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辉煌三国-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时那般各听自家之主号令,没有统一的指挥,现今统合的他们更具有威胁性和破坏力,故而沿海一带兵员便在刘晔的命令下。 再次增加为三万之数。
至于刘晔为了保证他许下诺言后从无毁约之事而放走这些人,注定会为不肯归降的王通增加实力究竟值不值得的问题,只需要大家仔细想一个道理——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信任,一个人可能会作上百件让他人感服地事情,但想破坏掉这个情况,只需一件反面之事即可……
在乱世之中。 无论是士族,百姓还是诸侯们相互都不信任的情况下,刘晔辛苦为自己竖立的这个典范,其价值并非简单言语之间可以尽述其利。 而他这么作,虽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为自己属下士兵带来更多些的伤亡,但相较利弊,这样的取舍方式于大局而言,却无可厚非。
……
时间进入到八月底,刘晔再次来到徐州也很快便过了五月之久,本来他是打算着每过半年便往返于幽、徐之间一次。 这样无论大小事务他都可了然于心。 不至于有自己未能及时处理之事发生。
但现今陆地上袁绍与公孙瓒于幽、冀之间陈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 而海上大患未除,刘晔更不可能带着没有长途作战能力的水师往返于海上,故而原定于九月初离徐归幽之事,只能暂且拖延下来。
军事方面命令兵器监与器械司合作,将刘晔早就安排研制的蒙冲大舰设计图落实,并作出缩微模型作各种测试,希望能在九月顺利使得设计图定型,而付于制造司立时开工,在来年三月之前,作出两艘以上地蒙冲大舰,那么刘晔便可真正安心来往于两州之间。
相较于走舸小船,蒙冲大舰无论形体还是配置都不可同日而语,甲板上计划用熟牛皮包裹,使得防火性能大增,舰体虽长却是流线型设计,桅杆风帆也根据老渔民经验设计得可以根据风向而调整,使得前进动力极强,速度比之于人力划动的小船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就是刘晔的所有要求,不需太多,只需有三艘以上蒙冲,则战败东海之贼可算是易如反掌。
徐州与幽州相较于兵器、器械等的研究都是设有专人的,如若同时研究一种方向,却是极容易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故而刘晔采取了划定任务地分法,两边的研究方向不同,幽州主要便是兵器,铠甲的改良以及攻城器械的研究,而徐州则是弓弩箭枝改进,水军战舰研究等等。
只需设计图完整,再制作出样本将其各项指数测定完毕,确定其必然能达到改良换代需求后上报于刘晔,那他就可带着设计图往来于两州,使得制造司中多数学过精确测量的幽燕学府毕业学生,在老工匠的带领下共同开工,以标准化先有批量生产组装可能,再以流水线划定工作所需,经过熟练工人的组装,最终成形。
如此一来,两州军事装备方面几乎可以达到同步更新的状况。
刘晔正式这样实行的时间并不长,就在前一年才开始,一切仅是刚刚走上正轨成效还未完全体现出来,但一个良好的制度最终必然会带来极大地收益,对于这一点,刘晔是有充足信心地。
……
“夫君,以前怎从未听说过你却有个侄儿之事?”
蔡琰极为奇怪地问刘晔道。
既然是侄儿,那么刘王肯定是要随着刘晔在他府中居住,故而家宴之上与蔡琰照面也是不少。 蔡琰在第一次刘晔在家中设宴款待其侄时,见到刘晔虽然是一幅极为自然模样,而郭淮与刘王却多少有些不自在,聪明的她立即便觉察到了不对之处,她问这话当然不会当面直说,而是最后宴罢,夫妻二人在房中之时,这才问道。
“为夫身为汉室宗亲,不说旁人便是由父亲大人所说,依着宗谱辈份而论方今天子便是为夫之侄辈,今其孤穷来投,既是亲属,为夫又见其聪明非常,便教他与淮儿一般,就随我左右,将来若能学习有成,那也是幸事一件。 ”
刘晔不打算将天子之事告诉蔡琰,并非是他不相信自己妻子怕消息走漏,而是因为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伴君如伴虎”,将来若是刘协觉得这些日子并不怎么如他心意,而又登陆得大位掌握实权,刘晔地结果就很难预料了。
当然,这是相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必然会如此作想。 蔡琰无论如何聪明,她也不可能完全相信刘晔最终会安全无事,那句“伴虎”名言却是深入人心已久。
不想让她担心,故而刘晔在事情在不短的时间内不需要揭开之前,选择了善意的谎言让妻子安心,至于别人如何看待,那便见仁见智了。
“原来却是夫君以前从未见过之人……”
在没必要之时,刘晔并不想再用“失忆”的借口来掩饰所有事情,而蔡琰也想到了这点,她担心引起刘晔的伤心事,故而也是在认为“刘王”本就是一位刘晔不识之汉室宗亲家属,最后家门不幸后来投于刘晔,见其才智颇为了得,刘晔这才收下。
而郭淮的不自在,以蔡琰不知内情的理解,当然是自家义父身边又多了一位“竞争者”原因了。
在徐州这段日子,可以算是蔡琰与刘晔在新婚之后两年平静生活之后最为幸福的时光,将近半年时间内,两人朝夕相对,感情日深。 有了妻子在身边,刘晔同样感觉自己整日忙累之余,归家却能享得亲情温柔,可谓乐在其中,这一切,也都来自于刘燕的主动提议。
在这等温馨时光之余,刘晔也会深深地想到这位给他帮助最大,又极为通情达理的妻子。
“袁绍若去,则我等一家终可以聚集一起,不再离分……”
刘晔再一次默默想到了妻子之后,又想到了日渐年迈的岳父,以及自己两位可爱的儿子,对于尽早终结这一切的渴望,也日渐强烈起来。
……
时间,便在刘晔带着郭淮与刘王两个跟班行走于州府家中之间,不时面授机益中度过。
当进入到十一月之时,在淮南筹备不短时日的袁术,在其兄袁绍下定决心将公孙瓒势力拔除之时,胸中那再也忍耐不住想要称帝欲望也将他最后一丝理智吞噬干净。
自认为作通了属下不少工作,又抓住了与他最近,威胁也是最大的刘晔软肋,称帝大业当无阻碍后,他便准备在这个寒风阵起,天气已颇为寒冷的时日里立即称帝……
卷七:跃马徐州 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三章 袁术称帝
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三章 袁术称帝
袁绍与袁术两兄弟的反目相攻,在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理念深入人心之时是极为正常的。 他们两人现在没有合作一起进取的意思,那么各自真正的打算当然也不可能让对方知晓。
“主公,现为一岁之末,无论是于历法还是时节,都并非最好时机,若敌方拼尽全力来攻,则现时亦旧可为用兵时日,莫如稍作延后,无论是在大雪下降的初春,还是更往后些皆可。 ”
一年多的准备,对于袁术来说,他的许愿封官举措,当然也打动了不少心志不坚,“宁为鸡首”之辈,也正是他们的阿谀奉承,给了袁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违称帝的勇气。
但想到现今他们有若于“走钢丝”的危队,将自身的前途命运完全寄托于天下诸侯们确如袁术所想那般,找到一块“遮羞布”后立即便群起附和,使得汉室正统名义完全颠覆。 再加上便有刘晔就在身边的徐州虎视于此,无论如何,他们的心情在大事有定论之前,都算不得“轻松”一词。
当然,事情进行到这一步,能有退路的已经由着退路离开了。 留下来的便多是与袁太牵联太深,已深深打上了了“袁氏”烙印与袁术自己一样,皆无退路,分别以不得不、以及只愿意的态度继续往前闯……
由着袁术现在状态,对于逆反自己心意的话语,一般情冲下自然是没有作用地。
但这位心腹所言却有些说到关键之处。 为寻求支持的袁术,实际上就连吕布也曾不计前嫌地派人前去拉拢,以求能够化解前时不快之事,在他必定与刘晔会有相争之事时,有吕布的加入协同作战,那他的胜算又添加了何止数成?
从吕布表态归降于刘晔之后,他已是将性情收敛许多。 无论于公还是于私,在了解刘晔愈多之后。 吕布心中那颇有几分的高深莫测之感更是加重了几分。
而且刘晔对于他的态度也是值得重视,无论是借二将练兵许久时日,还是当前时他属下有军士不守纪律劫掠于外而刘晔迅速作出的严正告诫,这些足够让吕布对于刘晔再添一分敬畏。
虽然吕布属下地军士不守令由来已久,但在严法在前也是收敛不少,只是偶有小规模事件发生,刘晔便也不想在这时以这个小节与吕布闹得不愉快。 也就视其不见了。 袁术的信使在九月时找到吕布,而这时他刚刚迎来了田畴与赵明这两位刘晔最早心腹地主掌沛国不久。
对于袁术极差的印像,以及结合其现实征战中几无大胜的经历,吕布的选择就很简单了。 “不置可否”算是留些面子的说法,“不作答理”而自身静观其变,将自己不屑意思表露出来,只是未直言反对,留了最后一线余地这就是吕布面对袁术信使最后的态度。
实际上除了自己内部的少数人。 袁术再无一人支持者,这种情况即使他自己已然“走火入魔”到无可救药,同样也会让他在稍稍清醒之时考虑如何方能使得自己成功机会增大许多。
现今得到亲信侧面提醒,袁术稍稍一想,确实此说极有道理,无论其余诸侯们有何态度。 只要是在不利于动用大规模军队作战地冬季听闻此事,他们都不可能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而拖延的时候越久,便越有可能“更多的‘同道中人’出现”分担掉袁术所承受的压力。
有这个考虑,自己想通的袁术当然不会如平日那般对于谏言之语却未必能听得进去态度。
于是,这个本来定为“即刻登基”的大事,也就顺势稍往后延,只等冬季大雪纷飞时刻来临便是袁述“登基”称帝之机……
在接下来的两月时间里,袁术便在随着日期临近,心潮澎湃不已。 而刘晔对此并不知晓。 只是如往常一般处理大小事务,教导郭淮与刘协二人中度过。
袁绍当然也没有闲着。 在十一月底到十二月中这段时间,他对公孙瓒发起了一次试探性质的进攻,可算是再体验了一番勤修工事四年地易京现状。
只通过这次的试探进攻结果,袁绍便在众谋士分析下,得出了自己与公孙瓒相争,虽然他占了绝对优势,但若是在对手的一味固守策略下,也并非是他可以很快拿下的结论。
从另立刘虞为帝不成,袁绍心思里其实与袁术一般,都是有着称帝的打算,但他比其弟袁术强便强在他却是清楚——就算是称帝,却也不能在这时行事……
这是大势问题,无论哪位精明之人都会想到这个结果,袁术若自己不是得到了被喻为“君权象征”的传国玉玺,只怕他同样也是能够想到地。
迷信于得到玉玺便是真命天子,这一点在古时是极为常见的,特别是在乱世之时,有玉玺在手其作用也确实不小,但无论哪位得到玉玺之人,却也下意识地去忽略了,若一样死物便能真正像征永恒的权力,那么最先拥有它的秦始皇、以及后来的汉室,为何会有后来失去天下之局?
对于这一点,无论哪位得到玉玺之人只怕都是同样一个答复——“天择有贤才者而任之,秦、汉气运不过,有为者仅这些人而已,此时便算是上天重新选择之时”。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无论对错却必然会坚持下去之事时,他总会想出信誓旦旦、自认“有理有据”的理由来,这种人无论旁人如何劝说都很难听得进去……
袁术也仅是这类从来不会缺少的一大批人中,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而已。
……
公元197年1月20日,汉献帝建安二年春,江北以至于幽州的中原大部份地区都是大雪飞扬,而在这个本应当是“瑞雪兆丰年”的时候,一个突兀其来地消息,却使得刚过完新年地百姓们惊愕以对,以及各地诸侯们的急急应对——
“自董卓进京乱政之后,汉室已名存实亡,最后桓、灵二帝崇信于阉竖,禁锢善类,终至于有此下场!方今天下纷争不休,孤欲以一己之力重新统一中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然名不正则言不顺,得上天护佑,孤得传国玉玺在先,百姓臣下争相支持在后,故愿承天受命,担此重任于肩……”
袁术称天子!
“天子”与“皇帝”地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前面已有过说明:所谓“天子”是为天之嫡长子,整个天下便是上天将其交到天子手中由其管理,这是在商周时期的便已成形的,而“家”,“国”概念在那个时代也分别是代表了士大夫以及诸侯的封地;而“皇帝”的称号则是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来,此时古人认为居于天下中心的地区已全被一统,“家”,“国”统一为“国”,而“国”又与“天下”并合,故而赢政称始皇帝以示其功业之高,而非以前那般依着封建制度,封王以及诸侯于天下。
到了这时,皇帝就是天子,天子同样也是皇帝。 这是实际的意义,当然字面上的意思还是不能完全以同一个解释而定论。
所以,袁术因为顾忌于他先后败阵的曹操、刘晔二人,不直称帝号,却间接地以“称天子”行称帝之实,这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相较而言也算有得几分精明。
但无论是直接称帝还是这般曲折的想通过“天子”之名落得个有余地之事,袁术称帝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那么现今摆在诸侯面前的,就是如何去应对此事。
由于刘晔留于洛阳的部属原因,故而曹操与洛阳的朝廷百官们一拍即合,最终敲定一切,使得“天子”愿意迁于兖州治所许县,这已是在一月初之时,刚刚安顿后百官,并且对“天子”执礼极恭的曹操,还未享受到辛苦说服终于“迎奉天子”的好处,却立即得面对这么一件令他难以忍受的“挑衅”。
本就名义上从属于袁术的孙策,却在接到消息后第一时刻便依着前时他与周瑜所商义对策,宣布了与袁术绝交,与其再无瓜葛的意思,这是天下第一个表态的诸侯。
他接到消息最早,有如此结果并不奇怪。
而曹操便成了第二个,他立即请天子发布了讨逆令,自己再发檄文于天下,就是袁绍处也送去了一份,号召天下共讨“搞分裂”的国贼。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等大事当然没有妥协可讲!而刘晔也是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立时宣布接受曹操的檄文,并约见于吕布,要其共同参加,与曹操一道结成讨袁主力,共攻于淮南。
有意思的是,孙策也接受了这个檄文……
卷七:跃马徐州 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四章 刘晔封王
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四章 刘晔封王
“叔父,此处袁公路之事虽然是招得天下人之嫉,只是为何人人响应却不见立即出兵?”
化名“刘王”的刘协在刘晔亲书手信付于吕布,教他也参与此次“讨袁之事”后,却是按照前时交待的称呼疑惑地问道。
关于曹操能够迎奉到“天子”之事,虽然个中有些曲折,但结果依旧如刘晔先时所料那般,经过四月的周旋,终于使得曹操希望成真,天子因为洛阳不堪于成为“复兴汉室”之资,故而与百官离开洛阳,迁都于许县,并将此地改称许都,以示都城之意。
曹操迎接到天子的时机发生变化,有刘晔入主徐州也使得袁术周边的势力与以前不同,各种变化加在一起,当然不可能再如以前那般的发展。
刘晔从利用“先知”走到现在,已经算是“功德圆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