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战旗-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业。

曾一阳就现在的艰难情况,向项英建议,危难时期,建立战时机制对土地革命也要做相应的改变。

在估计了得失后,最后敲定了几点临时政策,并在当天以公告的形式布:

陕西苏维埃政府公告:

(一)收缴各地的枪支弹药,并统一管理;(二)陕西地方匪患严重,建立陕西警备司令部对土匪围剿;(三)对于投诚的17路军官兵,除个别最大恶极之外,其余的一概不追究其以前过错;(四)土地问题上,已经使用二十年以上的土地,采用地主减租,政府补贴。不满二十年,抢占土地一律没收,由政府统一分配给无地的农民;对于战乱中的无主土地,政府丈量后,作统一分配;(五)政治运动要继续,但无任何证据下,怀疑自己同志的行为,视为叛变,绝不姑息;(六)建立警备部队,维护市场稳定……

很快,代表着陕西新政府的项英、贺老总、曾一阳等人,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公告当天布,当天,就有大量的无地农民要求参军。显然,这些政策已经获得大多数人的拥护。

而一直摇摆在国共之间的杨虎城,也决定,先学习一段**知识,然后再工作。

当然,这些多于风雨飘摇的陕西临时政府来说,还远远不够,他们将要面临的还有更大的考验,二十多万的敌军,在陕西周边集结,只有这场大战胜利后,整个陕西才能转危为安。

1933年1月1o日,陕西警备司令部成立,吴焕先担任司令员,编练各地警备部队配合土地改革……

1月11日,红四十军扩编一个师,共2万多人,在潼关,韩城一线布防,与黄河对岸十万中央军……

同日,贺老总带领一万五千扩编后的红三军团,进入宝鸡布防……

西北军将领赵寿山、张汉民带领西北军三个旅,以及警备部队两个团,共11个团的兵力,向陕北榆林一线布防……

大战一触即。

第一卷泣血年代第一零九章尘埃落定(二)

留给红三方面军的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关中平原中,黄土高原上,土地革命的步伐正在大跨步的进行。

很多农户害怕地主的报复,初期而不敢接受红军政工干部分配给他们的土地。但是要想凭借仅有的粮食,熬过这个冬天对于很多贫穷的老百姓来说,确实很艰难。

于是他们接受了红军战士送来的粮食,这些粮食都是地主囤积在粮仓内,准备放高利贷的本钱。已经吃到了肚子里的粮食,很多朴实的老百姓也明白,这个债已经是欠下了。只有靠着红军,才能让自己不再欠地主永远也还不尽的债务,一辈子任劳任怨的给地主家当长工。

有了第一个接受新土地的老百姓,第二个,第三个久根本就不是问题。

三方面军的红军比例还是很高的,不但红一方面军的红四十军,四方面军的二十五军,还有本来应该是后组建的二方面军的主力红三军。

军中这些有经验的政工干部,土改工作就变得很容易。不但将没收的恶霸地主的抢占的土地给分了下去,而且还在宣传中加强刚分的土地的老百姓,武装保卫自己土地的觉悟。

许永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西北农民,靠着父亲和他给地主打长工,母亲给地主家做些活计,勉勉强强的一家人没有饿死。红军分地的消息,他是第一个支持,并在当天就领取了原本是他东家的十亩山坡地,估计一年也能打上三千斤粮食,一家人的生计有了保障。

更让他感激的是,他不但领到了土地,而且分到了每个人五十斤的过冬口粮,看着渐渐长大的两个兄弟,懂事的弟弟们虽然身体还没长好,却挣着抢地里的活。

红军征兵的布告一贴出来,他就知道了,他清楚自己是家里的主劳力,父亲虽然年纪不是很大,但毕竟耕种十亩地还是很幸苦的。

看到他愁眉苦练的样子,父亲也是看在眼里,愁在心里,当兵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有个闪失,就是客死他乡。可许老爹还是打定了主意,让儿子当兵去。

“咱家里的活计我和你娘都能做,再说你弟弟也长大了,再过一两年,也是一个好庄稼手。可红军对咱们家的恩情不能不报……”凑在墙根底下,父子两人在冬日正午的阳光下,有一句没一句的唠着。

“爹,家里没牛,开春就要累的够呛,我琢磨着等过了春耕再去。”许永清轻轻的捏住了一个蚤子,放在牙齿间,轻轻的一咬,吧嗒一声脆响,口水带着跳蚤唾在地上。

脾气火爆的许父当时就火了,呵斥着:“让你去就去,磨蹭个啥?红军干部说了,我们的土地,要靠我们自己去保卫,你不去,我去。”

看着怒目圆睁的父亲,许永清不敢反驳,只好低着头不做声。第二天,跟着父亲来到了招兵处,给许永清报上了名。三天后,他就随着第一批新兵,进入了再西安不远的新兵营里,开始他的新兵生涯。

像许永清这样的普通农家子弟,刚一入军营,就以为是当兵扛枪,可是事实并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迎接他们的是从陕北赶来整编的谢长子部,7oo多老红军,要迎接十几倍于他们的新兵,这个任务无疑是艰巨的。

而三方面军只给了他们二个月的时间,就要成军。拿着从西北军中淘汰下来的武器,在寒风傲雪中,重复着列队,刺刀等这些基础科目,很多新兵都感到,当兵还行,就是比种地累之外,其他还都好。

和红军派出的小部队顺利联系上的陕北游击队,虽然顶着一个军的番号,但他们实际的兵力才千八百人,根本无法随大兵团作战。

赵寿山,张汉民部带着两万原西北军来到陕北,在河防和榆林防线布防后,陕北红军的防御空白已经彻底被填补。

谢长子,陕北红军创建者,就被安排到了铜川,接收新兵,将部队整编补充成一个9ooo人的师,成为西安警备司令部下的警备一师。和警备第一师一样的部队,还有一个,警备第二师,主要是作为训练的武器太少,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带着这个师在渭南训练。

寒风中,谢长子看着精神抖擞的新兵战士,犹如坠入梦般的感觉。才几个月前,他还是被西北军民团、土匪处处围困的地方游击队。能够吃一顿饱饭已经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哪里还能想得到,自己还有带着一个真正的师,和敌人战斗的机会。

陕北红军的另一个领军人物,刘志丹因为懂炮兵,还是黄埔四期的炮兵科的科班出生,被安排到方面军的炮兵纵队,任炮兵司令。

现在三方面军的炮兵纵队,可以说在西北这一亩三分地上,绝对的火力第一。除了炮兵的指战员缺乏足够的训练,而加入纵队的红四十军的炮兵部队编制上并不大。才显的炮兵部队专业兵不足。

红四十军的火炮大部分都移交给了红三军,和二十五军,改用向克虏伯洋行采购的火炮。三十六门75口径山炮,十二门1o5口径野炮,4门2o高炮,如此庞大的炮兵部队,刘志丹还从来没有看见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只有红四十军过来的2ooo炮兵部队中,才能够操纵这些大家伙,而新招收的炮兵,只能当炮兵中的辎重部队。

炮兵部队只能挥一半的火力,其他火炮有弹药,就是没有人能使用。这可愁怀了刘志丹,战场上,一个重炮团所挥的威力,绝对不下于一个步兵军的冲锋。

很多战士都是省委临时召集来的学生兵,通过简单的学习,和操纵手册,只能希望他们能够在战场上不要手毛脚乱。

嘴上一长串的燎泡,心急火燎的刘志丹又一次走进了东线司令部的指挥部。一头扎进指挥部,就叫着:“副总指挥,政委。”

没想到,他要找的人一个没找到,倒是李德这个刚刚空闲下来的洋教头,转了出来,笑着对刘志丹问:“刘司令,你要找的人都不在,跟我说吧!”

“你——”刘志丹一愣,反问着李德。李德的这声刘司令叫的他心里怪怪的。

李德不服气的说:“在这里,别的不敢说,火炮方面,我说老三,没一个人敢说老二的。”不用说,老大当然是曾一阳。拍着自己的胸膛砰砰作响,自信满满的说着。当然,刘志丹也听说了,李德是曾一阳的学弟,战斗在曾一阳的阴影下,反而如同长白山里的老山参,时间越长,越精神。

刘志丹没心思跟李德绕圈子,反而径直走过李德,向院子里的房子里张望着,想要找到曾一阳的影子。再说,刘志丹感觉这个洋鬼子整天神神叨叨的,找人练习中文,他还以为李德又是没事找他学俏皮话。

李德见刘志丹不搭理他,也不着恼,反而在刘志丹身后,不冷不热的说:“三方面军里,懂炮兵的实在是不多,要说这个指挥部里,也就我和曾一阳了,总不能让曾一阳给你当教官吧!反而我是一个很适合的人。”

就在刘志丹狐疑着转身看着李德的时候,院门口,一个有力的生硬同意道:“没错,他确实应该是一个好炮兵教官。”

“副总指挥……”刘志丹惊喜的现,曾一阳风尘仆仆的站在了门口。

还没等刘志丹开口说话,曾一阳就一摊手,无奈的说:“李德说的很对,你要炮兵教官,我也没有。不过就这么点人,要么要跟你去耍大炮,要么让李德跟你去训练炮兵。”

“我不是这个意思。部队需要驮马,这都是炮兵快转移阵地的必要装备,不然……”刘志丹嘴里苦的说着,他也知道,方面军也便不出来炮兵个他,反而在训练中他摸索出一条路子来,就是将很多操典和规范改成顺口溜,帮助战士记忆。

“找吴链去,我给你批个条子,一千匹马,再多他也拿不出来。”曾一阳知道,后勤有刚补充的2ooo匹马,本来想扩编成一个骑兵团的,现在只能先给炮兵了。

刘志丹心满意足的去找吴链这个大管家。

在陕西和山西交界的黄河段,阎锡山迟迟没有出兵,反而是在榆林方向,派出了两个军的步兵,向安定、绥德分兵进攻。

赵寿山指挥部队,对晋绥军步步抗击,又占据有利地形,虽然出现了一些伤亡。但晋绥军想要彻底打通榆林到蒲城,没有两个月根本就别想。

反而,在黄河沿岸,的孟津等地,晋绥军一再坚固河防沿岸的阵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做法,虽然让呆在洛阳的蒋介石很无奈,但也不好说什么。必经,晋绥军已经出兵了,而他的中央军,还刚刚渡过黄河,进入陕西地界。

刚刚从河防阵地上下来,政委项英不无担忧的说:“潼关两个团的兵力是否是守得住?而且,黄河进入冰冻期,敌人进攻的选择多了起来,我担心……”

“先打阎锡山的部队,这是作战中已经确定了的。但怎么打,还要让赵寿山把戏做足,才能让晋绥军下到我们设计好的套中。要一边抗击晋绥军的进攻,还要将部队分散出一部分,转移要白于山,兜个圈子,绕到晋绥军的后面去。等到主力在洛川布好口子,彻底掐断晋绥军的退路。”曾一阳趴在地图上,看着刚标好的敌我形势,一边回答着项英的问题。

项英也明白,两个都是凶恶的敌人,而蒋介石能把他的起家部队放到这次战役中,说明了蒋介石的决心不可谓不强。

相比,势力最强的阎锡山的晋绥军不但装备好,而且训练上也不差,军中人才济济,是红军面临最大的敌人。不打痛他,绝对不知道红军的厉害,有的好折腾。

那么陕西刚刚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就要永无宁日了。

第一卷泣血年代第一一零章尘埃落定(三)

蒋介石在洛阳,坐立不安的等着第三师一万五千余部队,攻克潼关的消息、在上有飞机轰炸,后有大炮支援的情况下,第三师还是没有办法叩开由红四十军两个主力团把守的潼关大门。

反而在潼关指挥战斗的刘三民,确实意气风,贯彻了曾一阳做好防空的部署,不但部队在敌人空袭中伤亡不大,反而,让敌人在群山峻岭中,损失了多架飞机。

就在敌机刚刚呼啸着投下炸弹后,刘三民摇晃着脑袋,甩掉山洞顶掉下的碎石屑,对参谋长朱敬忠说:“向指挥部报告,我部两个团,顶住敌人进攻9日,部队伤亡4oo余人,但所有高地,和关隘都在我们手中。请军长放心,我们团一定坚守阵地至战役胜利。”

“团长,部队已经很疲倦了,是不是让军长派给我们一个新兵团,做预备部队?”朱敬忠和刘三民一样,都是从曾一阳带的老部队中走出来的,所以一直称呼曾一阳为军长。

刘三民将手枪从枪套里掏了出来,不紧不慢的给枪中上满了子弹,眼神游离在山洞外的浓烟中,担心的说:“军长那里也够呛,不但要顶住中央军的三个师的进攻,还要腾出手来,将晋绥军的部队先打垮,兵力本来就不够。再说了,还有在商洛一路攻打蓝田的67军,这可是个大家伙,我估计,即便向军长要部队也不会有,反而不如我们多东脑筋,减少伤亡的同时,还要多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咔嚓——

上好子弹后,刘三民快的枪别在了腰间,头也不回的,冲出山洞,朱敬忠就听得。“轰炸过后,敌人又要进攻了,我去阵地看看,你守着电台……”就不见了他的踪影。

朱敬忠摇头不语。

这不过是陕西大地上战斗的一个小插曲,相比潼关的稳固防守,韩城却是岌岌可危,晋绥军商震指挥4个师,渡过孟津渡口,一举攻克龙川。

大军直接进逼韩城,而韩城方面就曾一阳的四十军军部,吴高群第1o1师的一个团和师部,总兵力不足7ooo人,虽然构筑了稳固的外围阵地。但是还是无法抵挡敌人大军的疯狂进攻。老旧的城墙承受不住长久的炮击,一度被攻破城墙,在城内巷战。

好在韩城的大部分居民都被迁移到了蒲城,城内都是红军战士,才没有波及到平民的伤亡。

在靠近南门的一处地下工事里,曾一阳苦笑着对着吴高群。后者脸上黑一块,白一块,显然是刚从战场上下来。

“军长,你一定要离开韩城。”吴高群想都没想,就这样要求着曾一阳。

瞪了一眼,想要架起他的几个警卫营的战士,曾一阳的威压之下,战士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反而看向了给他们下命令大的吴高群。

曾一阳将桌子上的地图轻轻的拿起来,高高举起其中的一角,抖动了一会儿,将灰尘,和土屑全部抖落下来。现吴高群还固执的站在他的身前,卷起地图,对吴高群问到:“部队伤亡如何?”

“伤亡很大?王立的一个主力团,主要是在今天上午的巷战中,伤亡了两个连。所有部队已经减员1ooo人,但是弹药还充足,都是老部队,战士的士气还很高。”

曾一阳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地图重新摊开,对吴高群问:“再守3天,还守的住吗?”

“3天?”吴高群想都没想,直接回答到:“完全没有问题,敌人虽说有四个师,但其他地方河段冰面被我军破坏。只留了这么一个渡河口,敌人的补充并不容易,加上我军游击部队经常伏击他们的辎重部队。别说3天,就是半个月也没有问题。”

曾一阳顿时拉下脸不悦的问:“那你还让我逃走?”

“我?”吴高群顿时垭口,政委是被曾一阳‘骗’走了,和陈光一起,带着红四十军主力部队,围歼已经进入洛河附近的晋绥军连个军,2o多个团。

临走,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证曾一阳的安全,可现在韩城很可能要进入短兵相接的困境,他哪里再敢留着曾一阳,才劝他离开韩城。

曾一阳看着吴高群紧张的样子,心说,我要是走了,对的起战死在韩城的红军指战员吗?对的起在潼关浴血奋战的老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