去写什么求饶信。  联军将近一年,吕布的脾性他自然也是知晓的,也强压着自己被无理呵责的气恼,耐心地解释道。

但吕布是亲自见过袁绍手书的,细看之下确实一致,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纷扰许久终在众人劝解下与张邈闹得不欢而散。

在最后吕布冷静下来后,也发现这封信来得时机值得思量,张邈所言态度也并非作伪,终是为求不存芥蒂,难得地拉下脸面亲自登门道歉。

这事若就这般再无波折,是可以被缓缓淡望的。

但曹操属下谋士们精心准备的计策,又岂会没有后招?

假借张邈手笔,付信于其弟张超求援,而张超恰巧便在袁绍势力范围内,早前已得到警告不许参与其兄之争!

相信张邈处于劣势,急需救援的张超立时尽起五千大军,准备过大河支援乃兄,殊不知再有一封密报早放于袁绍案上,言及张超会与其兄张邈,吕布会合,作为内应齐攻冀州……

随后之事很简单,袁绍大怒下派颜良领兵拦截,最终杀死张超,其首级也被直接送往陈留。

张邈对于其弟之死,自然是痛苦万分,对于认为信报为实,再次大怒上门责问的吕布也是翻脸斥骂,脸些当场动手,最终不欢而散,两人各命军属分开,从此各行其事,不再互为援守。

中了离间计的张邈与吕布,便这么面对上下一心,更有刘备,关羽之助,气势如弘的曹操大军开始了决战……

卷七:跃马徐州 卷八:刘曹联盟 第七章 釜底抽薪

卷八:刘曹联盟 第七章 釜底抽薪

五月十六日,刚通过文试招纳到三位可充入幕中士子的刘晔,又得到了孔融遣使求见消息。

对于青州的情况,刘晔的以混杂于商贾中行走各地的探子们并不能得到太多及时有用的情报,而孔融从刘晔入主徐州后,也未有过实际上的来往,乍闻有使前来,刘晔当然是有些奇怪的。

宣使入内,自见礼间,刘晔见其人年约三十,行止从容,颇有风度,立时问道:“使者不似凡俗,敢问名姓为何?又是为何而来?”

“某姓孙,名乾,表字公祐,师从郑公,因性愚钝,故而晚成出师,只于今岁前时仕于孔北海。  ”

虽为十万火急的求援之事,但也并非一句话就可以说得刘晔立时决意再次出兵,这名为孙乾之人却又是一派不骄不躁模样,谦然回答道。

“竟是遍注经学之郑公高足?晔前时途经北海,已闻郑公于家乡高密一带设堂教学,惜时辰不许,故而未曾拜访。  却不知郑公身体安好?今公祐此来,又所是何事?”

对于以毕生精力遍注儒家经典,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名副其实的泰山北斗郑玄,刘晔也是早闻其声名,儒家学说本身并非一无是处,只是后世之人学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实行“愚民政策”故而篡改地面目全非罢了。

而孙乾也并非无才之辈,他于内政方面才能与糜竺相比丝毫不差。  是原本刘备手下重臣,对于他的名字,刘晔也是有些映象地,只从他问话的语气,徐州的重臣们立即就知道这位求贤若渴的主子又在打着招贤纳才的主意了……

“乾代吾师多谢明公之关心,吾师虽年近七十,然身体康泰。  精力充足。  而乾此来,却是受孔北海之命。  因北海之危,请明公发兵再救。  ”

孙乾依旧是不缓不急地道来,看来他对于孔融也谈不上真正的誓死效忠,只不过是食其俸禄,分其忧愁罢了。

“北海国周围黄巾余乱已清,且袁显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