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于望族-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那白矢还急急上前扶住柳复劝道:“父亲熄怒,千万别跟太太生气。您与太太几十年的夫妻情份,何等深厚?万不可为了孩儿,便伤了夫妻之情。”

柳复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委实太傻了些。这是名分,不是小事,你难道就不希望正式认祖归宗?在外头被人笑话是野孩子,你也不在意么?”

白矢羞涩地笑了笑:“孩儿知道自己不是就行了。至于别人会怎么议论孩儿顾不了那么多,只盼着父亲能好好的,便心满意足了,就算受些委屈又有什么要紧?横竖孩儿都已经委屈了这么多年。”

柳复心下暗叫一声惭愧,头一次真心觉得,自己应该把这个孩子认回来。

柳东宁不知几时从人群里挤了出来上前扶住了母亲,也制住了她再次出丑:“母亲别再闹了,全族人都在这里,他们不会看着您把柳家的骨肉赶出去的。”

柳顾氏要挣扎,柳东宁皱着眉再次制住了母亲的手臂:“母亲,就当是为了孩儿,请您消停些吧!今儿,不只平日,这里,可是全族的人啊!就算舅舅在朝中任官,到底鞭长莫及,您又何苦跟父亲对着干呢?到头来,为难的却是儿子!”

柳顾氏僵住了,过了一会儿,方才颤抖着深吸一口气,甩袖而去。柳东宁回头低声嘱咐文娴:“快侍候母亲回家。”文娴愣了一愣,方才急急跟了上去。柳东宁便微笑着回头对柳复道:“父亲,今儿正是吉日,既然您要认回弟弟,不如就趁今日让弟弟拜了祠堂吧?也省得再麻烦了。”

柳复有些犹豫,拜了祠堂,便真的把事情作实了,这名声还真不大好听。柳四太爷却正眼看了看柳东宁,微微点头道:“你这孩子倒还明白事理,不象你娘那么糊涂!”

柳东宁苦笑了下,没有吭声。忽然间又添了个庶弟,他心里怎会好受?只是方才堂兄柳东行叫了他去,替他分析过了。他本就有两个庶弟,多一个也没什么关系,虽说这位新庶弟与他母亲有旧怨,但是他母亲在家的处境本就不好了,添一个庶子,也不会变得更坏。只要她外有娘家撑腰,亲生儿子又争气,他父亲便是再厌恶母亲,也不会动摇她的正室之位。相反,多了一个上进又懂事的庶子,他父亲对东俊东乔的宠爱自然会有所消减,白姨娘那样的人,又怎会对此坐视不理呢?

庶子之间的争斗,不会影响他嫡长子的地位,他正好趁机喘口气,努力用功,为自己挣一个功名回来。

柳东宁相信堂兄的话,才会出面劝住了母亲,他现在对这嫡庶之争已经毫不在乎了,一心只想着要靠自己的本事给母亲挣脸,给自己挣脸。

于是,白矢就在柳四太爷的主持与生父柳复的许可之下,在这一天拜了柳氏祠堂,改名为柳东矢。

一论序齿,他居然比柳东俊还要大半个月,于是柳氏全族的子弟都重新排了次序,哪怕是在长房,柳二爷的名号也不再归柳东俊所有了。

这一日过后,很多人都觉得十分满足。

柳四太爷很满足,因为他在族中的威望又竖起来了,不但柳东行恢复了过去的恭敬与亲近,他还得到了族人们的一致赞扬,因为他把流落在外的柳氏血脉给找回来了,维护了恒安柳氏的尊严。

柳复也很满足,他找回了一个不错的儿子,通诗书,明礼仪,虽然读书少了些,但是很有天分,甚至比东俊还要有天分,字也写得不错,一点都不象是在商人家长大的孩子,真不愧是他的种!他对柳家日后的前程更有信心了。至于外头的闲言闲语,他虽然觉得尴尬,但他相信,认子之事是利大于弊的。

柳东矢也很满足,他期盼已久的认亲大计顺利完成了,应该感谢谁,他心里有数,进了柳家后该干什么,他有心里有数。其实,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一点小恩小怨他还真不在乎。他知道谁才是他要对付的人。

柳东行也很满足,他成功而又掩人耳目地在二叔家中插了一支利箭,不但教训了柳顾氏,替妻子出了一口气,也为白姨娘母子等人埋下了隐患。他们再也没有空闲给他添堵了。

当然,还有很多人为此而生气恼怒的。东行与文怡待在客院,也能听说白姨娘在得到消息后头一回摔了杯子;东乔要寻新兄长的晦气,却不小心被父亲撞了个正着,在中毒病倒后头一回挨了父亲的训斥;东矢一再劝说父亲别为了自己跟家人生气,反而越发得到父亲的偏爱;东俊想要替胞弟向庶兄赔礼,同时表达交好之意,却不知为何用茶烫伤了东矢,遭到父亲猜忌,以为他是故作大方,实际上同样不待见新兄长...与此相反的是,柳顾氏虽然对东矢没有好脸色,也不乐意见他,但却没有再骂过一句话,动过他一根手指头,甚至在东矢遵守礼节晨昏定省的时候,还吩咐管家给他做新衣裳,预备过年。她表现得如此大度,与平日的言行相差太远了,柳复起初也曾起过疑心,只是后来问了管家,才知道是东宁劝说的功劳,不由得对这个长子稍稍有了几分改观,虽然长子性情软弱,但至少懂得孝悌不是?

看在长子还算懂事的份上,柳复决定对柳顾氏稍稍和气些,可惜接下来发生的事又叫他失望了。

柳顾氏赏给柳东行与文怡的两名丫头,其中那个叫云儿的,不知用什么法子买通了门房,悄悄潜回宅中,向柳顾氏哭求要回长房当差。

柳顾氏气得半死,当即便打了人四十板子,丢出大门去了。柳顾氏暴虐狠毒之名再次传遍柳衙上下。

柳东行听完了外头的消息,满意地拍了拍手,回头对文怡知道:“娘子,别家这样热闹,好戏唱完一场又一场,咱们若太冷淡了,是不是不太好?不如也来唱一出吧?”

第三百五十章 大功德

文怡有些发怔:“你……你想要做什么?”唱戏?现在的柳街还不够热闹吗?

柳东行却笑着冲她眨了眨眼:“放心,咱们就算要上台唱一出凑凑热闹,也不会出丑的。既然要唱,当然得是一出好戏才行”

文怡没听明白,但第二天一早,柳东行亲自去拜访了柳复,并请来各房叔伯一同商讨要事,她就猜到了他的用意。

柳东行向族中的长辈们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创立属于柳氏宗族的族学。

柳氏一族论历史不如顾家长久,而且在柳东行的祖父从科考晋身为官之前,还不曾出过一个走仕途的人物,只是因为族中颇有私产,又有好些子弟读书,所以在恒安一地还称得上是大户而已。随着长房接连两代有子弟为官,又攀上了皇家做姻亲,柳氏一族在恒安才真正称得上是名门望族,族人也越来越看重子弟的教养学问了。但是柳氏一族并没有族学,只靠各房自己的本事,把孩子送到城中各处书塾去。功课好些的,就上官学;略次一等的,去城中书香人家附馆,又或是请了先生来家教导;实在没有天赋的,就寻个馆随便学两年,不做睁眼瞎子,也就无所事事去了。

柳东行先前提出要带几个小兄弟南下康城求学,对于柳家人来说无异是一种提携,但因为种种缘故,最后真正愿意参与的,就只有柳三老爷的次子东景。其他人的父母在犹豫过后,还是决定让孩子先在恒安读两年书,能就此中举当然最好不过了,若中不了,再南下康城也不迟。也有些人是看见长房欲为东俊延师,便起了附馆的心思。再怎么说,长房也是出过两个大官的,当家柳复的学问自不用说,能被他看中请来教导爱子的先生,必然是好的。虽然柳复现在已经不是官了,但毕竟做过这么多年的官,说不定能教自家孩子一些做官的诀窍呢。

他们也曾私下跟柳东行商量过这件事,当然说得十分含糊,不是为了请求建议,而是希望能得到他的谅解。他们不是有意驳东行的脸面,只不过是因为天气太冷了,又时近岁晚,舍不得孩子罢了。若将来他们真的把孩子送去康城,还是要请东行照应一二的。

柳东行对此不置可否,但没两天,便忽然提出了建立族学的提议。

他道:“我们恒安柳氏是名门望族,族中子弟多读诗书,没有自己的学堂,只能在外头附馆,或上官学,弟弟们每日往来辛苦不说,先生们教的学生多了,对弟弟们未必能尽心。依我说,族里各房也有人自行延师的,二叔前些日子还在恒安一带大举寻找名师教导俊弟,既如此,倒不如在柳街寻一处房舍,仔细收拾了,辟作正式的学堂,请一二名师前来坐馆,教导族中子弟?”

柳复身上微微一动,淡笑道:“主意是好的,只是……咱们族里的孩子也不是没有地方念书,何必再劳师动众呢?无论是官学,还是城中各处学馆,都各有名师,孩子们跟着那些先生学了这么多年,也都习惯了,那些先生也更熟悉他们的功课。东俊是因为远离京师,才不得已另择名师请教,别人却不同,若贸然换掉先生,于他们的功课有碍,那可如何是好?”

他这话一出,各房族人们原本有被柳东行的话打动的,便纷纷犹豫起来。

柳东行笑道:“侄儿提这个建议,其实也是有好处的。虽说忽然变了先生和上学的地方,或许会让弟弟们觉得不习惯,但总体是利大于弊。一来,有了族学,弟弟们只需在柳街上学,来往方便,家里人不必担心他们路上会遇到什么变故,也不怕他们在学里冷着饿着了;二来,先生受我们柳氏宗族特聘,自然会对我们家的子弟更为用心,若是哪家弟弟一时顽皮,耽误了功课,先生也可以马上告知其父母;三来嘛……以咱们柳家的名望,居然没有一处学堂,也实在是太过有损书香名门的体面了。外人说起我们恒安柳氏,谁不说咱们是真正的名门望族?可是,一问起咱们家的子弟,都是拜在哪位先生名下的,我们要怎么回答?去官学的还好,可那些附馆的,岂不是把功劳与名声都归了别家?明明那些人家论门第没一家及得上咱们的,可他们却有自己的私塾,咱们就只能附他们的馆”

“行哥儿这话说得对”柳四太爷道,“事实上族学这个事儿当年行哥儿他祖母也曾提出来过,只是当时他祖父在外任官,多有不便,加上族学的用度不知从哪儿支取,族里又没有别人可以主持大局,便暂且压下不提了。今日行哥儿能再次提起这件事,实在是……”他眼圈红了红,抬袖擦了擦眼角,似乎十分激动。

柳七太爷轻咳两声,笑道:“四哥当年也十分赞同此议的,最终没能成事,就数他最难过了。行哥儿这个提议确实好,外头的书塾再好,又怎能跟咱们自家的比?以咱们家在恒安的名望,居然没有族学,也实在是太丢脸了些。”他转向柳复,“老2,你是我们柳家的一族之长,这事儿还要你做主,你觉得怎么样?其实,你原本就打算请位好先生来教俊哥儿乔哥儿兄弟俩的,也说别房的孩子可以来附馆,那跟东行说的也没什么差别嘛,不过是让先生多教几个学生罢了。”

“是啊是啊。”众人也都纷纷附和,柳复的脸色稍稍好了些,但还是不大情愿:“我打算请的那位,乃是咱们恒安城里有名的经史大家东原先生,他是先帝时的状元,做过翰林,才名赫赫,与寻常先生不同。我带着东俊亲自上门请了好几次,又请他看了东俊的文章,他方才有了松口的意思。如今事情还没定下,如果我忽然跟他说,除了东俊外,还要他再教几个小学生,岂不是冒犯了他?不是我夸奖自己的孩子,东俊的学问,怕是比他的兄弟们要好一些,若是上一样的课,我担心别的孩子会跟不上。”

柳东行微微笑了笑。他早就打听过了,柳复有意请东原先生教导东俊,然而以东原先生的才名,谁家不是奉为座上宾?恒安城里也不是没有天资出色的少年,一代经史大家犯不着屈尊教导一个庶子。但东原先生家境平平,近来又为独子科考不利而烦恼,若是柳复许诺拉他独子一把,他说不定就答应了。在恒安,知道柳复辞官的人很多,但知道他已经不复往昔权势的却仅限于部分柳氏族人而已。柳复要是想骗人,还真能骗成功。但是,为了儿子的前程,东原先生可以教导一个才学天赋还算不错的庶子,却不代表他愿意给几个功课平平的少年做私塾先生。

这个道理,在场的柳氏族人都明白,但仍然有人被东原先生的大名所惑,生出几分妄念:“东原先生?那可是大才子啊如果有他教导我们肇哥儿,那我们肇哥儿必然能金榜题名了二哥,你可千万要把他请来啊”

柳复一愣,还未反应过来,又有另一个人插嘴:“虽说俊哥儿的功课比我们家孩子略强些,但只要东原先生用心教导,我们家孩子必定很快就能赶上来了如果课上有听不懂的地方,我愿意多出束修,请先生给我们家孩子多上几课”

“凭什么让先生给你们家儿子多上课?谁不知道你儿子出了名没天分,一本三字经学了足足一年,照我说,以他这学问,还是不要在先生面前丢脸的好”

“可不是么?再说东原先生是什么人物?岂会为了贪你几两银子,便去教你家的笨儿子?”

“谁说我们家孩子笨?他不过是没遇上愿意用心教他的好先生……”

“咳”柳东行重重咳了一声,屋中众人渐渐停下了吵闹,相互交换了一个眼色,都有些讪讪的。柳东行请他们来,是为了提一个好建议,造福全族的,结果柳复一丢出东原先生这个筹码,他们居然就把他撇一边去了。

柳东行脸上仍旧带着微笑,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二叔若能请动东原先生担任俊弟的老师,那相信俊弟的学问必会大涨,今后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也不是难事了。只是……二叔说的话也有道理,东原先生固然是好,但请这样的大才教导一般的学生,也确实是太冒犯了些,若是不慎把人得罪狠了,东原先生挥袖而去,消息传开,外人未免会笑话我们家太过拿大。”

他顿了顿,“不如这样吧,若二叔真的请到了东原先生,就请他专职教俊弟一人,而族中其他子弟,则去上族学。我们请两位学问扎实、性情稳重又有耐心的先生,一位给年幼的子弟开蒙,一位则专门教导大一些的孩子四书五经。若是哪家孩子的功课出色,可以入得了东原先生的眼,再来长房附馆也不迟。这么一来,族学有了,先生有了,弟弟们都能得到悉心教导,也不会耽误了俊弟的功课。二叔,你觉得如何?”

柳复看了柳东行一眼,有些拿不准他的心思。建族学确实是有利于柳氏一族的大功德,若是做成了,无异能大增提议者的威望。他长年在外为官,如今刚回来,等把家里的琐事料理完了,未必想不到这一点,可柳东行却先一步提出来了。柳东行与他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这种事应该是由他这个族长提议才是。可柳东行的话,却是在建立族学的同时,把他排除在外了。若族学建成,将来族里真的出了几个秀才、举人,甚至是进士,那他们要感激的会是谁呢?就连东俊将来走上仕途,也很难借得到自家族中的人脉吧?毕竟他与别的兄弟们不是在一处读书的。

柳复在犹豫,其他人却觉得柳东行的提议非常好:“行哥儿这主意好,咱们也别争了,若是孩子争气,自然可以拜东原先生这样的大家为师,但若不是那个料,也省得白费力气了。”也有人不大乐意,却还是勉强接受了这个办法。

柳四太爷还道:“我们家景哥儿的功课却要比其他兄弟都要强些,年纪也大一点,我看他还是继续南下康城书院求学好了,若是考不上,再回来读族学也是一样的。”

柳八太爷便笑呵呵地说:“我那小孙子就算了,天寒地冻的,他年纪又小,若是族学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