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世界宠物店-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番,将西河郡诸将召集起来,龙贾也是为了战前动员,他已经预感到要不了多久,魏秦之间必有一战。
现如今这个阶段,虽说魏秦两国之间看起来风平浪静,甚至还和亲结盟交好,可这一切,倒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站在几案之后,龙贾一脸威严道:“……真正的敌人就要来了,建功立业的时刻近在眼前,即日起,三军进入战时戒备状态,不论谁有所疏忽,一律军法处置!”
众将暗暗一凛,齐声道:“末将得令!”
龙贾点点头,借着众将都在场的机会,他便准备介绍一番被特意召集而来的公孙衍。
公孙衍,本是魏相国白圭的门生,别名犀首,自从白圭被原本的魏惠候气死之后,他也就有些心灰意冷,没有继续在安邑待下去,而是来到了河西之地,也就是现在魏国的西河郡。
之所以这般做,是因为白圭临死前依旧念念不忘河西,担忧魏惠候不听劝,中了秦人的蛊惑,最终甚至将河西之地都丢了,作为白圭的门生,公孙衍自然准备秉承其遗志。
而龙贾对白圭素来敬重,也非常相信白圭的判断,故而公孙衍来到西河郡之后他便热情接待,并且还想给予重用。
只不过公孙衍本是一名白衣,无权无职,没有姬正的正式封命,龙贾也没办法擅自授公孙衍军权,只能将其带在身边,以期逐渐增加公孙衍在西河郡的存在感。
“诸位——”
龙贾正准备借此机会让众将与公孙衍混个脸熟,守值军尉急急而来,跪叩道:“报,王使到!”
龙贾微微一怔,也顾不得介绍公孙衍,朗声道:“恭迎王使!”
说罢,起身出迎。
众将紧随其后。
将传旨御史迎到府中,御史拱手,取出一半虎符道:“龙老将军,在下奉命前来宣旨,请将军合符!”
据记载,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
虎符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
并且,虎符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见那一半虎符,龙贾从密处取出代表军权的另一半虎符。
两半合一,二符契合!
第104章 纷争()
两半合一,二符契合!
确认无误,龙贾忙将王使让至主位,见旨如见君上,叩道:“西河郡守龙贾恭请王命!”
王使朗声道:“……今有天灾降世,百姓惶惶不安……命西河郡守龙贾在最快的时间内点齐兵马,返回安邑,安内赈灾……”
旨意既毕,龙贾、公孙衍、众将无不错愕。
如今之情形,魏秦虽表面上看似修好结盟,但是两国在河西这片土地上争端由来已久,尤其是西河郡的众将士感受最深,压根不相信魏秦两国之间能够如此简单修好结盟。
在战国历史上,秦国和魏国都曾是一段时间的霸主。
当然,在后世历史记载中,战国分裂数百年的局面,最终还是由秦国来结束的。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先后按顺消灭了韩、赵、魏、楚、燕,并在公元前221年,灭掉了最后的齐国,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
不过,公元前221年,以这个时间点算起来,与现如今姬正所在的时代足足相隔了一百多年,秦统一六国还早得很,那是一百多年之后的事情,在战国初期,其实魏国才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强国。
在三家分晋之后,魏国继承晋国的衣钵,又诞生了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明君,加上还有吴起等人才辅佐,魏国在战国初期可谓是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在河西之地的争夺上,一度碾压秦国。
只可惜,传到魏惠候这一代,魏国国力虽依旧强,但已渐显颓势,尤其是没能重用商鞅,任其跑到秦国主持变法,使得秦国的国力在这些年来渐渐赶超上了魏国。
纵观秦国河西之争,其实都可以从几十年前说起。
公元前419年,魏国先是在河西少梁地区修筑城池,以此来建立攻打秦国河西之地的前沿跳板,那时的河西之地还属于秦国。
当然,秦自西边来,不断扩土开疆,最开始也可以说是秦夺了晋的河西之地,那就要追溯到更早的三家还未分晋时期。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指派太子率领军队攻克了繁庞,对秦国河西之地形成了巨大的战略优势。紧接着,吴起成为魏国的军事统帅,训练了令天下闻风丧胆的精锐步兵,这些步兵被称为“魏武卒”。
吴起率领魏武卒连续攻克临晋、元里两城邑,还攻下了函谷关,并在临晋筑城,最终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五百多里的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由此,第一次河西之战结束,魏国彻底占领秦国的河西之地,并由吴起担任第一任西河郡郡守。
失去了河西之地,秦国便要面临魏国更为直接的威胁,并且也可以说是被堵在了家门口,想要东进中原也不可能。
对此,秦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在公元前389年,秦国和魏国展开了第二次河西之战。
这一次,秦国拼凑出50万大军,只不过其中不少士兵都是仓促调集,并没有经过长期的军事训练。
面对数十万秦国大军,魏国吴起调集五万精锐的魏武卒进行反击,以少胜多,破秦国五十万众,一时天下为之震惊!
再之后,魏秦两国围绕河西之地依旧多有战端。
可总体而言,还是魏国占据着优势,直到姬正出现在这个时代,河西之地还掌控在魏国手中。
只不过,前有吴起认为自己遭到了魏武侯的猜想,最终选择了离开魏国投奔楚国,此后有龙贾出任西河郡守,魏武侯之子即位,也就是原来的魏惠候。
纵观历史纷争,魏秦两国围绕河西之地发生的连番大战,不知流了多少血,不管对于哪国来说,河西之地都是必争之地,两国的积怨纷争不可能轻易化解。
对于这一点,西河郡的众将认识最为清晰,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将领对于魏秦结盟修好存在幻想。
“河西七百里!秦弱之时,还曾与魏国大战数遭,小战不计其数,如今秦变法强盛,国力不弱于魏国,本不惧一战,秦却使公孙鞅突然来魏,俯首称臣,缔结姻缘,结盟修好,此诚不合常理!为何君上还要在这种关头,将龙贾将军调离?”
错愕不解间,众将心中满满的都是类似的疑问。
别说众将,就连龙贾和公孙衍一时也是疑惑不解,可面对王使宣读的旨意却又不敢反驳,只能心中暗自焦急。
最终,龙贾心中重重叹了口气:“龙贾遵旨!”
一旁,公孙衍心灰意冷更多,越发感觉河西之地恐有不妙。
这时,龙贾疑惑道:“敢问王使,君上在旨意中只言在最快的时间内调集兵马,却并未言明征调多少兵马以及具体期限,不知……”
王使答曰:“既然是在最快的时间内,自然是越快越好!君上还有一份密诏交由将军。”言毕,拿出那密诏交于龙贾之手。
待到王使离去,龙贾留众将与公孙衍在原地等候,独自来到郡守府密处,望着几案上的虎符,瞧着手里并未启封的密诏,他忧心未定,不由来回走动,摸不清密诏里到底有何密令。
最终,龙贾深吸了一口气,启密诏观之,脸色随之不断变化,随后命人召公孙衍前来。
“犀首呀,老相国说得对,魏秦之间必有大战,不可不防也!如今君上召我回去……”龙贾叹了一口气道。
“魏秦修好结盟,怎么可能如此简单?君上这是在妄想呀!”没等龙贾说完,本就心有不快的公孙衍是不吐不快。
龙贾一拳头砸在几案上:“犀首,慎言!君上密诏,你且观之!”
“将军,我?”公孙衍疑惑不解,既然是君上写给龙贾的密诏,他又怎么可以随意观之?
“这正是君上的意思。”龙贾打消了公孙衍的疑虑。
最终,耐不住内心好奇,再加上龙贾有言在先,公孙衍拿起那封密诏看了起来,很快就是一声惊呼:“这?”
等到公孙衍完全消化完密诏的信息,龙贾道:“既有君命,身为主将,我自然不能抗命不遵!你也看到了,君上有言,自觉愧对白相国,前错失相国公叔座门生公孙鞅,现不可再失白相国门生公孙衍,授命于你暂全权统领河西兵马!”
第105章 撑着()
“……君上有言,自觉愧对白相国,前错失相国公叔座门生公孙鞅,现不可再失白相国门生公孙衍,授命于你暂全权统领河西兵马!”
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这些话,公孙衍只觉自己耳里轰轰乱鸣,虽然之前已经亲自看过密诏,并且还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看过好几遍,但现在听到龙贾如此的话语,他依旧有些不敢相信。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或许可以说成是范进中举。
范进是个士人,他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又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举人。
可是,当报喜人来报这个好消息的时候,范进却认为是在哄他,压根不信,只当作没听见,最后得知自己是真的中了,他乐极生悲,整个人都欢喜疯了,喜极而疯癫。
当然,公孙衍不是后世的范进,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那么脆弱。
可是,公孙衍现在还年轻,突然间得知这么一个大好消息,难免还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更何况,他在心里暗暗对比曾经魏惠候对于自己态度,与现在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这也由不得他不敢相信。
实际上,公孙衍这么想倒也算是对了,曾经的魏惠候和现在的姬正本来就是不同的两个人。
深深吸了一口气,好一会儿,才渐渐按捺住内心的波涛汹涌,可公孙衍依旧忍不住问龙贾:“龙将军,如此重职,君上真的能够放心交给我这么一个相府门人么?”
“犀首,君上的旨意你也看到了,上面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的确确是命人暂全权统领河西兵马。
依我愚见,许是经逢泽天灾之后有后福,君上想通了,因而念头也通达了很多,所以才会自觉愧对白相国。
再加上,白相国曾在君上面前举荐过你,此番授予你重任,也可以说是君上对你的一种考验,成则前方一片坦途!”龙贾分析着,不管怎么来说,他对于姬正的决定还是感到高兴的,因为这至少说明姬正并没有被秦国的表面功夫给蒙蔽。
至于自己原本任西河郡守,统领西河郡的兵马,可现在却要被调离西河郡,龙贾倒是没有太多的怨言。
当然,如果可以,他肯定还是想要留在西河郡,尤其是在现如今魏秦之间表面修好结盟,可实际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冲突甚至演变成大战的关头。
从公孙衍来到西河郡的这段时间,龙贾已经与公孙衍有过多次深谈,即便他是以前还存在一点侥幸心理,认为魏秦之间的大战可免,可现在他也不会这么认为了,魏秦两国之间表面上看去越平静,越是能感觉平静的表面下暗潮涌动。
“希望君上是真的清晰认识到了秦国的威胁,这河西之地,魏国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中,可万万丢不得……老相国,今君上有所命,犀首定不负所托!”公孙衍朝着安邑的方向行跪姿,两眼有着泪水流出,这明显是在祭奠对他有恩如今却已不在世的白圭。
“好,如此甚好。”想起前相国白圭,龙贾感到一丝宽慰。
这时,公孙衍苦笑了一下,说道:“龙将军,除了这份必先由你过目的密诏外,之前王使宣旨有言,命你在最快的时间内点齐兵马,返回安邑,安内赈灾……
可如今,秦国倘若真的大举来犯,西河郡内的守军恐难应对自如,若是再调走大批兵马,我真是不晓得该怎么办了!”
即便是真有常人难及的才学,可公孙衍以前一直都在相国府做事,算是相国府的一个门人,他甚至都没有正式的官职,现如今突然要暂全权统领西河郡兵马,一下子间还真是有种不知如何接手之感。
龙贾略作思索,其实从之前与王使简单的对话之后,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考虑,此刻来回走了几步,顿住:“军中新征了两万新兵,在下将这些新兵带走即可,甚至这些新兵都无需全部带走,因为君上有言越快越好,如此自然要轻装上路,所点之兵越少越好!”
公孙衍拱手,深深一拜。
接下来,又是一番商议。
不多久,龙贾再度将留在府中待命的众将召集起来。
“本将奉命回防,关于河西守御之事,现有君上密诏在此,命公孙衍暂代西河郡守之职!”
说着,龙贾将那份密诏交由在场的心腹众将传阅,然后双手解下随身佩剑,充满肃杀道:“此剑乃君上亲授于我,现如今一并交由公孙衍!此剑在,如君上在,无论是谁,若不遵号令者,斩立决!”
突然听到这么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众将一时明显有些缓不过神来,可那传阅的密诏上却是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加上龙贾的那么一番表态,众将虽然内心有诸多疑问,但却无人反驳,最后齐声应道:“末将遵命!”
如此一来,算是顺利完成了交接之事,龙贾郑重的将那柄佩剑交到公孙衍手中,公孙衍双手接过,面容肃穆。
紧接着,龙贾又是一番交待布置。
一个重担就这么宛若突如其来的压在了自己身上,公孙衍第一次受此重任,顿时肩膀上的担子重得几乎难以难受,暗暗已经打定了以死报国的念头,倘若西河郡真的有变,他定要战死于此!
当龙贾的战车不断远去的时候,公孙衍的这种念头更加坚定了,同时愈发感觉责任深重,因为他现在身上压着的不单是白相国、龙贾和君上的重托,更有着历史的重担,因为在史家记载中,河西是吴起打下来的,同样也是吴起,训练出了令天下闻风丧胆的魏武卒。
效力于魏国,公孙衍一直将吴起作为榜样,并时常将自己与吴起作比较,想要有着一番大作为,留名史册。
都言成王败寇,如今魏秦两国平静的表面下波澜汹涌,如若在他的手中让秦人夺回了河西,那么他的名字或许真的会被记在史册上,与吴起作一个鲜明的对比,不同的是吴起是胜利者征服者,而他公孙衍却是失败者!
一想到此,公孙衍就觉压力山大,同时也有着浓浓的动力,现如今的这种情况,就算是天塌下来他也要撑着!
第106章 何虑()
自那天公孙鞅和秦太子在宫中别院见过紫萱公主之后,一晃眼,已经是六天过去。
安邑,秦国使馆内。
公孙鞅和秦太子嬴驷都在。
“只等明天紫萱婚事结束,大事可成!”秦太子嬴驷颇为激动,实在是这些天来待在安邑,暗中都有着不知多少人在监控,他感觉就如同被软禁在此城中,还真是怕自己被姬正扣押当作质子,那样的话可真就前途无亮了。
幸好,嬴驷的这种担心并没有变成现实,除了隐约知道暗中有着不少人在监控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之外,他倒是没有受到别的制约。
故而,这几天待在安邑,嬴驷倒是颇为安分,甚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