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争大唐-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灭了龟兹之后,借势震慑西域各小国,对这些小国进行整合,将其全部纳入大唐州县制之后,先与吐蕃达成和议,后联合薛延陀合攻西突厥,等灭了西突厥之后,回头再收拾吐蕃,末了,挟百战之军,翻越金山,攻入薛延陀,一举荡平大唐周边所有外患,整个计划预期八到十年,却不曾想计划才刚开了个头,八字都还没一撇呢,西突厥大军倒先杀上门来了。
伊州乃是安西与中原的联络要道,一旦有失,安西便成了无根的飘萍,被人剿灭是迟早的事情,这一仗不打也得打了,可问题是该怎么打,敌强我弱还是小事,更麻烦的是——按李贞的判断西突厥此来乃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兵围伊州不过是假象罢了,其真实的目的恐怕还是在安西都护府身上——西突厥围而不攻,固然有天气寒冷,不适合用兵之故,可更主要的原因只怕是围城打援,诱使安西都护府发兵,而后于野战中歼灭安西军主力,从而将大唐在塞外的势力一举拔除。
难,真的很难,目下李贞能出动的兵马算上那些团练营也不过八千左右,就算是全军出击也不到西突厥大军的一个零头,更何况还得防备身边的龟兹来个趁虚而入,怎么着也得留下些人马看家,如此一来,真能派出去的援军满打满算也就是那六营正规军,以六千对五万,李贞还没自大到信心爆棚的地步,自打接到伊州刺史王栓的求援信之后,李贞便没怎么睡过觉,不停地思索着该如何打这一仗,与莫离商议了一日一夜之后,总算是有了些眉目,这才下达了聚将令,让各军主将齐聚都护府议事。
贞观十七年元月二十四日,卯时正牌,安西都护府里突地响起了一阵嘹亮的号角声,划破了凌晨的寂静,片刻之后,位于交河城南、城西两处的军营立时闹腾了起来,数十骑人马从军营中蜂拥而出,一路疾驰在寂静无人的街道上,不数刻,两股人马在都护府门前汇合成了一处,所有的将官几乎同时翻身下马,却无人交谈,各自面色凝重地步入了都护府的大堂,按品级排成两列,目不斜视地站着,须臾,一阵脚步声响起,十数名亲兵簇拥着全身铠甲的李贞走进了大堂,霎那间,原本木立着的众将全都躬身行礼,异口同声地道:“参见殿下!”
“很好!”李贞瞄了一眼摆在大堂前的香案上那柱计时的香才刚燃了一半不到,对众将的行动迅速很是满意,环视了一下众将,点了点头道:“伊州被围之事诸位都该已知晓,本王就不敷多言了,今日,本王召尔等前来,只想听听诸位对此有何高见。”李贞话说到这儿,挥了下手,做了个手势,心领神会的燕十八立刻指挥着一起子亲卫们将一副大型沙盘搬进了大堂,摆放在了大堂的中央,自个儿走到沙盘前,指点着沙盘道:“现已查明情况如下:突厥军主帅为五弩失毕部头领阿史那瑟罗,为突厥可汗乙毗咄陆帐下左狼帅,曾为突厥灭吐火罗之前锋大将,智勇双全,被誉为朝原之狼,善奇袭,副帅为乙毗拔夺,是突厥可汗乙毗咄陆之长子,生性残暴好杀,个性鲁莽,然,勇力过人,素受突厥可汗乙毗咄重爱,突厥军实数五万四千余骑,其中隶属于五弩失毕部的共计两万一千余骑,属于可汗庭侍卫之士的有一万一千余骑,其余为附属小部落之兵,来自十余小部族,各出兵数百至千余不等。敌军兵分三路围困伊州,其中阿史那瑟罗所部两万五千人围困伊吾城,乙毗拔夺率侍卫之士及仆从部族兵共计一万五千人兵发纳职,上述两部并未发动攻城行动,倒是其余小部族之兵由阿史那瑟罗之子阿史那赫鲁所率,正急攻柔远,据昨日战报,柔远已告急,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目前已知的情况便是如此。”
燕十八话音刚落,步丙营校尉游思凡便率先站了出来道:“殿下,末将以为突厥贼子此番用兵极为可疑,柔远地处纳职与伊吾两城之间,城小力孤,又不甚富庶,贼军狂攻此城实无意义,即便拿下此城也于事无补,这其中必然有诈,若是贼军真想取下伊州,该先行攻打伊吾才是,而今却放着伊吾、纳职不打,偏偏急攻柔远,其用意除了是拔除柔远后,贼军能得到一个补给之地以及取得相互呼应之势外,更可能是个诱使我军出援柔远,而后两面夹攻我军,从而逼迫我军在柔远城附近与贼军展开正面决战,从而消灭我军主力,故此,末将以为我军不当去救柔远,而是出奇兵偷袭离我军最远的阿史那瑟罗所部,打后就走,诱使敌军追击,而后趁乱取势,以调动敌军,并摧毁其后勤辎重为目的,从而迫使贼军不得不撤军。”
骑丙营校尉林挺久在塞外,自是知晓突厥军的虚实,他可不同意游思凡的见解,待得游思凡话音一落,林挺即刻站了出来道:“殿下,末将以为游校尉此言恐有不妥,现如今大漠冰封,利坚守而不利行军,我大军若是盲目出击,一者行动艰难,二来也难以机动,一旦落入突厥军之包围圈中,终难逃一败,况且侍卫之士乃是突厥最精锐之王庭军,以我军目下之状况,若是遭遇此军,败面极高,故此,末将以为此时断不可轻动,待得化雪之后,联络瓜州、沙州之我军,三部齐聚自可收复失地,不怕突厥贼子不撤军。”
“不妥!”林挺话音刚落,步乙营校尉贺大才立马站出来反对道:“殿下,林校尉所言虽是稳妥之计,然如此一来,我伊州百姓必将遭劫矣,民心一失,治理就难了,更何况瓜州、沙洲之兵并非我安西都护府所统辖,要想调兵非得朝廷令谕不可,这公文一来二去,所耗之时日必多,而我军后路被断,势难支撑,不但军心民气就此受挫,一旦突厥大军掩至,必是凶多吉少之结局,故此,末将以为这仗必须打,还必须胜!”
贺大才说得铿锵有力,可林挺却是不以为然,立马反驳道:“贺将军说得倒是动听,却不知这胜从何而来?以六千对五万,这仗又该如何打?”
林挺这么一问,众将的目光“唰”地便全都集中在了贺大才的身上,都想听听贺大才有何神机妙算,却不曾想贺大才双手一摊道:“某不知该如何胜,但却知道这一仗必须胜,殿下英明,定可率我等击破贼军,获此大胜。”
哈,妈的,这贺大才还真他
是个马屁高手!李贞被贺大才这一番话搞得有些子哭笑不得,不过却并不想就此表态,眼瞅着众将的目光全都看向了自个儿,李贞只是皱着眉头挥了下手道:“看本王做甚,尔等先议着罢。”
得,李贞这么一说,众将反倒沉默了下来,一时间竟再也没人出言建议了,满大堂立时静了下来……
第二百二十三章 伊州危机(下)
仗不好打是自然的事儿——以六千尚未成型的新军要想跟五万突厥精锐硬扛,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别说什么战而胜之了,若是一旦正面撞上了,只怕那些个刚入伍的新兵立马就能吓得尿了裤子,可问题是这仗再不好打也得打,只是个怎么打的问题而已,道理很简单,伊州之战不但关系到安西与中原的纽带安全问题,更主要的是此战乃是李贞到安西上任以后的第一仗,事关士气军心,无论如何都败不得,这一点,不单李贞自己心中有数,一起子将领们也都心知肚明得很,待得贺大才碰了个软钉子之后,众将也都隐约猜出了李贞坚持打着一仗的根由所在,虑及此战的艰难,众将都不禁有了畏难之情绪,立马全体失声了。
李贞本就是个精细人,一起子将领们的心思自是心中有数,说实话,李贞之所以要召开这么个军事会议其实有着三层的意思在,其一便是集思广益,无他,李贞眼下虽已有了初步的计划,但并无十足的把握,想从众将们的思路上找些补充,其二便是欲通过此次军事会议,统一全军的认识问题,毕竟如今李贞手下这起子将领有近半都是新人,并非全都出自亲王府,其三便是检验一下前一阶段军事改革的成果了——李贞所设立的军校眼下其实只不过方是个雏形,说穿了其实不过是个军官教导大队的模样,离正规军校尚有极大的差距,可目下这起子将领好歹算是从“军校”中脱颖而出的拔尖人物,李贞想看看面对实战时,这起子将领能否还能像战例分析那般从容不迫,很显然,众将们保持沉默的态度绝不是李贞所希望看见的,眼瞅着大家伙都不说话,李贞也就毫不客气地点起名来了。
“刘旋风,尔久在伊州附近转悠,说说看,这场仗该如何打?”李贞环视了一下众将,将目光聚焦到了刘旋风的身上,缓缓地开口问道。
刘旋风能从芸芸众将中脱颖而出,登上骑甲营校尉这么个高位,靠的可不是李贞的宠信,而是凭借着在军官教导大队时屡次兵棋推演、实兵演练中的出众表现而得的,此时一听李贞见问,并不慌张,上前一步道:“禀殿下,末将以为此战可以打,但却不可硬打,今时天尤寒冷,于行军固是不利,可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般无二的,若是我军大张旗鼓地出征,敌必有所动,依末将看来,敌兵围伊州之目的其实是要逼迫我安西主力于其决战,故此,我军一至,敌军或将三军合一,以主力迎击我军,而我军不可硬战,只以小股游骑不停袭扰敌营,浅战即走,并不与敌正面交锋,敌疲之下,必有松懈,而后攻敌之不备,或是设伏或是袭营,当有一举破敌之可能。”
嗯哼,不错么,能想到如此深入,充分发挥骑兵游击乃是突击之能力,这小子果然是个天生的骑兵统领!李贞虽很是满意刘旋风的表现,但却并没有多说些什么,甚至没有对此战法做出点评,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转头看向了沙飞驼,面色平静地道:“沙飞驼,伊州原是尔之地盘,尔算得半个主人了,说说看,尔有何计策。”
沙飞驼自投靠李贞以来,始终心存疑虑,担心自己非汉人而受到排挤,可没想到李贞丝毫也不介意他是龟兹人的事实,不单让其与众将一道进了军官教导大队,甚至还将他提拔到骑乙营校尉的高位上,心中对李贞颇有中知遇之感,此时听得李贞发问,忙上前一步道:“回禀殿下,末将久在伊州,对当地地形极熟,附近适合埋伏之地不少,计有双子沟、骆驼岭、急延湖等七八处,若是我军欲以少击多,只能采取伏击之策,依末将看来,刘校尉的疲兵之计可用,突厥骑军尤其是侍卫之士素性狂傲,一旦被彻底激怒,便会对目标紧追不舍,我军诱其上钩并非难事,而后择一要地伏击之,当有破敌之把握。”
刘、沙二人所言都算得上中肯,这等疲敌诱敌之策一出,众将立时小声地议了起来,一时间大堂中满是嗡嗡的细语之声,不过显然并不是所有的将领都赞成刘、沙二人的游击战法,这不,一片噪杂声中林挺站了出来道:“殿下,末将以为刘、沙二位将军所言看起来有理,其实不然,末将与突厥军打过几次,其主帅阿史那瑟罗并非莽撞之辈,况且突厥军屡次攻打伊州,对伊州附近的地形地势也是一般熟烂于心,要想伏击之恐有难度,若是一不小心反被设计,我军兵少,恐难支撑,再者,突厥军此次入寇,明面上是兵围伊州,其意即是在我安西主力,若是我军盲目出击,中敌之计矣,末将以为敌军之意既然在我安西军主力,若是我军不动,敌军或有可能调头向西,来攻我西州,若如是,以我军守城之能,敌军虽势大,也难耐我军何,故此,末将还是以为以不变应万变为妥。”
呵呵,这个林挺还真是个固执之人,不过敢言总是好的。李贞先前的话里都已经明白显示了此战必打的信念,可林挺却依旧坚持不战,虽说不合李贞的思路,可其分析也是颇有道理,其敢于坚持自己看法的勇气则更是令李贞欣赏,自是不会去出言打击,只是笑了笑道:“林校尉所言本王心中有数,只是林校尉可曾考虑过若是贼军不攻西州,先取了伊州为基础,而后再兵发西州,彻底孤立我军,那又将如何?”
“这……”林挺顿时语塞,无他,突厥军固然是意在安西军主力,可安西军要是真的按兵不动,那突厥军未必就不会做出改变,先拿下伊州,而后兵围西州,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西州又能撑得住多久?能不能支撑到关内援军大至?这一点谁也说不准。
西突厥骑兵之厉害天下闻名,其犀利之处并不在唐军精锐骑军之下,虽说于战略战术上或许不如唐军,可真要是战阵上面对面搏杀,却不见得会输给唐军多少,这一点安西军可是领教过多次了,当然,突厥军善野战不善攻城乃是个可资利用的机会点,问题是安西军乃是无后方作战,兵力又少,如何能支撑得长久,这一点在场的诸将心中都有数——以前突厥军来犯,大体上都是骚扰性质地劫掠一番便撤,来的兵力也都不算太多,可此次突厥军是大举进犯,甚至不顾天寒地冻的天候,足见其心不小,势必不可能像以往那般捞一把就走,光靠守是很难守得住的,唯有机动作战方能有一线胜机,只是这个“机动”二字却不是那么容易能办得到的,待得李贞点出了突厥军可能的战略企图之后,众将再次沉默了下来,人人脸上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殿下,末将有一冒险之策,或许能解得此危,只是并无十足之把握。”在一片寂静中,林承鹤站了出来道。
“哦?耀先(林承鹤的字)有何策但讲无妨。”李贞一见是林承鹤站了出来,立时来了兴致,笑着点了点头道。
林承鹤恭敬地行了个礼道:“殿下,贼军围点打援,我军不妨来个围魏救赵,当年冠军侯以八百骑军横扫匈奴腹地,歼敌无数,遂成大业,我军何不效仿之,现如今天山以南之突厥军主力近半已聚在伊州附近,其腹地必然空虚,我军自可趁虚而入,搅他个天翻地覆,到那时不愁阿史那瑟罗不撤军回援,伊州之围便可顺势而解,只是此策却有四碍难之处,其一,我军目下并不知贼军是否有相应的安排来监视我军主力之动向,若是其有准备,我军盲目出击,恐反遭其暗算,其二,一旦敌军大举回援,我军兵寡,又深处敌方腹地,回军不易,即便能于敌军重围中顺利回到大西州,只怕折损必重,其三,敌腹地虽未必有备,然贼军势大,我军去的兵少了不成事,去的兵多了,又难以机动,其四,我军若是大举出征,突厥军或许不会来攻大西州,可却难保龟兹不乘势作乱,是故此策虽能解伊州之围,却可能陷我安西于被动境地,末将才智有限,只能想到这等地步,还请殿下明鉴。”
呵呵,好样的,这小子行啊,不枉老子当年煞费苦心地将他拉入府中,还真是捡到块璞玉了!李贞一听林承鹤之言,顿时放声大笑了起来道:“哈哈……,好,耀先所言正合本王之心意,贼子既可围城,我等为何又不能来个将计就计,端了贼窝再谈破敌之策,军师,该如何打这一仗,便请您详细讲解好了。”
李贞话音一落,始终端坐在大堂一角的莫离笑呵呵地站了出来,也不管此时天寒地冻地,依旧潇洒地摇着羽毛扇,好整以暇地走到了沙盘前,以扇柄指点着沙盘,慢条斯理地开口道:“诸位请看,西突厥分十大部族,其众大多在天山以北,而天山以南仅有五弩失毕、索葛莫贺两大部,另有乌质勒、昆陵等小部族十余部,合计人口不过五十余万,带甲之士七万余,随阿史那瑟罗出征者共计四万一千人,其主力大部已出击,剩余之甲兵分散在各处,除索葛莫贺尚有六千劲卒外,其余各部多者三千,少则数百不等,据线报,各部族防备均松懈,利于我军穿
插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