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计和冷枪暗箭,也没有金戈铁马与血火河山。日子过得平淡无奇,内心却是越来越多难以排解的失落与苦闷。

过了一会儿,隐隐听到不远处传来人声。好似还有人在敲自己的房门。紧接着,就看到几个人急忙忙的朝小亭这边走了过来。

“什么事情。慌慌张张的?”李世民心中略作惊疑。

走到凉亭这边来地人,居然还是俱文珍这个大总管。他见了李世民就急忙道:“殿下,可让小人找到你了…………殿下快到正厅。有重要的客人来了。”

“什么客人?莫非还是皇帝来了。看把你紧张的。”李世民无所谓的应了一声,准备起身朝前走。俱文珍这副惊惊乍乍的性子,他算是习惯了。

“殿下,来地人是……”俱文珍吞吞吐吐的道,“还真是让人想不到!居然是浑!”

“嗯?浑?!”李世民惊讶的看了俱文珍一眼,大步朝前走去。浑,他不是在凤翔府带兵么,怎么回长安了?

正厅里。明显瘦了一圈也黑了许多地浑,正焦急的来回踱步,时时发长长的叹息声。李世民第一眼看到他,几乎就要认不出来了。昔日威猛高大的浑,这时就像是一个服过了苦役回来的囚徒。浑身灰土头发凌乱,神色仓皇落寞。还有几分紧张和害怕。

李世民感觉有些不妙,就在浑背后喊道:“浑,你怎么到长安来了?”

“殿下!”浑听到李世民的声音,顿时大呼一声,转身就跑到他面前拜倒下去,竟然失声号哭的喊道:“完了、全完了!!”

李世民心中一惊,忙叫俱文珍去关上了大门,将浑请到了自己的卧房边地静室里。

“有什么事情,不要急,慢慢说。”李世民见到浑这副样子,也是惊愕万分。流血不流泪的汉子,居然失声痛哭,肯定是发生了大事了!

浑双手颤抖的接过了李世民递给他的一杯茶,一仰脖喝下去后,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末将……这是打了大败仗,只身逃回的。”

“怎么回事?”李世民心中惊愕,却尽量让自己地语气平静一点,免得刺激了浑。像他这样的悍勇猛将,居然临阵只身败逃,心里肯定也是不好过了。

“哎…………两万大军哪,一夜之间,全没了!”浑声音颤抖,情绪激动地说道,“要不是几个兄弟誓死护着我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出来,末将今日怕是也难以见到殿下了。”

李世民暗吸了一口凉气,轻言抚慰道:“你不要急。发生了什么事情,慢慢来说。”

“嗯……”浑抡起衣袖,抹了一把眼泪,重叹一声说道,“李晟在临泾打了几个大胜仗,让吐蕃心惊胆颤,不敢往那边靠拢了。于是,凤翔府这边压力抖增,吐蕃投入了更多的兵力来骚扰侵害。从去年腊月到今年二月,我率军与吐蕃大小七战,每战皆胜,斩敌一万余人!与此同时,李晟在泾原节度与我遥想呼应,师出邢阳奇袭吐蕃人身后。我与老蒜头连打了三个大胜仗,将吐蕃逼退了三百余里,大唐的麾旌几乎就要指到了会州、原州、兰州一带。”

“这不是很好么?”李世民说道,“这个消息,我听说过了。战报传来,举朝欢庆。皇帝不是对你们大加褒奖了么?”

“哎!”浑又重叹了一声,沉沉的锤腿说道,“褒奖倒是不提也罢。只不过。重新踏上沦落到吐蕃手中多年的中原土地,我与李晟喜不自胜。正准备整顿兵马乘胜追击,不料朝廷就下发了与吐蕃议和的圣旨!”

“议和?”李世民眉头一凛,说道,“这件事情,我似乎听颜老太师说起过一回。大约是在今天开春没多久的时候,吐蕃谴使来唐。请求议和。当时朝堂之上也有了许多的争议,但皇帝听了宰相张廷赏等人的合议,同议和盟。”

浑愕然地看着李世民:“怎么,殿下只是听说,并未参与议事发表意见么?”

李世民无奈的笑了一笑:“没有。我已经有四五个月隐伏不出。未理朝事了。”

“哎,起初我就怀疑了,这事肯定没有殿下从中参预,不然怎么可能会是这样一个结果!”浑万分悔恨的说道,“当时我与李晟。在阵前商议了许多时日,都感觉这一次吐蕃提出合盟,很是蹊跷。不值得信任。于是按兵不动,往朝廷发回了三次塘报军文,请求陛下收回成命,不与吐蕃结盟。不料,圣旨再一次下达,声色俱厉的强令我们,必须与吐蕃和好,退回凤翔与临泾。”

李世民也有些怒意了。忿忿的说道:“既然阵前大将提出了疑义,为什么朝堂之上没有再听到任何争议?本来两国修盟,尤其是与吐蕃这样狡猾多变、素来不和的国邦缔结盟约,就该谨慎。这一回吐蕃居然主动前来请和,看来是把朝堂上的一些人高兴得得意忘形了。”

“我看并不是这么简单……”浑说道。“张延赏,与李晟素来不和。两人之间地矛盾。已经有十余年了。皇帝都曾出面调节,但张延赏这个丑陋的酸儒,一直还怀恨在心。这一次看到李晟接连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肯定心存不满。如果是他在阁部收到了李晟传来的塘报军情,免不得要心存怨恨的从中坏事。我们看了后来发下地圣旨,全在责骂我和李晟拥兵自重、消极懈怠、好战窦武,妄图耗费国力为自己争得军功,怀着私心不肯与吐蕃缔盟。要是没有张延赏这样的小人在皇帝耳边进谗,皇帝怎么可能会骂出那样的话来?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我和与李晟都受不起这样的罪名,只好硬着头皮去与吐蕃缔盟……”

李世民已然想到了,这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仍然平静的问道:“结果呢?”

“结果……”浑都有些不想说下去了,“结果,我与李晟各自回了凤翔与临泾,让出了之前夺回了疆土。然后,在二月二十七,我带着本部兵马二万人,去往平凉与吐蕃尚相结赞缔盟。起初一切倒也还正常,盟约也几乎要缔结下来。可就在半月前地一个深夜…………数万吐蕃大军突然从天而降,将我的两万大军团团包围,悍然发动了攻击!末将拼死夺得一匹马,提上大刀在几名铁卫的护卫下,杀出了重围,单骑逃回。吐蕃人几乎就将两万凤翔唐军围剿殆尽,泾原李晟远在数百里之外,根本来不及救援。就这样,我匹马单骑逃了出来,眼看着凤翔府也没法守下去了,只好逃回了长安……”

李世民双手握在身后,却已是拳头捏得骨骨作响,咬牙切齿地恨恨道:“空谈误国!……如果不是朝堂这一次的瞎指挥、轻信吐蕃,凭你和李晟的能力,怎么可能招致平凉兵败之辱!”

“哎!……”浑又是重重的一锤腿,唉声叹气好不气恼。

李世民微眯着眼睛寻思了一会儿,突然一下睁大了眼睛,沉声道:“浑,更衣。与本王进宫!”

“如此深夜,殿下要闯宫么?”浑惊愕不已。时过酉时,再想进宫可就难了。不管有多么重要的事情,这时候进宫那就是闯宫,算起来可是要治罪的。

“军国大事,关乎存亡。本王寓居数月不管国事,这时候也顾不得太多了!”李世民重哼一声,“等会儿我让俱文珍伺候你更衣收拾。现在我去搬请颜老太师。稍后,我们三人一起去闯宫见驾,务必在天亮上朝之前,将这件事情先跟皇帝说清楚。不然,等张延赏等人收到消息先告了污状,这件事情又难说了。”

“是!”浑抱拳就应了下来。

李世民叫俱文珍去给浑更衣,自己却跑到了武元衡房间里,跟他把这件事情说了个清楚。武元衡思索了片刻,说道:“殿下此举,应该可行。平凉败盟凤翔府失陷,剑南、东西二川就此被割断,肯定也会战事突起。这一次,说不定就是殿下的大好机会!”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李世民凛然说道,“平凉之败,西部防线就出现了大漏缺,长安直接面临威胁。剑南四川一带,不久也必然会战火遍地,吐蕃肯定趁机前来打劫。这个时候朝廷肯定是要派人出去督战指挥地。现在再不出手,我怕就要错失大好时机了。”

“殿下言之有理。”武元衡一拱手,说道,“眼下正是大好的时机,殿下一定要把握。如能获得兵权带兵出征,平复凤翔之后再前往剑南道督战,一切大计都可以按步实施了!”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重重点头:“好!我现在就去搬请颜老太师,约他一起深夜闯宫见驾,说明此事!”

“嗯!”武元衡也是神色凛然,眼神中略带兴奋神采。

李世民出了武元衡的房间,感觉身上又有了那种久违的冲劲与热血沸腾的感觉。他换上了许久不穿地紫色鹿龙袍,戴上了三梁进贤冠,与浑一起出了门,直奔颜真卿府上去了。

第三卷 九鼎

第167章 闯宫

今天守备朱雀门的神策军,可就有些犯难了。大半夜的,居然有人来叫门。皇城辛时关闭,这是谁都知道的。敢这时候来叫门闯宫的,自然也是不是一般的人物。今天来的这三个人,身份尤其显赫。一个是当朝泰斗颜老太师,一个是曾经叱咤风云的汉王,另一个,居然还是封疆大吏浑。

守城将不敢嗦,忙不迭的打开了皇城大门。李世民等三人策马长驱直入,到了大明宫前,却被几个凶悍的御林军挡住了。

这几个人,看似并不认识李世民等人。为首一员小校仔细看了三人一眼,没好气的喝道:“你们是什么人,深更半夜,居然敢在皇城之中策马疾行、还闯到了大明宫前?!”

李世民左右看了看颜真卿和浑,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还真是人走茶凉呀!本王快有半年没进过宫了,居然连守城将也不认识我。老太师,你时常行走在宫中,他们怎么也不认识你呢?”

颜真卿也无奈的笑道:“老夫进到大明宫的机会也少,一般就是在皇城御史台。就算有时进宫,我这把老骨头也是坐的轿子。”

那个小校听他们这样说话,感觉有些异样,声音低和一些说道:“你们……是什么人?”

浑提马上前一步,沉喝一声说道:“你这小厮,狗眼不识人………这位老者是颜老太师,中间这位是大唐汉王!还不快开门放行。”

“老太师?汉王?”小校愣愣的念了两声,眨巴着眼睛看了几人一眼,大摇其头道:“我一个也不认识。大半夜的,要是有人冒充怎么办?你们还是天亮了再来吧。这个时候,末将不能放行。”

“你…………大胆!”浑愤怒的喝道:“汉王与老太师前来,你一个小小的城卫,居然敢挡驾!”

浑身如巨雷。吼得小校浑身一颤。他有些惊怕的退了两步,后面一队御林军也围了上来。听他与后面的人说道:“你们认识么?”一群人齐齐摇头。

李世民这下可就有些郁闷了,要办大事,却被几个无关紧要的小卒子挡了路。看得出,这些人都是生面孔,看来都是神策军左右厢兵马使王希迁与窦文场,后来再选派地一些人。难怪不认识汉王。

李世民拍马几步上前。用马鞭指着他们说道:“你们不认识本王不要紧。但你们总该知道,如果不是有重大的事情,是没人敢深夜闯宫的吧?事关重大,速开城门放我等进宫见驾。误了事情,你们吃罪不起的。”

守城士卒们有些吃不定主意。小校思索了一阵,大声说道:“我们这些守城的士卒,哪里认得下所有的王公大臣?上头有令,我们只认圣旨与令牌,不认人。这时候。除非有圣旨或者是左、右厢兵马使的令牌下来,否则谁也不能进去!”

“真是气煞人也!……”浑正待发怒,颜真卿上前止住了他。颜真卿走到那几个小卒面前。拿出了自己地官凭文牒递给他们,说道:“老夫检校御史大夫颜真卿,这是老夫的官凭。你们拿着这个官凭,去请示王希迁与窦文场:问一他们,今日这城门,开是不开。”

小校狐疑的接过看了一看,顿时惊愕的看向颜真卿:“真的是……颜老太师?…………啊,末将鲁莽。冲撞老太师了。不过,职责所在,这门还是不能开。几位在此等等,末将去请示左使王大人。”

颜真卿一摆手:“速去速回!”

李世民憋了一肚子闷气,忿然地想道:才几个月没露面。居然连一个小校也不买我的帐了,这朝堂上还真是人一走茶就凉。我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汉王。现在说出来的话居然还没有一张官凭值钱了!

不久以后,那个小校快步跑了回来,拱手拜道:“老太师,三位…………王大人有令,给三位放行!”

颜真卿拿回了自己的官凭,冷哼一声说道:“你这厮好不无礼。这位是堂堂地汉王殿下,你居然视而不见!”

小校一愣,回身给李世民行了一礼:“汉王恕罪!”

“罢了,快开门。”李世民也懒得跟这个小校一般见识了。这声望积攒起来不容易,要消磨下去却是快得很。从这个小校的表现,李世民也越发的感觉自己现在处境堪忧了。如果所有人都遗忘了他这个汉王,那就表示他地价值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平凉兵败国难临头,或许正是他李世民挽回局面的一个契机。

每每想到这一点,他心中都是一阵无奈的苦笑:我居然也要盼着国难爆发为自己带来转机了……真是矛盾又无奈啊!

进了大明宫,并不表示就能顺利的见到皇帝了。大明宫内殿堂成群,谁又知道皇帝今天驾临了哪座后宫。三人从含元殿找到宣政殿、廷英殿,皇帝都不在这里。好不容易逮到一个知事的宦官,算是问明白了,皇帝今日看完了一场马球,就在中和殿下塌。

中和殿前,神策军卫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几圈。十余队兵甲,不停的来回巡哨;火把照得彻夜通明,宛如白昼。至从朱叛乱之后,李适就变得极其的胆小,日夜都要大批地卫士从旁护卫。统领这些卫士的,就是王希迁与窦文场。他们二人轮流换岗,一人守城门,一人守皇帝。谁要是有事想见一见皇帝,那还都得经过他们的首肯。弄得现在这两个宦官一下就风光霸道了起来,谁也不敢得罪他们。

三人到了中和殿前,马上就有两队卫士顶了上来挡住,十分警惕的喝道:“什么人,站住!”

李世民之前就受了一肚子闷气,现在又听到了这样毫不客气的喝问,心头没来由地就一阵光火,大声说道:“汉王李谊!”

“呃……汉王?!”那几个兵卒明显的一惊,面面相觑了一阵。纷纷一起拱手拜礼:“见过殿下…………不知殿下深夜进宫,所为何事?”

“本王要办地事情,莫非还要跟你们解释么?”李世民面带寒霜的看了这些一眼,说道,“闪开,本王有重要的事情要见皇帝!”说罢就大步朝前走去。

“殿下、殿下!”那几个兵卒不死心地跑了几步,又挡在了李世民身前。“陛下已经安寝,殿下还是请回吧。陛下曾说过,只要是他睡下了,不管是谁也不见。不然……就会怪罪下来的。”

正吵着,不远处一名宦官带着一队兵卒。举着火把快步走了过来,瓮声的喊道:“是谁在那边大声喧哗呀!吵到了陛下安寝,那是要掉脑袋的!”

李世民回头一看,倒也还认识他。就是在扳倒了霍仙鸣以后上位的窦文场,之前见过一两次的。三十余岁。相貌平平并没有出众的地方。

窦文场走得近了,也很快就认出了李世民等人,明显十分惊愕地道:“汉王、老太师。还是浑……将军,你们怎么这时候进宫了?”

“窦大人,既然你认识本王,那就好办了。”李世民说道,“本王有万分紧急的军国大事,要找皇帝陛下禀报,片刻迟疑不得。你快进去通报一下。”

“这……”窦文场的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一阵,犹豫不决的说道:“倒不是卑职不肯为殿下和二位大人行方便。只是……皇帝曾下过严旨。若是他睡下了,谁也不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