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辉煌三国-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太史慈母亲患病一说。  刘晔也是听说过的。  但他没必要在这等细节上也处处显示先知,这样反而会让下属觉得不自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晔行事间更见成熟稳重,细节上的问题自然而然都会稍作考虑,加以克制等等。

“是!多谢主公!”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却也表现出太史慈此时激动复杂地心情。

正常情况下,军营中历来是不许妇人进入的,便是以往战时经常征用妇女运粮等等,迫不得已需得招用女兵,那也是另外分隔,不与大队混居一起。

太史慈其实心底也在担心着母亲,毕竟她是住在乡野,而非城池之中,如此乱世就怕事出万一。  现今刘晔亲口下令教他将母亲接来,虽然军营中环境有些糟糕,但现时看来这里毕竟是绝对安全地。  而这个时代的百姓们,也没有那般怕事,会被刀枪剑戟所吓倒。

“去吧!早些回来!”

刘晔轻轻一挥手,发下令牌,接令的太史慈重重抱拳一礼,然后便出门点齐部曲出营往东去了。

“子扬……”

赵云和典韦从刘晔下令开始,就有些欲言又止,最终典韦刚鼓起勇气想说什么,便见得刘晔摇摇头,淡淡说道:“常文,子龙你们不必多说,我自知道你们意思,但我相信子义。  不必因为他刚投不久而心存顾忌,有些人一旦他表了忠心,只要主上不负,他便会效忠到底。  如此难得之人,也许……子义不是最后一个!”

以诚待人,这个说着容易,但做到的就屈指可数了。  毕竟“知人知面难知心”,所谓有识人知人之明的贤主,那也终究多是表相而已!无论哪个时代,利益永远是绝大多数人效忠合作的根本保证,真正讲“忠义节气”者实在少了些。

刘晔是幸运的。

他有后世经验作参考,可以结合自己所见,很快下定义一员名将是否可以“用人不疑”!在他属下:张飞,典韦,赵云,以及刚归地太史慈都是属于可以尽用的坦诚之人,在别的上位者经常考虑着如何控制下属,暗下牵制监控费尽心思时,他却可以将心思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不得不说这是他的福份。

“嘿嘿!跟着子扬便是俺此生时来运转的大好事!子龙,你说说俺这话可对?”

没有外人,亦无军令时,刘晔与属下们就是这般随意。

而他刚才那般话语,也明白的表示了典韦和赵云同样属于那种“难得之人”,这又如何能不令他们同样心中感动?

“士为知己者死”,反过来说,能遇上刘晔这样的好主子,何尝不是典韦,赵云,太史慈,还有一直统领幽州兵事地张飞的福份?

用这等简单直接的话语,典韦也从侧面表达出了一位下属对于刘晔这种信赖的深深感激。  赵云轻轻的点头以示同意,他这时心里却又想起刘晔私下里曾单独和他说过的话语:

“子龙,吾帐下堪能重用将来可独挡一面地大将,现今看来翼德算其中之一,还有一个便是你了!翼德虽说有些智计和统御本领,却常有些躁动,这也使他成就有限,无法与性格沉着冷静的你相比!我可是等着你学足经验,凭着真本事一步步上进,最终达到令人人侧目的境地,你可不能让我失望啊!”

赵云师从枪术名家童渊,对于谋略统帅之道,其实了解的并不算多,但他机敢果断,对于战场上多变的局势有一种天生的直觉,再加上冷静的性格便他完全具有成为一个帅才的潜力。

而且,他同时又是个有理想的人,在他心中百姓的生计幸福是排在第一位地,其次才是皇权正统。  为了理想而战斗努力,比着单纯地只想建功立业,战阵厮杀的战将出发点是完全不同地,这同样也是他成长地巨大动力!

跟在刘晔身边,将他所有临敌机变,战略布局记下揣摩便是赵云一直以来默默作的事情。  吸收明白这些知识和经验后,他的统御才能,战略大局也在缓慢而稳步地增长着,两年时间已足够使他提升及多,现在的赵云虽然还不算完全成熟,但也非昔日只能靠直觉判断,胆气魄力行事的那个少年英雄,已然足够独挡一面!

“主公已先说于子义暂时会固营不攻,那后面又应当如何破敌?毕竟我军粮饷仅够二十余日……”

有机会,也有空闲便来询问这些具体布置,是赵云非常喜欢,而刘晔也非常乐意解答的事情。

“破敌一道,无非便是击溃、歼灭、或者招降纳叛。  黄巾其实多为实在过不下去的百姓,真正可恶的只是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罢了!以吾之心度之,官逼民反不过如此!故而此来吾本就存着招安心思,我军粮食能过二十日,黄巾却绝坚持不到!故而在合适时机招降,成功机会必定大增!”

刘晔娓娓道来,典韦虽然感到没有大仗可打有些无趣,可转念一想用骑兵来对付黄巾,那也确实没多大意思,胜了也是索然无味,赵云则听得连连点头,对于刘晔能正视朝廷之错误,体百姓之疾苦更是心中钦佩不已。

其实,刘晔还有顾虑没有说出:管亥与他的那些恩怨;袁谭的来意不善;孔融的别样心思……

这些是否会影响到招安计划的顺利实施?

“随机应变吧!”

凡事都有意外,逢得这种多变局势,想要将一切都计划的万无一失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于是,似乎存着默契,接下来的十天里,黄巾只是偶尔佯攻;孔融的城守军、袁谭三天后赶到安营的五千步兵、刘晔的骑兵都不见丝毫动静,井水不犯河水。

但谁都知道,这仅是局势更猛烈变化前短暂的平静罢了,实际上确实也是暗流汹涌……

卷七:跃马徐州 【21】管亥亲留断后路 三家尽付招降信

【21】管亥亲留断后路 三家尽付招降信

黄巾的四个首领早就聚集于管亥的南大营中争论着应当如何行事,都昌城显然是攻不下了,那只有撤退一途,既然目标如此明确,怎还会争论不休?

争的当然是如何撤退——谁先退?谁断后?

谁都不傻,留下断后的面对刘晔的骑兵时,若刘晔打定主意要追击,那注定是十不存一,实力烟消云散!手中没兵了,等待这些首领的下场,那是不言而喻的!

“都别吵了!”

管亥沉着脸喝道,顿时让正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三位黄巾首领静了下来,论资历,论本事,管亥都是他们无法比拟的,先前他没插话,自然由得他们去争。  现今喝止,显然是他已有了决断,再吵下去那也没了意义,他们便静听管亥说道:

“城池不可破,官军不能胜,确实只有撤退一途。  大家所顾忌者,不过便是那刘晔的大约三千众骑兵罢了!你们不用再各自攻击指诋,都听某安排是否合理:邹帅损兵最多,便最先撤退;西门方帅位置特殊,离撤退之路最远,亦距刘晔大营最近,便先撤到吾这营中,然后再往东退;东门颜帅次之;某来断后便成!”

“管帅!”

连续三声次第响起,原本争论不休的三位黄巾首领皆是面色通红的站起身来,拱手作礼道:

“管帅所领部曲便是吾等青州兵勇中最强者,若是有个万一……”

“不错!此种情形便由我颜某断后。  还需得管帅继续作为我青州军顶梁支柱,如此方能抵抗住各方势力之剿荡!”

“对,邹某虽然损兵折将,早从北门撤至管帅南营内,但收拢后亦有八千人马,便由某这不成气之人换得三位生机罢!”

能否同患难、三人所说是否出自真心?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很清楚一点——

管亥地近两万属下再强。  也敌不过刘晔的三千精骑,若是他于此处被歼灭掉。  便是他们三个此时逃了,那也是大势已去,只能苟延残喘罢了!

“不用多说!逢此危难时刻便应当机立断,否则反会延误机会!骑兵之战斗力,三位大帅便算是经过一番交战,知道些底细,却不知道他们强得不是破阵的爆发力以及杀伤力。  而是一日百里的机动力!若不能阻延他们两日左右,则我等无一人能逃脱此难!”

这番铿锵有力的话语顿时让三位黄巾首领面面相觑,他们之前都没有见识过大量骑兵作战场景,更遑论指挥了,而且管亥的话还未说尽:

“不瞒各位,刘晔此人某却于中平元年打过交道!其为人多智,胆色过人,更敢于亲身历险!不怕三位笑话。  管某便曾落在他之手上,只是因其信守诺言,故而能够得脱……他为何能成为幽州牧,个中细节某不能尽知。  但仅凭他身居如此高位,竟然依旧亲自领兵前来便可知其本色未改。  若是他真拿定主意要覆灭我等,凭着其人手断……”

最后。  看着各自面上变色的三人,管亥摇摇头道:“故此,无论三位谁来断后,都不可能挡住刘晔半日功夫!若换管某小心应付,两日时光……或许能撑过罢!”

谁都能听出来,管亥提到刘晔时那种又是深恨,又是忌惮其中更是不乏无奈地叹息。

“这……”

管亥将话说得如此明白,他们三个各自对视一眼也都心下明了,盘算一番发现果真如其所说,只有管亥大队留下。  这才有一线生机!

其实还有一个方法。  那便是他们三人一起留下结成联营,只教管亥一部撤退。  如此绝对能够抵住刘晔大军数日。

然而人都是不死心的,或者是只看眼前……

逢得如此危难关头,只要能逃过一日,以后情势再坏那留待遇上时再作计较便是!他们此次围城本就没有多少粮草,现今更是眼见殆尽,若是再不立下决断,不用刘晔来攻,他们自己便要溃乱不存!

于是,在三人沉默中,管亥亲兵们恨得牙痒但又限于主子脾性不能相劝地情形下,争论消失了,有的只是商量如何细作协调,如何撤兵,途中如何相互掩护等等。

而管亥则是招来部曲心腹,吩咐他们准备重立大营,等三人趁夜次第撤去后,挡于要道之上。  使刘晔骑兵若不破去他们,便得绕道许久方能追上先撤黄巾大军。

……

“黄巾撤兵了?”

三月二十四日凌晨,当已经睡下的刘晔被得到这个紧急信报的亲卫所叫起后,看完便立时招来心腹众将于中军帐中,原本还算静寂一片的军营中顿时一阵人马走动,火把将中军帐内外照着一片通明。

早在五日前,太史慈便将母亲迎来,刘晔下令教人另安排一个暖和舒适的营帐后,便亲自前去拜访,果见其患病多时。

于是在众将奇怪的注视下,刘晔竟然客串起了郎中!望,闻,问,切纯熟无比,最后得出确诊结论:原来她却是得了一种极为少见之病症,与常见之哮喘极为相似,故而先前有为她诊断者皆以哮喘之方为治,自然每况愈下。

刘晔早得华佗《青囊书》真传,其中恰好有这个类似病例,否则以他之经验,便是能发现不对之处,能否开出合适药方那也在两可之间。

对于刘晔曾经学医,典韦是最清楚地,但他也并非不懂人情事故。  若是让别的名士知晓此节,必会嘲笑刘晔,故而从未对人说出,张飞大略从刘晔行事知道一些却也未多问,只揣着明白装糊涂。  赵云只投刘晔两年,只是在军营中相见,细说统御,谋略为多,自然是不知道的,更不用说新投的太史慈了。

于是,当刘晔不过半刻之间,便清楚指明太史慈母亲自己都未说明的症状,一口道出包含十数味药的处方,且面露微笑说按时用药,则三月之内必可处去病根时。  太史慈激动得热泪盈眶,其母更是老泪纵横,被刘晔阻住不许下跪谢礼后,只是口中夸儿子找了个好主公,不断告诫教他一定要为刘晔效死节……

赵云看到这一幕,眼眶也有些湿润了,当他仅在幼童时,父母便因病先后去世,若是那时能遇得刘晔,结果只怕会……

能为手下将领家属不惜亲持医术这“贱业”,刘晔赢得的不仅是太史慈死忠之心,更赢得了典韦,赵云以及后来诸将们更多一层的真心敬服。

便是已过了五日,太史慈此时见到刘晔依旧是眼中尽是感激,这也许是不擅于,并且不屑于将一切挂在嘴边地他唯一用来表达心意的方式了吧!

“末将已问明,侦骑先后验证已有三次,情况属实!”

说话的是赵云,这探听消息后却是交由他来分析后再来上报,刘晔也是看准了他那冷静性子极适合此事。

“主公,夜间虽然行军不利,但吾等皆是百战之精兵,经验丰富。  而且地形早已查探明白,黄巾所布陷井区域全在吾等掌握之中,绕过后趁此机会攻击,必定能一战全功!”

这是典韦看到刘晔点头示意知晓后,立即提出的建议。

“主公,末将看法与常文不同。  先前主公便存着招降纳叛心思,如今趁夜攻击确可击杀不少敌手,然则与主公战略意图背道而驰,末将以为,先探明黄巾具体布置,然后再来考虑如何施展计划招降,如此方为上策!”

这却是太史慈在细作思考后,根据知晓刘晔布置意图后的想法了。

“不错,末将也赞同子义想法。  ”

赵云也出言表态,在刘晔属下,每次他真正出决议前,都会由跟在身边的下属先将自认为合适地应对之计说出,这样不仅使众将得到了锻炼,同样也对于刘晔有着提醒作用,使他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嗯……子义,子龙所言不错,毕竟得其部曲,纳叛归降方为吾此来真正目的!便再去细探,一定要弄清黄巾谁人留守,谁人撤退之布置!”

刘晔断然决断道。

……

“大帅,孔融遣使送来之书信在此!”

一位黄巾小将双手捧着一纸书信恭敬地递到管亥面前道。

“嗯,你退下吧!”

管亥接过书信后淡淡说道,然后便随手撕开封口,将信纸取出,一目十行看完后轻笑一声道:“我管某人何时也成了人人争相招揽对象了?”

“大哥!刘晔,袁谭,孔融都不来攻击咱们,反而先后派人送来招降书信,这个倒实在有些奇怪……不知大哥想如何打算?”

管亥身边的小六面色古怪地说道。

“哈哈!小六你是奇怪我看到刘晔送来书信居然没有勃然大怒,立即撕掉,赌咒与他誓不两立而奇怪吧?”

半天之内,连续接到三封招降信,这确实也先让管亥心下吃了一惊,别看他现时面上表情轻松,实际上心里正急速开动盘算着,他必须在三日之内作出决断,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军粮已只够五天之用了!心下念转,管亥口中却续道:

“各为其主,先前我大意下失手被俘,幸得小六你果断才能保得性命,这也不能一味怪他刘子扬。  何况最先送来书信,且一直未派大军来攻,已见其诚意。  我又何需将话说死,自绝生路?”

卷七:跃马徐州 【22】袁诡孔辨抢先机 回营诸将问事宜

【22】袁诡孔辨抢先机 回营诸将问事宜

“哦?那大哥准备如何选择?毕竟我们的粮草……”

小六面色一动,其实在心里他倒是向着刘晔多一些,只是这话怕说出来反而让管亥面上尴尬,故而旁敲侧击地问道。

“这个……”

管亥沉吟半晌,终于眼前一亮,起身断然说道:“咱们这次学学商贾!货比三家,便约齐他们对面相谈,我自从中推敲细观,看究竟谁是真心,谁为假意,到时自然可以立时决断选择!”

为贼不是出路,所谓“大贤良师”布道时所说的理想也尽是空谈!

——不仅管亥明白这点,就是小六这样的稍稍知晓情况的将领都会清楚。  能被招安脱去贼身而不是面对无穷尽的围剿,对于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出路,故而当管亥表露出愿意商谈意思,不论他是真想投降,还是存着虚与委蛇心思,这些黄巾下属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