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寒门天下-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忠言逆耳。
第三十六章 异想天开
天下诸侯帐下的谋士武将,只有很少是怀着匡扶天下的宏伟理想而投效君主。
他们效忠的君主,若只想固步自封,守住既得成果,那么谋士武将则追求的是保存当前利益。
如果君主有雄心壮志进取天下,麾下谋士武将则会追求极限利益。
像郭图这种谋士,谁也不能说他心怀不轨,袁绍若败亡,墙倒众人推,他作为袁绍的谋士,下场也一定惨淡凄凉,他自然是希望袁绍越强越好。
打下关中,扩张属地,把凉州司州都收入囊中,再联合刘表对曹操形成夹击,袁绍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到时候,封侯拜将,家门显赫,这都是理所应当的。
只是,事分轻重缓急,急功近利,往往欲速则不达。
袁绍即将一统河北,可谓势吞天下,气贯长虹。
郭图做做白日梦没关系。
哪个诸侯帐下都有这种谋士。
不可否认,郭嘉麾下也肯定有人认为拿下关中后,进取中原,席卷天下不在话下。
但是了解郭嘉的谋士,不会跑去给郭嘉进言冒进,那是自讨苦吃。
可袁绍就喜欢听人吹捧恭维,人生得意嘛,是需要一些赞美的声音来炫耀张扬一番。
但是要分清场合,分清轻重。
如果被胜利蒙蔽了双眼,只会误己误人。
此时此刻在袁绍心里,攻打关中的想法已经生根发芽,他所顾虑之处,是担心曹操从中作梗,或者说曹操怂恿他本就是有着不良企图。
袁绍甚至有种非常恶俗的想法:
总之不能听曹操说什么,就做什么,吹毛求疵也好,无理取闹也罢,都要给曹操添点儿乱,让曹操不能称心如意。
沮授是真心真意辅佐袁绍,为了袁绍霸业,有时连冒犯主公这种危险的事情也会做。
“主公,虽然函谷关就在并州的西南,相距不远,可主公若要发兵去讨伐关中的郭嘉,是要从冀州调集大军千里迢迢而去啊,这车马劳顿,粮草运送,都是沉重的负担。主公这些年都在与公孙瓒交战,三军疲敝,劳苦不堪。此时,可不是一个动兵的良机。”
沮授的话不难理解。
公孙瓒躲在幽州的易京,是冀州东北面很远的地方,而关中在冀州西面,也是不短的距离。
这东来西去的一段路程,对连年征战的将士们就是个苦差事,更别说还要押运粮草辎重,更加苦不堪言。
在沮授看来,袁绍要打这一场仗,首先自已的准备就不充分,仓促出兵,后果不堪设想。
“郭嘉虽名义上占据关中名不正言不顺,但他的的确确是剿灭李傕郭汜的功臣,是为天子,为天下斩除逆贼的功臣主公您去讨伐郭嘉,无非就是曹操用天子的名义罢了,难道您甘心被曹操指使吗?”不跳字。
打仗要有名义,曹操固然可以用天子名义来号令袁绍,甚至用郭嘉无故占据关中为由使得袁绍出兵是大义所趋。
可这种理由现在天下人还有谁信?
要是这种理由可以作为大义的话,是不是曹操用天子名义把刘表的官职撤销,刘表不从,那么曹操就可以攻打刘表了呢?
袁绍打郭嘉,不义无名,甚至会遭人唾弃。
沮授是从局势本质出发去分析,不光袁绍,堂内众人都陷入了沉思,郭图也不例外,他虽私心重,却也不是胡搅蛮缠唯利是图的人。
见到袁绍消去怒气开始用心聆听,沮授松了口气,生怕袁绍冲动之下就挥军西去。
“关中有雄关拱卫,郭嘉虽只有不到十万的兵马驻守关中,却也不能小觑,他只要死守不战,要攻克函谷关,可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郭嘉有地利之助,加上他善待百姓,民间口碑极好,若伐关中,关中百姓恐与郭嘉结成一心,此乃人和。主公,在下希望主公三思,拒绝曹操的提议,不要发兵攻打关中。主公现在要做的就是剿灭公孙瓒,而后逐鹿中原,待主公将曹操也击败后,刘表,袁术之流,不足为惧,就算郭嘉在关西成为强势的诸侯,那时,主公再与郭嘉一较高下,决定天下归属”
沮授言语激昂,铿锵有力,表情凝重,目光灼灼地盯着袁绍。
兴兵攻打关中,一统关西的想法在心中渐渐熄灭,袁绍的头脑是能够听明白沮授的分析,这头头是道,条条有理,袁绍甚至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堂内沉默,仪表斯文的审配却忽然一脸愁色地说道:“主公,在下担忧,若是主公在席卷中原之前,郭嘉提前一统关西,那么主公南下时,郭嘉趁火打劫,或是倒向曹操一边,对主公可是不利啊。”
对未来局势的把握,所有人都只能通过猜测推断。
袁绍这一听,脑子混乱起来。
摆在眼前的形势,公孙瓒还有口气,可郭嘉已经拿下了关中,只要缓过初期,郭嘉就立刻强盛起来。
而他要挥军南下,怎么也要准备一两年吧,这个时间里,郭嘉如果安枕无忧,必定能够在他攻伐中原前拥有决定中原局势的实力。
现在的郭嘉,可以说是位居袁绍之下的天下第二大诸侯。
“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唉……”
袁绍心生气恼,又愁又怒。
他也惧怕郭嘉和曹操联合起来,这样的局势是很微妙的,若是只有两方博弈,那还好说,可自郭嘉拿下关中后,长江以北,就是郭嘉,曹操,袁绍三方在周旋。
三家里,袁绍最强,常理来说,应该是曹操和郭嘉联合起来对抗袁绍。
可曹操与袁绍是正面交锋,郭嘉暂时还无力东进,也就无法对曹操构成威胁,同时也没办法征伐袁绍。
曹操抵挡不住如日中天的袁绍,并且他是三家中最弱的,所以他要挑起袁绍与郭嘉的争斗。
审配这一番话的效果使袁绍攻打郭嘉的想法死灰复燃。
袁绍害怕这一次拒绝曹操,下一次,就是曹操和郭嘉结盟来对付他了。
不过,袁绍留了个心眼。
“我今日就给曹阿瞒回一封书信。哼,他想让我去打郭嘉,自已在一旁看戏,痴心妄想。颜良文丑,整军备战”
袁绍的决定很突然,没有任何预兆地就下了一个结论。
田丰和沮授满目错愕。
刚才不是都说清楚了吗?
为何主公还要备战?
唉……
冀州袁绍在议事时候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才下了决定。
远在南方的刘表却一派轻松。
荆州是落魄士族欣然向往的避难所,在襄阳聚集了为数众多的文人雅士。
自从提领荆州以来,刘表拒郭嘉,败袁术,杀孙坚,挡张济,一连串的防守战役打得极为精彩。
天下人可以说刘表是个守成之君,却不能诟病他没有野心。
因为刘表的所作所为,都是恪守本分。
他是荆州牧,老老实实地治理属地。
天下人谁敢说他不去扩张属地就是错的?
他招抚流寇,万里肃清,使得群民悦服。
比起那些不断扩张属地的枭雄,刘表更加心安理得。
至于闲暇之余喜欢吟风弄月,憧憬风花雪月的生活,也没有错。
在士人眼中,刘表这是高雅的追求。
他们推崇刘表不无道理,一个能打仗的文人,是值得崇拜的。
襄阳州牧府中
刘表本在写词赋,这番闲情逸致被一封密诏给破坏了。
同样召集谋士们商议,刘表显得有几分无奈,却并不紧张。
谋士们看完密诏,多半都在冷笑。
曹操这挟天子令诸侯还真不客气。
真把自已当天子了?
“曹孟德用天子名义下了这份密诏,称郭嘉未得诏令便占据关中,令我发兵攻打成都讨伐郭嘉。郭嘉剿灭李傕郭汜有功,断不能伐,你们看,我该用怎样的借口推辞掉这份密诏?”
刘表不同袁绍,刘表没有称霸天下的想法,他提领荆州牧的时候已经年近四旬,现在也已经四旬过半,他如果还做着一统天下的春秋大梦,也就难怪历史上死于非命的无知之辈多如繁星了。
曹操让刘表也打郭嘉,不过是攻打成都,这个差事,刘表肯定不愿接,现在荆州太平无事,袁术的注意力也转移到了徐州那边,他好不容易能够寝食安稳,没必要无事生非。
谁也不得罪,谁也别来得罪我。
刘表就是那种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主。
堂中谋士们都有点儿意兴阑珊。
他们自负才华过人,现在却只能帮刘表出一些不入流的主意。
像怎么推辞曹操的这种小事,他们还真都提不起兴致。
“郭嘉北进关中,益州东部的兵马丝毫未动,周泰在巴东,张白骑在涪陵,就算趟过这两郡,张燕在江阳,成都有郭嘉留守的兵马,曹孟德这是异想天开呢?莫非是刻意刁难主公?”
伊籍摇摇头,长吁短叹。
不管怎么说,益州都还有十万兵马,刘表也有十万,但是刘表能倾巢而出去打益州吗?
就算刘表想打,也未必打得过啊。
好不容易过上了安宁的日子,刘表可不希望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这主动攻伐郭嘉,等同在家门口树敌,何况又打不赢,吃力不讨好。
第三十七章 未来现在
“呵,郭嘉与曹操在洛阳中曾结下死仇,今时今日,曹操虽名义上是朝廷栋梁,郭嘉也是大汉一方诸侯,不过曹操肯定担忧郭嘉在关中站稳脚跟后出关图霸中原,刘君郎可是前车之鉴哪。”
天下形势一目了然,谁都知道郭嘉若是安安稳稳地发展下去,足以形成左右天下局势的一股势力。
刘表看得出来,可他的眼界还是低了点。
郭嘉如果有一天要打曹操,绝对不会是因为洛阳中的私仇。
刘表神色淡然,他不在乎郭嘉强与弱,早年经历坎坷,党锢之祸使他历尽磨难,到了现在这个岁数,能颐养天年就不要搀和枭雄争霸了。
不管是郭嘉也好,袁绍也罢,甚至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他们谁要一统天下,不都得至少用个十年八年的,要是实力旗鼓相当的话,纷乱还要持续下去,刘表只待寿终正寝,好好享受在荆州的安宁。
“既然如此,主公不妨以扬州袁术,宛城张绣在侧觊觎为由推辞,或者,主公将益州境内兵马实力告知曹操,向他提出要求,攻伐成都不是不行,但荆州兵力不足,若是曹操能借军五万,这就没问题了。”
蒯越不急不缓地说完一番话。
扬州袁术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徐州,宛城张绣在接替张济后,刘表为了表达歉意和安抚张绣,主动示好,张绣表面上算是半依附刘表半割据的状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刘表却不在乎,这个也不难理解,毕竟张济时是兵马最强的时候,却都在攻打荆州时落了个死于非命的下场,张绣就不足为惧了。
用这个理由来搪塞曹操,恰当不过。
刘表赞同蒯越前面的话,后面的话却让他疑惑起来。
“曹操满共十万兵马,我向他借兵马,他会同意吗?若是他真同意了,名为援军而来,实为图谋荆州,岂不是引狼入室?”
刘表的担忧不无道理。
如果是借军,则给了对方军队进入荆州的理由,这和援军差别不大。
况且请神容易送神难,袁绍谋冀州,其中也有韩馥自已的原因,若不是他请袁绍来帮忙平定黄巾,又怎会被“吓死”后成就了袁绍。
历史上后来的刘备入蜀,打着的旗号也是援军,可惜刘备实际上是去益州安家落户的。
蒯越发出一声冷笑,江北中原,江南荆扬,这一片地域上诸侯林立,是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
“主公也说了,曹操就十万兵马,他要提防东面的吕布,东南的袁术,甚至还有北面的袁绍,他对荆州的确也垂涎三尺,可有先后之分,没有消灭吕布,他就不敢南下,主公担忧曹操若同意借兵,行假道灭虢之计,可曹操却也担忧主公借兵是请君入瓮,曹操冒不起这个险,他的兵马稍有折损,都有可能遭到吕布和袁术的夹击。”
刘表一听,顿时明白过来。
既然曹操用天子名义下诏让他去攻打成都,如果直接拒绝,有违臣道,就目前益州的兵力部署来看,曹操算是刻意刁难他,现在,他要反过来刁难曹操。
不是不打益州,而是有苦衷,兵力不够,又兼有强敌环峙。
“呵呵,异度此计,甚妙。我等就拭目以待,看曹孟德作何反应。”
刘表拍板同意了蒯越的建议,而后欣喜地离去,继续吟诗作赋。
朝外相继离去的谋士们大多意兴阑珊。
刘表无雄心壮志,他们也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若无大才,求田问舍谋取富贵也就罢了,可终究是有不少人胸怀大志,身负才华,如今在刘表这里,也算是怀才不遇吧,尽管地位都不低,权力也不小。
一南一北,曹操给袁绍发密信,给刘表下密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当两边的回复传至许昌后,曹操在书房中与一位新晋谋臣密议此事。
矮桌上摆着袁绍和刘表的回复,曹操跪坐在桌前,对面,是一位与他年纪不相上下的中年人。
荀攸,荀公达。
这位比荀彧年纪还大的侄子是刚刚投效曹操,令曹操喜出望外,隆重礼待。
荀攸绝对是当世有魄力和能力的谋士。
早在董卓乱政时期,荀攸就曾经与何顒,郑泰,伍琼等人密议刺杀董卓,意欲解救天子,效法齐桓晋文,一匡天下。
虽说刺杀董卓事败,下了牢狱的荀攸却寝食自若,相比惧刑而自杀的何顒,以此衬托,荀攸过人的气魄便格外突出。
曹操迎天子到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不但使得他自已名正言顺,更兼收揽名望,才士争相来投,使得曹操实力大涨,荀攸便是其中一位。
“袁本初似乎聪明了一点。”
曹操拿起袁绍的回书,面带轻蔑讥讽之色。
“袁绍虽多谋寡决,但他手下能人无数,能有这个决定,并不意外。”
荀攸平静地说道。
有了徐州刘备攻打袁术的前车之鉴,天下诸侯如果还看不清曹操用天子名义在玩什么把戏,那简直就是愚昧无知了。
“袁绍不想吃亏,呵呵,操就让他如愿以偿。”
曹操看起来打算是让袁绍和郭嘉死磕到底,自已坐收渔利。
现在既然袁绍已经看出了他的意图,可袁绍还是上当,尽管袁绍有了应对措施,曹操也顺理成章满足袁绍。
“袁绍好大喜功,此次出兵,恐怕不下十五万,一来彰显雄威,二来若击败郭嘉,他也好有兵马驻守司州凉州。”
荀攸侃侃而谈,将袁绍的策略一语道破。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曹操并不意外,袁绍手握四十万雄兵,公孙瓒日薄西山,难以再对袁绍形成威胁,袁绍这次出兵关中,挥军十五万也许都算少的,毕竟郭嘉在关中有八万余兵马,又是守势,袁绍要一鼓作气拿下西北,兵力上肯定要占据绝对优势才行。
“郭嘉非寻常之辈,袁本初大军兵临司州后,看他如何决断,是退是守,还是攻,公达,你有何看法?”
揣摩敌人心思是必备功课,所谓料敌于先,就是要从敌人的角度去分析局势。
荀攸面色平静,他对郭嘉可谓久仰大名,但毕竟没有亲身接触过,只能通过以往郭嘉的行事风格来推断。
沉吟片刻,荀攸抚着胡须,淡淡道:“郭嘉一向兵行险着,他断不会闻风而逃,所以,除非事不可为,否则他求和退守的可能非常低。至于先攻则占先机,虽说以攻代守是良策,既能出其不意,又能震慑诸侯,可郭嘉攻袁绍,于己不利,反倒会让主公从中得利,所以,他也不会先攻。我料郭嘉必定死守关中,除非战败没有余地扭转局势,否则他必定不会让袁本初如愿以偿得到司州和凉州,十年磨一剑,郭嘉自荆州败北已过五年,他蛰伏五年才等来了天赐良机攻下关中,又怎会轻易拱手送人?”
曹操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郭嘉忍了五年才得到了关中,袁本初哪怕倾巢而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