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贵公子-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辽佟@昀匆灿胁簧偌易逡蛭C乘鹗Ф业腊苈洌踔潦乔慵业床�

因此,把生产出来的东西直接卖给合兴泰就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对资金的占用,二来还减少了经营的风险。当然了,卖给合兴泰的利润肯定不能同海贸相比,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也完全可以收回成本。这对于一些求稳,不是那么贪心的人来说也是很不错的。

江南的大户家族们通常都被称为家财万贯。当然,万贯只是一个比喻,他们的家产都是以十万两为单位计数的。不过中国人都有一个习惯。有了钱最先想到的就是购买田地。世家大户尤其如此,哪个家族要是家里没有个几百上千顷田地,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他家是地主。

因此,各世家大族家里的家产,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田地。田地值钱,但是它并不能当做钱来用。而且各家也不会用田地来买东西。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要传承给子孙后代的,是家族的象征。不过除了田地,现在各世家大户并不能拿出太多的现钱。毕竟大户家族各项开支也很高,而且之前他们还购买了一部分合兴泰发售的股份。

现在看到这些股份,不少人心里都忍不住腹诽:你们之前直接开放不就完了。非要先来这么一下,然后再开放。这不是诚心让我们心痒痒吗!虽然是这样想,但是大部分人也舍不得把这些股票卖了,先不说现在有谁会买,单是一年三成的纯利就已经让人舍不得了。

毕竟海贸风险大,盈利周期长;卖给合兴泰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而且万一哪天合兴泰不收购了哪?而合兴泰股票的收益则是稳定、无风险,并且是纯利润。对于中小型家族或者比较保守的家族来说,合兴泰的股票就好比是另类的田地,也是可以传承子孙的。因此,如果合兴泰此时同时宣布说再次发行股票,还是会有许多家族愿意购买股票,而不愿意建工坊。

也就是说现在不管是大小世家,都拿不出太多的现钱来购买合兴泰出售的器械。而规模太小,大型世家也不愿意做,他们觉得这样有点儿跌份儿。而江南的各大钱庄经过了前两次的挤兑之后,已经元气大伤,此时就连各家以前存的钱都不能够全额支付,更何况是借款?

因此,富鑫银行的价值就凸现了出来。此时富鑫不但有充足的资本金,而且其大股东又是合兴泰,就算是富鑫没有足够的现银,也可以通过转账的方式来达到借贷的目的。反正各家借款大部分也是为了向合兴泰购买器械。这样连取钱和存钱这两道手续都不用了。

这招儿还是赵永泰跟后世的美国人学的。后世美国满世界贷款给别人,但是前提条件是这些借款必须要购买美国的机械或者武器。这样美国人不但解决了国内企业的订单问题,还可以再赚一笔利息。这样兜一圈,其实这笔美元都没有出国境,就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加利息。好像没听说过美国有买哪家的国债的。这玩意儿保值吗?好像也不保值,但是为啥还有那么多国家买哪?想不明白啊!

这样,江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几家钱庄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可以说是被放上了最后一根稻草,然后“轰”的一声,几家存在了几十上百年的大型钱庄颓然倒下了。其背后的各个家族都来不及为此而伤心,就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工坊建造大军中。

要知道现在能享受这种待遇的还只是永和的加盟家族,对合兴泰高额的海贸利润各大家族一直都眼红不已。现在自己也有了这个机会,他们当然要抓紧这个机会了。至于他们那些没有加入永和的前盟友家族们:呃,兄弟,眼红真是种病,你们最好还是找大夫看看吧!

因此。合兴泰建造的水池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固。

虽然现在合兴泰只是对加入永和的家族开放了出售先进器械以及海贸业务,但这些家族的数量也不少。因此,各种原材料和人力资源就变得紧张起来。

人力资源还好说。合兴泰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同时减少工坊的原料浪费,在赵永泰的提一下,专门成立了一个培训工匠学徒的学堂。所有新招募的工人都需要在这个学堂里学习一个月的时间,内容包括简单的识字以及各种专业器械的操作。最后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进入工坊,而不合格的人员将会根据其考核情况判定为重新学习或者转为其他工种,如筑路工人之类的。

这样经过简单培训的人员进到工坊后可以有效降低其不良率,提高上手速度。以前kao工坊里的熟练工带徒,效率不高,而且还会占用熟练工大量工作时间。毕竟这些熟练工也都基本上没有读过书,只会手把手进行教授,而且许多人也缺乏教授方法。

而这些经过简单培训的工人进了工坊后只需要继续练习所学到的操作方法就行了,或者还能跟熟练工们学到一些小技巧。

合兴泰表示这些工匠可以提供一部分给各家族新建的相关工坊,不过要求工钱与合兴泰一致。这样一来,支持合兴泰大规模招募流民的家族也就更多了。这可比他们自己招人回去从头培养好多了。要知道就算是他们有相关工坊,那些工匠们也都没有使用过合兴泰的新式器械,又谈何培养?说不定家底少的家族直接还没开始正式生产就赔光了。

按照赵永泰的计划,这种学堂式统一进行初级培训的方式将推广到合兴泰的所有产业。当然了,不同的产业培训的时间也不一样。而且慢慢地还要开设中高级培训课程,逐渐把技工的培训体系建立起来,为以后真正的大工业时代做准备。系统化的培训方式也是近代工业化的基础之一。

真正需要比较棘手的是原材料的解决。西方工业化时的圈地等行为为的就是工业原料的获得。当然了,像粘土之类的矿产原料还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找人挖就行了。但是制作瓷器是一种真正的技术活儿,就算是进行系统培训,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培训出来的,而且这样培训出来的工匠通常还是无法独立制作,还是需要在工坊里继续学习熟练。

因此世家们新建工坊多数都是选择纺织类的,因为这些工坊都是器械生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需求比较简单。他们只需要从合兴泰买回器械,再招募一批经过初级培训的工匠就可以开工了。但是棉麻丝的原料供应却又是最难解决的。毕竟土地就那么多,种了这样就不能种那样。这也是暂时不对全大明的世家开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这个问题还是由永和来解决,由永和规划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合兴泰再次向各世家兜售台湾岛上的土地。这个时候世家们的热情就要高多了。毕竟现在江南地区已经没有更多的土地能够提供给他们,但现在他们计划中的工坊又迫切需要原料的支持。

至于他们现有的土地由永和来进行统一规划,这个倒是没有什么人反对。一来是因为此前永和已经算是开始了统一管理,他们实际上只是收取自己那份儿土地的出产所得而已。二来他们也知道粮食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各地天灾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没有地方买粮,钱再多也是枉然。

第二卷 蛟龙入海 第一百一十六章

经过永和农场专业人员的调查评估。得出台湾岛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很适合农业发展的结论。在岛上种植水稻甚至能达到一年三熟。得知了这个消息,如果是以前,大家肯定会为了能够购买多一些土地而挤破头。但是现在许多家族却对此却非常的纠结:到底是开工坊好哪?还是买地好哪?

当然了,对此纠结的一般都是中小型家族,因为家底太少。像大型家族就不用为此纠结。反正家底厚实,没那么多现钱,那就找富鑫贷款嘛,家里那么多房产田地,随随便便也能贷出个百八十万的。这些钱也就差不多够开个不小的工坊,再买不少台湾岛上的田地了。

不管纠不纠结,总是要做出决定,对于合兴泰来说,不管做出什么决定都无所谓,反正最终收钱的都是他们。为了满足不多扩大的土地市场需求,合兴泰护卫队时隔多年后再次开始大规模扩招。台湾岛上的情况让他们知道,想要获取土地,必须要有强大的武力保护才行。现在他们连台湾岛都还没有完全收回来,就不用说那些南洋诸岛了。

此前大明人对南洋诸岛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大家都觉得那些地方都是穷山恶水。蛮荒之地,只有中央之国,中原之地才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死命地想霸占这块巴掌大的地方,长年征战不休。实际上这块所谓的中原之地经过多年的开垦之后,土地肥力已经大幅下降。陕甘地区甚至成为了黄土高原,就是过度砍伐,过度开发的结果。

土地和生物一样,也是需要休息的,轮休式耕种法才能够保持土地的肥力以及持久力。长年累月的国度使用只会使得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不过古人们不懂这些,大家拥有了一块土地后就觉得能够享受到永恒了。当然了,这些问题赵永泰也不会去跟他们解释,也解释不通。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大家都知道海外的土地不但多,而且比中原的土地更好。

有了台湾岛上的实例,赵永泰就继续开始对各个家族进行诱导。以至于现在大家都知道南洋诸岛上有着大片肥沃的土地。而且那里的气候更温润,一年四熟那是最少的。在现在大明境内大型灾害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海外这些已经被赵永泰描述得非常诱人的土地对世家们的吸引力就变得更加强大。

因此合兴泰再次扩招护卫队不但得到了江南世家们的大力支持,而且北方的大部分世家对此也表示了沉默,而不是几年前那种敏感的反应了。没办法,现在北方各省连年遭受大灾,许多地方已经绝收好几年了,现在如果不是永和粮行每年向北方出售大量的粮食,恐怕现在连一些小型世家都要饿肚子了。

现在永和出售的粮食占到了北方各省近四成的量,就这样各地的粮价还是在不断上涨。破产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现在合兴泰能够找到大量高产的土地,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家当然要给予支持了。就算是现在合兴泰只对联盟家族开放土地和器械出售。其他家族现在至少在明面上也没有什么强烈表示。

这种好事儿当然肯定是优先照顾盟友了,要不盟友拿来干嘛?垫背?那谁还敢跟你做盟友!大多数一直看合兴泰不顺眼的家族,基本上都是因为嫉妒其强大的盈利能力,同时还不让别人参与的做法。现在既然合兴泰愿意开放限制,让其他家族也能进去分一杯羹,大家看到了希望,这种不满的情绪当然也就有所减弱了。

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能够改善同合兴泰的关系,也加入他们的联盟,那自己也有机会参与了。因此其他家族现在想的是怎么能改善同合兴泰的关系。当然了,中国人都是爱面子的。刚吵完架,马上转身又去讨好对方,基本上很少有世家能做出来。因此现在他们先以沉默来作为缓和的示意,以后在寻找机会拉近双方的关系,就成为了大多数家族的选择。

这其中最郁闷的就是晋商八大家族。说起来双方因为同女真人的贸易问题,应该算是绝对的对立面。这在现在热闹的朝堂上也能看出来。双方的官员们如果一天不弹劾对方的人,都会让大家感到惊奇。这都已经成为了朝会上的例行节目了。有时候这些节目还能缓解一下大家因为战事问题而产生的紧张情绪。

晋商们同女真人的交易中也有粮食这一项,而且随着北方受灾越来越频繁,粮食的交易量还越来越大。不过山西这些年同样是年年大灾,省内的田地也大多是大幅减产甚至绝收,只是山西本来就不是产粮量大省。对粮价的影响不大,所以大家一直都没有太注意山西的受灾问题。因此他们也需要向外收购粮食。

而现在还在大量出售粮食的粮行只有永和,这家又对手操控的大型粮行。这怎能不让晋商们纠结?一方面想找对方麻烦,以解决对外贸易问题,另一方面却需要向对方收购粮食来生活,甚至其中一部分还要销往关外。怎么想都像是在给合兴泰打工。

甚至有一次在朝会上合兴泰方面的官员们吵输了,或者应该说叫处于下风比较确切一些,结果下午晋商方面的那些官员府上以及八大家的商铺就接到了永和京师分号的通告:由于近来运力不足,以致现在本店供应不足,所以决定暂时停止向贵行(贵府)出售。

一时间这些官员们全都泪流满面:不带场外支援的!本来他们因为上午在朝会上赢了一场,都挺高兴,结果还没开始吐气扬眉,就被这一棍子给抽到墙角画圈圈去了。当然了,大家府上都有几天到十几天不等的存粮。但是万一永和十天半个月地不卖粮给他们,甚至是几个月都不卖粮给他们,那他们怎么办。

虽然晋商们肯定也会想办法,但是晋商们自己也需要对外购粮,这些官员们连家属带下人的也得有几千号人,想要解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最重要的是要是永和也对他们身后的家族用这招儿,那事情就真的大发了。现在属于北方体系的粮行基本上都已经停业了。还在向外出售的粮行都是南方的。

永和虽然目前只占北方粮市四成的份额,但是要知道其余六成的份额却是由十几家粮行所分。而且随着大灾范围的逐渐南移,以及加盟永和的南方世家越来越多,永和所占的份额还在继续增长。永和停售,最高兴的就是这些粮行。他们现在还在按市价出售粮食,本身就是迫于永和的压力。就算是永和只针对部分人停售,也会让他们很高兴的。也不用太多,翻几倍价钱就行了:官员咋了?有本事别买啊!我们家老爷也是官儿!

而且这还只是粮食,合兴泰的出产可是非常多的,衣食住行几乎都包圆儿了。如果把合兴泰惹急了。连这些也不向他们出售,那他们就真傻眼了。不说其它的,就是香皂他们现在就离不了了。

能做官,而且还能身居高位的,都不是傻子,他们几乎在一瞬间就想到了后面的种种可能。因此,第二天朝会的时候,同一个问题,合兴泰方面的官员们又赢回了一场。至于为什么,朝堂上的人都心知肚明。中立派的官员们看晋商派系官员们的眼神中甚至还带着一点点同情的意味。

甚至崇祯帝都为此笑了好几回。在他心中,对合兴泰还有一定的好感。因为合兴泰向宫中供应的物品,全都是低了市价一成。而且每年还有不少免费的进贡,包括崇祯帝很早就下诏宣布停贡的绸缎等。崇祯是一个比较节俭的皇帝,但是节俭并不是就不愿意用好东西。所以合兴泰每年送进宫的东西从来没有说退回去的。而合兴泰以低于市价一成的价格向宫中供应日常物品,更是节省了宫里不少开销。

这些当然也就赢得了崇祯帝的好感。进而使得崇祯帝对合兴泰放松了不少警惕。在他看来,至少现在合兴泰还是很规矩的,而且做得事儿大部分都还能帮他解决不少麻烦。当然了,他只是不知道合兴泰能制造武器,还拥有武装部队,要不然他绝对不会容忍合兴泰的存在。

出于各自的理由,他身边的亲信们都没有把这个最关键的消息告诉他。也因为如此,他们还极力阻止相关的信息传到崇祯的耳朵里。因此,崇祯帝才会一直坐看晋商同合兴泰的对垒。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偏帮合兴泰一下。

当然了。其实到目前为止合兴泰与崇祯之间是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的。现在崇祯帝的愿望就是剿灭农民军,然后最好还能收拾收拾关外的女真人。而合兴泰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