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辉煌三国-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旁观的袁谭军队,心情也从刚开始的兴奋变成了诧异,看到接触不到短短半刻黄巾便全线溃散,更是纷纷不自觉地打了个寒噤,猜测自己面对这支军队时又能支持多久,再看向依旧从身边飞驰而过的骑士们,眼神便纷纷从感激化为了敬畏……

黄巾军撤退往哪里逃?当然是大营!也许只有坚固的营垒才能给他们少许安全感,毕竟两条腿想要跑过四条腿,那实在有些白日做梦。

“快,跟上攻击黄巾大营!”

袁谭见得如此情景,盘算着此时北边大营中应当并无多少人马,否则定会出来接应,而不是只派出百人左右在营寨门口接应。  猜测刘晔必会趁势直接攻营的他顿时不甘落后,立即便指挥步卒们向数百步外的黄巾大营冲去。

可是,刘晔的打算岂是他能摸清楚的?

只见袁谭军队刚冲到半途,便见得刘晔骑兵大队阵形变化,在旗令调配下缓缓停止,然后便调转马头向着依旧在围攻北城的黄巾们冲去!

“我……”

袁谭见得此种情景,直感觉脸上臊红一片,看着黄巾们纷纷逃回营寨,更有胆大的对着只能看着刘晔骑兵又形成一股洪流从他们眼前经过,而他的士卒冲也不是,退也不是东张西望的尴尬模样指指点点。

面皮抽动了好几下,袁谭才将自己想破口大骂的冲动压下,下令部曲稍稍后退整军待命同时,便是将刘晔在心底腹诽了好一阵,大骂刘晔竟然一点兵家常识都不懂,如此半晌方才自我感觉良好,转过头来这才发现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攻城正急的黄巾们后阵突遭袭击,匆忙间哪能排开阵势抵挡?顿时被铁骑冲得七零八落,不到半刻又是四散而逃,直往东西两处盟友的大营奔去!

而这时城门上的将士们看着黄巾溃退,他们终于等来援军得以幸免后,顿时拥抱成一团,喜悦的泪水汩汩而下,看清楚谁是真正救援他们的队伍后,更是在口中心里表示出自己的感激——

“天幸这位刘将军来助!”

“外面的弟兄们请稍等,已有人去通报孔北海消息,孔大人应会很快前来!”

……

冲散了黄巾,刘晔也不命令分散追敌,只是收拢好队伍,静静排成方阵等候。  冲阵当然不可能尽带那些带着粮食补给的战马,前来冲击的只有两千骑兵,其余的则在六里之外设立营寨,将补给辎重等留于营中教赵云领一千兵马防守。

正说话间,便见得城楼上一片响动声,而那十丈多高的吊桥也在吱吱的绞索声响中缓缓落下,最终平搭于地,激起一片尘埃飞扬。  而城门也缓缓被从两边推开,当先一人峨冠朝服领着数十位官吏从人迎出城门甬道,不是孔融又是谁人?

“有劳列位相助,不知刘将军是何人属下,请出来搭话!”

孔融显然不知道来得便是刘晔,想他前一刻还心灰意冷,正准备接受走向人生终点时刻的来临;后一刻便闻得“袁”,“刘”再个旗号援军先后到来,“刘”家骑兵更是直接两破黄巾,完全解了北门之围,使得他能立即调派一千人增援吃紧的南门,情势已然稳定。

当然心中百味陈杂不已,对于这位刘将军,也是感激不已。

卷七:跃马徐州 【19】各怀心思三家主 管亥鸣金收下属

【19】各怀心思三家主 管亥鸣金收下属

“孔大人,吾主乃刘幽州是也,前番慈往冀州求援不得,只能只身北上径赴幽州,幸得主公仁义,立时决意发兵来救!”

听闻这个熟悉的声音,孔融顿时面上一喜,看着太史慈正与另一个年轻人拨马从将士们让开的通道中来到前列,稍稍转念才完全明白其中意思,顿时眼中一热,躬身一礼道:“原来却是刘幽州亲临,融不知此节,有所失礼,还望刘幽州勿怪。  ”

“无妨无妨,孔北海宇内知名,奉身正职,正是我大汉官员楷模,吾来救之实属份内之事,何必如此客气?”

刘晔也不需要亲兵扶,敏捷的跳下马来,几步走到孔融面前将他扶起,语气中颇有几分真挚地再问道:“黄巾之围依旧未解,多谈这般客套却也无用,不知孔北海可还有事需我效劳,请尽管开口便是。  ”

“刘幽州高义!实乃北海百姓之福也!不瞒刘大人,南门黄巾贼子攻城甚急,虽有一千兵员增派,但实难肯定稳妥无虞,融正欲求请大人再派勇士前往救之,却不想大人却先自问出,实让融心中敬服,难怪子义如此勇将甘奉大人为主!”

孔融是个是非分明的人,刘晔如此公私分明,先问忧患差遣而不说客套话语当然值得敬佩,同时对于自己来不急招揽的太史慈投身于刘晔属下,倒也有一丝嫉妒。

“嗯……”

刘晔点点头表示知晓,也不再往下客套便转身肃容下令道:“典韦何在?”

“末将在!”

本就担任先锋的典韦便处于前四排中。  不是身先士卒,这也是刘晔再三强调训示地,如今见得刘晔再下令,他立时排开众人策马上前,躬身一礼大声回答。

战时不用尽全礼,有任务在身更不必如此,于是便在孔融一干人奇怪的注视下。  刘晔就地面仰视自己将属下令:“命汝领兵一千五百立即驰援南门,破去贼众攻势即可。  不可穷追!”

“得令!”

典韦微一欠身一礼后,然后便回声大吼道:“儿郎们,吾等连日奔波,竟全功便在今时,随我一起破贼建功,不胜不还!”

“是!不胜不还!不胜不还!”

众多骑士一起大声应命,声浪传得极远。  然后便在典韦和一干亲卫统领下除却太史慈以及刘晔亲卫的五百人,其余全部呼啸着跟上,一股冲天的杀气四面往回,便是不是正面迎上而仅为旁观的孔融一干人都感到一股寒气由心底冒起。

他们是不可能理解刘晔手下这些骑兵们训练之久、参加战事之多;领得是让步卒们羡慕的双倍粮饷、功勋更是一次次杀伐用血汗积累而成!以至于其中什长以上官职尽为跟随刘晔最久,杀敌众多的老手,何况有典韦这位勇将带领,自然是雄兵悍将,气势高昂。

“刘幽州属下儿郎勇哉壮哉。  实令融大开眼界!此时府中宴席已然摆好,这便请刘幽州进城让融一进地主之谊,为将士们接风洗尘,聊表心意……”

孔融待与刘晔直到目视一千五百铁骑一齐远去后,这才上前诚恳地说道。

“呵……不忙,孔大人不必如此见外。  请直呼晔之表字子扬即可!却不知大人欲如何安排袁显思一军?好像袁大公子却也打着救援旗号来此。  ”

刘晔淡淡一笑,眼睛余光早将袁谭大军正收拢渐向这里开来动向瞧个分明,便转过头来对着孔融问道。

“袁显思?这……只怕其来者不善,还望子扬有以教我!”

孔融居于北海如此之久,先前袁家势力与公孙瓒势力缠斗交锋,实际上他心里是向着袁家多一些地,虽然他没看出袁家此时早已存着不臣之心,但北海十数万百姓前途,他却不能草率决断,于是直觉地对袁谭此时赶来觉得不大对劲。想不通索性便问计于刘晔。

“青州乃黄巾之乱破坏最严重之地。  十室九空,田地荒芜。  生灵涂炭……晔实不忍见此情景长久扩展下去,便欲借此机一清匪乱,欲收编大部黄巾,使之归于田野,孔大人以为如何?”

刘晔并未回答孔融之问,反而提起自己想法,倒令众人颇有些奇怪。

“如此甚好!正巧融亦有类似想法,总归如此对抗,一味剿杀却也非正途,何况听闻黄巾军中亦有不少人才,这几次险些攻下南门的管亥便是其中之一。  若能招安,地确可算了却一处大患!”

孔融内心真正的想法真的如他口中所说这般好听?当然不是!所谓逢人只说三分话,便是刘晔此来是救了他,可他本来出屯于都昌便是为了对付愈加猖獗的黄巾。  招安想法他的确是有,但成功后怎么处理,这却不足为外人道出……

孔融毕竟只是孔圣人的二十世孙而已,他的才能品德也成不了第二个孔圣,仅此而已。

“孔大人即然已有打算,而晔之目地也已道出,何不便问问袁显思所为何来?这大军却也不用入城,孔大人可明示于他,教其与晔一般,只能带不超过一百随从入城,其余大军安营于外,如此自可万无一失!”

刘晔这时又顺势轻轻将话题引到了孔融先前所问,转圜自如,先表自己来意,再说如何布置以消孔融戒心,顺势再教孔融如何应对袁谭这位背后有着一个庞大靠山的士家公子,不得不令众人佩服他之光明磊落。

“子扬高见!亦不需太过客套,请呼融表字文举即可。  请稍待吾作安排,然后便领子扬入城款待!”

孔融再次一礼拜过,见刘晔淡笑回礼后,便呼亲信过来,吩咐其请往袁谭处传话,尽问其来此目的,以及请其扎营城外。  互为犄角,如此破贼易也……

不过半刻后。  便见得袁谭亦是领着百名亲兵向城门处而来,其余兵士则在副将带领下就地将辎重车上营帐等物卸下,开始安营扎寨;布置防守等等。

至于刘晔,他早先便已吩咐过他们不需进城,等击破黄巾后,便由典韦直接领兵回到六里外地大营中与赵云会合,再护卫辎重到城下安营便是。

骑兵本就应当在开阔的平地上才能发挥出其机动力以及杀伤力。  便是孔融大度许他们进城,那也反是丧失了主动权,宽仅四米左右的城门洞显然不能让大队骑兵迅速涌出,自陷于被动并不是刘晔一贯的作风。

袁谭个子不高,只怕刚有七尺,大约二十五岁光景,其父袁绍长得相貌堂堂,可这袁大公子显然并未继承到其父一半好样貌。  却是高颧骨,尖下巴,一双细眼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难怪他拥有在这个时代立嫡极大优势的长子身份,却依旧不为袁绍所喜,最终立了长得貌美地三子袁尚为继承人。

不喜归不喜,但这客套话还得讲……

刘晔在所有人中身份最为尊贵。  倒是别人都需得给他行礼,反正没营养的话混迹于官场刘晔也是习惯了,随意夸奖了几句袁谭“相貌不凡,将来成就必定不小”便唬弄了过去,下面便由孔融对付上。

“不知袁公可还安好?显思不在河北,却恰巧来到青州解吾之围,实是感激有加,却不知显思此来意欲何为?”

“父亲大人身体康泰,有劳孔大人记挂,而谭此番前来。  正是为解大人被围之厄。  以及为平青州匪患而来!稍后吾自有五千精兵前来,便可荡平青州。  还此地百姓安宁!”

袁谭除了对刘晔稍稍有些恭敬,对着孔融这位货真价实地名士却是有些不放在眼里,嘴中话语说得满满当当,好似这青州便是他袁家之私物,他袁谭此来也仅是为了清扫自家院门罢了。

“来者是客,何况子扬与显思皆是为救吾而来!便请城中赴宴,有话其中细谈……”

孔融倒也算沉得住气,立身于城外这一段时间颇有些累了,毕竟他这连日来休息得并不好,又已有四十多岁,在这个时代算得上步入老年,索性也不管太多,先将各怀心思的刘晔和袁谭迎进城中,尽了地主情分,只需牢记不许两人大军进城,等破贼后再作打算便是。

……

管亥地部曲的确比其余三门地强很多,但他们终究也只是黄巾而已,前一刻许多黄巾卒子都已涌上城楼与孔融军士激烈搏杀,将其杀得步步后退,眼见破城有望便各自士气高昂,战力勃发;

后一刻却先是见到有援兵前来将局势稳住,然后便听得援兵皆高呼——“援兵即将来临,弟兄们再坚持一刻便可保全性命!杀啊!”

得此消息,孔融军士顿时奋起余力,将黄巾们反而压得步步后退,眼见便要逼下城墙,便在这时——

先是大地颤抖,稍后便眼见大量铁骑疾驰而来,先锋一杆不下五丈高的“刘”字大旗迎风招展,刺目显眼之极。

“是骑兵?!”

黄巾们面面相觑,许多人一辈子都未见过如此之多的战马一起奔腾,更有人好奇的问身边之人这些军队是否好打……

不用他们多作迟疑和好奇,大营中已然响起了急促地鸣金声,这些黄巾们直觉地感到一阵不妙,立即丢下对手没命地往大营逃去。

这几乎将金鼓敲破的凄厉响法,以前从来没有过!

“‘刘’?还是骑兵?难道是他?!”

管亥从接到探报后,毫不迟疑地下了鸣金收兵命令,而他心中稍稍转念间便浮现起那个刻骨铭心地影子……

卷七:跃马徐州 【20】付兵子义迎家母 细教子龙统帅谋

【20】付兵子义迎家母 细教子龙统帅谋

“面上言笑晏晏,心中各怀鬼胎。  不知何时起自己也这般套路熟悉,耍玩得纯熟无比?”

刘晔在端起酒杯送到嘴边,只是浅饮一口的空闲,脑海中忽然划过这个念头。  但也仅此而已,无论怎么感叹——路,该怎么走,就还得怎么走!

“晔实不胜酒力,这便告辞了!也不劳文举费心,吾自归城外营中安歇便是。  ”

见着时候也差不多了,刘晔索性便起身稍作一礼道。

“子扬何必如此麻烦?便如袁将军一般,就在城中安歇如何?”

孔融见刘晔起身告辞,忙立身热情的问道。

“军务在身,不便久离,何况贼众终是未退,并非庆功时候,晔还是坐镇军中,择机与文举互为支援,乾坤局定后再来叨忧!”

袁谭能留在城中,不论是他自认身份够特殊,不怕孔融对其不利也好;还是本来没什么大脑,不想太多也罢。  反正刘晔是不习惯将自己命运交由未知决定,哪怕这个可能性再微乎其微也不行!

“子扬如此重义,实乃年轻一辈中少有之君子也!吾若强留,却反显得轻重不分了些,便恭送子扬一程,请……”

孔融名声之大,在士族中其实比刘晔高出不少,若非此次情况特殊,他刘晔又非什么名士清流,想得这个礼遇只怕想也别想……

“恭敬不如从命!有劳文举!”

这等小节刘晔也懒得去纠缠,便由得他去了。

主人相送。  袁谭也不好依旧坐着,也起身来相送几步,后来他留在城中与孔融属下套近乎、拉关系,其用意何在自不必细表。

刘晔一路出得北门,典韦和赵云果然依着他先前命令,在这大约两个时辰内,城外偏西方向两百步外便扎好了一座大营。  远远便可眺见中军营帐中那高高的“刘”字玄色大旗迎风招展。

归到营中,见到一切都井井有条。  刘晔依例嘉勉了赵云、典韦几句,所有功劳亦专有主薄记下,待回返后自然会论功行赏。  一切权力再接回手中,刘晔作地第一件事却是转头对太史慈问道:

“子义先前有言孔北海常使人照顾汝之亲母,先前事务繁多我亦未深思,如今得暇细想,只怕伯母便在这北海国之内。  不知是否如此?”

“主公所料不错,因战乱家母确实避居于剧县,离此仅有五十里地,主公问起此事,不知有何吩咐?”

饶是太史慈颇为精明,他也弄不清楚刘晔不安排如何应对战事,却问此事之用意。

“嗯……是吾之疏忽,此次北海之围已算解决。  若吾所料不差,则现时黄巾便存着撤退意思,只是因为我军尽是精骑,他等要退也没那般容易,故而有些进退维谷。  ”

如此轻易便将黄巾击败,刘晔并没有多少高兴意思。  不在一个水平层次上的战斗,便是胜了,那也是应该的。

只听他再往下说道:“故此,我不担心如何破敌,却想着伯母只怕是在担心子义安危,现时局势稳定,亦无必要立时强攻黄巾大营,子义便领着五百精骑先回剧县将伯母接到军中,吾自会派人好生伺侯着,等一切安定再派人送往蓟城安居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