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于望族-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先人呢,先前因为有战事,倒也罢了,如今有了空闲,还不向先人告祭,未免有不孝的嫌疑。更何况,我自嫁进柳家,也不曾拜过祠堂正名,柳氏一族的族规,不是二叔与族中长辈商议后定下的么?我们做小辈的怎能公然违反呢?”说到这里,她歪头看了文娴一眼:“二弟与二弟妹不打算回恒安去拜祠堂么?这恐怕不大好吧?”

文娴脸上的表情快要绷不住了,甚至有些失态:“你……你这是在暗示我什么?别忘了,公公的族长是族人公推的,相公的宗子之位也是族人公认的就算你们如今风光了,回去祭了祖,也动摇不了我相公的地位”

文怡微微一笑:“二弟妹想到哪里去了?子孙后人有了出息,便回老家祭拜先祖,为先人扫墓,这不是名正言顺的么?那什么族长宗子的,又与我们什么相干?”

文娴脸上闪过一丝意外之色:“你……你是说你们不打算争宗子之位?为什么?”那可是一族之嫡长若不是为了争这个,柳东行何必非要给自己的祖母与父母正名呢?

文怡嘴角略带嘲意:“二弟妹好糊涂,相公如今身负重责,将要前往康南驻守,公务军务忙个不停,哪里还有功夫料理族务?再说了,这族长在外当官,族务无人料理的坏处,二弟妹本该最清楚不过才是,明知道其中弊端,又为何问我们不这么做呢?”她叹了口气:“二弟倒是难得的清闲,这族中的俗务,就请二弟二弟妹多费心吧,可别辜负了族人们的一片厚望啊”

文娴眼中几乎是狂喜。只要柳东行不争,柳东宁的地位便当真稳如泰山了

文怡看着她的神色,心中不由得暗暗摇头。如果精神都放到族务上去,柳东宁哪里还有功夫去读书科举?只怕一辈子都出不了头,还随时有可能被庶弟踩在脚下。文娴怎的连这个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难道是因为她长年看着继母名不正言不顺地料理着顾氏族务,所以心中对这族长宗子的名分便格外看重?

文怡又转向柳顾氏,心里觉得有几分怪异。今日后者格外的安静,除了先前说过几句话外,便只是任由媳妇与她拌嘴,整个人仿佛无精打采的,到底是怎么了?

就在这时,柳复与柳东行一前一后地回来了。前者面色苍白,略带憔悴,但是眼神却很亮,倒不象是生气的模样,说话时偶尔回头看柳东行,眼里居然还带着几分慈爱与感激。倒是柳东行面无表情,无论柳复如何亲切,他都只是淡淡的,一句话也不愿多说。

柳顾氏与文娴见状,神色间都略有些不满,但是柳复却奇异地毫不在乎,仍旧笑得亲切和蔼,叫文怡心里无比别扭。

柳东行并未多说什么,略寒暄几句,便带着文怡告辞了,临走前又再看了柳复一眼:“二叔,事关重大,您心里可千万要稳住了,不可轻信他人,更不可摇摆不定。”

柳复神色一肃,重重点了点头:“放心吧,我知道轻重。”

文怡等人都对他们的话感到茫然不解,还来不及多问,柳东行已经拉着妻子出门去了。柳复赶紧一路送他们出二门,还不停地嘱咐许多琐事,例如:“多带点大毛衣裳,驻军所在山里,地方冷。”又或是“临走前若有军中同袍要请你吃酒,不要多吃,要小心身体。”末了还有一句:“家里产业要处置的不要贱卖了,若是一时无法出手,开个价卖给二叔,倒比卖给别人强些。”等等等等。

文怡想着回家后总能从丈夫处得到答案,倒也不急,但柳顾氏与文娴却早已一头雾水了,想不出柳东行到底说了什么话,居然能令柳复态度转变。等他一回来,柳顾氏已迫不及待地问:“那臭小子都说什么了?你先前不是说有天大的好处给他,他听了以后包管再不敢对我们无礼么?”

柳复没好气地瞥了她一眼,叹了口气,深觉柳东行所言有理。那法子虽然痛了些,至少是免去不少灾祸。但他没心力跟妻子多说,只是转向儿媳:“去,回去跟宁哥儿说,赶紧收拾行李,尽快回恒安老家去。若有人问起,就说是要让你们回去拜祠堂的。”

文娴一愣:“公公,您这是……”柳顾氏也道:“拜什么祠堂啊?那都是说给别人听的。我们府里本就有祠堂,哪里还用得着回老家?不是都说好了么?明年让宁哥儿下场一试,这会儿回去了,一来一回,就得在路上耽搁一个月,太不值当了”

“我让你们去就去,啰嗦什么?”柳复板起脸。

柳顾氏也拉下脸来了:“若是别的事,我也就随老爷的意思了。但关系到我们宁哥儿的前程,我可不能由得老爷胡来我们宁哥儿是要做状元的,怎能为着老爷随心一句话,便坏了前程?”

“做什么状元?”柳复重重拍桌,“时势一日不稳,宁哥儿就一日不许入仕读书在哪里不能读?回老家也是一样的不但他们小两口要回去,我们也要回过两日大朝会,我就去向圣上请辞。这京里的水深,金枝玉叶们也不省心,咱们家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咣当——

柳顾氏大惊失色,脚下后退一步,无意中撞掉了桌上的茶碗,但她已经顾不得许多了,飞快地上前抓住丈夫:“老爷您在说什么呀?好好的,为什么要辞官?”文娴目瞪口呆地看着柳复,也是满脸的不可置信。

柳复不耐烦地拂开妻子的手:“跟你说不清楚,你只要照我的话去做就好。”顿了顿,忽然想起一件事,“不但要收拾宁哥儿两口子的东西,俊哥儿和乔哥儿的,还有……茵姐儿和白姨娘的也一并收拾了,让他们尽快回恒安。你带着素姐儿,还有桂香,留下来陪我把府里的事料理完了再走。最近外头不太平,你就少出门了,你母亲家那边也少去几回,免得节外生枝。”

柳顾氏尖声高叫:“不行你要给我说明白了好好的为什么要辞官?”

柳复飞快地看了门外一眼,便回头瞪她:“说了你也不明白,只管照我的话做就行了,啰嗦什么?若不是你,哪里有这许多麻烦?你若是要在这时候跟我赌气,我也用不着你办事了”说罢扬声便叫:“去,把白姨娘叫来”

柳顾氏大叫一声,仿佛疯了似的,厉声喝道:“你还有脸叫白姨娘?我堂堂世家嫡女,嫁给你一个身份不明不白的庶子,这么多年来为你生儿育女,打理家务,受了多少冤枉气?你还要宠妾灭妻?若不是为了儿子,我早跟你翻脸了我告诉你,我绝不会让你害了我儿子前程的”

柳复顿时气得发抖:“你说什么?你听听你说的那都是什么话?”

“我说什么了?”柳顾氏狞笑,“难道我说错了?你就是个小娘养的上不得台面的庶子”



柳复狠狠地甩了她一个耳光,眼中满是狠厉之色,嘴里阴深深地挤出一句:“不许再说这种话否则,别怪我不顾多年的夫妻情份休了你”说罢摔袖就走。

柳顾氏右脸红肿,白眼一翻,身体一晃,便向后歪倒,正好让闻讯赶到的柳东宁看见,忙大叫一声“母亲”,冲上来扶住,查看后知道她只是晕过去了,暗暗松了口气,回头瞪向文娴:“你没看见母亲晕过去了么?怎么不扶一扶?”

文娴却一脸惊惶茫然地看向他,半天没反应过来。

羊肝儿胡同,柳家后院。文怡听完柳东行的话后,良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柳东行笑着拉她一把,搂着她让她坐在自己膝上,轻笑问:“怎么了?我这法子不好么?”

文怡醒过神来,推了他一把:“你这话是……是哄二叔的?”

柳东行笑笑,挑了挑眉:“如何?哄得高明吧?不过也不算是真哄了他,至少,他敢开口对我说那番话,一定是跟那边真的勾搭上了,兴许是这些日子受的气多了,便也歪了心肠。我虽哄了他,却也救了他的身家性命,说起来还是积德呢”

文怡听得好笑,伸出手指轻轻戳他鼻头:“你这家伙,真真骗死人不偿命哄得人家主动辞去做了几十年的官,倒还说是救了人家”但她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结果并不坏:“与其让二叔留在京里做官,不知几时闯出祸来,倒还真不如让他请辞回乡了。横竖他如今并无罪名在身,早早脱身而去,那些御史也不会再揪着他不放了吧?若是圣上想起多年情份,兴许还会给他点体面。二叔安安稳稳地回乡荣养,我们也能安心。否则,真让他跟东平王府那边继续勾结,将来事发,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祸,要连累我们的”

柳东行点点头:“其实他的官做到如今这份上,已经升无可升了。圣上对他起了戒心,又久病多时,显然是不可能再重用他了,太子却又对他不大待见……说实话,他早年间未必就没有攀附太子的意思,只是那时储位不明,他又是姚家的外孙,算来是皇后那边的人,太子殿下对他自然是亲近不起来的。既然前头已经无路可走,再死撑下去,也不过是熬日子罢了,何苦来呢?”

文怡想起前世,却是因为郑丽君做了新帝的皇后,而文慧又顺利嫁给了柳东宁,二女并未翻脸,柳家才得以在新君登位后仍旧得享高官厚职。这一世,事情早已有了变化,柳家的依仗没了,自然难免要黯然下台。

她笑了笑,转头去看柳东行:“相公,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我心里还是很欢喜的。今后我们就再不怕二叔二婶对我们再指手划脚了,是不是?”

柳东行一笑,把她搂得更紧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 轩然大波

大学士柳复请辞的事在京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即使他在离开尚书位置之后,便已经有传言说皇帝不再宠信他,而接下来皇帝不再召见他的事实也从旁证明了这一点,但他在京城官场沉浮多年,威望与资历还是有的,加上御史盯着礼部几个月,参倒了几个官,却始终未能撼动他一分,众人便明白这是皇帝有意保他的结果。有皇帝护着,以柳复的岁数,至少还能在官场再混十年,早早告老,实在是出人意料。有人开始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意味。

不过皇帝对这件事的反应倒是很平静,没有多加挽留,便接受了柳复的请辞,还在寝宫亲自召见他。君臣二人回忆了年轻时的过往,感叹一番,都唏嘘不已。临走前,柳复含泪辞别皇帝,皇帝也非常亲切地叫他多保重身体,还让太子送他出宫。太子虽然一向与柳复不算亲近,但也和和气气地一路相送,还与他拉了半天家常。当时在宫门附近的文武官员与禁军将士们,都清清楚楚地看见太子彬彬有礼地送别柳复的情形。

这个场面又再次引起了众人的猜测。无论最近这一年多来,皇帝对柳复是什么态度,后者乃今上亲信老臣这一点,人人都是清楚的。从皇帝与太子的态度来看,柳复并不是因为失去君王恩宠或是得罪了储君而被迫辞职,反而有可能是主动为之。再结合皇帝久病,政事几乎尽托太子的事实,有人不由得猜想,莫非这是朝廷新老交替的征兆?柳复只是明白了皇帝的心意,方才主动求退,好暗示其他老臣退位让贤?一时间,不少在朝数十年的老臣都被惊动了,而一些年轻的后起之秀、东宫部属或是郑家一脉的官员则蠢蠢欲动起来。

就在这一片纷杂中,柳东行再次受到了东宫的传召。不过这一回,他很平静地去了,回来后也表现得非常平静。文怡虽然不知道太子殿下都跟他说了些什么话,但前者似乎很满意,因为当天傍晚,东宫便赏下了许多珠宝、绸缎与药材,还有专门赐给武将的特制军刀。

这种军刀可不是随便赏人的,年轻一辈的武将中,本来也就只有傅仲寅得了一把,如今北疆大战结束那么久了,封赏也都颁完了,东宫平白无故地再赏了一把军刀给柳东行,便让柳东行一下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人人都知道,他必是要大用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柳东行被烦得不行。只要他一出现在兵部,便有无数人围上来,打探消息的,巴结讨好的,试探拉拢的,冷嘲热讽的,数之不尽。他要是逃到营里去,又被兄弟们起哄要他请客,还要围观那把军刀。好不容易脱了身,回家的路上还会遇上许多莫名其妙的人,好象很熟络地上来与他搭话。他只好躲在家里不出门,但柳家或顾家长房派来送东西问话的家人,又叫他泄气。最后他只好借口出门,其实是躲到邻居朱家去了。

文怡见他头疼的样子,起初也曾担心过,但后来却觉得好笑,一边安抚,一边替他打发那些上门来的人,同时加快处置要脱手的产业,准备行李,安排船只。

幸好,这种日子并未延续太长时间。两日后傅仲寅也得到了升迁,被任命为从四品信武将军,升任京南大营副统领。虽然与柳东行品阶相同,但职位却比一个区区驻军所驻将要重要多了。朝野的目光又立时转到他身上。因傅仲寅是将门世家出身,久负盛名,在军中人脉极广,未婚妻子还是禁军统领的千金,显然比柳东行更受重用,他很快就取代柳东行,成为众人眼中储君要提拔重用的头号心腹重臣。

柳东行与傅仲寅私下碰过头,觉得这种情形实在是叫人哭笑不得,很有可能是东宫有意为之,但他们是打仗的粗人,只需要听命行事就好,便约定各自都不表态,只当没听懂那些人的话,除了皇帝与太子的命令,别的事都少管。

文怡、卢老夫人与李太太、李春熙见面商议后,也觉得这样做最好。皇帝显然有意将朝廷大权渐渐转到太子手中,太子日后登基为帝,自然需要有自己的人手,既然他无意动老臣,平日行事也还算平和,那就顺着他的意思,做个纯臣又有什么不好呢?

不过李春熙倒是忍不住向文怡抱怨了两句:“这拐弯抹角的事真让人心烦什么时候老傅也能象你家的那样,到外头去做个驻将呀?我还想轻松几年,游山玩水见见世面呢”

文怡扑哧一声笑了,李太太恨铁不成钢地戳女儿的额角:“你这丫头仲寅能有今日的成就,实在不易,你还要说这样的话,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卢老夫人笑道:“她自幼在边城长大,自在惯了,哪里受得了这些拘束?你就让她抱怨两声吧,横竖到了外人跟前,她不用我们嘱咐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了。”

李太太叹了口气:“姑姑不知道,我现在心里实在是担心,她都快要出阁了,还跟孩子似的,连怡丫头都比她稳重将来她嫁了人,也要当家作主了,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呢”

李春煕不服气了:“娘,你说什么呢?我有这么没用么?该做的事我一样没少做,只不过是看不惯那些人咋咋呼呼的。老傅不过是做了个副统领,怡妹妹家的也不过是得了把刀,既不是封侯拜相,也不是成了天下兵马大元帅,也值得他们这般骚动不安?”

卢老夫人笑说:“别的地方便罢了,京城这地儿,乃是天下官儿最多、权贵也最多的地方,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凭着一点蛛丝蚂迹,便去揣摸贵人的心意,好为自己谋利益。你待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习惯,不管他们做什么,最要紧的是自己要稳住本心,不可被一时的权势荣华蒙蔽了双眼。只要守住了自己,等到风波过去,朝廷自会看到你的好处,到时候自有你的造化。若是把持不住自己,自高自大,总会有出乖露丑的时候,到那时,便是你真有本事,朝廷也看不上了。”

文怡与李春熙听了,忙起身肃立,恭敬地应道:“谢祖母(姑祖母)教导。”李太太也跟着起身正色道:“谢姑姑教导。”卢老夫人摆摆手:“自己人客气什么?快坐下。这些是外头男人的事,我们不必多管了,还是赶紧来瞧瞧我跟九丫头给春姐儿备的东西,可还中你们的意?”

文怡与李春熙对视一眼,后者抿嘴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