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辉煌三国-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先“施筑城”转移流民无粮无地的矛盾,然后再办这个“文辨武斗大会”吸引贤才,并着给军中将士一个榜样,竖立刘晔手下赵云,张飞,典韦等人威信,加强军队凝聚力,并着最主要的吸引文武文才,起到一个另类科举、武举相结合之效果。

这也是刘晔时刻在结合后世所知历史,探索适合于当代政治路线过程中,偶然灵光一闪想到的主意。

春、秋两季举办,不仅给了军中心腹将领压力,也给了散落民间,有心出力的人才机会,而选拔原则又属于宁缺毋滥,比诸于曹操实行的“惟才是举,来者不拒”自然更多了一些合理性,且不会立即触动士族利益基础,使他们群起对抗、暗下添乱,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个想法一出,无论是刘虞,还是荀彧,田丰,戏志才都是大加赞叹,对于刘晔的才能再多了一分肯定和服气,并且参加议定细则,出选考题等等事宜。

只是,他们同刘晔一样,都不会想到这首届名传千古的“始兴科举”盛事,就因为前面原因出现了一个插曲……

卷七:跃马徐州 【06】刘晔亲持开幕礼 注定无用第一天

初平三年的三月十五日,蓟城效外山野大批桃树上的花蕾依旧如往年那般渐次开放,粉红相间,艳丽缤纷。

但是今年蓟城中的名门士子、大户小姐们却没有如往年那般结伴效游踏青,欣赏这百看不厌的风景,这又是为何?

有大战刚罢不久、局势稍显不稳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新任幽州牧刘晔公告发布的“文辨武斗”会试,正是在今天正式开始,士子名媛们自然是对这从未有过的举措感到新奇不已,纷纷或乘车马,或在仆役环拱下来到设在蓟城东区,原来的一座占地数亩的守备大营所改置的会场中,顿时让这里一片车水马龙,显现出从经战乱之后少有的热闹景象。

开幕祭礼由刘晔亲自主持,在辰时五刻他身着庄重的礼服,身后跟着一众亦是礼袍在身的心腹文武,依着司礼官各步唱礼,分祭天、地、人君,直纷扰了两个时辰,这才算完定。

刘晔自己对这种祭祀过程当然是感觉枯躁乏味之极,但旁观的无论是来参加会试的文武士子,还是一直对着他这位少于露面的幽州顶梁,极为好奇的本地士子、大族小姐都是看得津津有味,纷纷在心中想着此行不虚,回去后可是大有谈资。

至于这次会试,他们这些本土士子其实多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与看戏子表演无异,毕竟他们父辈由于刘晔现时的策略,还是掌握着相当权力,自然在他们的心中,仕途是无须担心的,有极少数报名参试的,也是报着游戏心态尝鲜图个热闹罢了。

“夫天地之有道,授天子之威仪……此盛举耳,望诸公勉力,夺魁者是为天子国家,尽忠效力!”

一篇开场礼文再抑扬顿挫得讲了两刻左右,总算一切事定,刘晔心底长舒一口气,幸好没出什么差错,否则麻烦不少,这“领导”可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现时可没有鼓掌这回事,也只有杂乱不齐的一声叫好声了。当然刘晔也不在乎这个,祭礼顺利完毕,他也就传令选出的文武“裁判”一共三十人,各就位于两处木板架起相隔二十丈、半人高、数十丈长宽的宽阔擂台之上。

而他则坐于距两擂台中间位置约十丈的另一高台主位之上。

刘晔借这个机会,以此会试为前所未有礼俗自然得有所区别为由,使得这被称为主席台的地方架起了三尺高案,上铺白色绸布,后再置椅案,可供人端坐稳居,倒让荀彧,田丰,戏志才,以及后来亦感兴趣,偶尔来一次的刘虞沾了光,纷纷坐上了这与“主席案”配套而被命名的“主席椅”之物什,自然发现比跪坐着确实舒服许多。

正式场合下于礼不合,但在家中置办起却也无过,于是木椅开始渐渐走进了官家士族的生活中,五年之后成为风尚,跪坐之礼也于十年后渐不兴盛。

饮着刘晔使人从南方采购回来的香茶,稳坐于台上看着“表演”,至少在外人看来,这确是一桩美事。

品茶之风也是从这时渐渐兴起,倒令商人们喜笑颜开,来往于南北更加勤快,而他们也因为刘晔将代郡商会更名为“幽燕商会”,总部依旧在代群第一个分部却于近日设于蓟城,所以后来走南闯北渐渐默契地打起这个旗号,见到同属与刘晔有商业往来的商队,多会互相扶持支援,形成一股特有的凝聚力。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刘晔一时动念间成立的商会才会于后来成为当世最大的商人联合体,利益与他关联极多!刘晔从中得利不少,当然,麻烦也惹出了不少……

……

从午时七刻正式开始,到了未时六刻,过了将近一个时辰,可刘晔却是大失所望之极。原来最先上台来的尽是些肤浅无用之人。

其实,这也是刘晔并不了解现时士人们所奉行的行事理念原因了。荀彧、戏志才、田丰他们三个就不急不躁,依旧稳座品茗,时不时还偶尔低声讨论一下哪个文人经学理解有误,至于武士相斗他们倒是没有半分兴趣,后面自然有张飞,赵云,典韦三个亲自上场并主理。

现在的士人们,特别是自认为有才的,他们骨子里都是高傲的,自是认为越拖到后面出场越显得身份。便是寒门士子,有此想法者,也不在少数。

于是,刘晔便在这种情况下顿时觉得口中特意使人清蒸过滤,再来泡开的清茶没有半分味道。他自己身居高位,现时看得昏昏欲睡偏生又得时刻注意保持仪容庄重,在此正式场合有所失态后只怕不仅下属要来提醒,就是刘虞只怕都得严训。

古人重礼,这点是不容忽视的,刘虞不干涉他的政治军事举措,但在礼仪这方面,却是不折不扣的家长身份,管教后辈理所当然。

“文若,志才,元皓,汝三人便主理此事,吾这便回州府中处理诸事!”

看不下去,刘晔索性不看,直接便吩付道。

“遵令!此等琐事正因由吾等代劳,主公只需亲自主持前三名的比试即可。”

三人一齐应命,然后由官职最高的田丰代为出言道。

刘晔心底想法,他们这等精明之人自然能知晓个大概,何况他们与刘晔一样,都是有诸多事务处理,不可能全在这里看着会试,于是在刘晔离去后,他们三人也各自商议,分时间段只留一人于此坐镇,直到三天后的最后主试,再抽出半日时间随刘晔一起评选。

先前台上的刘晔看着不爽,台下处于外围的一辆幕布遮挡的车内也是一阵轻笑,这辆马车位置比较偏僻,周围并无多少围观之人。只听得里面传出一个极为好听的声音问道:“萍儿,看来咱们来得早了些,台上的尽是些绣花枕头!早知道如此,还不如多呆一天呢,还是回去吧,明天下午咱们再来!”

“嗯,小……呃,公子稍等,奴婢这就去教车夫回转。”

第一天,是鱼龙混杂,只是上台的尽是些小鱼小虾,那第二天,特别是下午呢?就如这位“公子”所言一样,与之打着同样主意的显然不在少数。那就注定了即将到来的是一场龙争虎斗……

卷七:跃马徐州 【07】刘晔改动文试题 典韦一力败三甲

武斗安排,刘晔当然不可能准许真刀明枪上阵,毕竟刀枪无眼,万一有个闪失,自然会大招非议,得不偿失。于是,但凡武斗擂台上使用的器械,俱是木制,刀枪棍尖上有粗布包好之白灰,一场争斗下来,再数各自身上白点,以此“文斗”方式来定胜负。

前面龙蛇混杂的对战,自然不需张飞,赵云和典韦去自降身份一一迎战,只有报名的数百人中最后决出的前三位才有机会对他们依次进行挑战。

至于文斗,刘晔本意是想选出务实有才之人,但经过刘虞提醒,也自觉第一届不能太出格了,就算为了打响名气,也得先重诗辞歌赋、德行经学。于是这些是淘汰出前二十名优胜者的所有的考题项目,便是由荀彧,田丰,戏志才三人商量亲订,其中包括了现场作赋,对辨学说等等,而且还有一条,德行有官长推荐者优先。

再后面的考题却是由刘晔亲出,便是田丰三人都不知晓其中究竟,这自然更构起了大批仗着各自家属有些权势,专好打听内幕消息的士家公子们的兴趣,若非家长也有不许,只怕就凭着想一观刘晔这故作姿态,吊人胃口的考题,心痒不已的他们便要“勉为其难”地参加此次会试了。

事实上,也确有一些本地士族子弟参加,只是他们的水平实在……

刘晔虽然认为这个能起到类似于后世科举的会试制度必定有用,而且初次举办也不能指望着真能选出极为优秀的人才,但是第一天所见景象,心里还是烦躁不已,不想此开场之事只作无用功,干脆心中转过念头,将先前刘虞再三吩咐之“考虑时情,多有考教文士儒学经义,品德操行”的嘱付抛开,坐于州府中开动脑筋想起新的考题来,便是借着这些士子之口起个宣传作用让所有人知道——他刘晔举办这个会试,究竟是为了选拔何种人才!

1,夏商西周时代,政治制度发生了何种改变,掌权之人是何种身份?而大秦先汉又是何种情况?

2,一年两期的“文辨武斗会试”,与本朝“察举”制是否有冲突?

3,若一县有民六千户:其中务农者八成有二,经商者一成有三,余者是为工匠,假如征税为农户十取其一,商贾十取其四,工匠只缴所得二十分之一。以汝观之,其中县府所得是农者多,亦或商者多?一县农工商之比例又应当如何何配调是为合理?

4,对于朝廷现时买卖官职作法之看法若何?

5,若汝身为县长,到任后第一件事应当作什么?

……

于是,在三月十八日,当志得意满的“才子”们走进已然再加布置后,有隔板搭建的二十个被称为“试阁”内,皆跪坐于席伏案静等。半晌后,由两名巡考官也是刘晔亲信的州府记事官各发下一张一尺见方,由州府主薄所书写之共有十个题目的考卷时,这些应考前颇有些自鸣得意的文士们顿时大吃一惊,面色或是一阵青,一阵白,或是愁眉紧锁……

场下围观之人比之第一日更多了些,由于隔板是置于两名应试者中间,故而并作两排各自面向场下的二十名士子那惊诧表情,自然被瞧了个分明。

于是,场下的士人或者百姓们皆是称奇,纷纷谈论起来——

“杨兄,吾观此次刘幽州出手不凡,若非家父不许,吾真想参加此次会试,让大家看看我李某非是只知风月酒味之辈,却亦是文理皆长,若能夺魁技惊四座,岂不妙哉!”

“哈哈!李兄,我倒觉得未去参加才是好事!你自看台上众多士子,便是前日下午独占鳌头,傲视我幽州士子,偏生无人是其对手的那个阎柔,以及后来登场直接挑战于他,将他辨得羞称不如的蔡炎现今都是眉头不展,此二人才学是为大家公认,便是当时主官荀大人亦是频频颔首,非吾自贬,我等确差人一筹也……”

“不错不错,刘幽州少年英才,却不知父叔他们怎就好似对他是怕又是顾忌,我倒觉得刘幽州是为我辈楷模,仅凭是其能轻松将阎柔、蔡炎这等才学出众,亦是模样端正俊美,值得大家真心服气之人考得全无脾性,这便极为了得,应当好生学之!以吾之见:阎柔也好,蔡炎也罢,都比不过刘幽州才学皮毛矣!”

“这……也许父叔他们那般想像也确有道理在其中,对刘幽州敬而远之,我认为此是为正当态度!”

“唐兄此话大谬也!父辈考虑之事,我等多去猜想终是毫无意义,也许将来我们能接任他们职位后,才能理清其中关键吧!但刘幽州年纪轻轻就能平定不可一世、气焰嚣张的公孙瓒那贼厮,这就值得我们尊敬爱戴。以我个人之见,刘幽州却属对事不对人,所想重用者必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对!韩兄正解,我亦是如此想法,父辈思想所受限制极大,我等年轻士子不托庇于祖先之余荫,多学进取这才是为正道,现今乱世已证明旧有思想确有不当之处,我等不与时俱进,只念着有世袭之利而流连于酒肆红楼,被时代淘汰只怕是早晚之事!”

……

从场下这六位聚在一起士子们口中话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家世极好,近次更被刘晔复任为官之本地士族中人,年轻人接受新思想是比较容易的,这自然跟着他们处于这个年龄段性情冲动,又极为好奇有关。

天下士族不能一并而论,如果能引导思想,完成一个合理化的过渡,使下一辈的士族在丧失掉自己特权时明白——

“需得自身努力得到认可,而非是只存心推翻现有统治势力建立一个完全保障他们利益的政权。”

这就是刘晔需要作的事,当他能完成这个过程便算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困挠他的内部矛盾问题也能完全解决!

当然,围观的百姓们自然不会去谈这等高深的道理。他们在意最多的也就是台上谁的样貌最为端正,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的像貌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作为别人评价的重要一部份,这就是因为古人把样貌与品德,鬼神牵联一起的原因了。

这些百姓他们观念简单,话语自然也是最直接的,他们谈论中自然离不开从昨日大放光彩的阎柔与蔡炎。当然,对于后来居上,模样更为俊美的蔡炎则是品评更多。当他们见到蔡炎与阎柔先后舒展眉头,开始执笔疾书后,顿时哄然叫好,纷纷口中喊着“蔡才子”、亦或“阎才子”,以此来为他们看重敬慕之人鼓劲。

刘晔定下这出人意料的考题,他自己索性也改变计划不去考场,怕的就是万一这二十名士子中有思想顽固,自认气节极高者跳出来理论,而只教荀彧、田丰、戏志才三人主理,时间到后将答卷交上由他批示便成。

他的顾虑是有道理的,果然其中就有两名士子先后愤然弃笔,语气愤慨地抗议,被戏志才当机立断,以他不能作主为由,教亲兵将他们先“请”到州府中去,而这一幕自然更让围观之众人好奇起来,交头接耳下一片闹哄哄的景像。

但这一切于台上先后认真作答的十八位士子无关,他们各自只专注于眼前答卷,因为刘晔已有明令所说,凡能获得答卷资格的,只要能得他青睐,便有为官的机会!

于是,经过这个小插曲后,见场面再趋于平淡的围观者们,纷纷将眼光转向于另一边的武斗上去。

……

前日选出的十名高手决出前三,然后再凭他们自选挑战张飞,赵云,典韦与否。挑战若能得胜,无论胜谁都可封为校尉,领直属一千军士,秩三百石。反之,张飞,赵云,典韦他们便要职降一级,以此为惩戒!

这个规定是否合理,当它长久施行下去,不断完善后自然会得到证明,既然现时这么规定了,张飞三个当然大有紧迫感,特别是张飞,他可算是幽州百姓公认为刘晔手下第一猛将,职位也属军中第一人,自然许胜不许败。反倒是赵云和典韦之职还不显极大,真有升降也不大引起别人注意。但是,他们自己心里显然是不会这么打算!

“打得好!”

“打倒他!”

……

一片此起彼伏的喝声于右边擂台下响起,这日已是快到正午,文试快到交卷时间,武斗也已进入前三名决胜之战。于是先前多有藏拙的各人纷纷施展绝招,由于刘晔严令只分胜负,不许故意使人残疾,而大多数学武之人,也学有器械,少有拳脚极为精通者,故而争斗场面自然激烈无比。反正武器皆是木制,全力发挥也多是无妨,如此枪影刀风,拳脚相杂,喝声连连,怎不看着围观百姓大声叫好?

一番争斗,到了最后要决出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