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辉煌三国-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子义之心可嘉,然则战场之上局势多变,汝且不可为了功劳而逞武勇,千万大意不得。  只要自身得全,何愁以后没有功劳赚得?”

未来之事不可尽数预料,战场上更是如此,这番交待刘晔同张飞,典韦以及赵云都先后交待过,而他们的亲兵也是严加训示,务必保证其主将安全,怕得就是事出万一,有个闪失。

“是!末将谨遵主公训示!”

太史慈眼中的感动之色从开始到现在都没停止过,而这一天,注定是个让他感动铭记的日子……

卷七:跃马徐州 【17】黄巾围攻都昌城 袁刘援军次第至

【17】黄巾围攻都昌城 袁刘援军次第至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其四岁时便知谦让的“孔融让梨”故事,更是使他海内知名。

荐引高士,每日置宴不断,“座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兴办学校,教奉儒学,并请经学大师郑玄于故里开堂讲学等等,这些都能显示出他一个廉洁奉公的好父母官,但是,他却也有不少的缺点。

恃才高傲,骨子里认为“海内名士皆不及也”,为北海国相,于军事上更是数出洋相,面临青州这个黄巾余乱此起彼伏的乱局,他却是少有建功,此次更是被直接围于都昌,若无人来救,只怕……[WWW。WRSHU。]

同时,他的胆气却也够大,便是在太史慈一去十数天未有消息,属下将领们纷纷焦急万分时,他依旧每日设宴招待名士,谈笑自若。

“禀大人,黄巾于南门攻城甚急,吾等难挡,还望大人……早做安排!”

三月十二日午时,在都昌城行府的大宴的众人忽然发现一位面上尽是血污的小校入得其中大声回禀道。

“哄……”

只听得内里数十人顿时面上变色,纷纷交头接耳,他们自然也是知道围城日久,而城内预备兵员早就全数派上,各种守城军需储备也已于前一日用尽,使得军士们都只得与如同蚁聚攀上城墙的黄巾们肉搏相抗。

“无妨!待城门破时再来回报!生为一国之相,却不能尽力保境安平。  是吾之过也!到时吾便整冠理服,堂正就义,只恨无颜去见先祖……”

派太史慈出去请援兵,孔融其实心底并没有存着很大期望的,毕竟单人匹马地实力,在面对四处数之不尽的匪流寇贼,能全身行事的机会在他看来。  自然是极为渺茫的。

在自认为生命将尽的时刻里,孔融依旧能做到毫不惊慌。  存着从容赴死之心,仅凭此点,便值得后人崇敬!

这一日天气不错,正午的日光驱散了这个时节早间依旧存在的冷意,天空如洗,只有极少地几朵白云……

“嗯,是个杀人夺城的大好日子!”

黄巾军南门大营内。  中军帐内一人步出帐外,仰头看着此时地天色淡然说道,语气中自然流露出一股冷意,熟悉这位大帅的亲兵们都会猜到,只怕大帅又想到了几乎相同天气的那一日,却是大意被俘的一段往事来。

细看这不是当年自称“管帅”的那位又是谁人?

他身边的亲卫们也多是当年旧人,跟随近十年清楚地看到了管亥的变化——

忍辱负重,千辛万苦赶到了广宗。  却发现“大贤良师”已死,内部诸将不合,亦不服于张梁统领,争权夺利不休!失望之极地管亥并未理会张梁的延请,而是在收好张角特意教亲近之人留给他的遗物后,带着部曲便趁着官军合围未严。  临阵换将之机突围而出,回奔青州而来。

从此日夜乘隙习武,以当时之耻作为鞭策,再别九年,他年入三十之龄却与当时已不可同日而语,自信现今对上当年的刘晔,不到两合必可擒杀之!

“大帅,昨日咱们攻城时官军曾受不得激骂出城来战,以求击退我等,但其将宗宝却被大帅一刀斩首。  反而大败!今累日攻城。  吾等弟兄疲累不堪,为何不多休息一日。  养精蓄锐后或可一鼓夺城?”

当年也仅是十七岁的小六现时已足二十六岁,可众人依旧如往常那般喜好以此称之,而他也是管亥军中地位最高的副将,面对死伤颇多的强行攻城,他显然是极有些看法的。

“小六,你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吾等弟兄疲惫不假,但守城官军却也疲劳不堪,吾等休息能养精蓄锐,同样他们也能趁此机会恢复些元气,如此反而夜长梦多,徒增变数!”

如果自己出身并非黄巾,也许会成为一个精于统兵地大将,管亥的心中偶尔会有这个想法,特别是在看到自己属下终究是天资所限,兵器不全又是饭食难饱故而难成强兵,属下心腹见识终究短浅而难成大器时,这种想法更是会不可抑制的出现。

“大帅英明!”

众人一起心悦诚服的拜道。

“现已午时,传令教弟兄们撤下,先饱食后再来攻城!”

围城的五万黄巾并非全是管亥部曲,他却只有两万负责强攻南门,其余三门则是应邀一起来攻,为的就是夺城后能平分粮草。

黄巾不习耕种,到得一处便立即夺取粮食毁坏庄稼,使得没有活路地百姓不得不被迫胁裹加入黄巾之中,这种只知破坏当然是危害极大的!当他们流窜于一州,而四野再无可破坏之地,田中再无颗粒粮食可收,周边尽是守备森严的官军州县时,等待他们的,便只有强行攻取原先不敢攻击的大城,火中取粟以图能度一时危机……

午时六刻,几乎同时,都昌城四门再次响起了冲锋的号角,而尤以南门最为猛烈,显然他们都打着一鼓而下,然后便可冲入城中尽享一时极乐想法!

其余三门黄巾首领与管亥互通有无,知道到了关键时刻,更是毫不保留的加大攻城力度,使官军疲于奔命,无法抽身支援吃紧的南门。

“难道今日便是我等灭亡之日?”

对于黄巾,官军是杀过不少的,同样,对于顽抗到底而非早早投降的官军,黄巾们也深恶痛疾,誓要杀之夺了装备泄愤。  见到原本还可多支持几日地形势便在南门守将宗宝地一次冒然出击下形势急转,他们各自心中无奈之极。  对于宗宝倒也没有多少人愤恨怪罪,毕竟黄巾攻城时骂战不停,何况没有外援,城池陷落只是迟早罢了……

“咦……快看,好像有援军来了!”

北门忽然有一位眼尖地士兵看得远处腾起地尖烟,以及黄巾后阵的一阵骚乱,顿时兴奋的大喊道。

若有援军来此。  则多数从北而来。  这个也是事前黄巾首领们共同的见解,故而负责北门的邹完便是除管亥外实力最强者。  一共有一万三千人马,而且也早早于离城五里处设了大营以此截断援军路线阻击。

在这个“早不早,晚不晚”偏生城池眼看着便要拿下的时刻来援,这自然让邹完气愤不已,顿时传信给其余三门首领同时,亦分出一半兵马去拦截,而另一半兵马则继续攻城。  以求原计划顺利实行,若能将城池先拿下,那也不怕所谓援军了!

“真地!那旗号是什么?可惜太远看不清楚!”

听闻提醒,正杀得手软的官兵产顿时觉得全身来了一股气力,奋起将登城黄巾全数杀退后,再纷纷远眺,果然先后看到了远处黄巾后营地乱势。

“前时有勇士太史慈以诈计手断骗过贼军出城,听说便是往冀州求援。  难不成是袁大人军队?”

当日太史慈在黄巾合围不算极密之时,为求突围故而连续三日带着数名随从在北门城设靶“练箭”,成功哄得黄巾习以为常,不加戒备时带着孔融派给他的两名随从突围,随从虽然战死,但太史慈还是凭着自己武勇杀寻机从薄弱处杀出重围。  如此英雄之事自然让诸将敬服,士气也在随后数日来极为高昂,如今终见似乎援军来临,当然认为必是太史慈这位勇士所为,立时心中感激称颂不已。

“我眼睛能看得远些,好似先锋旗号……”

一名小校放目细细眺望半晌,终于肯定地说道:“确是‘袁’字无疑!”

……

“什么?官军仅是两千步卒?”

当得到这个准确信报时,邹完面色一愕,得到再次确认后顿时仰天长笑道:“哈哈哈!也不知是袁家何人领军,竟如此小视我等。  便看吾大军剿灭之!”

来得不是刘晔。  却是袁绍人马,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领兵来此的正是袁绍长子袁谭。  他于今年接得袁绍命令,着他领大军再攻青州,将全境拿下。  而这次当他接到探马回报北海国战事时,有幕僚分析告之此为天赐良机,正可趁着孔融与黄巾两败俱伤之机一并拿下。

那时袁谭驻军于南皮,而太史慈则并不知晓,故而错开反在清河遇上郭图,被其指使前往幽州求援于刘晔。

急于建功的袁谭并未等大军齐备,自认为“凭着里外夹击先破黄巾,尔后等后续三千人马赶来,再趁孔融开城谢礼之时索性拿城降之。  ”

——这便是袁谭打的如意算盘!

可是,当亲自坐镇前军的袁谭指挥与黄巾交战时,却发现自己好像太过想当然,不仅未料到黄巾早有防备,更是趁着他立足未稳时大军来攻,在广阔的平地上发挥人多优势蜂拥而至,顿时让他陷于颓势之中!

这时地袁大公子才发现自己好似太低估了敌手,高估了自己……

正在他想着立即撤军,等到自己后续部曲来到后再来攻击时,便听得有探马回报:“身后两里处发现大批骑兵疾驰而来,打着‘刘’这旗号!将军请早作打算!”

“这?‘刘’字?难不成是刘晔来了?”

袁谭惊讶之极,想着他们袁家与刘晔之间似友非友,似敌非敌,表面上虽为友盟,实际上却是互不来往,颇有敌意。  他袁大公子现今突然发现被夹在了中间,进退两难,顿时后悔自己真不应该如此冒失……

思虑半晌,袁谭也只能硬着头皮下令道:“先使人报知刘幽州吾军情形,请其助吾等一臂之力!”

想着刘晔是精明人物,应该不会此时同他们袁家翻脸,一边下令整军后撤,一边使探马送信的袁谭如此想道……

卷七:跃马徐州 【18】贼众怎敌骑兵勇 孔融开城迎援兵

【18】贼众怎敌骑兵勇 孔融开城迎援兵

“袁谭也来凑热闹?”

以刘晔原本就打算的趁机奇袭黄巾速度,袁谭的探马发现了他们,那他的斥侯当然是更早的发现了袁谭以及前方黄巾的具体情报。  对于袁谭会出现在这里,刘晔稍一思索,结合出发前得到的袁绍动向信报立时便恍然知其中细节,见到身边的太史慈面上存着疑惑不解神色,刘晔便开口解释道:

“哼!这却是他袁本初野心够大,现时便作起了分封诸子,以备立储的大事!他自己带着二子袁熙,侄子高干攻打并州,若有成则并州归袁熙主理,高干辅助。  自然这青州若长子袁谭能打下,那便归他统领!”

解释得如此清楚,太史慈顿时恍然,对于袁绍这位披着“四世三公”光环,行止却是处处显露出叛汉自立的家伙,心目中原本高不可攀的形象立时转为鄙夷不耻。

正待说话间,便有探马来报:“袁军派人送来口信,请将军发兵一起攻打黄巾,他在旁一齐发力助攻,则贼众轻易可破!”

轻轻一挥手示意知晓,教那探马退下后刘晔面上也显出几分鄙视神色:“他袁大公子倒还真和他父亲学得够好,这死要面皮方面却是一般无二!明明是支撑不住想退,却又怕吾突然攻击断他后路,于是便放出这话来试探警示于我,哼!”

“主公,慈以为现时确非与袁家翻脸时刻,而且现时围城之黄巾方为最大敌手。  莫如便先破掉黄巾再作打算,想他袁谭便算上后面赶来兵员,也非吾等三千精骑对手!”

太史慈此时关心的依旧还是先前承诺地解围孔融之事,于是便如此进言道。

“子义放心,轻重主次吾还能分辨清楚,先破黄巾再与诸人周旋本就为既定方略。  ”

刘晔的这句话语,便注定了今日都昌北门的邹完黄巾大军要倒霉……

午时的日头晃得人有些睁不开眼。  袁谭这愣头青由北而来,布阵攻击恰好便面对着烈日。  稍一抬头入眼便尽是耀眼的光线,一时间看向对方的黄巾尽是有些模糊不清,再减少了几分战力。

而对面的黄巾也是一鼓作气,原本看到对方有撤退地迹象更是加力狂攻,却不想半晌后敌人们却是稳扎严密阵形守了起来,虽然死伤颇多,却是一步不退。  这自然让他们奇怪之余,久攻不下后士气渐衰。

便在这种相持之下,交战双方皆是消耗了不少体力,在阳光直射下拼杀得都有些有气无力时。

忽然,他们感到了地面的微微震动,且随着时间地缓缓推稳而愈发明显,隐约间更能听到不时的马嘶声传来,顿时所有不知情况的双方普通战士皆是心中骇然急想着——

“竟然是大批骑兵?不知是来帮咱们的还是要来打咱们?”

当然。  黄巾方显然自觉得想着骑兵来帮他们的可能性实在太低,毕竟他们是贼,而拥有大批骑兵的必然是官!于是纷纷发出一阵阵骚动,要知道便是他们其中有幸见过官军骑兵围剿来攻的,也能清楚地分辨出此次所来队伍比之于那种最多五百骑,便能发挥出惊人杀伤力的官军数量只怕庞大了不少!

当探子连滚带爬地回报于邹完。  让他大惊失色下还未及反应过来该如何应对时,与袁谭军队缠斗的黄巾们已然看清了地平线上拉长的一片黑线正带起大片尘烟汹涌而来,不过片刻间便要来到近前,最前方还有三个持着三角令旗的骑士,与大队隔着约有四百步距离,到达袁谭后阵时便敞开喉咙喝道:

“天兵降临,请将军速速让开道路于我军!稍迟若有误伤请勿责怪!”

“赶快!速将队伍压缩至左侧,给他们让开冲阵之路!”

袁谭坐在高头大马上,眺目间已将所有情形看在眼中,看到如此众多骑兵排成倒梯形锋阵狂奔而来。  他立即感到若他手下兵卒不让开。  只怕对方真会毫不犹豫地从他军队中犁破出一条血路冲过!

“正好保存实力,让刘晔与黄巾去拼命去……”

为自己找了个好理由的袁谭如此想道。

听到校官们下令。  袁军士兵顿时感到心中大石终于落下,来得原来却是盟友。  只是刘晔与袁谭,或者说与袁家那种注定是敌手,却表面上先要维持盟好的微妙关系,不是他们这等小兵能理解和知晓的。

与他们相对地,黄巾士卒们终于落实心中猜想,看着那一眼数不清的骑兵们身上盔甲闪亮,不出反射出一道道耀眼的日光,更是低头控马疾冲,从不东张西望;再近些更能看清因为行军原因极少洗脸,黑白相间、脏物尘士布满的面上却只有一片冰冷无畏神色,他们皆是持着长约一丈斜垂于地的长枪,锃亮的枪尖反射出地光芒更是带上了一股冰寒的杀意,直欲让人心惊胆颤……

便是平时饱食过后,精力满当时逢得如此强兵都只有败阵一途,何况现今士气低落,未战胆先寒、片刻后接战心更怯?

“他们不是人,是地府索命的恶鬼!”

无数的黄巾们口中喃喃的念道。

于是,在不出所料的被大军犁开一条血肉铺成的口子,如林的刀枪上纷纷染成红色后,黄巾们终于忍受不住,不知谁先丢掉自己手中根本不算武器的武器,喉咙发出一声变调的呼喊便往后逃去,众黄巾皆是受到感染,丢下所有牵累自己行动地物件,拔腿便逃——

逃,还有一线生机;不逃,就等着成为滋养大地地肥料中的一份!

谁都会明白应该怎么做,大溃退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原本旁观的袁谭军队,心情也从刚开始的兴奋变成了诧异,看到接触不到短短半刻黄巾便全线溃散,更是纷纷不自觉地打了个寒噤,猜测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