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于望族-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老夫人嗔她一眼:“什么死呀活的?你还怀着胎呢,说话也不小心些?这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快坐回去!”

段氏笑着应了,回到座位上,恭顺道:“是媳妇说错话了,但您还是要万事放宽心才好。”

“难为你了,这样小心谨慎,我知道你最是孝顺不过。”于老夫人看了看门外,“老二见天不着家,明知道老婆有了身孕,还只顾着在外头跟人吃喝!”

段氏微笑道:“老爷在外头是正经与人应酬,最近在跟知府幕下的一位先生来往,增长了不少见闻呢,若是日后能为官一方,处理公务也不至于抓瞎。这是正事,比他在家里写诗作画要强得多,况且家中上下事务,都是内院管的,叫老爷去管,象什么样子?”

“原来是这样?”于老夫人喜出望外,“既然是正事,就别拦着他了!说来都是他哥哥疏忽,不然,凭他哥哥为官二十多年的经验,他学什么不行?还要去请托区区一个师爷?!”心中暗暗对大儿子生起了几分不满,望向二儿媳时,目光放得更柔了,“老二能这样上进,少不了你的劝导,有你这样的贤妻,老二将来还有什么可愁的?我总算是放心了。”

段氏红着脸低头道:“媳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不敢应老太太的夸奖,日后还要请老太太多教教媳妇。”于老夫人听了,心里更高兴了。

五福从门外轻轻走进来,在圆光罩外禀告道:“老太太,二太太,五太太过来了,说要向老太太请安呢。”

于老夫人眉头一皱,懒懒地靠在缎面绣花靠枕上,对段氏道:“叫人打发了她吧,你也不必去见她了,本就有身子,还要忙于家务,再操心这些迎来送往的事,身体怎么吃得消?”

段氏低声应了,回头对五福道:“去跟五小姐说一声,让她陪着五太太说说话,就说老太太已经歇下了,我正在跟前侍候呢,脱不得身,请她们有空再来。”

五福看了看于老夫人的反应,见她没反对,方才应声退下。段氏盯了她的背影两眼,便回头笑道:“五丫头年纪也大了,闺学的女先生还说,她在女孩子里头,不论是学识、女红还是礼数,都是拔尖的,叫她多历练历练也好。”

“你是她母亲,教养之事就交给你了。”于老夫人漫不经心地揉了揉额角,“不是早就在族里打过招呼,我要静养,各房不必来问安的么?怎的还有人来?昨儿老九家的过来时,是不是还跟你打听我的病因?”

段氏赔笑道:“弟妹们只是担心老太太的身子,您别多心。媳妇已经跟她们说了,老太太是犯了秋乏,不是什么大病,只需要静养就好。只是外头流言不是那么容易压下去的,家里又人多嘴杂……”

于老夫人眉头一皱:“流言?!是家里传出去的?!不是六房那边传出来的?!”

“这倒没有,六房一声不吭,除了二房知道些端倪外,其他人只知道九丫头那天来过而已。”

于老夫人松了口气:“她们祖孙俩都不是爱嚼舌的,人品也端正,想必是不会背地里说闲话的。”说罢眼中闪过厉色,“即是家里人胡说八道,你就好好整顿一番,别叫那起子刁奴败坏了六丫头的名声!”

“是!”段氏肃容应下,悄悄观察着婆婆的神色,又陪着闲话几句,方才离开了萱院。

回到他们夫妻所住的芷院,大丫头玉蜓迎了上来,扶着她进门坐下,一边倒茶一边小声道:“方才外院的粗使丫头烨莲在二门上寻奴婢,说是她老子娘在外头听说了一件事,六老太太跟九小姐好像在暗地里买田产,她们不知道这事要不要紧,便特地来跟奴婢说一声。”

段氏停下手上的动作,皱了皱眉:“六房要置田产?她们哪里来的银子?买的是哪里的地?”

“只知道离顾庄不近,至于银子么,前儿不是听说十五老爷帮他家卖了几样古董?”玉蜓抬眼看了看段氏,“这话是他们家的下人传出来的,听说跟九小姐的舅家有些关联,只是不知道,是她舅家送的地,还是她舅家帮着买的。二太太,您看……这件事要不要跟老太太说?”

段氏瞥她一眼:“这样的小事有必要跟老太太禀告么?六房跟亲戚来往也好,卖东西得了银子也好,置产也不过是小事罢了。族里哪一房没有置过产?六房原本也有田产,不是什么大事。你跟那个丫头说,有空就多注意其他几房的消息,六房只剩下祖孙俩,又不是爱生事的,用不着费心理会。”

玉蜓挨了个软钉子,脸上有些讪讪的:“是……奴婢其实只是担心……六老太太近日又是救人又是置产的,若是有了依仗,不知会不会不顾咱们家的体面,在外头胡乱说话?近日想打听老太太病情的人多着呢,万一有哪位太太奶奶想起那日九小姐来过……”

段氏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那又能如何?你当外头真没人知道呢?!你操的哪门子的心?若是真个儿担心,明日我就调你去蓉院如何?”

蓉院正是六小姐文慧原先住的院子,如今没了主人在,里头侍候的丫头婆子们都没了依仗,只是暂时领着月钱,不定几时就要裁出去。玉蜓被女主人的话吓得花容失色,再不敢多嘴了。

另一名大丫头玉蛾轻蔑地扫了她一眼:连主人的心思都没摸透,还敢上赶着巴结?!活该你吃挂落!她将手中端着的建莲红枣茶轻轻放在段氏面前,道:“二太太,这是方才新熬的,只放了一点红糖,您试试合不合口味?”

段氏点了点头,尝了一小口:“还好,再熬久些就更好了。六房那边,先前因为老太太病了,兵荒马乱的,竟然没顾上赔礼,实在是怠慢了。你明儿备一份礼,就按往年中秋节礼的例,再添上两成,亲自带人送到宣和堂去,务必要礼数周全!”

玉蛾怔了怔,眼珠子一转,便笑着应下了。玉蜓却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提醒:“二太太,明天开始要先送二房的中秋节礼,后日才轮到其他几房,这是不是太急了些?如今庄上都在议论老太太的病情,若是叫人起了疑心……”

段氏冷冷地扫了一眼过去,她立时闭了嘴,慌忙低下头去,小心地抬眼打量段氏,却看到段氏脸上一派春风温柔:“傻孩子,难道我不知道这个理儿?我正是担心六老太太心里怪罪我们,才想着礼数周全些,总比她心中气恼,对我们长房上下生了怨怼之心来得好,你说是不是?”

玉蜓愣愣的,迟迟说不出话来。

玉蛾将礼送到六房时,颇惊动了庄上不少人。文怡听着张婶的大呼小叫皱了眉头,来到前院,方才知道是长房送了节礼过来。她陪在祖母身边,看着礼单上的东西,再看一眼玉蛾恭顺得有些谄媚的模样,实在摸不着头脑。若说是为先前的事赔罪,这也隔得太久了吧?前后都超过一个月了!可若说是为了中秋送礼,将六房的送礼顺序仅仅放在二房之后,也有些古怪。按照往年的例,六房一向排得很后,再往后,就都是些落魄不起眼的偏房庶支了。长房今年到底是怎么了?

心生疑惑的不仅仅是文怡,玉蛾一走,便陆陆续续来了几家女眷,连先前一直避而不见的九太太也上门来了,明里暗里打听着长房与六房之间有什么秘闻,四房的五太太更是在亲妯娌间放话,数落长房当家的二太太眼里没人。

顾庄上下的纷扰叫六房祖孙烦不胜烦,当赵嬷嬷打听到,有人议论九小姐可能跟长房于老夫人的病有关联时,卢老夫人立刻黑了脸,当机立断:“聂家送了信来,说地已经买下了。在秋播之前,咱们先过去看一看!瞧那块地该如何处置才最妥当!”

第三十一章 六房出门

虽然卢老夫人决定要带着孙女儿去视察新田,但毕竟是出远门,又是到陌生地方去,要准备的东西不是一天就能料理完的,等到祖孙俩正式出门,时间已经进了八月。

本来文怡觉得,新田在山坡下,不远处虽有村庄,但略嫌简陋了些,借住一天不打紧,要是多住几日,以祖母的身子未必受得了,加上眼下正值秋收季节,让忙碌的农户拖儿带女地搬离自家房子,未免不太厚道,不如借住舅舅的宅子,从平阴县城出来,到庄上也不过二三十里地,马车走得慢些,半天也到了,并不麻烦。

但卢老夫人不想借住聂家,她虽对聂珩的印象不错,但始终讨厌聂秦氏为人。在她的坚持下,文怡只好让步,派张叔打头阵,先到那山脚的庄子里寻了个农家小院,花二两银子赁上十天,但这回庄上的农妇没空来帮佣,她们只能另带仆妇过去做活。赵嬷嬷年纪大了,就留在家里看门,张婶、紫樱跟车,卢老夫人又向九房借了两个车夫。

这天一大早,六房宣和堂门外,顾宜同正看着两个仆人套车。一辆青油小车,是上回文怡出门时用过的,经由聂家找的车行工匠修补,重新上过漆、换了车帘,看起来倒还有六七成新;另一辆小车,是问二房借的,原是供丫头仆妇出门所坐。顾宜同早就得了信,知道六伯母要带孙女出门,因此早早赶过来帮衬。

来往的人看到六房这个架势,就知道他家有人要出门了,看起来还不是寻常串门子,不由得私下议论几句,也有人上前跟顾宜同打听。顾宜同也说不清楚,只说是六伯母要出远门,众人听了,各有思量。不一会儿,消息就传出去了,等到文怡扶着祖母出门,打算上车时,九太太胡氏坐着平时串门用的青油小车赶到,满脸是笑地朝她们打招呼:“哟,六伯母,您这是要上哪儿去呀?”

卢老夫人这些天正为她的变脸心烦,只淡淡地看了她一眼,丢下一句“有事出门”,便上了马车。胡氏被她这句回答噎住,干笑两声,装作亲切的模样,笑着招手示意文怡过来。她是长辈,文怡不好学祖母一般甩她脸子,只好乖乖低头过去了,站在胡氏车前,恭敬问:“九婶有什么吩咐?”

“吩咐没有,我就是心里担心,才想着叫你来问一问。”胡氏叹了口气,拉过她的手,轻拍几下,“我知道这些天庄子里有些话不大好听,六伯母也是为难,嘴长在人家脸上,人家说什么,我们又有什么法子呢?六伯母叫你出门避一避,也是件好事,就怕别人越发多心,觉得你们祖孙俩是心虚了,那可就糟透了!”

文怡抿了抿嘴,盯了她一眼,只觉得心中腻歪:难道那些流言能传得那么厉害,没有九婶一份功劳?这会子她装什么没事人?!怕是在试探些什么吧?

文怡虽然禀性宽厚,这时却也不能忍下去了。那流言原本没什么要紧,只是太过语焉不详了,不知情的人听在耳里,就容易误会,如今若是胡氏认为自己猜到了“真相”,把流言越传越烈,她在顾庄还能立足么?还是应该及早拨乱反正才行!于是她便微笑道:“九婶多心了,今儿出门是真的有事。前儿侄女的舅舅帮着相中一块田地,听说不错,祖母有心要盘下来,又怕别人传话不真切,才想着要亲自去看一看。至于庄上的什么流言,那都是外头人传的瞎话,可笑至极,侄女儿并不放在心上。”

胡氏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勉强笑道:“九丫头的行事真是超凡脱俗了,对这些流言居然毫不在意……只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女孩儿家,名声还是很要紧的。”心中暗暗嘀咕:都是老十五多事,叫六房发了一笔横财,如今居然真要买田地了,看来庄上的流言不是虚的。

文怡淡淡地道:“九婶放心,那些流言,明眼人一听就知道不对,只有闲着没事干的好事之人,方才会抓着不放,传来传去。”她抬眼轻轻一笑,“大伯祖母生病了,侄女儿也担心得紧,只是她老人家要静养,不肯见客,侄女儿也不好贸然上门打搅不是?不过她老人家心里有数,想必是不会怪罪侄女儿的,只看二伯母送来的中秋节礼,就知道他们一家真个不在意侄女儿的失礼之处了。九婶,您说侄女儿猜得对不对?”

九婶听得浑身不自在,但听完之后,脑中灵光一闪,恍然大悟:是呀!如果九丫头真的害得于老夫人生病,长房又怎会送厚礼过来?!只怕九丫头不仅没有害人生病,反而还有功呢!

她不由自主地频频点头,但转念一想,她又觉得不对:如果九丫头有功,长房怎会一声不吭?族里也没听见传言。想到于老夫人病后两天就急急北上京城的文慧、文安姐弟,她又恍然大悟:说不定长房老太太的病因,九丫头是真的知情,只不过长房不想她说出来,才要送一份重礼来封口的!

她自以为猜到了真相,忙要向文怡问个究竟,却发现人早就不见了踪影,连六房门前的马车和仆人也都不见了,不由得尖声问道:“人呢?!”跟车的丫环小心翼翼地道:“太太,六老太太方才叫九小姐回去呢,九小姐向您告辞来着,您没听见?可您明明点了头……”

文怡坐在车中,一边向祖母回报方才跟胡氏的对话内容,一边抿嘴偷笑。卢老夫人却毫无笑意,反而不满地冷哼一声:“先前她每次上咱们家说话,不过是炫耀一下自家的富贵,再打探咱们家是否还有油水可捞而已,没想到如今越发长进了,连口德都顾不上修了!她娘家也是大户人家,怎的养了个这样愚笨的女儿出来?!若是性子宽厚些,倒也罢了,偏偏是个势利爱财的,俗不可耐!听见风就是雨,先前才说的话,回头就自打了嘴巴,偏还觉得自己聪明,见人就夸口!虽说七房是庶支,娶媳妇没那么讲究,可毕竟同姓一个顾字,做亲也不该莽撞至此!她家二丫头,也随了她这个性子,明年出嫁后,还不知会惹什么笑话呢!”

文怡见祖母生气,担心她会气坏了身体,眼珠子一转,便笑着转移了话题:“方才孙女跟九婶说话时,十五叔不是也在车边跟祖母说话么?孙女儿瞧他一脸闷闷不乐的模样,难道是他又说错了话,惹得祖母教训了?”

卢老夫人面色放缓了些,道:“哪儿呀?是你十五叔怕我们祖孙两个出门,没人照应,会吃苦头,便说要陪我们一起去。我就跟他说了,你十五婶还在孝中呢,又没出月子,家里孩子年纪都还小,哪里能离了人?!先前我托他办事,不过是去平阳城,当日就能来回的,如今我们要去平阴县,少说也得住上几天。他顾了我们,还能顾得上家里的老婆孩子?!他这才知道自己理亏,低头认了错回家去了。”

文怡笑道:“十五叔是赤诚君子,待祖母也是一片孝心。”卢老夫人的神色更柔和了:“孝心固然难得,就是欠考虑了些。罢了,我这个做堂婶的,也不好总是说他!”

文怡瞧着祖母的神情,知道她心情已经好转,便把上回自己出门时遇见的趣事或是见识过的风光缓缓道来,当中又夹杂着前世随师父游历四方时的见闻。卢老夫人虽年纪大了,见识广博,毕竟是深闺妇人,又在顾庄寡居多年,哪里知道那些事是真是假?只是听得有趣,便微笑着点头。但听得久了,马车又颠得厉害,她就有些不大自在,更有些爱困的感觉。文怡发现了,便时不时抛出一两个“童言童语”的幼稚问题,一本正经地向祖母请教,逗得卢老夫人忍不住开怀大笑,连马车的颠簸都不再放在心上。

与前面那辆马车里的欢声笑语不同,跟在后头的那辆小车上,紫樱与张婶二人相对无言。

张婶睨了紫樱好一会儿,见她不动声色,只顾着拿五色丝绦打结子,便耐不住性子,先开了口:“有话直说,别一副阴阳怪气的模样!别以为我不知道,昨儿你悄悄跟小姐说我的坏话来着!”

紫樱抬眼看了看她,又垂下眼帘继续做活:“婶子误会了,我没说过你的坏话。”

张婶急了,一把夺过她手里打了一半的结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