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战旗-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敏感的地区,让4o军在其周围活动,蒋介石是说什么也不会答应的。

再说,新四军在长江以北誓师,正式成立。这两支部队要是真的在原和淮北遥相呼应,辐射的区域将会扩大到整个长江下游平原,那么无疑是要勾起蒋介石的**邪火的。

“进入山东的时机还没有到,现阶段是如何在山西阻击日军北方攻击集团,将其锐气打掉。让抗战尽快的进入相持阶段,到那时,才是我军大力展的阶段。”

“我知道,军长,你说的对,是我估计不足。”陈光回答道。

“我这次拒绝了阎锡山的外线反攻计划,让阎锡山多少有了一些芥蒂,不过大战还没有结束之前,我相信他是不会背地里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更何况有八路军在山西,阎锡山自然不会和我们翻脸。但是,接下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在外线进行军事行动,来支援央军、晋绥军主力在忻口、太原等地和日军的会战。”

曾一阳很想知道,如果4o军突然转变战斗方式,转而使用游击战,在太行山路,频频袭击日军,是否会让干部们接受。

很久以来,4o军一直担任的主攻的任务,打的都是大仗,尤其是保定攻城战,更是史无前例的大仗。光外围配合的部队就不下十万,整个战役后,4o军的战士、干部都大呼过瘾。

如果让他们去伏击一个日军队,路上埋几个地雷,摸掉个鬼子的小据点,这种小仗是否能够打的好,需要当地的老百姓的支持,还有就是灵活运用战术。

“横跨整个河北山西的太行山,在不久的将来,必然成为日军东线部队的交通补给线。尤其是正太路,从保定到太原,几百公里的路线,都是铁路,日军必然不会放弃这样一条重要的交通线路。而保定道太原的公路线,也是日军的进攻重点。”

“将来日军势必是正面牵制,侧面迂回的战术,来逼迫阎锡山在最后不利的情况下,签订城下之盟。这个城就是太原。所以,晋绥军也好,日军也好,他们最后的目的就是太原。而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正好是日军左侧攻击路线的必经之路。但是这一点地处太行山部,山多,路少,适合打游击战、伏击战,大规模作尽量要避免。”

“但是,我军对于游击作战的经验并不多……”

正当曾一阳为部队的对作战意图的领会而担心的时候,陈光笑道:“军长,你忘了,我们当年在西北剿匪,可都是用的这些战术。打伏击,诱敌深入,围点打援,四处袭扰,这不就是游击战吗?”

“哎呀,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曾一阳一拍脑门,恍然道。“不过日军可不是土匪,战斗力,战术,要比土匪强多了。”

“我觉得没有什么多担心的,日军的作战能力我们都见识过了。军长,也许你还不知道,那些团长营长们对打打仗虽然大喊过瘾,但是真正喜欢的还是小规模的伏击战。伤亡小,缴获多,而且对于磨练新兵的战斗意志也很好,所以……”谢维俊自从上次在前委言后,也渐渐的会在会上表一些自己的观点。

“有这事?”曾一阳问道。

“确实如此,这段日子新兵招了不少,还有从西北送来的补充兵,大部分都没有上过战场。很多连营长都在着急,要是让一个营伏击一个日军小队的时候,带上两个排的新兵,就是让他们在边上看着,成长的度也会比训练好很多。”参谋长自然也要管训练,琐碎的事情很多,这段时间,通过谢维俊对五个主力团下部队的观察,现干部的求战意志很高。

但普遍都对战斗力差一点的伪军比较感兴趣,一了解,谢维俊才知道,都是新兵给闹的。

“如果以团为作战单位,甚至以营为作战单位,他们不会反对咯”曾一阳高兴道。

“放心吧就等您下命令了。”

“好,就这么办。”

会后,5旅不知在阳泉以北的丘陵地带,以团为单位,分布在公路线,铁路线周围。6旅,在阳泉以南布防,主要就是负责对铁路沿线的关卡勘察。

短时间内,就是勘探地形,和选择设当的伏击地点。

而军的直属部队,和军部将放在板榆沟,和八路军的总部所在地霍城,仅仅十几公里。

商定之后,曾一阳下命令,将整个部队分开布防下去,两个主力步兵旅在阳泉附近,充当刚刚退守进入山西的东北军o5师的两翼防线。

这样一来,4o军就和八路军在防御上有了重叠,需要去协调一下。

曾一阳从电台上或许,和八路军总部也相距很近后,当即决定亲自去八路军总部,商量整个防线的布防区域。

其实,八路军在晋的部队,也不过是一个师和直属部队,不到两万人,主力部队已经运动到五台的北部,5师一部已经是在晋北和河北的交界处站稳了脚跟。

暂时编在晋绥军第六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孙楚的手下,不过孙楚也光棍,知道剿了多年的gd,5师怎么可能会受他的指挥呢?

只能指挥晋绥军两个集团军,第六、第七集团和日军围绕着繁峙和灵丘一代布置兵力。准备利用这一带山多,关隘多的地形特点,将日军挡在山西之外。

而八路军的部队,反而在孙楚眼里成了空气,他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没见到过。

孙楚也明白挡住日军的进攻,但靠手下的十来万人是挡不住的,临行前,阎锡山面授机宜,早就告诫他,抗战要抗,实力也要保存。

给平型关晋绥军的主要作战任务不是消灭日寇,而是拖住日军的进攻步伐,为主力央军全部抵达山西布防争取时间。

孙楚指挥的两个集团军,可是晋绥军的看家部队,没有了这两个集团军,晋绥军也就动了元气,想要恢复就难了。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三十四章装穷

第三十四章装穷

九月,太行山的也显得越来越凉,清晨的露珠在第一缕阳光下,散着淡淡的光晕。

柿子树上挂的果子,也从青涩,渐渐地根蒂处出现了一点暗黄色,满满的整个果子都变成了金黄色,山林在晨露包裹下,阳光透过薄雾,散着一层层霞光。

曾一阳早早的起来,准备迎接彭总一行的到来。

时间是磨灭一切伤痕的魔石,是个十年之后,苏联又一次和民国走到了一起。

97年8月日,苏联政府与国民党政府在南京签订《苏互不侵犯条约》。内容是“双方斥责以战争为解决国际纠纷之方法”,约定缔约双方“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一国或国家集团对于彼此作任何侵略”。舆论方面,苏联的报纸,往日称蒋介石政府为南京政府,以后则改称为国政府,并时常报道一些民主活动和有进步意义的政策。

在此之间,蒋介石的民国政府,一直被苏联人成为南京政府,而不代表国,只能说是一个地方势力。

共同的利益,让两个并不协调的巨人占到了一起。

这背后的利益,日本人当然知道。关东军的不断扩张,让苏联人感觉到了东方的压力。

七七事变后,苏联在华大使鲍格莫洛夫与王宠惠、孙科等人商议,并获得了初步的协议。之后在莫斯科签订的苏新条约,更是将国放到了与苏联对等的地位。

这让很多人都看到了希望,以为苏联盟成立。

随后,批5ooo万美元的低息军援,让蒋介石对失去了最大的军事外援德国后,出现的短暂惊慌,渐渐的有了底气。

在和苏联的谈判,国代表的意图很明确,就是缺乏军事重工业的国,需要苏联源源不断的从苏边境运送武器。

而相应的回报就是,国政府军队,在远东战场拖住更多的日军,让苏联有抽身事外的可能。

早在o年代,苏德进入蜜月期,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对苏联的援助是不予余力的,当时德国希望用苏联的政治影响力,在欧洲能够抵御英法对德国的战斗压制。

事实上,这种政治策略并没有获得英法的认同。

希特勒上台后,他的反苏倾向显露无疑,通过国会纵火案等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嫁祸给当时还很弱小的德国gc党,让斯大林越来越担心欧洲战场爆一场两个传统6军强国之间的战争。

96年,德意秘密签订了《德意议定书》,商定加强在对外侵略过程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96年月,德日签署了《**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

种种迹象表明,德国在战略上获得更有利的局势。

尤其英法的妥协下,普鲁士和奥地利统一,成立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军事强国。

德日两国如果同时进攻苏联,那么其结果很有可能在苏联在欧洲的国土成为德国的领地,连亚洲的国土都无法保存。

最后,要么苏联在亚苟延残喘,要么干脆亡国。

这种局势下,斯大林不得不用军援的方式,来支持国人民的抗战。这背后的意义显然要比援助的本身更加复杂。

成立两个多月的一战区和二战区都没有设立苏联军事协调小组的意思,但前期的一个调查小组已经进入了国。

带领这支苏联军事小组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出于国际事务上的考虑,这位才晋升上校不久的学院派军事专家,又一次获得晋升,军衔少将。

他的目的地将是国的华东战场,和重兵集结的华北。

和曾一阳一样,彭总对苏联军事专家的影像不是太好。因为共产国际在很多事件上的偏袒,让不少人蒙冤,更气人的是共产国际的霸王条约,更是让很多其他国家的党内高级领导人,甚至是一国的党的领袖,都是敢怒不敢言。

彭总提出要和4o军商量苏联军事专家的接待问题,曾一阳并没有拒绝,虽然他知道来的这个人很牛,即便现在他还没有牛起来,但已经出现在了斯大林的眼,成为其很看重的年轻将领。

他的迹在于他是第一批苏联装甲兵作战部队的指挥官,对于苏联的机械化军队的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崔可夫,即便不知道二战历史的人,也会多少听说过这个名字。

事实上,曾一阳和崔可夫还有师兄弟的情谊。两人都曾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生,崔可夫比曾一阳大一届,两人也见过几次面。不过两人的学习方向显然有些不同,崔可夫是东方国际军事事务专业,而曾一阳是多兵种协同作战专业。

说不上熟悉,但也是见面能认出对方的那种。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苏联派出的军事专家进入广州政府,为国民党北伐和建立黄埔军校出谋划策,当时才二十多岁的崔可夫在国就生活了两年。

足迹遍布国的西南,东南等六七个省份,是苏联的东方事务专家。

当然,崔可夫如果只是这么一些本事的话,根本就不会进入斯大林的视线。作为苏联五大元帅之一的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留赫尔(加仑)的弟子,反而在国内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别人不知道,崔可夫可是清楚,加仑失踪了,这位红军时期的传奇将领,远东防御体系的创建者,失踪了。

这已经足够了,一个手握百万雄兵的苏联元帅怎么可能失踪?这背后即便不懂政治的人,也多少能够猜测一些其的内幕。

现在的远东方面军名义上的总指挥还是加仑元帅,但是实际上指挥官已经是斯大林的心腹爱将——朱可夫上将。

崔可夫能够被任命为军事调查团的团长,当然有些意外,离开白俄罗斯的时候,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将工作做好,不然回到苏联等待自己的将不再是鲜花和荣誉,而是黑漆漆的牢房和电椅。

他能够被斯大林看重,他的外交经历确实帮了他的大忙。

这次崔可夫从白俄罗斯赶到国,是来了解国的军事实力并准确的分析日军事力量的对比。最后,才出报告,建议苏联对国的军援,控制在一个能让苏联接受的范围之内。

从这一点来说,崔可夫所做的事更像是一个军事特工,不但要收集蒋介石的军事力量,也不会放过日军的军事力量。

种种迹象表明,崔可夫此行担当的是一个特工的任务。

不过对于苏联方面派出的人员,蒋介石倒是没有显示相应的热情,反而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夸奖了一番崔可夫。事实上,蒋介石很失望,相对于崔可夫来说,他更希望来的是加仑元帅,这个策划了整个北伐大小十余场战役的苏联元帅。

显然苏联不可能答应蒋介石的要求,让一个现役军队元帅,去国担任军事顾问,除非斯大林铁了心要惹毛日本人,不然他绝对不会下如此荒唐的命令。

蒋介石也知道这不可能,但他的意图并不是在这里,他是为了将苏联的地面装备,至少在商议的4个师的苏制武器弄到手。苏联人不太配合,并不想将这么多的武器卖给国。

种种迹象表明,苏联人并不看好国,以为蒋介石领导的**队很难抵御日军的进攻。事实上,斯大林也准备好了在蒋介石大败,并失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后,和日本人握手言和,出卖国利益的准备。

这种不明朗的表现,显然不能让蒋介石安心,所以他希望能够用更多的苏联军援来挑拨苏日之间的关系,如果日军面临的苏联军队和**队,那么蒋介石就不用担心日军会成为抗战的胜利者了。

曾一阳和彭总显然都感觉到了,这次苏联代表来的很突兀,其代表的意义有让他们有些忌惮,所以才很有默契的准备商量一下如何接待苏联军事代表。

在山里住了些日子,曾一阳就喜欢上了山里的生活。天刚刚放亮,早早的起床,在山腰上走走,一边是散步,也是一种放松心情的好办法。

咩咩——

得咯——,走。

一阵赶羊的响鞭,在耳后响起,曾一阳回头一看,原来是村里的一个孤老头。

“韩老倌,这个时间上山放羊早了一点,带着露水的草,羊吃了会闹肚子的。”曾一阳笑着和对方打招呼。

韩老倌赶了一辈子的羊,也没有见到过有军队进驻板榆沟,4o军的指挥部设在了这个小山村的边上,一开始让很多村名都惊慌失措的,阎长官和蒋总司令又打起来了?

一打听,才明白原来是日本人打过来了。

山里的人民风朴实,很多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门口的山沟沟,虽然没有人知道这些部队是来干什么的。但是见到长官行礼,这还是都知道的。

韩老倌恭敬的走到曾一阳跟前,摘掉了一个破旧的毡帽,给曾一阳鞠躬道:“长官好兴致,这山里的羊要多动,小的正准备赶着他们去对面的山头放。没有一个多时辰,是赶不到的。”

“老人家,我不是告诉过你,以后别一口一个长官、长官的叫,我也不是长官,再说了,论年纪,你当我爷爷都够,你叫我一句曾同志,或者干脆就叫小曾,这样显得才亲切。”曾一阳制止道。

山里人什么都好,就是固执。曾一阳来了有大半个月了,所有人见到他都改不了口,一口一个‘长官’的叫着。

韩老倌是走出过大山,见过世面的人,年轻的时候还走过西口。年纪大了,才带着多年的继续,回到老家养老。养的这二十多只羊,就是他一辈子省吃俭用置办下来的,就是为了养老的。

可第一天进驻板榆沟,韩老倌就杀了一头羊,送到了4o军的驻地,说是要劳军。

4o军保卫处得干部,被老头固执的行为吓了一脑门子的汗,因为按照规定,群众送来的东西一律不准收,要收也行,按照市价给钱。

但韩老倌是送羊肉来的,而不是卖羊来的,说什么也不收钱,于是就僵持在了一起。

被正好路过的曾一阳现了,一问才知道是这么回事。于是他批了个条子,让警卫团的战士去仓库领了一卷土布,和半袋盐,说是礼尚往来,才勉强让韩老倌收下了。

临走的时候,韩老倌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